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莉
(衡陽師范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談美國主流文化對《喜福會》中華裔男性形象描寫的影響
邵莉
(衡陽師范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美國華裔女作家的《喜福會》對美國華裔文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喜福會》為首的華裔文學中,側(cè)重贊揚女性的獨立美德,而貶低華裔男子的形象,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作家們在創(chuàng)作時受到了美國主流文化的影響。本文將首先具體分析《喜福會》一書中出現(xiàn)的華裔男子形象,再具體分析在美國主流文化的引導下,作家們都普遍去貶低或丑化華裔男子形象的深層原因。
美國主流文化;《喜福會》;華裔男性;形象分析
《喜福會》一書中,在母親和子女的回憶中出現(xiàn)了幾個不同類型的華裔男子,而作者對華裔男子形象的描寫卻完全不同于在中國影視劇本中出現(xiàn)的英雄形象,作者更多地描寫的是他們的自私等特性。而《喜福會》一書只是華裔美國文學的典型代表之一,縱觀美國的影視和文化界,似乎無論是美國本土作家還是美國華裔作家,都傾向于丑化華裔男子的形象。而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受到了美國主流文化的影響。
《喜福會》是美國華裔女作家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書中以四個家庭為背景展開,文中以四位中國母親為典型代表,描寫了在中國未解放前女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并通過自身的努力逃離過去的命運,來到美國展開新的人生。全書以倒敘的手法,通過華裔女兒和母親各自的視角,來回憶那段充滿傷痛的過往?!断哺芬杂鹈珵楣适麻_端的起點,著力贊揚了女性受到壓迫時勇于迎接新人生的挑戰(zhàn),雖然在書中某些女性角色也有過很多過激的行為,但是作者卻將其淡化,甚至以女性的傷痛來烘托出華裔男子的無能、懦弱或者是殘暴等負面形象。而在譚恩美創(chuàng)作的《喜福會》一書中,受到美國主流文化的影響,書中的男子形象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
(一)地位低下、默默無聞型
《喜福會》一書中,側(cè)重于描寫女性的特點,全書以女性的視角展開故事的發(fā)展,相比于華裔女性形象的顯性特點,書中對于華裔男子的描寫就顯得比較隱性了。而在書中出現(xiàn)的第一種華裔男子形象就是“默默無聞型”,他們在書中幾乎沒有與子女或妻子有過任何對話,譚恩美在書中對這一類人的外貌、性格等特征都是一筆帶過。這類沉默型的人是以書中的幾個父親形象為典型代表的。全書首先的鏡頭是吳靜妹在母親(吳素云)去世后來到“俱樂部喜福會”,與母親的三個牌友以及她們的家人聚餐,一開始當她走入聚會的場所時,其他三位母親和她們的女兒們都在嬉戲打鬧,而幾個父親則默默地在一旁洗碗,沒有參與到她們中間去,后來在拍照時,整張照片也是母親和女兒們的合照,照片中沒有任何父親的參與,再后來,當所有人在享受甜食聊天時,書中描寫到幾個父親則默默地收拾餐桌,整理廚房,也沒有參與到她們的聚會中。書中還有一個場面描寫特別能夠表現(xiàn)出在華裔美國文學中,母親在教養(yǎng)子女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忽視了父親的作用。如年幼時薇弗萊和自己的母親就下象棋而產(chǎn)生爭執(zhí),后來薇弗萊回家,母親拒絕讓她上桌共享晚餐,甚至在薇弗萊要放棄下象棋時,她的父親也沒有發(fā)表任何言論。后來,女兒要再婚,也從來沒有關(guān)注過父親是否可以接受自己的白人男朋友,重點描述的是薇弗萊為了讓母親接受自己的男友所做的努力。這一個個場面不難看出華裔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默默無聞,對于子女和家庭的意義似乎是可有可無的。因為吳靜妹曾在聚會上回憶“在我整個人生中,能對我起到教導作用的只有我的母親”?!断哺吩跁械巳A裔父親的教導作用,而將他們的角色“女性化”了,認為母親才是一個家庭的支撐,而父親在家中則屬于從屬地位,默默無聞。
(二)自私殘暴型
《喜福會》一書中的另一類華裔男子,都有著自私冷漠的特性。這類男子殘暴自私,他們是書中母親痛苦最深的來源。書中,許安梅的母親原本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女兒,在丈夫英年早逝后,意外被粗俗的商人吳青看上,并與三姨太設(shè)計將許安梅的母親侮辱,從此,她母親的人生開始走入痛苦的深淵。在舊時的社會,沒有人相信她是被欺負的,為了在世俗的眼光中生存,她成了吳青的四姨太,但是,吳青卻在她生下孩子后,將她的孩子交給三姨太撫養(yǎng),最后,在屈辱中,她選擇吞鴉片自殺。書中自私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映映的第一任丈夫,書中沒有提到他的名字,只是描寫他是一個殘暴并且風流成性的花花公子,他在騙得映映的人后,又在外面風流,他的自私之處就表現(xiàn)在他只是將映映當成是發(fā)泄的工具,隨意欺負,后來映映在他的折磨下,選擇以墮胎的行為來挽回自己的自尊。這件事情也就成了映映今后十幾年來極度沮喪的根源,甚至不再相信愛情,給她的一生帶來了不可磨滅的精神損傷。
