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上古漢語的語氣詞“也”
——以《論語》中的“也”為例

2016-03-17 07:06惠紅軍
關(guān)鍵詞:句末古漢語語氣

惠紅軍

?

上古漢語的語氣詞“也”

——以《論語》中的“也”為例

惠紅軍

上古漢語時期的語氣詞“也”是一種語氣強化標(biāo)記,能夠強化各種語氣,同時也具有篇章功能和人際功能?!耙病边€能夠與其他語氣詞合用來強化語氣。句中語氣詞“也”和副詞“亦”連用形成的跨層結(jié)構(gòu)“也亦”則可能是“也”由句中語氣詞發(fā)展為表示類同意義的副詞“也”的句法誘因。

語氣詞;“也”;功能;合用;連用

一、引 言

漢語的語氣詞是比較獨特的一類。馬建忠在《馬氏文通》“傳信助字九之一”中說道:“助字者,華文所獨,所以濟(jì)夫動字不變之窮?!?馬建忠:《馬氏文通》,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第323頁。這里的助字包括了上古漢語的語氣詞??梢哉f,馬建忠看到了上古漢語語氣詞的獨特之處。事實上,漢語的語氣詞是頗為獨特的一種詞類。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中就明確指出,漢語的語氣詞系統(tǒng)從上古漢語到現(xiàn)代漢語的變化非常之大,上古的語氣詞全部都沒有留下來,“也”“矣”“乎”“哉”“歟”“耶”之類,連痕跡都沒有了*王力:《漢語史稿(重排本)》,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529頁。。呂叔湘先生在《說“自由”和“粘著”》一文中認(rèn)為,從語法的角度看,研究漢語的虛詞不僅要研究每一類詞的共性,還得研究每一個詞的個性*呂叔湘:《說“自由”和“粘著”》,《中國語文》1962年第1期。又見黃國營主編《呂叔湘選集》,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2年,第2483頁。。呂先生這里所說的虛詞就包括了語氣詞。

在上古時期的語氣詞中,“也”的用法非常復(fù)雜。馬建忠認(rèn)為“也”屬傳信助字,“所以助論斷之辭氣”,“故凡句意之為當(dāng)然者,也字結(jié)之”*馬建忠:《馬氏文通》,第323頁。。他還認(rèn)為,“‘也’字所助有三:曰助句,曰助讀,曰助實字”*馬建忠:《馬氏文通》,第325頁。;“助字中之助實字者惟‘也’字,余只助句、助讀而已”*馬建忠:《馬氏文通》,第339頁。。上古時期,漢語句末的語氣詞“也”主要表達(dá)陳述語氣*王力:《漢語史稿(重排本)》,第515頁。,可以表示解釋、肯定的語氣,還可用于列舉、提頓和充當(dāng)完句的純語氣詞*潘允中:《漢語語法史概要》,鄭州:中州書畫社,1982年,第169頁。;在判斷句中表示判斷語氣,在敘述句中表示肯定語氣,在疑問句中表示疑問語氣*向熹:《簡明漢語史(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12~113頁。。句中的語氣詞“也”可以用于主謂之間,或復(fù)句的兩個分句之間,表示停頓*王力:《漢語語法史》,第298~299頁。,用于句中或分句之后,表示停頓、提示或強調(diào)*向熹:《簡明漢語史(下)》,第113~114頁。,或用來提示和頓宕以引起下文,使文勢因停頓而跌宕生姿*潘允中:《漢語語法史概要》,第175頁。,還可用來舒緩語氣*陳寶勤:《“也”、“亦”興亡探析》,《學(xué)術(shù)研究》1998年第4期。?!耙病钡幕咀饔檬潜硎菊摂唷⒖隙ǖ恼Z氣,它主要用在判斷句中,表示判斷語氣。雖然“也”字還用在敘述句、疑問句、祈使或感嘆句等句子中,但它仍然是表示論斷或肯定的語氣*郭錫良:《先秦語氣詞新探(二)》,《古漢語研究》1989年第1期。。這些關(guān)于“也”的分析都看到了“也”在古漢語語氣系統(tǒng)中的功能特點。我們這里的看法稍有不同,我們認(rèn)為,上古漢語時期的語氣詞“也”實際上只是在強化語氣;因為它所在語句的陳述、疑問、感嘆、祈使等語氣并非由“也”而生,而是語句內(nèi)語義相互生成的結(jié)果,“也”只是起到了強化的作用,只要有語氣詞“也”出現(xiàn)的語句就帶有某種強化作用;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語氣強化標(biāo)記。同時,語氣詞“也”還具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如篇章功能和人際功能;“也”還能夠和其他詞語合用或連用,從而使其功能變得更加復(fù)雜。

