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軍(鄭州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三位一體”教學方法探究
謝海軍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摘要]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中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如何“回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代背景下掌握原著的基本理論,以及如何回應現(xiàn)實問題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挑戰(zhàn)?!叭灰惑w”教學法主要是運用歷史和整體法,提升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整體性研究,拓展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廣度研究;運用現(xiàn)實教學法引導學生如何回應現(xiàn)實問題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挑戰(zhàn);最終實現(xiàn)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觀點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三位一體”教學法;整體性;方法論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相關學科的研究生、干部培訓教學中,會出現(xiàn)兩難現(xiàn)象: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經典著作是研究生、各級干部掌握學科知識的看家本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提出:“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1];另一方面,研究生和各級干部處于信息化大潮中,其生活年代已經遠離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年代,他們思想比較活躍,感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離現(xiàn)實太遠,因而,他們對經典著作的學習淺嘗輒止,這樣不利于打好學術基本功,也使學生運用馬克思基本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欠缺。在研究生、干部培訓教學中,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面臨四個挑戰(zhàn):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相關專業(yè)教學中,不同專業(yè)研究生、干部學員在原著選讀中往往割裂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整體性,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的學生、學員局限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的選讀,忽視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經典著作的選讀。同樣,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專業(yè)的學生也存在著只關注本專業(yè)原著選讀,忽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其他兩個組成部分的選讀的現(xiàn)象,容易造成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原理的割裂;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只關注本領域的學術問題,忽視西方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名著及前沿知識,學生掌握的知識廣度不夠,只能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學術圈內對話,不了解西方學術前沿問題,不能做到學術上的兼容并蓄;三是只能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框架中探討學術問題,面對西方學術界的挑戰(zhàn),不能有效回應,出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的封閉現(xiàn)象,或出現(xiàn)被西方學術體系俘獲現(xiàn)象;四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理論功底較淺,不能從深層次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和主要觀點分析現(xiàn)實中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能力欠缺。
(一)運用整體教學方法提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內容的“寬度”。目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被分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等不同學科中,這些學科除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之外,其他學科經典著作教學中容易割裂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整體性,不同學科側重于本學科的經典著作研讀,容易忽略其他學科的經典著作教學。例如,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教學中,可能過度側重于科學社會主義經典著作的選讀,而忽視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經典著作的選讀。這種忽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整體性的教學,可能導致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片面性,且失去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最基礎理論的完整性。
在教學中,我們除了注重研讀本專業(yè)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外,還從其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學科挑選經典著作選讀。例如,除了注重選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中科學社會主義專業(yè)的經典著作之外,還挑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經典著作進行選讀,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觀點的整體性,有利于學生從廣度和深度把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主要觀點和理論內容。
(二)運用歷史教學法使學生“回歸”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著作撰寫的年代。分析其經典著作撰寫的歷史條件,讓學生能夠站在那個時代背景去體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作品、觀點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而不是站在現(xiàn)時視角來看待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與觀點。歷史教學法能夠讓學生置身于歷史與現(xiàn)實空間相分離的二維空間,有利于客觀看待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作品的歷史性與客觀性,既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原創(chuàng)性與客觀性,又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歷史性與發(fā)展性。
當今信息時代,西方學術著作和知識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學生中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及其觀點與西方學術著作及其觀點隨時在發(fā)生碰撞。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從來都不是封閉的,在教學中,要打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要把西方名著,特別是當代西方經典學術著作也作為研讀的對象,使學生了解西方的學術動態(tài),掌握西方學術前沿的精華部分,從“廣度”上拓寬研究生的知識面。
研究生、領導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的“看家本領”在于其“深度”上,這是其區(qū)別于其他層次學生學習的主要方面。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度”研究,不是單一教學方法能解決的,需要運用綜合性教學方法,才能深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
(一)運用歷史定位法,把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歷史文獻的精華。任何一本名著都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但不可能完全超越歷史條件的限制。在教學中,需要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進行歷史定位,還原其作為歷史文獻的原貌。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回歸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產生的時代,闡述經典著作產生時代的歷史條件和背景,使學生在回歸那個歷史時代背景下,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文獻精華,這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基本方法。
