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玨
摘要:翻閱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發(fā)現(xiàn)有許多看似不通、不合情理之處,其實這些對于表達文章主旨,揭示人物性格有著很大作用。作者例舉低中高年段教材中的一些“不通”之處,體會它們在描寫人物真性情,表達人物獨特感受和豐滿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關鍵詞:文本;矛盾;表達文章主旨;揭示人物性格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86-2《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結構偉大,布局精妙,看似龐雜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事無巨細,分明清晰地娓娓道來。但是書中也有許多不通的地方,比如地理方位,時間順序等,例如紅樓夢第七回,寶玉下炕要去寧府會見秦可卿之弟秦鐘,尤氏鳳姐都忙說:“好生著,忙什么?”一面便吩咐好生小心跟著,別委曲著他……“委曲”即“委屈”有含冤受屈或心里苦悶之意,如此寶貝疙瘩的一個人怎么會到寧府受委屈呢?這鄭重其事的吩咐確是“極不通”但卻表達出尤氏對寶玉超乎尋常的關心。類似的例子在《紅樓夢》中比比皆是,那些看似不通之處,脂硯齋評“愈不通愈妙,愈錯意愈奇”這并不是對紅樓夢語言文字的批評,而是對它的贊揚;不是真的不通,而是在這看似不容中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魅力;不是真的自相矛盾,而是在相反相成的矛盾中顯現(xiàn)出盎然的藝術情趣。其實,我們翻閱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也可發(fā)現(xiàn)許多“不通”之處,于是舉例略說,供各位老師教學時參考。
例一:“小哥哥使勁地踩著水,把水花兒濺起多高。他喊:“妹,小心,滑!”說著自己就滑了一跤!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嘴里說:糟糕——糟糕!而他通紅歡喜的臉上卻放射出興奮和驕傲?!保ㄌK教版國標本第四冊《雨后》)
細細讀來,小哥哥知道雨后滑,為什么提醒妹妹要小心自己反倒滑了一跤?他滑了一跤為什么嘴說“糟糕”而臉上卻表現(xiàn)出“興奮”和“驕傲”的表情?表面看來好似不通,仔細琢磨,小哥哥使勁地踩著水,不甘人后,竭盡全力,濺起了好高好高的水花兒!也許力氣用得太大,身體不穩(wěn),在招呼妹妹“小心”的同時,自己就滑了一跤,多么幽默,多么有趣??!看,摔跤后小哥哥,褲子濕了,沾上泥巴,水淋淋、粘乎乎,他在連連拍打的同時,又連連喊著“糟糕”,是擔心媽媽責怪,還是顧忌小伙伴們的笑話?盡管如此,但他的臉上“歡喜”之態(tài)不僅沒有絲毫減退,反而放射出“興奮和驕傲”的光彩:他為踩水盡情而興奮,他為濺起的水花高過游伴而驕傲吧?摔上一跤有什么要緊,何況摔出了開心,摔出了驕傲呢!這兩個看似不通之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小哥哥的矛盾心理,滑了一跤,弄了一身泥和水,回去一定會受到父母的責備,所以說:“糟糕——糟糕——”,但同時內心又感到興奮和驕傲。這真是懊惱有樂,童心閃亮……
例二:“他專心致志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保ㄌK教版國標本第八冊《黃河的主人》)
“小心”指的是畏忌、顧慮、謹慎行事;“大膽”指的是不畏怯﹐有勇氣,敢于面對困難、承擔風險、責任,積極拓進取。此處把“小心”和“大膽”一對反義詞放在同一句子中,乍看極不通,要“小心”就不能“大膽”;要“大膽”就不能“小心”。怎么用“小心”和“大膽”同時來形容艄公,是否矛盾呢?如果我們聯(lián)系上下文認真咀嚼,便會弄清這一對反義詞連用的合理性。因為艄公駕駛筏子時既需要小心,又需要大膽。黃河那么兇險,羊皮筏子又小又輕,載重又大,緊貼著腳就是深不見底的黃河水。如果沒有足夠的膽量,是連眼睛也不敢睜一睜的,更別提撐篙渡人了。但是在吹滿了氣的羊皮上,如果只憑沖勁,天不怕地不怕,就隨便撐著羊皮筏上前行,那會出大亂子。相反的,如果撐篙縮手縮腳,畏畏縮縮,也干不好艄公的工作,更得不到乘客的信賴。黃河的水勢變幻莫測,羊皮筏子上乘客的性命都掌握在艄公的手里。如果他不小心地注視水勢,稍不注意,隨時可能發(fā)生危險。所以這一對反義詞的連用表現(xiàn)出艄公膽大心細,有勇有謀。
例三:“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S了,又長出一嘟嚕。”(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二冊《夾竹桃》)
