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鐵
[摘 要]政治社會化是政治與人的結合,特定政治通過政治教化傳播特定的政治文化,影響社會個體,通過社會個體的接受和吸收并內化為自身的政治心理、政治行為、政治人格;面對特定的政治教化,社會個體的政治內化具有選擇性。政治教化與政治內化的統一性即政治社會化的程度取決于政治科學化的程度,政治科學化的程度又取決于政治文化的先進性。
[關鍵詞]政治社會化;政治教化;政治內化
[中圖分類號]D0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06 — 0028 — 02
政治是對社會整體的有組織進行管理的權力活動,國家政治是目前人類社會的主要政治表現形式,僅就國家政治而言,它與國民的關系極為密切。國家政治代表國家整體利益,國家整體利益由國民個體利益組成。整體利益具有超前性和廣泛性,個體利益具有現實性和具體性。國家整體利益與國民個體利益的統一需具備兩個必要條件,一是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施策能夠充分保障國民個體利益的實現;一是國民個體對現行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施策的高度認知能夠促進國家整體利益的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這兩個必要條件是國家政治正常運行的前提,通俗而言,就是實現政治與國民的融合,從理論角度講,就是科學推進政治社會化。當今正逢網絡信息化時代,世界政治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平民百姓,政治社會化的內容也隨之更為豐富,因此科學推進政治社會化應得到國家政治即政黨政府的高度重視。
一、政治社會化的內涵
社會化是一個人由自然人變?yōu)樯鐣说倪^程。美國著名的社會學教授戴維·波普諾認為:“社會化是一個人獲得個性和學習社會或群體的各種習慣的過程”,我國學者普遍強調社會化是通過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政治社會化是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個人逐步學習接受現有政治制度、規(guī)范、形成政治態(tài)度和政治信念并決定努力維護現有政治制度的過程。阿爾蒙德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維持和改變的過程”?!懊總€政治體系都有某些執(zhí)行政治社會功能的結構,它們影響政治態(tài)度,灌輸政治價值觀念,把政治技能傳授給公民和精英人物”。我認為政治社會化就是政治體系通過政治文化的傳播,引導社會個體政治心理、規(guī)范社會個體政治行為、塑造社會個體政治人格的過程。
政治社會化的程度關系著國家政治的穩(wěn)定與鞏固,甚至關乎占統治地位的政治集團的存亡。人們的政治行為產生于人們的政治心理,政治心理由政治信仰和政治價值觀念構成。對于一個政治制度來說,沒有人們對它的信任和支持,政府就沒有權威,法律就無人服從,稅收就無人繳納,政治就不穩(wěn)定。而對于一個政治集團來說,沒有人們對它的信任和支持,綱領就無法實現,領袖就無人追隨,它組織的政治活動就無人參加,甚至會遭到社會成員的反抗。因此政治社會化是政治體系運行的基礎,也政治體系實現政治社會功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二、政治社會化的功能解析
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教化與個體政治內化的互動,二者互動才能保持政治文化的活力。政治教化是指特定的政治體系將自己的政治要素通過不同的傳播方式向社會輻射以影響社會個體,并形成特定政治文化的過程。統治集團是政治文化的引領者和傳播者,也是政治文化最堅定的捍衛(wèi)者。
政治教化伴隨著政治而產生,任何政治集團在爭取、建立和鞏固其社會統治地位的過程中都離不開它。政治教化的作用形式在社會制度質變與量變的不同階段是有所區(qū)別的。社會制度質變過程中,政治理論、思想及觀念被社會成員認知的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是要向社會宣傳和揭露舊制度的腐朽和不合理性,頌揚新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優(yōu)越性。同樣,面臨將被推翻的統治者則極力為其統治加以辯護,貶斥新的制度,這仍然憑借其政治教化來完成,必要時甚至采取武力鎮(zhèn)壓以支持其政治教化。在社會制度相對穩(wěn)定即量變過程中,由于特定政治體系掌握國家政權,具備完善的政治教化系統,該系統的運轉使社會成員潛移默化地接受其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形成特定的政治文化,并自覺參與和推動特定政治文化的發(fā)展。
(一)政治教化的功能
政治教化的作用通過自身的功能來完成,它的功能分四個基本方面:
1.灌輸功能:政治教化將政治集團的政治主張、政治思想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不斷向國民加以宣傳,造成社會輿論和一定的政治文化氛圍以影響人們的政治認知、政治情感,使國民從思想、情感和行為上向特定的政治傾斜,奠定特定的政治文化的社會基礎。
2.轉化功能:通過政治教化,使國民認識到舊政治思想及制度的腐朽性,明確新的政治思想及制度的合理性,從而放棄舊的政治觀念而接受新的政治信仰,確立特定政治文化的主導地位。
3.調節(jié)功能:政治教化能夠化解社會矛盾,建立和諧的社會利益關系,維護杜會的政治穩(wěn)定。一方面,調節(jié)政治集團內部的利益關系,增強政治集團的統治力;另一方面,調節(jié)政治集團與國民之間的利益關系,增強國民的凝聚力,維護特定政治文化的正統地位。
