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慧
【片段一】
師:從自我了斷到打消念頭,再到發(fā)憤著書,司馬遷的內(nèi)心是多么痛苦啊。想到父親的遺愿不能完成,想到那么多史料、資料沒來得及整理,他怎能不悲呢?
生:(齊讀)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師:司馬遷“憤”是因為士可殺不可辱。對于當時的文武官員來說,如果死和宮刑同時擺在面前的話,他們寧可選擇死。
生:(再讀)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師:司馬遷后來在一篇文章里說:我被鄉(xiāng)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顏面再到父母的墳?zāi)股先ゼ罀吣??每當想到這件恥辱的事,冷汗每每從脊背上冒出來沾濕衣襟。
生:(三讀)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點評】通過反復讀句子,加深理解司馬遷當時的羞辱感。
【片段二】
師:(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誰讀懂了這句話?
生:我是這樣理解的,因為追求不同,人生價值完全不同。
生:在司馬遷看來,完成史書再死,重于泰山。
生:為堅持的理想而死,重于泰山。
師:對,為自己畢生的追求而死,為一定的社會責任而死,死得其所,重于泰山。你所了解的人物中,還有哪些是死得其所、重于泰山的?
生:屈原、岳飛、黃繼光……
【點評】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出示了“人固有一死”的千古名言,這種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不僅在司馬遷身上有所體現(xiàn),在古往今來的很多偉大人物身上都有體現(xiàn)。這是一種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氣節(jié)的體現(xiàn)。教師將課文作為一扇窗戶,讓學生初步感受這種正確的生死觀和積極的價值觀,體悟這種一脈相承的民族文化。
師:還有沒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這部史書!”中兩個感嘆號,感覺后面一句比前面一句感情更強烈。
生:這兩個感嘆號好像是支撐司馬遷站起來的雙腿,是柱子,是筆。
生:我仿佛聽到了司馬遷內(nèi)心的吶喊。
師:這就是司馬遷活下去的力量源泉。
【點評】標點符號能夠增強文字表達的效果,值得關(guān)注。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標點符號背后的人物情感。在交流的過程中,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憤寫作的形象也深深定格在學生的腦海里。
(作者單位:南京市建鄴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