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摘 要】
國學,是我國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是整個民族的積淀。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傳承國學的義務與責任,而在學生時代,語文無疑是滲透國學教育的最佳選擇。語文是國學教育的一個分支,同時糅雜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文學,它擁有先天的優(yōu)勢,并且容易為學生接受。而小學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時候,在這個時期滲透國學教育,學生有足夠的思想基礎,國學滲透相對簡單。對教師來說,應該根據(jù)國學的整體特征,在語文教學中選擇合適的切入點。
【關鍵詞】
小學 語文 國學教育 滲透
國學教育,不只是讓學生更好地傳承中華文明,也是提升學生的思想內(nèi)涵。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文化被不斷篩選淘汰,能保留至今的都得到了時代的肯定。因此,國學教育對學生個人的價值觀培養(yǎng)有非凡的意義。作為國學滲透的帶動者,教師應該將國學教育與語文學習結合在一起,這便要求教師對二者有足夠的了解,擁有一定的國學素養(yǎng)。此外,教師也應該有意地在教學中引入國學內(nèi)容,增加學生對國學的認知。學生的興趣也是影響國學滲透的一個因素,教師應該予以重視。下面筆者將具體分析。
一、分析語文教學的特性,尋找國學教育的切入點
從語文的整體特征來看,它與國學仍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不能貿(mào)然在語文教學中教授國學。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共性,以此作為國學滲透的切入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考慮的因素較多,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國學教育的載體。國學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沉淀,大部分反映于古典文學中,詩詞歌賦、文言文等是它的主要形式。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在這些內(nèi)容的教育中滲透國學思想,以此作為國學教育的載體。
除了語文教學的特點,教師也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小學時期,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適合接觸太過繁雜的理論內(nèi)容。為了使國學滲透順利進行,教師應該簡化國學的內(nèi)容,保留最為精華的部分。同時,教師還要給學生留有一些時間,讓學生消化并吸收這些內(nèi)容。利用這段時間,學生還可以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形成個人價值觀。筆者認為,國學教育應該以學生的自主探討與教師的引導為基礎,這樣的好處是既保證了學生對國學的理解,也能夠使每個學生都獲得獨特的感悟。
例如,在學習《別董大》這首詩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適當?shù)貪B透國學教育。這是一首送別詩,在我國古代詩歌中十分常見。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同時增加學生的閱讀見解,教師可以找一些類似的詩歌,在對比中加強學生的理解。這首詩與其他的詩歌略有不同,它沒有朋友惜別的那種不舍與傷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掃送別的傷感,充滿豪氣。在國學教育中,教師不只要讓學生尋找共同點,也要尋找詩歌各自的特點。當學生獲得了完全不同的感悟,精神境界也會獲得一定的升華,達到了國學教育的目的。
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國學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學生的情緒問題也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加入國學的語文課堂,必然和以往有所不同,教師要做的便是讓學生盡快適應。筆者認為,只有讓學生對國學產(chǎn)生興趣,才能加快適應過程。小學生是國學教育的受體,為提高國學教育的效率,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國學的本質來看,它很難得到學生的青睞,這是無法改變的。教師應該將國學教育與學生喜歡的事物結合在一起,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古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其中融入一些游戲,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學中的趣味部分不能影響國學的主要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分清矛盾的主次關系,合理制定計劃。
在小學時期,興趣是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學生的情緒左右著課堂的氣氛,也決定著課堂的走向。對待情緒這把“雙刃劍”,教師應該有正確的認識。當學生的情緒積極向上,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時,它可以推動教學的進程;當學生的情緒消極負面,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便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努力發(fā)揮其積極作用,避免消極因素的影響。其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所在。
三、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和國學教育的另一共性,它們都需要以此擴充學生的見解。因此,教師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在滲透國學教育的前提要求下,課外閱讀的前提要求是以國學經(jīng)典為主,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涉獵。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時,教師要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小學生的年紀較小,沒有系統(tǒng)的課外閱讀策略,需要教師從旁引導。在閱讀的時候,應注重質量,重視學生的自我感悟。
語文課堂雖然是培養(yǎng)習慣的主要場所,但是時間過短,不利于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學生只有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并對其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才會不斷地重復閱讀,最終養(yǎng)成習慣。國學書籍多種多樣,學生閱讀使難免會遇到困難。因此,學生也要養(yǎng)成善于提問的習慣,以此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
【結 語】
國學教育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在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作為教學的主要帶動者,教師應該尋找二者的共性,尋找國學教育的切入點。此外,國學教育也應該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便于學生理解。除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也要考慮他們的情緒問題。只有學生對國學有了足夠的興趣,教學才能順利展開。在教學中加入趣味性部分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最后,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鐘敏捷.論語文教師的課堂形象【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 2010(03)
【2】宋巧燕.清代各類型書院文學教育的地位【J】.社會科學家,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