徐志強 陳蘭芳
【摘要】交互式一體機為課堂教學轉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教與學互動平臺,促進了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支撐。本文從化抽象為具體,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理解策略;增強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如臨其境的交互策略;漸入思維佳境,創(chuàng)設質疑多思的問題策略;激發(fā)探究欲望,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探究策略;促進學生參與,創(chuàng)設簡便靈活的反饋策略;貼近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學習應用的生活策略這六個方面具體闡述了基于交互式一體機的教學應用策略研究。
【關鍵詞】交互式一體機應用策略課堂轉型
1997年,交互式一體機技術進入我國,但在2003年前,由于價格比較昂貴,交互式一體機技術在我國的發(fā)展處于萌芽時期。2005年,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開始,課堂教學的模式強調師生互動,而交互式一體機技術正好滿足了這一需要,自此,交互式一體機技術在我國中小學的應用呈逐漸上升趨勢。我校自2006年起引入第一套交互式一體機(電子白板),至2015年9月,已實現(xiàn)全校各室一體機(天士博電子白板加昊潤一體機)全覆蓋。在硬件配備到位的基礎上,我校各教研組深入探索“重心下移、小組合作、互動生成、技術融合”的基于交互式一體機的小學課堂教學轉型研究,尋求其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和教師發(fā)展的核心價值。
一、 深入探索基于交互式一體機的教學應用策略研究
(一) 化抽象為具體,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理解策略
皮亞杰為代表的認識心理學家提倡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情境教學放在學習環(huán)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是指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環(huán)境或氛圍,其目的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激發(fā)其情感體驗,達到對學習內容具體而深刻的理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往往受單一的教學手段的限制,學生對一些知識難點的理解也不免表層化、抽象化。交互式一體機把生動形象的畫面配以美妙和諧的音響,化抽象的文字為可觀的圖像,創(chuàng)設出最佳的教學情境,以直觀的形象觸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以生動的情境引發(fā)學生心靈的感知,情感的共鳴,從而達到對知識難點深層的理解與感悟。
例如學習《長征》這首詩,課前學生通過預習,基本上對詩句的意思已能說出,但他們對這首詩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層,還不能體會出毛澤東寫這首詩時的情感。在教學時,教師在交互式一體機上演示FLASH長征路線圖,經過的省市用紅色標出,行進的方向用箭頭標出,在長征重要地點處進行簡要介紹,生動直觀的圖像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視線,對“遠征難”有了深刻的認識。
(二) 增強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如臨其境的交互策略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的多媒體課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教師運用PPT、FLASH等制成的語文教學課件,因其內容無法更改而使演示過程中學生無法參與,對于一些發(fā)散性的問題,即使教師有預設但要按照學生的回答來演示不易做到,更不要說解決課堂突發(fā)性問題了。而運用交互式一體機制作的“課件”,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一體機上親自操作,隨時可在課件界面上進行選擇、標注,展現(xiàn)知識形成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師生間教與學的互動性。
例如三年級語文《恐龍》這篇課文,文章主要向學生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在制作課件時,教師把這些內容分塊放在了“圖形標注庫”中,課堂上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誰先誰后,想先學什么再學什么,教師都可以靈活地呈現(xiàn)在白板畫面上,真正體現(xiàn)出課堂上學生立場的教學理念。而對于課文中介紹的五種恐龍的特點,以及在說明時運用的說明方法這些重點知識,教師啟用的是頁面注釋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隨點隨出,隨寫隨現(xiàn)。當學生在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恐龍時,可以對已存在“庫”中的圖文資料,自由選擇,拖拽到頁面上,進行介紹,有圖有文,有根有據(jù)。這樣一來,教學在設計安排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自主的空間,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 漸入思維佳境,創(chuàng)設質疑多思的問題策略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去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新。例如:在教學“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時,教師運用交互式一體機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孫悟空用金箍棒打妖怪的情境。金箍棒經歷了由0009米→0.09米→0.9米→9米的變化,教師這時提出問題,孫悟空的金箍棒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小數(shù)點是怎樣移動的?教師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得出規(guī)律: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shù)就擴大到原數(shù)的10倍。教師再引導學生反方向觀察:9米→0.9米→0.09米→0.009米的變化規(guī)律。學生很容易得出: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shù)就會縮小到原數(shù)的十分之一。這樣教師將學生帶入了情境之中,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在這生動有趣的情境吸引下學生們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種從創(chuàng)設情境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做法,不僅能使學生產生心理效應,而且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四) 激發(fā)探究欲望,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探究策略
課堂教學中運用交互式一體機適時、合理地創(chuàng)設問題探究情景,設置適當?shù)膽夷?,引導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中不斷進行探索活動,學生在自我參與中產生心理體驗,刺激學生在知識和情感兩條主線的相互作用下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知識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內化。
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很難理解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于是在上課時,教師利用交互式一體機請學生演示烏鴉把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的過程,使“烏鴉喝水”的情景真實展現(xiàn)在小朋友面前,并配上有感情地朗讀。“烏鴉為什么會喝到水?”“這里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些問題就豁然開朗、迎刃而解了。在逐一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除了放石子還有哪些辦法能讓烏鴉喝到水呢?通過小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生說出了許多種辦法。有的說用麥稈,有的說把瓶子推倒,還有的說用吸管……這樣就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水平,學生探究知識、積極探索的心理被激活了。
