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玲
〔關鍵詞〕家庭教育;親子關系;指導者
親子關系有其獨特的生物學基礎和心理學意義,是人類社會最親密的關系之一。良好的親子關系,對于孩子來說,可確保其生存,有助于塑造其性格;對于父母來說,它可能是最能給人帶來滿足感的人生經(jīng)歷,也是自身成長和發(fā)展的機會。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努力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那么,良好的親子關系應具備哪些特質(zhì)?父母怎樣才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呢?
法國哲學家盧梭認為,人的成長必須接受教育,“這種教育,我們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們的才能和器官的內(nèi)在發(fā)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nèi)绾卫眠@種發(fā)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從影響我們的事物獲得良好的經(jīng)驗,是事物的教育”?!霸谶@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不能由我們決定,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加以控制的?!睆谋R梭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內(nèi)在發(fā)展是父母不能決定的,父母的教育作用就在于利用周圍事物的有利因素,促進孩子的內(nèi)在發(fā)展。因此,對于孩子的成長發(fā)展來說,父母是外在因素,孩子自身的成長是內(nèi)在因素。既然這樣,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擔當怎樣的角色,才能促進孩子的發(fā)展呢?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指導”。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他分別闡述了環(huán)境的指導作用、社會指導的模式和在教育上的應用。他認為,指導是“把在任何一個時間起作用的沖動集中到某一特殊的目的上,并使一連串的動作有前后一貫的順序”?!霸谏鐣榫持?,兒童必須把他的行動方法,參照別人正在做的事情,使他所用的方法適合。這樣就能指導他們的行動,達到共同的結果,并使參與者有共同的理解?!薄敖逃娜蝿站驮谟谕ㄟ^興趣和理解的認同達到這種內(nèi)在的控制?!?/p>
一、家庭教育的指導應遵循的原則
杜威的“教育即指導”思想應用于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就是父母指導孩子發(fā)展,父母的角色即“指導者”。家庭教育中的指導,必須遵循方向性、集中性和連續(xù)性三個原則。
第一是指導的方向性原則,也就是父母期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我們必須對我們所欲培養(yǎng)的人才類型持有某種觀念,然后才能對我們認為最優(yōu)良的教育持有明確的意見?!备改敢獙⒆拥陌l(fā)展有一個預期的目標,家庭教育要圍繞這個目標展開。目標不僅使家庭教育有明確的方向,而且能夠調(diào)控家庭教育的過程。大多數(shù)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擁有一個幸福滿意的生活,能夠與他人合作,在社會生活中貢獻出自己的才能。要實現(xiàn)這樣的期望,父母就要在家庭教育中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體格,優(yōu)良的品性,求知的愿望和能力,豐富的情感以及審美的情趣,并使這些方面得到和諧、自由、統(tǒng)一的發(fā)展。
第二是指導的集中性原則。在父母與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會發(fā)生許許多多意料不到的事情。這些看似零散的、孤立的、無目的的事件,從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往往蘊含著教育的時機。父母要善于利用環(huán)境中的有利因素,排除不必要的紛擾,把偶然發(fā)生的事件轉化為孩子發(fā)展的契機。這樣父母就把指導集中于孩子的內(nèi)在發(fā)展,集中于家庭教育的目標。
第三是指導的連續(xù)性原則。這個原則要求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貫穿于孩子成長發(fā)展的始終,這樣孩子的發(fā)展才能前后一致,保持和諧。否則,容易使孩子無所適從,從而產(chǎn)生心理和行為的混亂。
二、父母對孩子的指導途徑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指導作用是經(jīng)由什么途徑實現(xiàn)的呢?家庭教育中的指導,是在父母與孩子的共同生活、共同活動中,通過溝通和理解實現(xiàn)的。家庭教育的目標使孩子獲得良好的發(fā)展,父母與孩子在共同的生活與活動中,通過積極溝通,達到相互理解,形成共同的心理傾向。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教育就如春風化雨一般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于潤物無聲中達到理想的境地。親子溝通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用心體會,在交流與溝通中探索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不斷提高溝通的水平,才能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
首先,父母在與孩子的交往中,要放下權威的架子,以民主的態(tài)度與孩子交流,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孩子對話。民主的交流方式表現(xiàn)在許多方面。父母要給孩子發(fā)言權,鼓勵孩子就某些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父母要耐心地傾聽孩子講話,并對孩子說的話有所回應,使他感覺到你不僅在聽他講話,而且關注他所說的內(nèi)容,使孩子有一種受重視和被尊重的感覺。在這樣一種民主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會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主動地與父母交流。
其次,父母要把孩子當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員,讓孩子參與家庭中一些事務的決策,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讓他懂得在家庭中的責任和義務。如果這樣,孩子就會主動關心家人,關心家里的事情。當孩子參與了家務勞動,父母要真誠地對孩子表示感謝、贊賞和肯定,使他獲得心理上的認同感和滿足感。這樣,孩子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家庭事務和家務勞動,能夠從中發(fā)展出自我管理能力,懂得關心父母,從而使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更加親密。
再次,溝通需要共同的話題,共同的話題往往存在于共同感興趣的事物之中,因此父母要投其所好,關注孩子喜歡的事物。父母可以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共同觀看孩子喜歡的電影,與孩子一起欣賞音樂、繪畫,接觸自然等。從這些共同的活動中,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喜歡的事物,相互之間有共同語言,在溝通中有廣泛的話題、豐富的內(nèi)容,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就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最后,父母了解孩子的需要并給予有效溝通的幫助,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一條重要途徑。比如孩子考試失利一定很沮喪和難過,這時父母首先要接納并安慰孩子,使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然后,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查找考試失利的原因,幫助孩子制訂新的學習策略,督促孩子有效執(zhí)行新的學習策略,使他在下一次考試中重建信心。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獲得了父母心理上的支持和有效的幫助,他從中學習到如何應對挫折,學習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通過共同活動而進行的溝通,使孩子能夠理解父母的行為是為他的利益考慮,真正關心他的成長,因而他就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敬并服從父母;通過溝通,父母也能了解孩子的所思所為,根據(jù)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反應,及時反思和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行為,使之適合孩子的發(fā)展。這正如杜威所說:“如果每個人把他自己行動的結果看作和別人所做的事情有關,并考慮他們的行為對他自己的結果,那么他們就有了共同的思想,他們的行為就有了共同的愿望。在各個人之間有一種了解,這種共同的了解控制著每個人的行動。”家庭教育就是在父母與孩子的共同了解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
(作者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qū)勝利莊路12號,濟南,250031)
編輯/王 楨 丁 堯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