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這門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較而言有點特殊,稍有不慎就會出現(xiàn)“種別人家的田,荒了自己家的園”這種現(xiàn)象,如把語文課上成了政治課、歷史課是司空見慣的。而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幾乎沒有聽說過把這些課上成其它課的現(xiàn)象。實踐中怎樣才能有效地避免語文課的跑偏現(xiàn)象呢?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些讓語文課散發(fā)“語文味”的策略以求教于方家。
一、語文味課堂的導入策略
語文課的導入語要切中本課主題,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除此之外還要讓它穿上語文的外衣。好的語文課從一開始就散發(fā)出濃濃的語文味,學生從簡短的導入語里就已經(jīng)在進行著語文的熏陶。筆者在上課伊始常用名言、成語、謎語、歇后語、詩歌等語文的形式去導入。如在王愿堅的小說《草》這一文的教學導入中,我寫了這樣一首藏頭詩:
王家有才俊,愿為抗日亡。
堅毅筆耕勤,作草頌紅軍。
出示這首詩后,讓學生猜測這首詩的作者。這樣的導入既簡介了作者,又使語文課堂詩意盎然,著實讓學生受到了一次文學熏陶。
二、語文味課堂的作者簡介策略
解讀文本是語文閱讀課的重頭戲,而“知人論世”是解讀文本的基本方法之一?!爸恕奔戳私庾髡?,“論世”即介紹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白髡吆喗椤边@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目前語文界的常規(guī)做法是把作者的姓名、性別、籍貫、生卒、思想、代表作等大雜燴一股腦兒地塞給學生,這樣做不但教學效果極差,而且會使語文課的語文味蕩然無存。能不能使枯燥無味的“作者簡介”也散發(fā)出語文味的魅力呢?在教學《古詩四首》中的前兩首——《春望》《泊秦淮》時,筆者自創(chuàng)了一首七言律詩——《大小杜》介紹杜甫、杜牧。
大小杜
詩國忠魂大小杜,現(xiàn)實主義泣幽咽。
中唐子美堪圣史,晚唐牧之擅七絕。
杜工部集吐沉郁,樊川文集抒婉約。
少陵春望耀華豫,秦淮泊舫萬年學。
其具體做法是,先把這首詩出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預習準確地說出詩句當中隱含的文學常識,再通過師生對話,把作者的名字、作品、生平、時代背景等等文學常識一網(wǎng)打盡。這樣的“作者簡介”與其說是介紹作者,不如說是對學生著實進行了一次“詩教”,課堂的語文味撲面而來。
三、語文味課堂的結構處理策略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新課標》)??梢?,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不能靠講授理論知識,其基本途徑是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筆者一般是把課堂結構分成幾個有內(nèi)在邏輯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即導入環(huán)節(jié)、主體環(huán)節(jié)(又分成幾個獨立的環(huán)節(jié))、結課環(huán)節(jié)。語文味課堂就是要把課堂結構的每一部分都滲入語文味。怎樣讓每一個實踐活動充滿語文味呢?筆者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精心擬寫充滿語文味的活動主題詞。讓每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的主題詞都冠上一個能體現(xiàn)活動內(nèi)容、精煉、形象的短語。如在學習《七律 長征》時,筆者設計了”重溫長征”“十誦《長征》”“詩路尋覓”三個活動主題詞。
2.巧妙擬寫充滿語文味的過渡語。上一個學習活動與下一個學習活動之間往往是學生注意力最分散的時候,其實在這時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讓其過渡語也充滿濃濃的語文味。筆者在學習《臺階》一文時,其中的一段過渡語是這樣的:“鋼鐵意志也動人,坎坷人生也心酸。父輩精神當敬仰,但愿《父親》萬口傳。明代學者陳獻章說‘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同學們對文本有沒有質疑的地方呢?下面我們進入下一個學習活動——文本探‘疑”。這樣既做到了無痕過渡,又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名言警句到魅力,誰能說這不是在進行著語文的學習呢?