這篇文章是季羨林先生的名作,一般描寫植物生長過程都是先開再敗,而這樣一位語言大師描寫的是“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先寫敗再寫開,而且文中怎會出現(xiàn)“一嘟嚕”這樣的口語。這似乎不合情理。我們邊讀邊想,這個口語“一嘟?!庇小耙话选?、“一片”“一團”“一簇”……之意。若你把“一嘟?!比サ簦瑢ⅰ耙话选?、“一片”“一團”“一簇”……換到句子中讀一讀都不及“一嘟?!眮淼木呦笥謧魃?。因此當你再將這一句細細讀來,不禁會佩服季先生在寫文時,注意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應時地交叉口語,使作品的語言趣味而多變。同樣若換做“一朵花開出了,又敗了”很難突出夾竹桃的花開連綿,從不間斷的特點?!跋葘憯?,再寫開”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夾竹桃開了一茬又一茬,從春到秋一直有花開著,可以想象出夾竹桃花開不敗的情形,體會到它的韌性。
這篇課文還有一個不通之處,課文的第三段季先生以凝練的文字描寫了院子里春、夏、秋三季的十四種花,花開花落,萬紫千紅,卻只字未提夾竹桃。甚至可以刪去。實際這是為了第四段做鋪墊,襯托出夾竹桃頑強的生命力和它的韌性。不會像其它的花那樣,爭奇斗艷。它安靜從容地開、始終如一地開、鍥而不舍地開、頑強不屈地開……這不通之處使我們能體會到季先生文章的虛實相生,濃淡相宜,匠心獨具。
例四:蘇教版國標本第十冊《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彭老他深愛立下無數(shù)戰(zhàn)功的大黑騾子,愛到甚至把自己的干糧悄悄地給它吃,而彭德懷卻下了三次命令殺了它,大黑騾子為彭德懷做了那么多的事情,隨他一起出生入死,現(xiàn)在彭德懷居然要把它殺了,他真是一個恩將仇報的人?。窟@豈不是矛盾?
漫漫長征路,彭德懷與他的大黑騾子朝夕相處,征戰(zhàn)沙場,深埋在彭德懷心里的是對大黑騾子的關心,是對大黑騾子的疼愛。但紅軍斷糧了,戰(zhàn)士們饑寒交迫,為了讓更多的戰(zhàn)士能走出草地,為了革命的勝利,他必須殺掉心愛的大黑騾子;當你走進那段讓人悲、讓人痛的歷史,讓自己的目光聚焦到大黑騾子被殺的那一刻,去細細品味彭德懷下三次命令時復雜的內心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在這不通處,是彭德懷愛騾子,更愛戰(zhàn)士的心,他愿意與戰(zhàn)士們一起同甘共苦,為戰(zhàn)士們增添前進的力量,正是在這種力量的支撐下,才得以實現(xiàn)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以上實例,可以歸納出蘇教版教材中看似不通,不合情理之處對于表達文章主旨,揭示人物性格有著很大作用。
一、寫出人物的真性情
描寫人物的感情很容易,但要寫出至真至性卻很難。但是這不通、不合情理的之處就能很好地完成這一任務。例一中不通之處就將兒童的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讓每個讀過它的人都會親切地回憶起自己的童年。詩中處處洋溢著快樂,讓人讀來童趣滿紙。只有熱愛小朋友,了解小朋友,對小朋友的生活、愛好、情趣,體察入微,才能寫得如此情意交融,逼真如畫。
二、有助于表達人物的獨特感受
例四的不通、不合情理的之處就準確表達了人物獨特的感受,收到了強烈的感人效果。大黑騾子是彭德懷親密的戰(zhàn)友,無言的伙伴,是他的心愛之物,他深深地愛這頭大黑騾子。但是不得不殺了它,通過彭德懷三次下命令時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我們走進彭德懷的內心世界,讀懂語言文字背后人物的獨特感受。
三、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
例二中用“小心”和“大膽”同時來形容艄公使我們能想象出艄公在萬馬奔騰黃河上的表現(xiàn),我們直接而深刻地感受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這“不通”之處豐滿了人物形象。
其實,“不通”的表現(xiàn)形式遠不止這些,還有句式方面的,如例三的篇章結構方面。它的效果也遠不止上述幾種,它可渲染氣氛,可使表達效果更強烈,對事物描寫更形象,使文章主旨更鮮明等等,只要我們潛下心來,認真鉆研文本,一定能從有些課文的“不通”之處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感受。抓住“不通”精心安排課堂教學,建構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