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麗朵
在校本教材《堅貞剛毅》一課中所選的四則言論,論述了儒家對君子應具備的堅貞剛毅品格的思想追求。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并運用《論語》中的智慧呢?
上課伊始,我用故事導入,播放“蘇武牧羊”的影音故事,引出話題。蘇武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學生表達的基礎上,教師做適當點撥,引出主題:堅定信念,堅強不屈,就是“堅貞剛毅”。關于“堅貞剛毅”的道理,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對此發(fā)表過很多的言論。
在理解感悟環(huán)節(jié),通過拓展故事、整體感受等途徑,讓學生體會句中蘊含的道理。學生先默讀課文,對照注釋和譯文,邊讀邊想,體會“堅貞剛毅”的思想。學生自主學習,把找到的關鍵詞畫下來,批注寫出自己的體會。匯報交流過程中,學生明白了這些注釋和譯文是學習古文的拐杖。教師在點撥過程中,抓住關鍵詞語,引領學生感受詞語古今意義不同及詞性的變化。如理解“六尺之孤”,“六尺 ”大約只有現(xiàn)代的1.38米,在古代,指未成年的小孩。這句話中還有一個詞也是用了同樣的方法,即“百里之命”,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對它的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句子,播放諸葛亮白帝城托孤的影音資料,讓學生從故事中感悟句子的深刻道理。從句子中還能讀出蘇武“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的精神,再問歷史上“大節(jié)不奪”的還有誰?還想到了哪些詞來贊美他們?最后小結:諸葛亮的忠貞不渝,蘇武的不辱使命、堅貞不屈。這正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諸葛亮可以托孤寄命,蘇武能夠大節(jié)不奪,這樣的人可以稱得上是君子嗎?曾子說的“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边@句又該怎樣理解呢?“人君子與?人君子也?!蔽医探o學生用調(diào)整詞語順序的方法理解,把詞語顛倒順序,倒過來說,這叫“倒裝句”。古文為了表達需要,讀起來更順口,常用這種方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轉(zhuǎn)述曾子的這句話,并發(fā)表一下感慨。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弊寣W生介紹一下你運用了什么方法理解?能用一個詞說說這句話中贊揚了君子什么樣的品質(zhì)?“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惫磐駚?,無數(shù)文人墨客都曾賦詩作詞吟誦松柏——出示《贈從弟》,同學們對照譯文,讀讀劉楨的這首詩。提出疑問:松柏難道沒有遭到冰霜的侵襲嗎?為什么依然青翠如故?不畏嚴寒,不怕困難,這就是“堅貞剛毅”。那么“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狈Q贊的又是什么品德呢?原來堅忍不拔、持之以恒也是堅貞剛毅!
回過頭來再想想,孔子的這番言論僅僅是在贊揚千里馬和松柏的品性嗎?同學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問孔子嗎?讓學生和孔子對話,體會面對雨雪風霜的打擊,我們應該怎么做。
從實施的過程來看,我悟出了幾條教學策略。首先,教學中要有情境。有了情境就有了生機,有了情境就有了鮮活的場景、故事和人物。和文本對話就是和《論語》對話,和孔子對話。對話的目的是為了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與之探討、辯論,與之切磋、交流,真正達到理解貫通的境界。其次,語文課要有語文味。特別是《論語》這樣的文章稍不慎就會上成思想品德課。語文的因素在哪里呢?在語言文字的推敲和品味。設計中對“六尺之孤”“百里之命”“ 君子人與?君子人也”等處的反復玩味,充分體現(xiàn)了濃濃的語文味。再次,教中有法。聯(lián)系實際,理解含義,在教學中淡化獨立的字句解釋,不要求字字落實,但求整句理解。生活這本大書則是《論語》精髓的最好理解。我們可以舉出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同學們生活中的事例,這樣生動的例子常常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感,發(fā)散他們的思維,使學生興味盎然,踴躍參與,實現(xiàn)了從了解到理解的飛躍。教學中,教師還不斷地引導學生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如組詞法、調(diào)序法等;學習寫作方法,如借物喻人、虛指等。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了學習方法,便于以后的理解運用。最后,拓展有度。借物喻人的方法在生活中的運用,適度練筆,讓學生用古文的句式表達吟誦。學生積累運用了語言,學會了表達,一舉兩得。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贛榆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