(五) 促進學生參與,創(chuàng)設簡便靈活的反饋策略
交互式一體機具有強大的對象拖拽、翻轉等操作功能,課件中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多媒體都是作為對象在頁面上呈現(xiàn)的,可以在播放和編輯狀態(tài)拖動對象,在動態(tài)中促進學生認知。要充分發(fā)揮一體機提供的交互優(yōu)勢,我們必須采用學生參與的課堂教學展示策略和評價策略。如教師明確學習任務,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然后小組代表在白板上可以即時展示探究的成果,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對展示的成果進行評價,還可以開展不同小組展示的對比評價。
如在教學語文《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在一體機上自由選擇課文中自己最喜歡的描寫“山水”的語句拖拉到相對應的“山水”圖片下,加深了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再如在教學數(shù)學《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內容時,教師在課件中設計了一個在七巧板中選取兩塊拼成三角形和四邊形的游戲,學生首先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然后請幾個小組代表到一體機上拖動、組合,即時看到組合效果,其余學生就可以對他們的組合方法進行評價。
在基于交互式一體機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像是一位引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運用交互技術,與其他同學進行生生互動,與教師進行師生互動,與知識進行認知互動,課堂教學更加多樣化。
(六) 貼近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學習應用的生活策略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對生活的提煉。因此,教學要善于把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使生活材料學科化,學科教學生活化,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觀察、體驗、操作、思考,從而理解知識的價值,掌握學科知識。應用交互式一體機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會使學生在參與學習中體驗到知識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學科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更好地理解知識。例如,教學《春聯(lián)》一課時,老師在交互式一體機上播放多媒體課件置學生于“大年三十喜貼春聯(lián)”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運用交互式一體機的拖動功能進行趣貼春聯(lián)、巧補春聯(lián)、智對春聯(lián)的情境練習,學生根據(jù)自己掌握的春聯(lián)知識,朗讀感悟春聯(lián)的內容,把一對對春聯(lián)“貼”到家家戶戶,孩子們在春聯(lián)這個奇妙的文字世界中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生活、放飛個性。
二、 初步形成基于交互式一體機的生命課堂教學流程
交互式一體機的深入應用不僅帶來了教學方式的轉變,更悄然改變了課堂教學的形態(tài)。我校的生命課堂教學轉型以交互式一體機技術為支撐,在課堂的教與學過程中,通過師生間的各種交往活動,既學習與生成知識,又得到智能提高,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學習與探究知識、智慧展示與能力發(fā)展、情景交融與人格涵養(yǎng)的殿堂,成為師生生命價值、人生意義得到充分體現(xiàn)的快樂場所。我們的生命課堂教學有四個基本流程:自主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討論—動態(tài)生成展示—互動反饋推進。
(一) 自主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就是引導學生“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教學。教師運用交互式一體機構建與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在情境中設置問題,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并啟發(fā)學生在觀察、思考后提出新問題、新想法。
(二) 合作探究討論
一般來說,每項學習任務都要經過自主學習,但不都需要合作探究。在自主學習后,個人不能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學習任務需在小組內交流討論、釋疑解難。合作探究的內容由教師指定,或由小組成員商量決定。合作探究時,首先,成員間要相互展示學習成果,展示方式除了按照“學習任務單”設計的形式之外,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展示。其次,各成員要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提交學習小組,由組長牽頭負責,組員間圍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甚至爭論。小組長注意總結本組好的學習方法、經驗,以備展示。組內合作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組長進行標注,以備提交班內組間進行交流時解疑。教師要巡回參與并指導小組討論,適時抽查小組內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關注組內弱勢成員和班內弱勢團隊,收集學生討論中的疑難問題,并及時呈現(xiàn)在交互式一體機上,以備進行針對性點撥。
(三) 動態(tài)生成展示
運用交互式一體機提供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資源的交互平臺,能幫助教師與學生更好的關注學習內容,動態(tài)交流教學信息,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形成高效的課堂。運用一體機進行批注式常規(guī)教學或進行演繹過程回放,能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出學生的思維過程,或者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思維過程,能幫助學生形成概念,錘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看到生命課堂上呈現(xiàn)多樣互動交流,外顯為“活動”,內隱為“體驗”。學生的自我體驗活動形式多樣:動手做(操作與實驗)、動眼看(觀察)、動情讀(閱讀與朗讀)、動口議(交談、議論、討論、辯論)、動耳聽(聽老師、同伴講)、動筆寫(書面練習)。
(四) 互動反饋推進
一方面,教師通過運用交互式一體機組織有針對性的問題討論,推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問題促進學生多種形式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在發(fā)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探究經驗的過程中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經驗和認識,克服原先獨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意義的完整建構。
交互式一體機為課堂教學轉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教與學互動平臺,促進了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填補了從過去的演示性多媒體教學到網絡條件下個性化教學之間的空缺,有利于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提供一定支撐。但教學方法的改變并不取決于技術,而是取決于教師對于教學的理解以及對于新技術教學潛力的認知。教師要在充分認識交互式一體機教學優(yōu)勢的基礎上,站在教學策略的高度系統(tǒng)設計交互活動,不斷積累豐富適合一體機的互動資源,如此才能夠真正打造適合一體機教學的靈動的交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