“也”的本義并非語氣詞。據(jù)許慎《說文解字·乁部》:“也,女陰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認(rèn)為:“(也)假借為語詞。”可見,古人已經(jīng)認(rèn)為“也”的語氣詞用法是假借而來的。潘允中認(rèn)為,“也”字是西周以后才出現(xiàn)的字,用作語氣詞,看來很早就是個假借字*潘允中:《漢語語法史概要》,第169頁。。據(jù)郭錫良統(tǒng)計,語氣詞“也”不見于西周金文和《尚書》,但《詩經(jīng)》《左傳》《論語》和戰(zhàn)國以后的典籍卻用得很多。在《尚書》《詩經(jīng)》《左傳》《論語》《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zhàn)國策》這十種文獻(xiàn)中,“也”共出現(xiàn)16931次,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其他語氣詞的使用量*郭錫良:《先秦語氣詞新探(二)》,《古漢語研究》1989年第1期。;因此,“也”可以說是古漢語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語氣詞。

上古時期,漢語的語氣詞“也”的各種功能在《論語》中表現(xiàn)得都非常典型;因此本文主要以《論語》為語料,希望能夠?qū)ι瞎艥h語的語氣詞“也”的功能做一系統(tǒng)研究。為了行文的簡潔,凡《論語》中的語料,只出篇名,不出書名??紤]到“也”的功能的復(fù)雜性,我們也適當(dāng)擴(kuò)大了考察范圍,以期更全面地揭示“也”的各種功能。

二、“也”的強化語氣功能

(一)“也”強化陳述語氣

1.在一般陳述句中強化陳述語氣

陳述語氣能夠表達(dá)認(rèn)可、確定、判斷這類抽象的語義。雖然陳述語氣一般沒有明顯的情感傾向,但會有肯定或否定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表明認(rèn)可或不認(rèn)可、確定或不確定。陳述句的句末語氣詞“也”正是強化這種態(tài)度?!墩撜Z》中“也”強化肯定態(tài)度的情況如:

(1)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奔跋釉唬骸跋??!?《衛(wèi)靈公》)

孔子這里所說的“階也”“席也”,并非是在簡單地陳述“這里有臺階”“這里是你的坐席”,而是在特意提醒盲人樂師,“請注意,這里有臺階”,“請注意,到你坐席的地方了”。因此,這里的句末語氣詞“也”正是出于這種強化的目的。這種功能的“也”既可以強化肯定的態(tài)度和語氣,如:

(2)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憲問》)

(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

(4)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陽貨》)

也可以強化否定的態(tài)度和語氣,如: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

(6)吾聞其語矣,未見其入也。(《季氏》)

(7)盡美矣,未盡善也。(《八佾》)

(8)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里仁》)

如果句末沒有這個用來強調(diào)的語氣詞“也”,整個陳述句的肯定或否定態(tài)度就沒有那么鮮明。如:

(9)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

這兩句“丘亦恥之”似乎都可以說成是“丘亦恥之也”,然而這里并沒有使用強化標(biāo)記“也”,因而態(tài)度上沒有帶“也”的陳述句那么鮮明和強烈。試比較:

(10)“曷為為桓公諱?”“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也。”(《公羊傳·僖公二年》)

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句末的語氣強化標(biāo)記“也”的出現(xiàn),《公羊傳》中的“桓公恥之也”比《論語》中的“丘亦恥之”的態(tài)度更為鮮明和強烈。據(jù)楊樹達(dá)所言,在有些情況下“也”的用法與表示陳述的“矣”相同*楊樹達(dá):《高等國文法》,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年,第371~372頁。。其所舉例句為:

(11)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先進(jìn)》)

對此,郭錫良先生認(rèn)為,如果陳述語氣真是由“也”承擔(dān)的,那么去掉“也”句子就不應(yīng)該再有陳述語氣,事實是去掉“也”依然有陳述語氣;因此,句子的陳述語氣是由句式本身決定的。如果把“也”字換成“矣”字,句子的陳述語氣更加顯豁,這是由于“矣”是真正表示陳述語氣的,它使句子的陳述語氣得以加強;而“也”字的作用是對所陳述的事物加以論斷和肯定*郭錫良:《先秦語氣詞新探(一)》,《古漢語研究》1988年第1期(創(chuàng)刊號)。。

我們發(fā)現(xiàn),《論語》中句末沒有強化標(biāo)記“也”的陳述句也非常普遍,但其在態(tài)度表達(dá)上沒有那些帶“也”的陳述句那樣鮮明和強烈。如:

(12)子曰:“雍之言然?!?(《雍也》)

(13)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公冶長》)

(14)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長》)

(15)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述而》)

(16)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wèi)靈公》)

正是通過對陳述句中有無語氣詞“也”的對比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陳述句末尾的語氣詞“也”主要是強化陳述語氣,強化陳述句中的某種態(tài)度,是一種語氣強化標(biāo)記。

2.在判斷句中強化判斷語氣

判斷句是一種特殊的陳述句,用來陳述事物之間的同一關(guān)系。《論語》中判斷句的末尾基本上都有一個語氣詞“也”來強化判斷語氣。如:

(17)政者,正也。(《顏淵》)

(18)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季氏》)

(19)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里仁》)

(20)先進(jìn)于禮樂,野人也;后進(jìn)于禮樂,君子也。(《先進(jìn)》)

