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騰飛路初級中學 胥加波
初中數(shù)學的有效教學策略
江蘇省鹽城市騰飛路初級中學 胥加波
教師需要不斷地對教學經(jīng)驗進行反思,總結出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并靈活運用,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教學效率才有可能得到提高。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初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策略
不同的教師運用同一本教材,面對同樣的學生,授課效果卻是大不相同的,這是因為不同的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所起到的教學效率是不同的。教學效率是一個抽象又具體的概念,因為教學效率乍一看覺得是難以把握的,但是教學效率的高低能夠從學習反饋、成績、學習動力等多方面體現(xiàn)出來。教學效率是體現(xiàn)在多方面的,教師切不可狹義地理解為學生的成績提高了,學習效率就提高了,而是應該更新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樣,才可以真正地提高課堂效率。
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的教學手段是比較單一的,這就導致了課堂效率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不到有效發(fā)揮,甚至一些教師比較尊崇“題海戰(zhàn)術”,不科學、不合理地讓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不愿意更新教學觀念,嘗試多種教學方式,尤其是一些年輕的教師,缺乏教學經(jīng)驗,在開展教學時束手束腳,不敢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使得教學循規(guī)蹈矩地進行著。
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雖然可以給教師省去很多麻煩,在教學過程中不會犯太大的錯誤,但是卻不利于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就要有效地把握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要注重課堂導入,往往很多教師都忽略這一環(huán)節(jié),直接對新知識進行講解,這樣不僅無法做好銜接,而且還會使學生感到很突兀,教學效果不會太好。如在講解《走近圓形世界》這一章時,我就利用生活中的圓引入教學內容,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其次,在授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適當?shù)乩靡恍┯螒騺碚{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比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引導學生動手剪紙,并有效地引入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幫助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除此之外,在課堂上,教師還要多給一些成績不佳的學生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并對他們真誠地鼓勵、贊揚,肯定他們的回答,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方法有很多,不過適合自己教學情況的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師應該勇于嘗試多種教學方法,篩選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并整合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靈活地開展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無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影響教學效率的原因之一。教學活動不是圍繞教師進行的,教學效率的判定不是看教師的教學有多精彩,而是要看學生對教學的反饋情況以及接受消化知識的程度。這就需要教師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一個環(huán)境基礎。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需要與學生多溝通,這種溝通不僅僅局限于知識層面,還可以和學生了解一些家庭情況、生活情況、愛好等多方面的信息,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后,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愛好、學習情況等,這對開展設計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也是很有幫助的。比如,在講解《數(shù)量、位置的變化》這部分內容前,通過和學生溝通交流了解了學生感興趣的點,然后利用這些點設計教學,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經(jīng)驗,從生活實例入手有效地開展教學,并且在授課階段,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問題中探究數(shù)量關系和變化的規(guī)律,帶領學生感受這個時時刻刻變化的世界,提高了學生的認知和感悟數(shù)學的能力。
除此之外,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拉近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尊重每一個學生,用關愛去感化不喜愛學習的學生,當學生犯錯后,不要一味地否定,而是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分析,如果不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教師要展現(xiàn)自己的人格魅力,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興趣會被有效激發(fā),教學效率自然而然就會提高。
很多數(shù)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總會過于注重口頭上的引導,而忽略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初中數(shù)學中一些幾何圖形的部分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適當?shù)亻_展一些手工課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在學生動手操作時進行有效引導,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大程度的激發(fā),數(shù)學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講解“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讓學生通過動手量、剪、拼等活動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為180°,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在進行活動前,我讓學生準備了一些簡單的工具,如量角器、剪刀、各類三角形紙片等?;顒娱_始時,我引導學生對三角形的內角和進行探究:首先是最基本的方式,用量角器去測量三個角的大小,通過多次實驗來驗證內角和的度數(shù),然后,我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再拼接,學生們發(fā)現(xiàn)拼接后的角度和恰好為一個平角;最后,我又讓學生用三個角的和不是180°的角去拼接,看能否拼接為一個平角,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的定理?;顒舆^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啟發(fā),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對這個定理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學效率得到顯著的提高。
總之,教師需要不斷地對教學經(jīng)驗進行反思,總結出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并靈活運用,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教學效率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1]彭樸.不要為了“探究”而探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0(06).
[2]趙虹元.試論學生課堂話語權利[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4(07).
[3]趙湘梅.賈衛(wèi)紅.“合作教學論”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03).
[4]潘裕翼.初中探究型課程的開發(fā)與規(guī)范——英特爾未來教育課程理念的啟示[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2(05).
[5]章建躍.論數(shù)學素質及其培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