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群體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策略—基于高校體育公共課的行動研究

2015-11-12 07:57翁鳳瑜
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 2015年11期
關(guān)鍵詞:實驗班群體教學模式

翁鳳瑜,張 凱

(1.國立華僑大學體育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2.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小群體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策略—基于高校體育公共課的行動研究

翁鳳瑜1,張 凱2

(1.國立華僑大學體育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2.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針對高校體育公共課未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情況,在高校健美操公共課中開展為期18周的小群體教學模式實驗研究,采用行動研究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反思與改進,將行動研究分為4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邊實施、邊總結(jié)、邊改進,同時選擇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等指標進行測量,取得實驗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提出教學模式運用的優(yōu)化策略。結(jié)果:1)在高校健美操公共課教學中運用小群體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樹立主體學習意識等方面具有促進作用;2)在實施小群體教學模式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培養(yǎng)教師的指導能力和學生的合作與社交能力,努力避免學生“假合作”、“搭便車”的現(xiàn)象才能較好地發(fā)揮小群體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

小群體教學模式;行動研究;優(yōu)化策略;健美操公共課

教學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學理論邏輯輪廊的、為保持某種教學任務(wù)相對穩(wěn)定而具體的教學活動結(jié)構(gòu),具有直觀性、假設(shè)性、近似性和完整性(顧明遠,1998)[1]。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日益深入,體育教學模式在學術(shù)界已被明確提出,毛振明(1998)認為體育教學模式是體現(xiàn)某種教學思想的教學程序,它包括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過程和相應(yīng)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xiàn)在單元和教學課的設(shè)計和實施中[2]。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深入推進,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但總體而言,教學中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教,學生學”依然是最主要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造成學生主體地位缺失。小群體教學模式作為現(xiàn)代體育教學模式的一種,在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新性、自主性和社會適應(yīng)性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本研究采用行動研究方法,在高校體育健美操公共課實施小群體教學模式,并進行反思與調(diào)整,對小群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深入探索,以優(yōu)化其在實際運用中的教學策略。

1 小群體教學模式的概念

1.1 小群體教學模式的界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對小群體教學模式的概念給予多種界定方式,如毛振明(2003)、 楊楠(2000)、李云(2004)等人[3-5]??偨Y(jié)他們對小群體教學模式概念的界定,有如下4個共同點:1)強調(diào)教師指導作用;2)都有一個分組的過程;3)教學中主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4)都強調(diào)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通過互幫互學提高教學效果。

本研究將小群體教學模式定義為:以群體動力理論為原理,發(fā)揮群體的互動、互助、互爭、互勵功能,教學中按照異質(zhì)分組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群體,在教師的指導與監(jiān)督下,圍繞學習目標,各群體自定目標、自我學習、自我評價,群體內(nèi)成員互相幫助、互相指導,群體間互相競爭、互相評價的教學模式。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以合作意識與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適應(yīng)能力。其基本思想是通過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小群體”集體因素和人際交往的社會性作用,將班級分成若干學習小群體,讓學生在群體中擔任不同角色,明確學習目標,通過群體內(nèi)與群體間互動、互助、互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協(xié)作,突出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有效提高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社會適應(yīng)能力,達到對學生社會性培養(yǎng)的目的。

1.2 小群體教學模式的特征 相較于其他教學模式,小群體教學模式具有如下5個特征:

1)群體的呈現(xiàn)與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小群體教學模式會有一個分組和形成小群體的過程;并且,小群體內(nèi)部與群體之間的活動在整個教學中占據(jù)主導地位。

2)積極互賴性。由于每個小組有共同學習目標,并在學習評價時需要將個人評價與群體評價相結(jié)合,因此,需要群體內(nèi)所有成員相互依靠、相互幫助,共同努力完成學習任務(wù)與目標。

3)助長式互動。為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wù),群體內(nèi)成員間需要借助語言、肢體動作及其他溝通媒介增進彼此間互動,將個人與群體目標有機結(jié)合起來,互助互勵,實現(xiàn)共同進步。

4)學習自主性。小群體在學習中具有自主學習、自我調(diào)控和自我評價的決定權(quán),能隨時檢討群體的運作狀況,適時調(diào)整群體學習策略,從而實現(xiàn)群體的學習目標。

5)強調(diào)社會適應(yīng)能力培養(yǎng)。小群體教學模式中,為使群體成員間能有效溝通,要求小組成員必須具備合作意識,掌握相應(yīng)的人際交往技巧,在共同學習中,逐步提高其社會適應(yīng)能力。