(二)運用現(xiàn)實分析法,把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讀與當今世界和中國現(xiàn)實結合起來,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其作為經典文獻的理論精華,還體現(xiàn)在穿透時空的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不是每一句話都正確的,需要引導學生對每一篇文章進行分層次梳理,引導學生從經典著作的方法論、主題思想、主要觀點及一般性觀點進行分析。從現(xiàn)實的角度區(qū)分哪些方法論、觀點具有穿透時空的指導性,至今仍有重大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哪些觀點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正確,但隨著時間和條件的變化,在當今時代和條件下,基本過時的論斷;哪些觀點在當時條件下是正確的論斷,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這些觀點對現(xiàn)實仍有一定的指導價值,但需要根據(jù)時代變化進一步完善。通過啟發(fā)學生把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與現(xiàn)實思考結合起來,使學生懂得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并不是句句是真理。要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方法論、主要觀點,我們不能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得出的某些具體結論,而應與時俱進,從時代的高度研究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引導學生不僅要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主要觀點,更重要的是如何靈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來思考現(xiàn)實問題,既要避免學生教條地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又要避免學生遇到現(xiàn)實與理論不符時,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動搖。
(三)運用比較法,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度”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在與其他各種思潮斗爭中產生的,隨著時代變遷,我們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通常是在封閉環(huán)境中研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探討,一旦與其他學術觀點,特別是西方學術觀點碰撞時,往往不能有效地應對西方學術觀點的沖擊,要么一味堅守馬克思主義經典學說的觀點,不能有任何改變,拒絕西方的學術觀點;要么面對西方學術觀點的沖擊無所適從,淪為西方學術觀點的俘虜。
比較研究法,主要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與西方學術界經典著作的比較,使學生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同時,還要涉獵西方學術界的主要觀點,引導學生在遇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西方學術界觀點碰撞時,如何科學地、辯證地看待這兩種不同學術體系和觀點的碰撞;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辨證看待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辨證看待西方學術觀點;引導學生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和主要觀點為根本,辨證區(qū)分西方學術體系的缺陷與部分精華觀點并存的現(xiàn)象,在分辨其糟粕的情況下,如何吸收其優(yōu)秀觀點。
運用整體教學法、歷史與現(xiàn)實分析法、比較法對研究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進行探索,最根本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為了提升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干部、年輕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論學習,通過堅持不懈學習,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堅定理想信念”[2]。
(一)引導學生區(qū)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原理的層次。最核心是引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方法論。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立場和觀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方法論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然后,再引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原理中的理論和觀點。這里同樣存在著引導學生區(qū)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重要原理和一般原理的問題。所謂重要原理是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涉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的核心觀點。這些重要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石和支撐,混淆了這些觀點就從根本上混淆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還有就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關于馬克思主義原理的一般觀點。這些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屬于可以發(fā)展變化的。還有些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已經過時的內容。
(二)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當今我們遇到的許多現(xiàn)實問題不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遇到的,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著作里找不到現(xiàn)成答案。要回答新的現(xiàn)實問題,就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分析新的現(xiàn)實問題,并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及觀點。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面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面臨的挑戰(zhàn)。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歷史條件的變化,馬克思主義一些基本原理或多或少都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如何正視這種挑戰(zhàn),面對這些挑戰(zhàn),需要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而不是無所適從,從中使學生認識到這些挑戰(zhàn)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哪些觀點是正確的,哪些是需要在新的條件下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的。我們應該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來詮釋這些挑戰(zhàn),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通過“三位一體”教學法的實施,培養(yǎng)了學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興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文獻價值與現(xiàn)實指導兩個方面的認識“深度”大大增加,最重要的是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法論和基本觀點,分析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大提升,達到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N].人民日報,2014-12-05(1).
[2]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5-08-19(1).
責任編輯:任芃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69(2016)01-0028-03
[作者簡介]謝海軍(1968-),男,河南孟州人,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