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陽梅
摘要:本文從《想北平》和《我心歸去》的情感、風格特點的角度深入解讀文本,帶領學生深入感受語言的情感特征,促進學生鉆研語言文字,并且實踐于寫作中。
關鍵詞:比較閱讀;《想北平》;《我心歸去》;感情;語言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有“月是故鄉(xiāng)明”板塊,其中選錄了老舍的《想北平》和韓少功的《我心歸去》文章。兩篇文章同為思鄉(xiāng)題材,卻風格迥異,如何讓學生對不同的風格領會得更加深入,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文本的把握?我在教學中嘗試了比較閱讀教學。
首先,我設計了問題“兩篇文章中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感情有怎樣的不同”切入課堂,讓學生展開討論,意圖帶領學生先總體把握文章。
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概括出兩篇文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不同。
(1)“故鄉(xiāng)”所指不同。
《想》文中的故鄉(xiāng)指的是北京這個具體的城市,文章也是以描寫北平的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段摇肺闹械墓枢l(xiāng)則泛指普遍意義上的故鄉(xiāng),放之所有人皆通。
(2)因故鄉(xiāng)所指的不同而衍生出的感情的內(nèi)涵不同。
《想》文表現(xiàn)作者對故鄉(xiāng)北平的濃烈難以割舍的思念,就像孩子思念母親,全文描寫了很多在北平的融于血肉的生活?!段摇肺膭t著力于探索故鄉(xiāng)情結的內(nèi)涵,挖掘造成這種情結的深層的心理原因。
(3)對故鄉(xiāng)衍生的感情的強度不同。
《想》文中,老舍多次寫道“我真愛北平”、“想念北平”等類似的句子,強烈的思念溢于筆端。文中的“想說而說不出”更是作者的肺腑之音,血淚之語,引爆了讀者的思念和憂傷。
《我》文中也寫道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但全文則以對“故鄉(xiāng)情結”的理性分析為主,作者還通過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較探索中華民族固有的故鄉(xiāng)情結的成因——故鄉(xiāng)比任何旅游景區(qū)多了一些東西:你的血、淚,還有汗水。由此,作者引申探討了“游子悲故鄉(xiāng)”的傳統(tǒng)心理,使得本文的理性色彩十分濃厚。盡管作者在探索民族心理形成的過程中一再通過想象、聯(lián)想、夸張等手法描繪一幅幅故鄉(xiāng)的畫面,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但是文本的內(nèi)核依然是深沉的理性思考,不同于《想》文抒寫強烈的內(nèi)心感受為主。
基于對文本深入的挖掘討論,我?guī)ьI學生總結歸納兩篇文章的風格特點,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出如下內(nèi)容:《想》文感情深摯,語言平白,純凈而又簡潔、親切且含蓄雋永,京味十足,讀來讓人動容?!段摇肺恼Z言華美,富含哲理,引人思考。
學習到這一步,學生對“故鄉(xiāng)”這一概念的認識又深入許多,寫作的沖動被激發(fā)。課下,我給學生安排了寫作小練習,要求學生以《說淮安》為題,寫寫自己的故鄉(xiāng)?,F(xiàn)摘錄學生部分習作如下。
①說淮安。歡喜它的好,縱有千言萬語也道不盡,但終究歸結于一個好字,是的,好到骨子里也無法割舍,是生長的親緣。
眾所周知,淮安的菜系——淮揚菜,憑著色香味俱全而聞名。打小兒生活在這兒的人便食盡了口腹之欲,因此,對這兒總有著一股子深深的眷戀,是什么情愫呢?是家的情。
想一下,你站在傍晚的夕陽之下,落日的余暉將你的影子拉得好長,你的鼻尖飄過一縷飯菜的馨香,望著遠歸的飛鳥撲棱棱得離去,你的腦海第一個出現(xiàn)的是什么?是家中父母盼你歸來的殷殷目光,還是門前的玄關燈未滅?或許都是吧!歸心切切,我心如箭。
別人的城市,是感受不到這份溫情的??v然那份飯香有千種相識,你也定能分辨出不同。一位作家曾被問到,什么是生命中最難忘的味道,他回答道,是母親燒的飯菜的味道。不言而喻,是家的召喚?;窗驳纳衿婢驮谟谶@種浸到骨子里的牽引,指引你回歸。
淮安就是這樣,我的淮安。 (余夢)
②說淮安。如果說淮安,我是不一定說得好的?;窗材敲创?,可說的事太多了,雖然生在淮安,但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以名勝說,我沒到過荷花蕩,這多可笑!以此類推,我所知道的那點只是“我的淮安”,而“我的淮安”大概等于九牛一毛。
淮安的清晨不是所想象的寧靜,甚至可以說是嘈雜的:路旁有各種小攤,賣雞蛋的、賣蔬菜的、還有純手工制作的的早餐……叫賣吆喝聲不斷。這些賣主大都是老年人,騎個三輪車,要賣的東西就放在三輪車上,蔬菜上滾動著露水,根部還攜帶著泥土,這一切都顯示著果蔬的新鮮。那手工包的餛飩餃子,將它的香氣散發(fā)出來,若是在冬天,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面,再配點自家制的小咸菜,這樣的日子真是給皇帝做也不換!
沿著大街小巷走,你會發(fā)現(xiàn)淮安雖然沒有北京的胡同與四合院的古老氣息,也沒有國外富有藝術文化的建筑,但是淮安小城鎮(zhèn)上民屋構造規(guī)劃也是十分整齊,給人一種利落,新時代的感覺。街道上的綠化帶上種植著市花月季,到了開放季節(jié),各種顏色的花朵一齊盛放,真是“爭奇斗艷”啊!經(jīng)過花圃時,一陣濃郁的香氣會撲面而來,但那不是刺鼻的香水味道,而是純天然的大自然的芬香,這時你會感覺淮安仿佛就是一個偌大的花園。(章子玥)
兩篇習作都汲取了《想北平》一文的長處,通過寫具體的場景和畫面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生活,運用比較的手法突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等,有感人的力量。
通過《想北平》和《我心歸去》兩篇文章的比較閱讀教學,學生加深了對文本的認識和思考,課后的練筆也是對教學的有效拓展,加大了教學的縱深度,在教學同類題材作品過程中可以運用。
從教學的角度看,將同類作品加以比較,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并且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實踐效果比較好。
參考文獻:
[1]龔志華.《〈想北平〉與〈故都的秋〉比較賞析》.四川省綿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