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平
【摘 ? ?要】審美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從而得以提高學生的素質,實現重塑人格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高中語文 ?詩歌教學 ?審美 ?情感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30
現行高中語文教材選編了許多優(yōu)美詩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一個語文教師僅僅是給學生傳授一些語文知識,或是對詩歌進行肢解式的講析,學生自然會覺得課堂的枯燥無味,也就逐漸地失去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事實上,語文課是一門審美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是一個語文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所謂美感,是作為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的具體感受,就其心理功能而言,是一種建立在感覺、知覺、想象、情感和思維等心理諸要素基礎上積極的綜合的心理反應和心理過程。簡單地說,是在情感的驅使下,通過想象和理解,而達到震撼心靈的感動,從而獲得精神的愉悅和美感的體驗。
審美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從而得以提高學生的素質,實現重塑人格的終極目標。經過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工作,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
一、感知是美感的“門戶”
感知包括簡單的感覺和較復雜的知覺。在我們的實際美感體驗中,對一幅畫和一首詩歌的欣賞,首先進入我們的主觀意識領域是依靠感覺器官而獲得的關于對象的感性形式——色彩、聲音和音調。只有在這些表象的基礎上,情感等心理活動才會活躍起來,在審美的過程中,作為感覺器官的視、聽覺所起的作用最為突出,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抓好這兩點也最為關鍵。
(一)設置情境,展現美的畫面
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創(chuàng)設情境的手段如音樂、錄像、圖畫(包括學生動手描?。┑痊F代教育多媒體手段,讓學生對那些充滿詩情畫意的詩文獲得美感的體驗。如教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蔽蚁茸寣W生描摹畫面再播放相關錄像,讓學生感知一種圖畫美,最后形成優(yōu)美的文字:夕陽照射下的柳枝,鍍上一層嫵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艷的新娘。使學生從優(yōu)美的文字描述中感受這種意境美,并能領悟到詩人的那種無限歡喜和春戀的感情。相比這下,這比教師直接講述要好得多,學生在愉悅與享受中享受詩人創(chuàng)造的美的境界,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二)強化“美讀”,體味美的魅力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讀的重要。讀的形式多種多樣,但不是學生泛泛而談,要有目的性,要讀得感情充沛,抑揚頓挫。教師可以配上相關的音樂,或展示畫面,或播放音樂,再讓學生朗讀領悟,最后再采取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談談讀后的感受。同樣是教讀《再別康橋》,在朗讀時,我播放了藍天浮云,岸邊垂柳,潺潺小溪的幻燈片,伴以輕柔的歐洲田園風情的曲子,以感受個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相融合所營造的別具一格的意境,除此之外,有些同學還別有收獲,有的認為這首詩章節(jié)整齊,具有結構的整齊美(實際上是“建筑美”);有的認為音韻柔美和諧,節(jié)奏鏗鏘悅耳(實際上是“音樂美”)。以上兩點感悟再加上前一點中論述的不正是新格律派倡導的“三美”嗎?
二、想象是美感的“翅膀”
在審美認識中,想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個缺乏想象力的人,恐怕他是很難發(fā)現生活中的美的,所以,在教學中啟發(fā)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是至關重要的。小三峽“神女峰”這一自然景觀,如果我們用“實”的眼光去看她,最多就是一座山峰,但憑借我們的想象和聯想,看見那云霧繚繞的山峰,看見峰下清澈見底的江水,再想到那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傳說,那該是怎樣的神秘浪漫的境界!文學作品的欣賞同樣如此,讀了王昌齡的《閨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位濃妝艷抹的年輕少婦在春意盎然之際,獨上翠樓,由“不知愁”到愁眉緊鎖、柔腸寸斷、望眼欲穿的的情景,學生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閨中少婦的思夫之苦。
三、情感是美感的“動力”
“詩言志”,詩歌是作者情感的真實流露。因此,在詩歌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并能領悟詩人表達的不同情感是關鍵。同樣是詠秋,南唐之國語李煜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溝。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孤獨、寂寞、悔恨與凄苦之情深沉、悠長,而在貴族小姐林黛玉的眼中卻是“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秋涼”。清秋無期,慘淡綿綿,對渺茫前途的憂戚絕望之中掙扎著一種不堪“秋涼”的憤懣,抗爭之情溢于言表;這種悲涼之情到了民主革命志士秋瑾的筆下,則完全昂揚著一種剛勁的力:“秋風起兮百草黃,秋風之性勁且剛;能使群花皆縮草,助他秋菊傲秋霜”。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更是高唱:“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廊江天萬里霜”,“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鼓蕩著對秋的贊美。有了這些情感的領悟和積累,學生對詩歌的情感感悟,會逐漸提高,真正地領悟到詩中的“情感美”。
美感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以上僅是我教學中一些點滴,每一個人在欣賞同一作品時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坝幸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堅信,只要我們努力去發(fā)掘,把這些點滴運用到教學實際中去,學生定會激發(fā)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yǎng)出真正意義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