四、語文味課堂的字詞處理策略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主張,語文課要有豐富的積累??梢?,語文課堂上的字詞積累環(huán)節(jié)是繞不開的。設計一般的字詞積累活動是司空見慣的,但要策劃一個充滿語文味的字詞積累活動是不多見的。筆者在《老山界》的教學中,在“積累字詞”環(huán)節(jié)中出示一首龐中華鋼筆字體詩:
紅軍決定爬(瑤)山,途遇瑤民神(驚惶)[yáo;jīnghuáng]。
與其(攀談)知慘痛,(苛捐雜稅)重如山[pāntán;kējuānzáshuì]。
不拆(籬笆)當火把,夜賞星光當(奇觀)[líba;qíguān]。
路在(峭壁)馬難上,骨(碌)絕(壁)葬深淵[qiàobì;lu;bì]。
久倦(酣然入夢)來,夜來寒氣把身(蜷)[hānránrùmèng;quán]。
星光(閃爍)似寶石,面前(矗立)巨人峰[shǎnshuò;chùlì]。
不可(捉摸)耳聲響,(咀嚼)桑葉似春蠶[zhuōmō;jǔjué]。
山泉(嗚咽)聲聲凄,更像波濤(澎湃)涌[wūyè;péngpài]。
雷公一過一路跑,馳騁抗戰(zhàn)(身手)顯[shēnshǒu]。
然后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再讓學生從課文中選擇恰當?shù)淖衷~用龐中華字體填出空缺的部分,最后讓學生齊讀這首詩。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既考查了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又測試了學生的詞義理解、連詞成句的能力,更接受了一次文學語言的洗禮,真可謂是“語文味”十足。
五、語文味課堂的感知文本策略
感知文本,即概括文本內(nèi)容、揭示文本中心。這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語文老師們一般用“這篇文章敘述(描寫、說明)了……抒發(fā)(表達、揭示)了……情感(特點、觀點)”這樣的句式去感知文本,這樣千篇一律地感知文本勢必造成“讀”“寫”分離,造成語文味的部分流失。筆者在《老山界》一文的教學中,在感知文本時讓學生閱讀文本并完成下面一副對聯(lián):
上聯(lián)——翻山難,難于(行路),難于(睡覺),難于(吃飯),難于(處境);
下聯(lián)——紅軍勝,勝于(頑強),勝于(無畏),勝于(鐵紀),勝于(樂觀)。
(要求:上聯(lián)寫出紅軍在翻越老山界途中遇到的困難,下聯(lián)要寫出紅軍靠什么戰(zhàn)勝這些困難的。)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用對聯(lián)的形式巧妙地完成了感知文本的教學任務,同時也免去了大量的瑣碎的分析,更讓學生掌握了對聯(lián)寫作的基本要領。這樣,語文課堂因加強了“讀”“寫”結合而散發(fā)出濃濃的語文味。
六、語文味課堂的文本結構梳理策略
傳統(tǒng)課堂在梳理文本結構時,一般是按劃分段落、概括段意、把握組材方式完成對結構的梳理。這樣的程式會使語文課“文”氣不足。筆者在概括《〈長征〉節(jié)選》一文的四個部分的內(nèi)容時安排了“妙仿回目”活動——仿寫古典名著的回目。首先出示《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里幾例經(jīng)典的回目,然后讓學生模仿例子給文本的四個部分各加一個回目,最后展示交流自己的仿寫成果。當時筆者提供的幾個典范回目如下:
第一回 炊斷糧戰(zhàn)士餓死征途中
為救急彭總舉槍欲殺馬
第二回 因饑餓擔架戰(zhàn)士命垂危
讓炒面團長赴死入水塘
第三回 失戰(zhàn)友劉彭含悲致哀思
救戰(zhàn)士彭總忍痛殺戰(zhàn)馬
第四回 篝火會戰(zhàn)士高唱《馬賽曲》
軍糧至紅軍沉浸歡騰中
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單單是概括了段意,更是一次實實在在的、有力度的、全方位的語文技能訓練,彰顯了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七、語文味課堂的人物形象分析策略
