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真真,李 盼
(河南中醫(y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
周立華教授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經(jīng)驗*
蘭真真,李盼
(河南中醫(y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周立華教授系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名中醫(yī)。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周教授結合多年臨床經(jīng)驗,從狀態(tài)醫(yī)學的角度解讀了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病機,發(fā)現(xiàn)無論是氣血陰陽的虧虛,還是心肝脾腎的功能失調(diào),其最終的病理狀態(tài)都是血液的瘀滯狀態(tài)導致的微循環(huán)障礙,故以活血化瘀祛痰為治則,自擬通脈定悸湯,消除引起早搏的病因而使心律自平。
周立華;中醫(yī)師;冠心??;室性早搏/中醫(yī)藥療法;通脈定悸湯/治療應用
周立華教授系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名中醫(yī)。周教授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5年余,擅長治療心悸、心力衰竭、中風、眩暈、頭痛、失眠等疑難病癥,以心腦同治、針藥并用、心身并調(diào)為診療特點,喜以中西醫(yī)結合的思維,多系統(tǒng)、多層面剖析醫(yī)學問題。筆者有幸跟師學習,受益匪淺,現(xiàn)將周教授對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認識及治療經(jīng)驗總結如下。
室性早搏即室性期前收縮,是一種激動起源于心室任何部位的心律失常。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均可引起室性早搏,其中以冠心病最為常見,稱之為冠心病室性早搏?;颊叱1憩F(xiàn)為胸悶、自覺心慌、心動過速等,臨床上常以冠心病病史與心電圖表現(xiàn)作為診斷依據(jù)。在古代醫(yī)籍中雖無冠心病室性早搏這一病名的記載,但根據(jù)歷代醫(yī)書中關于心悸臨床癥狀特點的記載,冠心病室性早搏當歸屬中醫(yī)學“心悸”范疇。心悸是指患者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情志波動或勞累易誘發(fā),常伴胸悶、氣短、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癥。對于心悸的病因病機各家眾說紛紜。早在《素問·平人氣象論》中就有“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認為心悸因為宗氣外泄。宋代嚴用和在《濟生方·怔忡論治》中提出“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慚成怔忡,怔忡不已,變生諸證……皆心病之候”,認為血虛則心無所養(yǎng),漸成怔忡?!督饏T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中記述:“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論述了水邪致病的理論。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心藏脈論》中記載:“陽氣外擊,陰氣內(nèi)傷,傷則寒,寒則虛,虛則驚掣心悸,定心湯主之?!闭J為陽氣外出是引起心悸的主要病因。但唐容川認為:痰是引起心悸的主要病因病機,如《血證論·怔忡》中記載:“心中有痰者,痰入心中,阻其心氣,是以心跳動不安,宜指迷茯苓丸……”雖說歷代醫(yī)家對心悸的病因病機認識各有側重,但不外乎虛實兩個方面,虛為氣血陰陽虧損,實為痰飲火瘀阻滯。
周教授不拘常法,一改常規(guī)的辨證論治,多角度、多層面分析冠心病室性早搏形成的機制,以辨病機論治為法,臨床上收到了可觀的療效。周教授從狀態(tài)醫(yī)學的角度[1]認為:無論是氣血陰陽的虧虛,還是心肝脾腎的功能失調(diào),其最終的病理狀態(tài)都是血液的瘀滯狀態(tài)導致的微循環(huán)障礙,致使心肌細胞的缺血缺氧。心肌細胞損傷及代謝紊亂可引起心肌應激性增高,導致缺血心肌細胞產(chǎn)生不均一電活動。鑒于此,周教授認為:痰瘀是引起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病機關鍵點。痰瘀互結,心脈痹阻,心失所養(yǎng),故見胸悶、胸痛;痰瘀擾動心神,故見心慌、失眠等。治療當以活血化瘀、祛痰為原則,改善血液循環(huán),糾正心肌細胞的缺血、缺氧狀態(tài),故以瓜蔞薤白半夏湯為基礎方,配以疏肝理氣之藥以疏通氣機,消除引起早搏的病因而使心律自平,結合多年臨床經(jīng)驗總結出通脈定悸湯(瓜蔞10 g,薤白30 g,清半夏12 g,陳皮20 g,川芎20 g,丹參30 g,水蛭 3 g,三七5 g,甘松 15 g,柴胡12 g,郁金15 g,苦參15 g)。方中以瓜蔞、薤白、半夏、陳皮祛濕化痰,川芎、丹參、水蛭、三七活血化瘀,甘松行氣定悸,苦參清熱定悸。諸藥合用,共奏祛濕化痰、活血化瘀、通脈定悸之效。