1.3 小群體教學模式與小組教學的差異 由于在教學組織形式中都是采用分組方式,因此,小群體教學模式與小組教學形式上的相似,造成二者概念的混淆。小組教學是將學生按照同質(zhì)原則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組別之間存在差異,但小組內(nèi)部成員相似度較高,本質(zhì)上還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模式。小群體教學模式則是按照異質(zhì)分組原則形成群體,強調(diào)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異質(zhì)分組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學生運動技能掌握水平高低,分成若干層次,一個組由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組成,即按照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即小組成員間水平存在差異,而各小組之間實力又大體均衡)分組,組建成各個小群體。小組成員間互幫互學,完成學習目標,教師起到指導、調(diào)控的作用。

2 小群體教學策略優(yōu)化方案制訂及組織實施的行動研究

2.1 研究設(shè)計

2.1.1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是一種融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于一體的教育研究模式,近年在國內(nèi)外得到廣泛應(yīng)用,已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課程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肯布爾和凱利(1992)認為,行動研究是一種教師自我反思的研究,最基本的特征是將行動和研究結(jié)合起來,即在行動中產(chǎn)生認識,是一個螺旋式自我反思的行為過程,研究分為4步:即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6]。它倡導“教師即研究者”,鼓勵教師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由單純教學者成長為研究型教師,以提高教學效果。張正東把行動研究總結(jié)為6個步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細心觀察和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調(diào)查和總結(jié)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制訂行動方案;實施行動方案并觀察結(jié)果;反思行動結(jié)果。行動研究不是一次性的過程而是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本研究把行動研究分為3個步驟“計劃-行動與觀察-反思”。即:教師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制訂計劃;實施解決方案以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并進行觀察;對教學行動結(jié)果進行評價,在評價和分析的基礎(chǔ)上再次確定教學問題,然后進行下一輪研究。

2.1.2 實驗設(shè)計 從華僑大學女生健美操普修課教學班中抽簽隨機抽取4個班,再抽簽隨機確定2個班為實驗班和2個班為對照班。實驗班的學生人數(shù)分別為40、35,對照班的學生人數(shù)分別為42、33,共有150人參加本實驗研究。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課,即授課的操作程序為:一般性準備活動→結(jié)合技術(shù)的準備活動→教師示范→完整動作技術(shù)分解成各環(huán)節(jié)技術(shù)→模仿性慢動作練習←糾正錯誤動作→正常速度練習→部分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組合與練習→再練習→進度練習→自動化熟練鞏固→結(jié)束教學單元。實驗班實施的小群體教學模式,教學操作程序為:教師傳授基礎(chǔ)知識與技能→群體呈現(xiàn)→集中授課→明確小組學習目標→小組活動→組間競賽→教師指導、調(diào)控、監(jiān)督→組內(nèi)總結(jié)評價→小組解散→教師集合總結(jié)→結(jié)束教學單元。

2.2 行動研究計劃的制訂 本研究制訂行動研究計劃如下:

研究主題:針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在高校體育公共課中引入小群體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以群體為單位,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與改進。采用調(diào)查問卷、訪談和成績測量等方法,對行動研究的階段效果進行評價,用量化指標反映小群體教學模式的實施成效。

時間:教學實驗周期為18周,2014年9月-2015年1月,每周1次課,每次課時100 min。

實施環(huán)境:華僑大學本科學生健美操公共課,地點統(tǒng)一為健美操教學室。專業(yè)技能測試地點為健美操教學室,身體素質(zhì)測試地點為學校田徑場。

研究人員組織: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教學均由筆者一人承擔,研究過程中,體育學院健美操教研室教師組成小組,對研究過程進行觀察與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案。

教學資源選?。荷眢w素質(zhì)(仰臥起坐、立定跳遠、800 m)訓練和《大眾健美操鍛煉標準》四級(第三套)。每項教學內(nèi)容完成后進行測試,測試時間分別在實驗開始后的第5、11、17、18周。

測量工具:自編《健美操教學情況調(diào)查表》;心理指標測量采用王征宇(1984)譯稿的《臨床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90個題項,包括軀體化等10個維度,每個題目均采取5級評分制,分別為無、輕度、中度、相當重、嚴重。測試時間為實驗開始后的第3周和18周。

2.3 行動研究的實施階段 行動研究實施分為4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是事先設(shè)計好的,又根據(jù)研究情景和上一個階段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進行反思和調(diào)整改進。在一次次“計劃-行動與觀察-反思”的循環(huán)往復中,教師尋求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小群體教學模式的實證效果,優(yōu)化小群體教學策略。

2.3.1 第1階段(第1~5周):初步熟悉與分組階段 計劃:在新學期開始之初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并對學生進行健美操基本動作的測試。根據(jù)測試結(jié)果,第3周按照自愿與均衡相結(jié)合的原則,將實驗班分成若干個小組,形成群體,民主推選小組長,進行小組內(nèi)部角色分工,開始實施小群體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前提出學習目標,要求事先做好準備。每次課教師傳授基本動作技能后,各小組展開活動,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wù)。

