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英
(順昌縣教師進修學校,福建順昌353200)
?
小學“品生”課堂與語文、地方文化的融合教學
謝淑英
(順昌縣教師進修學校,福建順昌353200)
摘要:挖掘課程資源,提高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品德與生活(社會)和語文在課程目標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有效地整合二者的課程資源,可以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若再能結(jié)合當?shù)刭Y源,充實教學內(nèi)容,合理運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品德課堂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小學思品;挖掘課程資源;語文;地方文化
素質(zhì)教育改革已推進多年,許多學科課程改革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但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改革始終停滯不前,沒能邁出大的步伐。品德與生活(社會)作為德育先行的一門主要學科,要想真正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必須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才能提高其課堂效率,以真正達到德育的目標。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zhì)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這一目標與語文課標之一:“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是一致的。在課標中這兩門學科還有很多相似之處,若能有效整合二者的課程資源,形成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充實課程內(nèi)容,就能很好地提高品德課堂效率,增進課程的現(xiàn)實性、親近感。
(一)以課題研究為載體,挖掘語文課程資源
從“如何提高品德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題立項一開始,“學科整合”這一教學方法已經(jīng)在我縣一線教學試點應用,將品德與語文學科融合,結(jié)合語文課文知識進行整合,使品德學科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豐富并更有意義。
例如:在上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一單元“珍愛生命”一課時。細心的教師如果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整合,定能從語文教材中找到與這一主題相對應的主題單元或課文。四年級語文課文《鳥的天堂》《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等,就能讓學生再次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美麗,要珍惜生命的主題思想。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一主題,也能從語文課本中找到相關(guān)的文章與之相得益彰的學習,如《頤和園》《五彩池》《迷人的張家界》《桂林山水》等。讓學生感受到在祖國大地到處都有美麗的風景,那里的人們和我們一樣都生活在如詩如畫的地方。將品德學科與語文學科相結(jié)合,還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
(二)以活動為主線,讓品德和語文綜合教學
例如,我縣教師李紅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家鄉(xiāng)的美景》一課時,精心地設計了一系列活動,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家鄉(xiāng)風景的美麗,同時教師把語文課游“頤和園”的學習方法,結(jié)合到了品德課堂,其過程如下:
首先,讓學生運用語文課學到的知識與方法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已的家鄉(xiāng)的風景;其次,在教師組織學生“話美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上臺展示做小導游:介紹順昌的風景——寶山、合掌巖、華陽山、七臺山、獅峰山、龍頭巖、觀靜山等;接著,欣賞《山水順昌》的歌曲,再次感受家鄉(xiāng)風景的優(yōu)美。最后,還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家鄉(xiāng)。這些學習方法和語文課上學習有關(guān)風景名勝的課文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也達到了品德與語文的共同教學目標——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注重社會實踐,拓寬課堂教學途徑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內(nèi)容要求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系。這一點恰恰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不謀而合。語文綜合性學習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與其他課程相配合。巧妙的將語文綜合性學習和品德社會性的課程內(nèi)容相結(jié)合,更有利于挖掘品德課程資源。
仍是以《家鄉(xiāng)的美景》為例,在品德課的活動中,李紅老師以《我是小導游》為題,讓學生結(jié)合課后搜集到的有關(guān)資料,調(diào)查訪問,和實地考察到的資料,每人寫一段解說詞,還可以附上圖片,在班級里做一次家鄉(xiāng)風光小壁報。還把同學們寫的解說詞訂在一起,就成了孩子們的旅游手冊了。這個活動與語文課上學了《頤和園》《五彩池》《迷人的張家界》《桂林山水》后的實踐活動很好地鏈接起來,有利于提高語文習作的能力,又有利于品德學科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思想感情的教育。兩門學科相得益彰,互相補充,達到課內(nèi)課外實踐性,綜合性學習的目標。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了挖掘與其他學科共通點外,教師常常還把當?shù)匚幕曀讕У秸n堂上,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一)利用當?shù)孛袂槊袼祝鋵嵠返抡n堂內(nèi)容
例如:建甌第二實驗小學有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中秋節(jié)》這一課時,首先讓孩子們知道在中秋節(jié)的時候,不論是我們,還是外地的小朋友,都要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吃月餅,還有賞月。這樣很自然地引出我國古代詩人利用月亮來表達自己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這時,教師問道:“你能朗誦幾首有關(guān)中秋節(jié)的詩句嗎?”孩子們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來,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也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就調(diào)動起來了。之后,教師和孩子們從談中秋節(jié)的由來到各地中秋節(jié)的風俗導入主題。此時,教師就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中秋節(jié)“送燈”“燒塔”“交換花燈”“放孔明燈”等習俗,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先讓孩子們自己說說家里是怎樣過中秋的,并說出一個當?shù)剡^中秋的風俗習慣。孩子們有的說“我和家人一起吃飯,看花燈?!庇械恼f“我們還和小伙伴去燒塔了。”……接著老師還讓學生表演當?shù)亍八蜔簟钡挠螒?。課堂氛圍非常融洽。最后老師通過展示當?shù)馗鞣N中秋節(jié)風俗的圖片結(jié)束這節(jié)課。孩子們興致盎然地就將這一課學完了,同時還充分地了解了家鄉(xiāng)的民情民俗。
(二)抓住當?shù)刎S富特產(chǎn),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再如:二年級上冊《收獲的季節(jié)》一課中,有位教師充分利用當?shù)氐奶禺a(chǎn)進行教學——柿子、棉花、水稻、錐栗、方筍等等都是閩北一帶的物產(chǎn)。首先,教師讓孩子們自己從家里帶上一些土特產(chǎn),在班級展示;其次,教師設計了實踐活動——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些收獲的”。于是孩子們紛紛表達了之前參加勞動實踐的體會:和父母一起摘桔子、撿錐栗、收稻谷、采方筍等。最后,孩子們觀看“米粒的旅行”視頻。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孩子們體會到了父母的辛勞,也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艱辛。這時教師結(jié)合語文課《鋤禾》《憫農(nóng)》兩首詩,再一次讓學生體會到收獲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糧食,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等情感體驗。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善于發(fā)現(xiàn),將語文學科的知識自然地融入。這樣的品德課教學更加豐富,更富有人文氣息,學生學得更有興趣。
當然,學科整合講究的是水到渠成、自然妥帖。能與哪門學科整合,哪里需要整合,我們就在哪里整合。教師要認真研究,并充分做好課前的準備,這樣就能使教學資源在品德與生活(社會)課中顯得既熟悉又親切,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法]雅克·馬里坦.教育在十字路口[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美]威廉·格拉瑟.了解你的學生[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姜春玲.巧用“例子”,讓品德教學“親近”學生[J].中小學德育,2015(02).
[4]沈麗萍.小學品德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資源整合探索[J].中小學德育,2015(04).
[5]孫文欣.語文德育的沃土[J].中小學德育,2015(11).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884(2016)02-0088-02
收稿日期:2016 - 01 - 13
基金項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YYB-2015096)
作者簡介:謝淑英(1971-),女,福建順昌人,順昌縣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