4.激勵功能:政治教化利用一定的物質和精神誘因調動社會成員對特定政治的熱情和積極性,樹立各種典型,同時削除各種消極因素,推動特定政治文化的健康發(fā)展。
(二)政治內化的功能
政治內化是指社會個體將政治教化的內容加以接受、吸收并內化為個體政治素質的過程。社會個體是政治文化的受眾和載體,也是政治文化發(fā)展的動力源泉。
個體政治內化是對政治教化的呼應,社會個體面對全面深入而持久地政治教化,通過接觸、接受、吸收并內化為自身的政治素質,完成教化與內化的對接。政治內化的功能是形成社會個體的政治素質,
政治素質集中表現為社會個體的政治心理、政治行為和政治人格三個方面。
1.政治心理:社會個體在政治內化過程中對所有社會政治要素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心理反映,表現為人們對政治認知、政治情感、政治價值觀。
政治認知是對特定政治體系實際給予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利和義務的主觀反映。政治情感是政治認知的延伸出來的情感傾向性。政治價值觀是公民評價特定政治體系是否科學的價值取向,政治價值觀的形成是社會個體認識權力本質的過程,是政治心理成熟的標志。
2.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指人們在政治生活中的具體的活動表現,如行政、立法、司法、決策、投票、選舉、集會、結社、演講、罷工、示威、游行甚至武裝斗爭等。特定政治引導社會個體的政治心理成熟化,目的在于要求社會成員實施理性的政治行為。
3.政治人格:政治人格是指個體的政治心理與政治行為一致性的外在表現。健全的政治人格是成熟的政治心理與理性的政治行為的統一。
通過政治內化,形成社會個體的政治心理、政治行為、政治人格,政治內化的程度決定社會成員的政治素質的水平。
三、政治社會化的屬性解析
政治社會化是政治與個人的互動的過程,政治教化與個體政治內化是該過程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前一環(huán)節(jié)由政治體系驅動,后一環(huán)節(jié)由社會個體自主運作,政治文化緊密銜接兩個環(huán)節(jié)并形成互動,這就是政治社會化的運行。
(一)政治教化的排他性
特定的政治不希望有來自于社會個體的反對或排斥,也不愿意社會個體接受其它不同類別的政治文化。特定的政治生成特定的政治教化,特定的政治教化以維護特定政治和特定的政治文化為己任,特定政治教化的這種維護特定政治文化的屬性我們稱之為排它性。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新的政治體系未確立統治地位之前,要向國民表明它至少是代表大多數國民利益的,確立統治地位后,要將自己變?yōu)閲依娴奈ㄒ淮?。國家利益的構成是多層面的,但國家的安全利益、統治集團和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的利益總是突出和優(yōu)先的,這些利益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所以政治教化也必然具有排它性。
其次,任何取得統治地位的政治體系所依賴的政治思想都具備一定的系統性和獨立性。政治教化的目的是將特定的政治思想灌輸給國民,形成政治文化,該政治文化的外圍界限取決于特定政治思想的系統性和獨立性,這種系統性和獨立性強化了特定政治教化的排它性。
再次,特定政治確立統治地位是由具體的國情決定的,生產力水平、傳統的政治文化就是國情。其政治理想不得脫離生產力水平,其政治文化不得與傳統政治文化格格不入,特定政治必須從中找到自身的合理性并不斷加以強化,否則其統治就不能延續(xù)下去,其客觀合理性越強,其排他性就越明顯,那么政治教化的排他性也就隨之增強了??傊?,特定政治教化的本質屬性是排它性。
特定政治教化的排它性是為其政治體系的獨立性服務的,獨立性的存在要依賴于特定政治的合理性即政治科學化的水平,政治體系是否合理是否科學又要看它傳播的政治文化是否是進步的。人類政治發(fā)展的歷史表明,進步的政治文化是人類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是多元政治文化交互作用相互借鑒的成果。因為只有多元政治文化才能包容特定政治文化的排他性,消除特定政治文化的科學局限性,幫助政治體系全面科學地認識權力的本質,把握政治運行的規(guī)律,也是推進政治科學化的唯一選擇。
(二)政治內化的選擇性
因所屬階層、政治集團、民族、社區(qū)、職業(yè)、文化差別、價值模式、政治認知、政治興趣、政治態(tài)度、政治經歷、政治觀念等因素的差異,個體政治內化呈現出多樣性。因社會個體年齡和生活閱歷的增長每個人的政治內化又具有階段性。同時,社會個體的特殊利益總是要通過他對社會政治的態(tài)度與傾向表現出來,社會個體文化素質的差異也使得他們判斷特定政治是否進步與科學的標準不同,即政治價值觀不同,然而社會個體的政治內化都有要求政治科學化的相同的內在追求,人們會不同程度地接受和吸收政治教化的內容,具有較強的選擇性,這種內在的選擇性是社會個體政治內化的本質屬性。
個體政治內化的選擇性是人的主體性的體現,主體性是人作為社會主體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選擇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每個人既生活在特定的國家政治文化內部空間里,又同時存在于世界多元政治文化的外部空間里,尊重社會個體的主體性才能通過社會個體的政治內化完成對多元政治文化的選擇和過濾,整合為具有生命力的國家政治文化,推動特定政治文化的自我調整。尊重社會個體的主體性才能有利于特定政治引導社會個體形成成熟的政治心理、理性的政治行為和健全的政治人格,有利于政治文化的健康發(fā)展。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