(三)懦弱不成熟型
書中的這一類華裔男子類型完全是以龔琳達的第一任小丈夫“洪天余”為代表。在琳達的回憶中,她在兩歲時就被母親定下給黃家當童養(yǎng)媳,但是,成親那天才發(fā)現(xiàn)她的丈夫是比她小一歲的人,而且性格極度懦弱、不成熟。而他的不成熟方面表現(xiàn)在:在新婚之夜用蜥蜴嚇唬琳達,而且要求琳達睡在床下;而他的懦弱卻表現(xiàn)在黃太太詢問為什么至今還沒有子嗣時,他害怕在母親面前承認自己性無能的特點,而撒謊將所有的過錯推到琳達身上,而導致琳達飽受黃太太的壓迫。如果最后不是琳達憑借著自身的聰明才智擺脫了這樣的生活,她的人生將是一片黑暗。而書中,懦弱不負責任的代表還有黃家的馬夫,他在使黃家的女仆懷孕后,卻因為害怕承擔責任和接受黃家的懲罰,拒絕承擔責任。雖然這個場景被琳達用來擺脫黃家的一個有力條件,但是作者通過對洪天余和馬夫形象的塑造,側(cè)面向讀者反映出無論是地位高或低下的華裔男子,他們大多都是怯弱和不負責的。
通過對書中幾大華裔男子形象的具體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譚恩美筆下的華裔男子大多數(shù)是無能懦弱或者是殘暴兇殘的。那么,為什么《喜福會》一類文學著作中華裔男子形象會被如此貶低和丑化呢?追其根本原因,要從《馬可波羅游記》說起。13世紀《馬可波羅游記》在歐洲廣泛流傳,因此歐美國家的人認為中國滿地都是財富,他們對中國充滿了好奇,在那個時候,中國在他們的眼中是優(yōu)雅和神秘的。但是,當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列強打開了進入中國的大門,軍隊的懦弱、清政府任人宰割的行為讓美國人將華裔男人與懦弱聯(lián)系到了一起,甚至因為大量的華裔男子抽食鴉片,幾乎中國男子都羸弱不堪,而被歐美等國家冠以“東亞病夫”的形象,甚至當時,美國的很多導演在拍攝電影時,也有意無意地將華裔男子賦予了“女性化”形象,而接下來的很多華裔作家受到美國影視的影響,他們沒有其他途徑能夠真正地去了解中國男子的形象。如譚恩美在創(chuàng)作《喜福會》時,她是以自己的母親和外婆的故事為背景寫的,所以,很多內(nèi)容都是從自己的母親那里聽來的,但是,有可能一些華裔作者的母親受到過男尊女卑那個年代的迫害,甚至就像是書中描寫的她們來到美國的背后都有一段傷痛,所以,不能保證作家在寫作的過程中以偏概全,認為中國男子的形象是殘暴和懦弱的。
第二個原因是在中日戰(zhàn)爭那段期間,美國傳教士將大量中國農(nóng)工引來美國,讓他們從事廉價勞動力,因此,當時的美國人看待中國農(nóng)工有一種優(yōu)越感,認為自己是主人,中國農(nóng)工是奴仆。后來,雖然中國農(nóng)工為美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貢獻,但是美國人拒絕讓中國農(nóng)工的妻子子女來到美國,而且由于中國農(nóng)工普遍不會說英文,在交流和生活上面都存在著問題,因此,內(nèi)心變得敏感,甚至在美國重新成家后,也將家庭教養(yǎng)子女的工作交給妻子,自己在家中幾乎沒有什么地位。而這一系列現(xiàn)象也會影響很多從小在美國成長的華裔作家寫作,甚至是譚恩美受到美國這種主流文化的影響,她的先生是白人而不是中國人。
第三個原因是美國的英雄主義對其的影響。美國人在文化上有一種天生的優(yōu)越性,而華裔女性飽受“男尊女卑”的壓迫與美國倡導人人平等顯得格格不入,因此,美國人以解救華裔女性、打壓華裔男性的行為來表現(xiàn)出自我的英雄主義,甚至這種英雄主義情懷被帶到電影和文學書中。如在美國電影中白人所扮演的白馬王子都會從殘暴的華裔男子手中解救出華裔女性,甚至在將《喜福會》一書改編成電影時,女兒們的白人丈夫的形象都是好的,他們對自己的妻子包容,甚至幫助妻子撫養(yǎng)前夫的女兒。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中麗娜的丈夫哈羅德是一個白人,但是在電影中,為了美國人的興趣,電影影片讓一個華裔男子來扮演她的丈夫,展現(xiàn)自私的陰暗面。因此,與大多數(shù)美國影視作品一樣,很多華裔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為了迎合美國人的英雄主義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暢銷,很多華裔作家會故意地丑化華裔男子形象來突顯美國男子的正面形象。
類似于《喜福會》一類的華裔美國文學,雖然對于宣誓女主主權(quán)和宣傳中國文化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對于華裔男子形象的丑化則反映出華裔文學對中國仍然存在的偏見。因此,為了中美文化能夠更好地展開交流,美國華裔文學和美國影視都應該正視中國人的形象,以客觀的視角來真正地了解中國文化。
[1]陸薇.走向文化研究的華裔美國文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7.
I106
A
1673-0046(2016)9-0197-02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譚恩美長篇小說中的男性形象研究(14C018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