實際上,上古漢語沒有句末強化標(biāo)記“也”的判斷句很少。王力先生曾指出,有了“者”字之后,句末可以不用“也”字;有時候,“者”“也”都可以不用。但這兩種情況都比較少見*王力:《漢語史稿(重排本)》,第403頁。。如:

(2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

(22)子之所慎,齊、戰(zhàn)、疾。(《述而》)

(23)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比較而言,有“也”的判斷句,其判斷語氣充分、鮮明,但沒有“也”同樣能夠表達(dá)判斷語氣,只是其判斷語氣相對而言沒有那么充分、鮮明;因此,“也”在這里是強化判斷語氣。有時候,判斷句所判斷的兩種事物只有一種出現(xiàn),另一事物則省略掉了,但這并不影響其判斷的性質(zhì),因為省略的另一事物可以通過語境明確推論出來。這種情況下,強化標(biāo)記“也”則不會省略。如:

(24)或問子產(chǎn)。子曰:“惠人也?!?《憲問》)

通過語境可以明確推出的另一事物是“子產(chǎn)”,即“子產(chǎn),惠人也”。又如:

(25)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憲問》)

通過語境可以明確推出的另一事物是“管仲”,即“管仲,人也”。又如:

(26)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憲問》)

通過語境可以明確推論出來的另一事物是“闕黨童子”,即“闕黨童子,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二)“也”強化疑問語氣

上古漢語的語氣詞“也”能夠強化疑問語氣?!耙病睆娀蓡栒Z氣時,句中同時會有“何”“焉”等疑問代詞。這種用法在《論語》中很常見。如:

(27)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八佾》)

(2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jié)藻棁,何如其知也?”(《公冶長》)

(29)曰:“夫子何哂由也?”(《先進(jìn)》)

(30)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

(31)君子之道,焉可誣也?(《子張》)

試比較只有疑問詞而沒有強調(diào)標(biāo)記“也”的情況。如:

(32)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fù)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

在這種情況下,句子的疑問語氣主要由疑問代詞來表達(dá)。比較而言,“焉用稼”的疑問語氣沒有“焉可誣也”那么強烈。但《論語》中不用強化標(biāo)記“也”的情況也很普遍。如:

(33)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為政》)

(34)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

(35)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

(36)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扇∮谌抑??”(《八佾》)

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疑問句末尾的語氣詞“也”是在強化疑問語氣,是一種語氣強化標(biāo)記。有些時候,語句中并沒有疑問代詞,但句子的疑問語氣已經(jīng)在語境中生成,這時可以單用語氣詞“也”來強化句子的疑問語氣。如:

(37)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雍也》)

(38)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

郭錫良先生認(rèn)為,“子張問:‘十世可知也?’”也可以標(biāo)點為“子張問十世可知也”。這樣的話該句就是一個敘述句,敘述子張?zhí)岢隽艘粋€問題。再聯(lián)系后文孔子的答話用了三個“可知也”,更證明“也”不是表示疑問語氣*郭錫良:《先秦語氣詞新探(一)》,《古漢語研究》1988年第1期(創(chuàng)刊號)。。雖然該句中的“也”不表示疑問語氣,但是我們并不能說“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就可以標(biāo)點為“子張問十世可知也”。這是因為,雖然《論語》中與“顏淵問仁(《顏淵》)”“子張問善人之道(《先進(jìn)》)”類似的“問政”“問知”“問恥”“問孝”“問行”“問陳”“問禮”“問社”“問死”“問君子”“問事君”“問禮之本”“問事鬼神”等“問X”都是敘述句,但其后都沒有出現(xiàn)語氣詞“也”?!皢朮”句式中出現(xiàn)語氣詞的有兩例,一例是“子張問:‘十世可知也?’(《為政》)”,另一例是“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述而》)”但“乎”是疑問語氣詞,而“也”并非疑問語氣詞。根據(jù)我們上文的看法,這是“也”強化疑問語氣的用法。

單用語氣詞“也”來強化句子疑問語氣的情況在其他文獻(xiàn)中也能夠見到。如:

(39)此于其親戚兄弟若此,而況于仇讎之?dāng)硣玻?《戰(zhàn)國策·魏策》)

王力先生認(rèn)為,有的語法家以為“也”字也表示疑問,那是誤解;“也”字一般要在句中已有疑問詞時,才能表示疑問;這種情況下,“也”字表示疑問的語調(diào)*王力:《漢語語法史》,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9年,第300頁。。我們這里的研究表明,“也”實際上只是在強化疑問語氣。因為它所在語句的疑問語氣是語句內(nèi)語義相互生成的結(jié)果,并非由“也”而生,“也”只是起到了強化這種疑問語氣的作用。

(三)“也”強化感嘆語氣

語氣詞“也”能夠用于感嘆句,強化句子所表達(dá)的情感、情緒等。有些感嘆句沒有感嘆詞,主要是通過“也”來強化感嘆語氣的。如:

(40)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述而》)

(41)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

(42)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先進(jìn)》)

(43)居則曰:“不吾知也!”(《先進(jìn)》)