患者,女,60歲,2015年5月12日初診。主訴:頻發(fā)室性早搏1個月。動態(tài)心電圖示:竇性心律,24 h 室性早搏21 803次,ST-T段低平,心率變異性正常。癥見:心慌、胸悶,伴晨起顏面和雙眼上眼瞼浮腫,活動后減輕,心前區(qū)易汗出,納可,眠淺易醒,二便調(diào);舌質暗紅,苔薄黃,脈結代。既往有高血壓病、冠心病。西醫(yī)診斷:冠心病室性早搏。中醫(yī)診斷:心悸,證屬肝郁脾虛,氣滯血瘀。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處方:瓜蔞30 g,薤白15 g,清半夏10 g,陳皮20 g,川芎20 g,丹參30 g,水蛭 3 g,三七5 g,甘松 15 g,柴胡12 g,郁金15 g,苦參15 g,黃芪30 g,當歸10 g,赤芍15 g,白芍15 g,生龍齒30 g。水煎,1 d 1劑,7劑。5月19日二診,胸悶、心慌明顯減輕,大便不成形,舌質暗,苔薄黃,脈弦滑。上方改瓜蔞10 g,加絞股藍15 g、紅景天15 g,7劑。5月26日三診,心慌胸悶未再出現(xiàn),顏面浮腫消失,納眠可,二便調(diào),舌質淡紅,苔白稍厚,脈滑。動態(tài)心電圖示:竇性心律,24 h室性早搏386次,ST-T改變。囑其上方繼服1個月。隨訪3個月余,上述癥狀未再出現(xiàn)。
按綜觀本案例,周教授認為:從中醫(yī)角度講,痰瘀互結的病理狀態(tài)是關鍵所在;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講,患者冠心病病史10 a,結合動態(tài)心電圖結果提示,可明確診斷為冠心病室性早搏。故給予通脈定悸湯加減,方中以瓜蔞、薤白、半夏、陳皮祛濕化痰,川芎、丹參、水蛭、三七活血化瘀,甘松行氣定悸,苦參清熱定悸,輔以黃芪、當歸、赤芍、白芍、生龍齒對癥治療。諸藥合用,共奏祛濕化痰、活血化瘀、通脈定悸之效。二診時訴仍見胸骨后燒灼感,大便稀,故加紅景天、絞股藍以加強活血化瘀、清熱瀉濁之效,減少瓜蔞用量以減輕滑腸作用。三診時諸癥緩解,囑患者繼服1個月,以鞏固療效。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尋找一種可以有效控制早搏的方法已成為迫切需要。近年來,已有不少醫(yī)者做出探索,如徐京育教授從溫陽斂陽、活血通痹的思路出發(fā),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2];余天泰教授亦認為十人九虛,主張“易溫者多,可清者少”,自擬腐陽定悸湯,臨床上亦取得了可觀的療效[3];白莉教授則認為冠心病室性早搏多表現(xiàn)為氣虛,氣虛難以推動血液運行,致使氣虛為本,血瘀為標,選取益氣活血散取得了一定療效[4]。周教授從中醫(yī)辨證治本角度出發(fā),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檢查方法和病理生理方法,運用整體觀念與系統(tǒng)體系方法,從狀態(tài)醫(yī)學層面進行分析,總結出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深層病機為痰瘀互結。然而,精氣的虧虛,血津液的瘀滯,神志的耗傷,均可導致氣滯血瘀痰凝,閉阻心竅,發(fā)為心悸,同時形成的瘀滯狀態(tài)又是精氣衰退、氣血運行無力的原因。因此,但見冠心病所致室性早搏者均可給予通脈定悸湯加減治療,氣虛者,加黃芪、白術;血虛者,加當歸、白芍;陰虛者,加黃精、沙參;陽虛者,加肉蓯蓉、菟絲子;火旺者,加黃芩、知母等。
[1]周立華.狀態(tài)醫(yī)學—創(chuàng)立新醫(yī)學體系的思路與方法[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1):21-22,35.
[2]李齊放,徐京育.益氣溫陽法治療老年缺血性心臟病室性早搏58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0,17(4):328.
[3]李軍軍.扶陽定悸湯治療陽虛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臨床療效觀察[D].福州: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1.
[4]梁麗俊.益氣活血散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臨床觀察[D].成都: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4.
(編輯馬虹)
2016-02-14;修回日期:2016-04-28
1001-6910(2016)07-0029-02
R541.4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7.14
周立華,主任醫(yī)師,zhoulihua1957@163.com
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課題(13B360104);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16A360005)
·名師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