其實,語文課堂活動就是師生與眾多鮮活人物形象的心靈碰撞??梢姡Z文課堂少不了人物形象分析。但是常見的人物分析只是師生用字、詞、句對人物進行盲人摸象式的、支離破碎的感知,而沒有從“寫”的角度、從“篇”的角度去觀照,致使“人物形象分析”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語文味比較淡薄。筆者通常讓學生給人物寫頒獎詞、寫墓志銘等靈活多變的形式去帶動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如在分析《草》中的楊光和周副主席這兩個人物形象時,筆者先出示感動中國組委會給科學家錢學森的頒獎詞,然后再講頒獎詞的特點,最后讓學生仿寫?,F(xiàn)摘錄當時學生寫的頒獎詞。
楊光:對戰(zhàn)友,他舍生忘死;對主席,他崇敬有加。在茫茫草地上飽蘸頑強書寫下一個大大的“愛”字。
周副主席:他不是父母,卻勝似父母;他不是導師,卻勝似導師。一棵毒草把他舍己為人、藐視困難及卓越的領導藝術演繹得淋漓盡致。
八、語文味課堂的藝術鑒賞策略
語文課堂上呈現(xiàn)出的是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自然少不了文章寫作藝術手法的鑒賞。鑒賞講究角度,純理論的對字詞句篇的分析味同嚼蠟,也無益于語文教學。如果從寫作的角度去鑒賞,那么語文味就會溢滿課堂。為了讓學生感受臧克家《有的人》的語言形象、含蓄和暢達特點,筆者精心地寫了一首《魯迅贊》:
魯迅贊
反動統(tǒng)治者活著
他已經(jīng)死了;
魯迅死了
他還活著。
反動統(tǒng)治者
欺壓人民;
魯迅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反動統(tǒng)治者
想“流芳千古”;
魯迅
情愿為人民獻出自己的生命。
反動統(tǒng)治者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魯迅
活著是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
欺壓人民的
人民把他推翻;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想“流芳千古”的
會遺臭萬年;
愿為人民獻出生命的
人民會世代崇敬他。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著的人,
群眾會永遠歌頌他。
通過《魯迅贊》與《有的人》的對比,原作語言形象、含蓄、暢達的特點就具體地呈現(xiàn)出來,也很容易地被學生體會到??梢?,語文課還得用“語文工具”去解決,只有這樣,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九、語文味課堂的結課策略
語文課少不了結課,但語文課也更追求結課的藝術。結課藝術種種,但筆者更鐘情于語文味濃郁的結課。筆者在進行《有的人》結課時曾經(jīng)仿照《紅樓夢》里的《好了歌》翻新了一首《好了歌》:
好了歌
《有的人》它實在好,
(愛民摯情)忘不了;
古今民敵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沒了。
《有的人》它實在好,
(多重對比)忘不了;
詩歌技法千萬種,
爐火純青誰見了?
《有的人》它實在好,
(形象含蓄) 忘不了;
語不驚人死不休,
方到用時全忘了。
《有的人》它實在好,
(為民服務)忘不了;
優(yōu)美華章確不少,
啟人哲語不多了。
出示這首詩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收獲填出括號里的空缺部分。這樣的總結豈止是讓學生回顧本節(jié)的知識點,更是讓學生再一次受到詩歌的濡染,再一次品嘗語文的美味。
讓語文課散發(fā)“語文味”的策略不止以上這些。筆者相信,語文的工具有多少,語文課堂就可以拿來使用多少。有一天,我們的語文課堂定會馨香四溢。
朱文忠,教師,現(xiàn)居河南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