有些感嘆句中有感嘆詞,同時還用“也”來強化感嘆語氣;但這類句子往往會采用一般所說的倒裝形式。在倒裝句中,感嘆詞出現(xiàn)在句子中間,語氣詞“也”則出現(xiàn)在句末。如:

(44)子曰:“小人哉,樊須也!”(《子路》)

(45)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46)大哉,堯之為君也!(《泰伯》)

倒裝句中也有不用“也”來強化的情況。如:

(47)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學(xué)而》)

(48)達(dá)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xué)而無所成名?!?《子罕》)

(49)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八佾》)

下面一例中,用“也”的語氣強烈,不用“也”的語氣則較弱,對比鮮明:

(50)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述而》)

而有些用“也”強化的感嘆句似乎也帶有明顯的反問語氣。如:

(51)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

王力先生曾經(jīng)指出,上古漢語的語氣詞“也”能夠表示感嘆語氣*王力:《漢語語法史》,第298頁。。我們這里的分析進(jìn)一步表明,上古漢語的語氣詞“也”實際上是在強化感嘆語氣,是一種語氣強化標(biāo)記。

(四)“也”強化祈使語氣

語氣詞“也”能夠強化祈使語氣,強化命令、請求等意義?!耙病痹趶娀硎拐Z氣時,語句中會有“可”“毋”等表示使令意義的詞語。如:

(52)子曰:“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先進(jìn)》)

(53)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先進(jìn)》)

(54)子謂公冶長:“可妻也。”(《公冶長》)

王力先生曾指出,語氣詞“也”能夠表示命令或祈使*王力:《漢語語法史》,第298頁。。我們這里的分析表明,語氣詞“也”實際上是在強化祈使語氣,是一種語氣強化標(biāo)記。

三、“也”的語義轄域和完句功能

語氣詞“也”在強調(diào)陳述、感嘆、疑問、祈使等各種語氣時,還具有完結(jié)這些語氣的功能,即語氣詞“也”具有完句功能。如:

(55)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

(56)子曰:“予之不仁也!”(《陽貨》)

(57)曰:“伯夷、叔齊何人也?”(《述而》)

(58)子曰:“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先進(jìn)》)

然而并非所有的“也”都具備這種完句功能,其原因在于“也”的完句功能與其語義轄域相關(guān)。“也”的語義轄域是指,“也”作為語氣詞使用時,該語氣在語句中的影響范圍。如果語氣詞“也”所強化的語氣能夠影響整個語句,其語義轄域就是整個語句,這種情況下的“也”就具有完句功能。如果語氣詞“也”所強化的語氣僅僅影響語句的個別成分,其語義轄域也就僅限于這些成分,這種情況下的“也”就不具備完句功能。

具體言之,當(dāng)語氣詞“也”的語義轄域為整個語句時,“也”為句末語氣詞,能夠完結(jié)語句。如:

(59)文獻(xiàn)不足故也。(《八佾》)

(60)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先進(jìn)》)

(61)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62)子謂公冶長:“可妻也?!?《公冶長》)

在這些語句中,語氣詞“也”居于句末位置,而且其語義轄域也涵蓋整個語句,具有完句功能,是句末語氣詞。

作為句末語氣詞的“也”還有一種情況,如:

(63)子曰:“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陽貨》)

(64)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雍也》)

(65)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陽貨》)

這種情況下,語氣詞“也”所管轄的語言單位是一個小句,其語義轄域能夠覆蓋這個小句的語義,而該小句又和其他小句構(gòu)成某種邏輯關(guān)系,共同表達(dá)一種相對復(fù)雜的語義。我們認(rèn)為這樣的“也”能夠完結(jié)一個小句,因而也是句末語氣詞。但是對這樣的“也”還有不同的看法。如:

(66)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衛(wèi)靈公》)

向熹先生認(rèn)為,這種“也”是句中語氣詞,用于句中或分句之后,表示停頓、提示或強調(diào)*向熹:《簡明漢語史(下)》,第113~114頁。。我們認(rèn)為,根據(jù)語境,這里的“耕也”和“學(xué)也”分別和其后的“餒在其中矣”“祿在其中矣”構(gòu)成一種假設(shè)關(guān)系,“耕也,餒在其中矣”意為“即使耕種,也會餓肚子”;“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意為“如果學(xué)習(xí),那么就會得到俸祿”。因此,這些用“也”來點斷的小句和其他小句都可以看成復(fù)句關(guān)系;其中的語氣詞“也”具有完句功能,是句末語氣詞。類似的情況還有:

(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68)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69)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

當(dāng)語氣詞“也”的語義轄域為語句中的某個成分,而不是整個語句時,“也”不具備完結(jié)語句的功能,是句中語氣詞。如:

(70)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先進(jìn)》)

(71)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先進(jìn)》)

句中“也”的這種用法是在標(biāo)記一種語氣上的短暫停頓,更主要的是對其語義轄域內(nèi)的語義成分的一種特別強調(diào),即通過在“求也為之”中的“求”、“今也則亡”中的“今”之后的短暫停頓達(dá)到對這些語義成分的特別強調(diào)。

即使句末的“也”和句中的“也”同處一個句群中,二者在語義轄域上的差異也是非常鮮明的。如:

