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教師多方面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文章從理論方面闡述了小學語文課程文化資源及開發(fā)利用的涵義,從教學實踐方面闡述了如何多渠道地開發(fā)和利用校內語文課程資源,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增加語文學習的機會,進而使我們的語文課開放而充滿活力,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給予他們更多的學習機會,感悟多彩世界。
【關鍵詞】課程資源 文化資源 開發(fā)
“小學語文課程文化資源的開發(fā)”是指教師和學生利用校內外的語文教育內容來源,組織語文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和積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溝通課堂內外,挖掘多種課程資源,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給予他們更多的語文學習機會,讓同學們感悟多彩世界。教師應針對資源來源的不同,有選擇地利用。以下就校內語文課程資源而言并結合相關教學實踐試談幾點校內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的拙見。
一、立足課堂學習,開發(fā)教材資源。
教學中,一方面要適當地引進相關的課程資源,如,課前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增加對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課中插入相關資料、文章的閱讀,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課后推薦讀物,以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草原》前,我讓同學們去搜集相關的資料,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去得到有用的信息。由于地域和條件的限制,同學們多半都沒有去過草原,對草原也非常缺乏了解。如何讓他們真正領悟其真正的魅力,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呢?唯有讓他們親自感受一下草原的魅力。上課前先導入一段聲音、畫面多媒體的結合——《草原》,一下子就吸引學生注意力,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仿佛自己就是來到了草原,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打開了學生想象的“閘門”,使學生對長城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體驗,完全陶醉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學生強烈地閱讀課文的愿望。小小的音樂資源的利用卻能開啟學生的難開之口。我教完《草原》以后,我還把搜索到了草原的網站,真實地、多角度地再現了草原,并配有相應的解說詞,引導同學們圖文結合。我再配上音樂,穿插相應的資料解說,同學們個個睜大了眼睛,仿佛身臨其境,問題也不斷產生。我再引導他們去查找其他的補充資料,并以聯系情境解釋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并引問“你們知道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個奇跡”回歸文本。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了草原的魅力所在,同時也增強了同學們的生活積累,對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認識生活添磚加瓦。這樣既以教材為基礎,又加強了音樂、美術等學科之間的滲透。
課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為大課堂,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絕不僅僅束縛于課堂和教材之中,在“大語文觀” 的指引下,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種種活動與興趣,可以使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恰如其分地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進而使我們的語文課開放而充滿活力,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給予他們更多的學習機會,感悟多彩世界。
二、以校園為基地,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環(huán)境。
首先,我們可以利用教室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文環(huán)境。教室除了要有學校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布置外,還要有適合于本班實際的文化布置特色。教室環(huán)境的文化氛圍對學生的心理情緒,個性氣質都有很直接的影響,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當然影響重大。因此,要辦好教室后面的黑板報,要讓黑板報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語文基礎知識、文史知識、古文化常識、名人名言、課外閱讀、文學欣賞、與課文有關的古詩詞介紹等等,都可盡量選登。教室里的隊角、特色角、抬頭標語要煥然一新;圖書架上要擺放著各種圖書,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里博覽群書、增長知識。
其次,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學校圖書館是課文課程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較好地利用學校圖書館的相關資料無疑可以給語文課程的教學帶來很好的輔助作用。要鼓勵督促學生多進圖書室、閱覽室。事實上,課外閱讀的功效遠遠超過課內閱讀的功效?!暗梅ㄓ谡n內,得益于課外”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因此,老師不應把學生局限在課堂里自我封閉,要引導學生走進課外閱讀的繽紛世界。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為學生嚴格地挑選介紹好的課外讀物,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再次,校園環(huán)境是課程資源中的“活教材”。校園環(huán)境也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包括顯現的校園景點、設備設施,又包括隱性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那碧綠的草坪、盛開的鮮花、逼真的假山,研究性學習版面、專題性學生網頁、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等都可以視為語文教學資源來挖掘、利用。
三、運用現代媒體,開發(fā)網絡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網絡資源的介入,確實改造了我們的課堂,給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如:上《桂林山水》開始時,先讓學生在網上瀏覽有關桂林山水這方面的資料,學生在閱讀了大量資料后,有了感性的認識,再讓學生研究課文的內容,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在學習過程中也適時地、主動地運用有關信息為感悟課文內容服務。同時,在講課的時候播放有關桂林山水的VCD,既豐富了課文的內容,又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上都得到沖擊,從而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堂課上,教師與學生都共同開發(fā)、利用了大量的資源,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這一課的結尾,讓學生上網閱讀幾篇描寫桂林山水的文章,并搜集、積累一句贊美桂林山水的話。這一過程利用了豐富的網上資源,使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讓語文教學超越其本身狹隘的教育內容。
在語文教學中,還有許多可利用的課程教學資源值得我們去開發(fā)、利用并進行各種創(chuàng)造,語文課堂才能走向開放,走進大語文世界;才能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增加語文學習的機會,語文課堂才能充滿活力,讓每個生命都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區(qū)域性課程文化資源利用與開發(fā)指南》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3]韓輝,夏永庚,周揚 《小學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實踐智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