(72)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張》)

這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中的兩個“也”是句中語氣詞,其語義轄域分別為“生”和“死”;而“如之何其可及也”中的“也”是句末語氣詞,其語義轄域不但涵蓋了它所在的小句,而且也涵蓋了兩個句中語氣詞“也”所在的小句,其語義轄域為“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

四、“也”的篇章功能

語氣詞“也”的篇章功能體現(xiàn)為“也”在小句之間的連接功能?!墩撜Z》中有一些句末語氣詞“也”,它們雖然能夠完結(jié)語句,但不具備跨小句管轄的能力;然而由于“也”在完句功能上的相似性,以及“也”出現(xiàn)的語句在語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因而使“也”具有某種篇章功能,能夠把那些用“也”完結(jié)的語句聚合起來,形成一個更大、更復(fù)雜的語義單位。如:

(73)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衛(wèi)靈公》)

(74)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75)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76)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子張》)

(77)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公冶長》)

句中表強調(diào)的語氣詞“也”同樣具有這種篇章功能。其原因在于,由于“也”對于某些句法位置相同成分的特別強調(diào),突顯了這些句法成分的某種類同關(guān)系,因而使那些用“也”來強調(diào)的句法單位聚合成一個更大、更復(fù)雜的語義單位,清晰地表達(dá)了說話人的交際意圖。如:

(78)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匾猜勔灰灾?,賜也聞一以知二。”(《公冶長》)

(79)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先進(jìn)》)

(80)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先進(jìn)》)

(81)子曰:“求也退,故進(jìn)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進(jìn)》)

五、“也”的人際功能

上古漢語時期的語氣詞“也”還能調(diào)節(jié)交際雙方的人際關(guān)系,表現(xiàn)出一種人際功能。這種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句中語氣詞“也”上?!耙病钡倪@種人際功能,一般都認(rèn)為是表示停頓、提示或強調(diào)*向熹:《簡明漢語史(下)》,第113~114頁。,使文勢因停頓而跌宕生姿*潘允中:《漢語語法史概要》,第175頁。,用來舒緩語氣*陳寶勤:《“也”、“亦”興亡探析》,《學(xué)術(shù)研究》1998年第4期。。如果我們將會話雙方的因素都考慮進(jìn)來的話,那就應(yīng)該考慮到“也”在此處的人際功能;而所謂的提頓、強調(diào)、舒緩語氣等功能,正是出于調(diào)節(jié)人際關(guān)系方面的考慮。因為這種“也”的使用能夠使言語交際過程中出現(xiàn)一個有意識的明顯停頓,一方面舒緩了說話者的語氣,另一方面提高了聽話者的注意程度,利于交際雙方同時進(jìn)入交際語境;因此既利于更清晰地傳遞說話者的意圖,也利于聽話者更準(zhǔn)確地理解說話者所談?wù)摰脑掝}、對象以及所提出的觀點或建議。如:

(82)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陽貨》)

(83)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雍也》)

(84)子曰:“求也退,故進(jìn)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進(jìn)》)

我們考察了《論語》的句中語氣詞“也”出現(xiàn)的語境,發(fā)現(xiàn)句中語氣詞“也”都是出現(xiàn)在對話之中。如:

(85)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先進(jìn)》)

(86)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xué)而識之者與?”(《衛(wèi)靈公》)

(8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88)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雍也》)

(89)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雍也》)

這種語境分布特征與《論語》一書的性質(zhì)相關(guān);但即使在其他文獻(xiàn)中,句中語氣詞“也”也總是以出現(xiàn)在人物的話語中為常。如:

(90)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

(91)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fù)禮,仁也?!?《左傳·昭公十二年》)

(92)孟子曰:“古之為關(guān)也,將以御暴。今之為關(guān)也,將以為暴。”(《孟子·盡心下》)

(93)門人問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見殺?”曰:“其為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孟子·盡心下》)

(94)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yuǎn)于市,議臣者過于三人,愿王察之?!?《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

(95)周公曰:“冬日之閉凍也不固,則春夏之長草木也不茂?!?《韓非子·解老》)

(96)李斯恐懼……以書對曰:“……賢明之主也可不察焉!”(《史記·李斯列傳》)

極少見到標(biāo)記句中停頓的語氣詞“也”出現(xiàn)在非對話性語境的情況。“也”的這種語境分布特征說明,其在句中的作用在于調(diào)節(jié)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使說話人的觀點能更清晰準(zhǔn)確地傳遞給聽話人。

六、“也”的合用

正如我們上文提到的那樣,上古漢語的語氣詞“也”還能夠和其他語氣詞合用,即語氣詞“也”與其他語氣詞同現(xiàn)于語句中,以便強化某種語氣。由于上古漢語語氣詞所表達(dá)或強化的語氣正如本文所討論的“也”一樣,都不止一種語氣,因此幾個語氣詞的合用似乎會使句子的語氣非常復(fù)雜,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因為合用語氣詞所強化的語氣往往是由合用的幾個語氣詞中位置最末的那個語氣詞決定的。正如郭錫良先生所言,語氣詞連用,每個語氣詞仍然保留各自所表示的語氣,組成一種復(fù)雜的語氣,不過語氣的重點一般是落在后一個語氣詞上*郭錫良:《先秦語氣詞新探(一)》,《古漢語研究》1988年第1期(創(chuàng)刊號)。郭錫良先生這里所說的“連用”即本文所說的“合用”。。

(一)“也已”合用

語氣詞“已”主要用于陳述句,強化陳述語氣?!耙惨选焙嫌脧娀愂稣Z氣時,陳述語氣中的肯定或否定態(tài)度相對單用“也”或“已”時更為鮮明。如:

(97)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學(xué)而》)

(98)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為政》)

(99)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100)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陽貨》)

(10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泰伯》)

上古漢語的“也已”合用大概始于春秋末期,也正是《論語》所處的時期。如:

(102)士蔿曰:“去富子,則群公子可謀也已。”(《左傳·莊公二十三年》)

(103)王賜之命,而惰于受瑞,先自棄也已,其何繼之有?(《左傳·僖公十一年》)

(104)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二)“也已矣”合用

語氣詞“矣”能夠強化祈使和感嘆語氣?!耙惨岩印焙嫌盟鶑娀钠硎购透袊@語氣較“也”“已”“矣”單用時更強?!耙惨岩印焙嫌脧娀硎拐Z氣的用例如:

(105)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先進(jìn)》)

強化感嘆語氣的情況如:

(106)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泰伯》)

(107)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108)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yuǎn)也已矣?!?《顏淵》)

(109)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子張》)

但“也已矣”合用的情況在《論語》之前的語料中少見,與《論語》同時代或其后的文獻(xiàn)中較常見到。如:

(110)子言之曰:“后世雖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禮記·表記》)

(111)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 (《孟子·離婁下》)

(三)“也與”合用

語氣詞“與”主要用于疑問句中,強調(diào)疑問語氣?!墩撜Z》中合用的語氣詞“也與”用于強化疑問語氣。如:

(112)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雍也》)

(113)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雍也》)

(114)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陽貨》)

但《論語》中也有“也與”合用強化感嘆語氣的情況。如:

(115)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顏淵》)

(116)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子罕》)

(117)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罕》)

根據(jù)我們的檢索,這種“也與”合用強化疑問或感嘆語氣的用法在《論語》之前的語料中少見,而在和《論語》同時代或稍晚的語料中可以見到。如:

(118)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圣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nèi)?!?《禮記·中庸》)

(119)曾子曰:“始死之奠,其余閣也與?”(《禮記·檀弓上》)

(120)喪不剝奠也與?祭肉也與?(《禮記·檀弓上》)

(四)“也哉”“也與哉”的合用

《論語》中“也哉”“也與哉”合用都用于強化疑問語氣。如:

(121)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陽貨》)

(122)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陽貨》)

但在其他文獻(xiàn)中能夠發(fā)現(xiàn),“也哉”合用既能夠強化感嘆語氣,如:

(123)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詩經(jīng)·秦風(fēng)·終南》)

也能夠強化疑問語氣,如:

(124)豈不送死有已,復(fù)生有節(jié)也哉?(《禮記·三年問》)

我們也在其他文獻(xiàn)中發(fā)現(xiàn)了“也與哉”合用強化感嘆語氣的情況。如:

(125)曾子曰:“我吊也與哉!”(《禮記·檀弓下》)

七、“也”的連用

“也”的連用與合用不同。合用是指語氣詞“也”與同一句法層次內(nèi)的其他幾個語氣詞的聯(lián)合;連用則是指語氣詞“也”與其他句法層次的成分因句法位置相連而形成的某種跨層結(jié)構(gòu)和關(guān)系。在《論語》中,這種連用主要表現(xiàn)為語氣詞“也”和副詞“亦”的連用,并由此而形成的一種跨層結(jié)構(gòu)和關(guān)系,即“也亦”?!墩撜Z》中“也亦”二者在句法位置上前后相接,其中的“也”是句中語氣詞,強調(diào)“也”之前的句法成分;“亦”是副詞,表示類同意義,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的修飾對象是它后面的句法成分,但其語義指向卻往往和語氣詞“也”強調(diào)的句法成分相同。如:

(126)曰:“賜也亦有惡乎?”(《陽貨》)

這個句子的意思是:“賜(你)也有憎恨的事情嗎?”其中“也”是句中語氣詞,強調(diào)聽話人“賜”,同時標(biāo)記語氣的短暫停頓?!耙唷笔歉痹~,表示類同意義,其句法結(jié)構(gòu)上的修飾成分是“有惡”,但其語義指向卻是“賜”,與“也”強調(diào)的對象相同。這個“亦”的詞性和功能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表類同意義的副詞“也”。如:“你去,我也去,咱倆一起去吧。”這里的“我也去”中的副詞“也”和“亦有惡”中的“亦”都表示類同意義。

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亦也”連用的情況,但并非出現(xiàn)在和《論語》同時代的文獻(xiàn)中,而是晚唐五代時期的文獻(xiàn);而且“也”的類同意義已經(jīng)很明顯了,“亦也”是副詞的同義重疊,和跨層連用的“也亦”完全不同。如:

(127)遠(yuǎn)公亦也不歸舊寺,相去十里已來,于一峻嶺上,權(quán)時結(jié)一草庵。(《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

應(yīng)該說,在與《論語》大體同時期的文獻(xiàn)中,“也亦”連用中“也”的標(biāo)記和強調(diào)的作用還是很顯豁的,如:

(128)曾子曰:“小功不為位也者,是委巷之禮也。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婦人倡踴;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禮記·檀弓上》)

句中“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和“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相對為言,這里的兩個“也”的強調(diào)意味都很顯豁,意在強調(diào)其前的成分“子思之哭嫂”和“申祥之哭言思”;這兩個“也”雖然沒有表示類同意義的用法,但卻隱含著同類相比的語義因素。因為前文說“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后文說“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前用“也”,后用“也亦”,“亦”的出現(xiàn)表明“子思之哭嫂”和“申祥之哭言思”是同類現(xiàn)象,因此“也”隱含著同類相比的語義因素,這也是“也”的篇章功能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

我們在《論語》之前的文獻(xiàn)中極少發(fā)現(xiàn)“也亦”連用的情況,而在與《論語》大體同時代及其后的文獻(xiàn)中才能逐漸看到;因此,我們認(rèn)為這種“也亦”連用的現(xiàn)象很可能就是現(xiàn)代漢語中表示類同意義的副詞“也”的最初源頭。這是時間上的因素。從語言內(nèi)部來考慮,我們認(rèn)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也”的句中語氣詞用法中蘊含著同類相比的語義成分,只是由于其早期用法主要體現(xiàn)為句中語氣詞,其中所蘊涵的這種表示類同的語義較少受到關(guān)注。如:

(12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泰伯》)

(130)其言不怍,則其為之也難。(《憲問》)

(131)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谷梁傳·莊公三年》)

上舉各例中,句中語氣詞“也”所強調(diào)的“鳴”與“言”,“言”與“為”,“母之子”與“天之子”都具有共同的類屬特征,因而我們認(rèn)為句中語氣詞“也”的用法中蘊含著同類相比的語義成分。

其二,在“也亦”這樣的跨層結(jié)構(gòu)中,“也”有可能受到“亦”表示類同意義和用法的影響,同時又受到“亦”的語義指向的影響,逐漸突顯了“也”所蘊含的類同語義和用法。如:

(132)左師曰:“臣也亦卿也?!?《左傳·襄公十七年》)

(133)義兵之為天下良藥也亦大矣。(《呂氏春秋·蕩兵》)

(134)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孟子·公孫丑下》)

(135)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莊子·齊物論》)

(136)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莊子·外物》)

(137)夫以一詐偽反復(fù)之蘇秦,而欲經(jīng)營天下,混一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戰(zhàn)國策·楚策二》)

其中,《戰(zhàn)國策》中的一例和《禮記》中的一例比較之后,則更有啟發(fā)性,如:

(138)而君以魯眾合戰(zhàn)勝后,此其為德也亦大矣,其見恩德亦其大也。(《戰(zhàn)國策·齊策一》)

(139)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婦人倡踴;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禮記·檀弓上》)

《禮記》中“也”和“也亦”的先后出現(xiàn),突顯了“也”所蘊含的類同意義;《戰(zhàn)國策》中“也亦”和“亦”的對舉出現(xiàn),則說明二者的功能相當(dāng)。而且,后世“也亦”連用時,其中所蘊含的類同意義都非常鮮明。如:

(140)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亂,雖常倚鎮(zhèn)兵,而其亡也亦終以此,可不戒哉!(《新唐書》卷六四)

(141)繼忠臨陣赴敵,以死自效,其生也亦幸而免。(《宋史》卷二七九)

(142)其作墓表也亦備載云。(《歸潛志》卷十三)

(143)長則意多冗,字多懈,其于文也亦難之矣。(《日知錄》卷二十一)

(144)素女雅愛,報答無由,倘有萬難之事,也亦盡力為之。(《繡鞋記》第二回)

我們認(rèn)為,“也”的語氣詞用法中蘊涵著類同相比的語義因素,這是“也”的篇章功能的具體表現(xiàn);而“也亦”這種跨層連用結(jié)構(gòu)在不斷使用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突顯“也”所蘊含的類同語義,使“也”逐步獲得了獨立表達(dá)類同語義的功能,并從一個語氣詞非范疇化為一個表示類同意義的副詞。語料顯示,“也”單獨表示類同意義的用法在東漢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如:

(145)夫蟲之在物間也,知者不怪,其食萬物也不謂之災(zāi)。(王充《論衡》)

其中第二個“也”,即“其食萬物也不謂之災(zāi)”中的“也”雖然可以認(rèn)為是句中語氣詞,但也完全可以認(rèn)為已經(jīng)是表示類同意義的“也”;因而,這個“也”處于典型的重新分析時期,這一時期是它作為副詞來表示類同意義的重要時期。在魏晉以降的詩歌中,“也”表示類同意義的副詞用法就更為典型和常見了。如:

(146)天地永久,命也難長。(陸云《答兄平原詩》,《先秦漢魏南北朝詩·晉詩》卷六)

(147)那知不夢作,眠覺也恒飛。(徐防《賦得蝶依草應(yīng)令詩》,《先秦漢魏南北朝詩·梁詩》卷二十六)

(148)自知費天下,也復(fù)何足言。(庾信《擬詠懷詩二十七首》之二十五,《先秦漢魏南北朝詩·北周詩》卷三)

(149)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陳叔寶《戲贈沈后》,《先秦漢魏南北朝詩·陳詩》卷四)

(150)眾美乃羅列,群英已古今。也知生死分,那得不傷心。(釋慧輪《悼嘆詩》,《先秦漢魏南北朝詩·隋詩》卷十)

(151)若知陶甄稟于自然,森羅均于獨化,忽焉自有,況悅爾而無,來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全梁文》)

(152)我詩也是詩,有人喚作偈。(《寒山詩》)

(153)鄰人有美酒,稚子也能賒。(杜甫《遣意二首》之二)

(154)舜子上樹摘桃,阿娘也到樹底。(《舜子變》)

而且,后世文獻(xiàn)中也能看到“也”“亦”對舉成文的情況,這種情況則可以認(rèn)為是“也”受“亦”影響的一種遺存。如:

(155)棄金卻擔(dān)草,謾他亦自謾。似聚砂一處,成團(tuán)也大難。(《寒山詩》)

有研究認(rèn)為“也”的副詞用法出現(xiàn)在南北朝時期*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蔣紹愚、徐昌華譯,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第265頁; 李宗江:《“也”的來源及其對“亦”的歷時替換》,《語言研究》1997年第2期; 陳寶勤:《“也”、“亦”興亡探析》,《學(xué)術(shù)研究》1998年第4期。。也有研究認(rèn)為,魏晉六朝以來,“矣”的使用開始減少,至唐五代,“矣”萎縮的趨勢逐漸明顯,一些本應(yīng)該是“矣”出現(xiàn)的句法位置被“也”所占據(jù);即隨著“矣”的萎縮,“也”的功能呈現(xiàn)出擴(kuò)展的趨勢*劉利、李小軍:《漢語語氣詞歷時演變的幾個特點》,《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3年第6期。。還有研究認(rèn)為,古代漢語的語氣詞“也”是由表停頓的句中語氣詞,在漢語表達(dá)結(jié)構(gòu)復(fù)雜化和詞匯雙音化的大背景下,“也”的停頓功能喪失,逐漸變成一個形存實亡的冗余成分,并在語境作用下獲得較為充實的意義,經(jīng)過重新分析,最終從語氣詞變?yōu)楦痹~*張立昌、秦洪武:《逆語法化研究——試論古代漢語句中語氣詞“也”演變的過程、條件及動因》,《寧夏大學(xué)學(xué)報》2011年第5期。。本文的研究表明,“也”表示類同意義的用法與《論語》時期“也亦”這種跨層結(jié)構(gòu)密切相關(guān),并由此觸發(fā)了“也”由語氣詞向副詞發(fā)展的過程,最終使“也”由句中語氣詞而非范疇化為一個表示類同意義的副詞,并最晚在東漢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表示類同意義的副詞用法。

HUI Hongjun, Ph.D., professor of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責(zé)任編校:徐玲英

The Modal Particle “Ye”(也) of Ancient Chinese: A Case Study of “Ye”(也) inTheAnalectsofConfucius

HUI Hongjun

The modal particle Ye(也) is a tone-enhancing marker in ancient Chinese, which can be used together with other modal particles. It also has 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The cross-level structure Yeyi(也亦), which combines the modal particle Ye(也) with the adverb Yi(亦), may be the syntactic inducement for Ye(也) to decategorize from a modal particle to an adverb.

modal particle; Ye(也); function; inner-level combination; cross-level combination

10.13796/j.cnki.1001-5019.2016.05.011

H109.2

A

1001-5019(2016)05-0079-12

惠紅軍,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文學(xué)博士(陜西 西安710119)。

猜你喜歡
句末古漢語語氣
明知故問,加強語氣
新編《小老鼠上燈臺》
四川方言句末助詞“哆”
古漢語疑問句末“為”字補證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號
“也”“還”在英語中的用法
語氣不對
注意說話的語氣
句末“沒”和“沒有”的演變分析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环江| 龙陵县| 霸州市| 喀喇沁旗| 连山| 霍邱县| 呈贡县| 婺源县| 喀什市| 周宁县| 仁怀市| 达日县| 庆安县| 延津县| 平果县| 衡东县| 揭阳市| 天全县| 中山市| 东至县| 射阳县| 漠河县| 富锦市| 中超| 岐山县| 巫山县| 长垣县| 科尔| 弥渡县| 繁昌县| 平陆县| 苗栗市| 阳山县| 南汇区| 八宿县| 巴彦淖尔市| 临桂县| 遂溪县| 紫金县| 长丰县|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