行動與觀察:在實施的最初階段,教師和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產(chǎn)生比較嚴重的畏難情緒。原因如下:1)教師工作量成倍增加:教師需在課前做好分組、建組、材料準備等大量準備工作;2)教學時間明顯不足:教師可在一節(jié)課內(nèi)輕松講授完成原來的教學內(nèi)容,但采用小組活動方式后,由于各組進度不均衡,學生缺乏掌控教學進度的能力,學生之間也需要用較多時間相互熟絡(luò),學習時間嚴重不足;3)小組活動中學生不知如何開展群體活動,或開展得比較零散,不能圍繞主題。

反思與改進:小群體教學模式實施初期不能完全采用群體學習的方式,應(yīng)與教師講授模式相結(jié)合。在小群體教學模式實施初始階段,由于學生還未掌握健美操基本動作技術(shù),彼此之間存在交流障礙,因此,此階段要留有足夠的教師講授和學生相互熟悉信任的時間,教師講授在整節(jié)課中還要占據(jù)相當?shù)谋壤T诿抗?jié)課開始階段,需要安排一定的教師講授時間,重點是明確學習目標,講解示范基本動作,傳授學生人際交往和合作技巧。在時間安排上,群體活動時間較短,教師集中授課、點評,師生交流占據(jù)教學時間較多。

2.3.2 第2階段(第6~9周):教師傳授為主階段 計劃:第2階段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已有初步的熟悉信任,所以在每節(jié)課的開始階段,安排一定的教師講授時間,重點是明確學習目標,講解示范基本動作,傳授學生人際交往和合作技巧。在時間上的安排,是教師講授在整節(jié)課中還要占據(jù)相當?shù)谋壤?,學生之間的群體活動時間較短;教師集中授課、點評,師生交流占據(jù)教學時間較多。

行動與觀察: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糾正,學生初步掌握了健美操基本動作,了解小群體教學模式的步驟與方法,并能夠在教學中運用,小組成員之間開始互幫互學,課堂氣氛明顯活躍。但在活動中也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活動中注意力不集中,未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存在“搭便車”、“假合作”現(xiàn)象,破壞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情緒,影響小組學習進度與學習質(zhì)量。

反思與改進:團體動力學家吉發(fā)特(2001)指出,小組規(guī)模影響組內(nèi)的人際互動或作用,3人小組會產(chǎn)生6種可能的互動關(guān)系或作用,7人小組會形成966種可能的互動關(guān)系或作用,小組規(guī)模影響活動效率和管理難度[7]。小組規(guī)模越大,對組織采摘資源的能力要求就越高,成員為小組貢獻的機會就越少,就容易出現(xiàn)“搭便車”和“假合作”的現(xiàn)象。因此,必須合理控制群體的規(guī)模,將原來每個班平均5個組,每組8個人,調(diào)整為每個班平均7個組,每組6個人。同時,改進評價與考核方式,將小組成員參與小組活動情況列入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內(nèi)容。本階段還應(yīng)適當延長小群體活動時間,使小群體活動時間與教師授課時間相當。

2.3.3 第3階段(第10~13周):教師傳授與群體學習并重階段 計劃:第3階段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已經(jīng)達到熟悉信任的程度,可以是教師傳授與群體學習并重階段。在每節(jié)課開始部分,安排一定的教師講授時間,重點是明確學習目標,講解示范基本動作,觀察與協(xié)助群體活動。調(diào)整各小組人數(shù),每個小組為6個人;觀察、監(jiān)督群體活動情況,對群體活動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對表現(xiàn)差的學生進行溝通和幫助。

行動與觀察:由于縮小了小組規(guī)模,成員主動性明顯提高,小組活動效率得以改善。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小群體教學模式,主動發(fā)現(xiàn)并解決困難。此階段發(fā)現(xiàn)的問題是:各組學習進度差異很大,與小組長的工作能力密切相關(guān)。組長的組織與協(xié)調(diào)能力強的小組,群體學習活動開展得較有效率,而組織能力較差的組長則難以起到協(xié)調(diào)調(diào)動與領(lǐng)導表率的作用,小組活動較為凌亂和懶散。

反思與改進:小組長掌控能力的高低直接關(guān)系到小群體的活動效率和小組活動進程,特別是個別組長存在獨斷專行現(xiàn)象,容易造成成員間情緒抵觸與矛盾。因此,各小組長應(yīng)組織成員做好總結(jié),指出小組活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教師加強與組長的溝通,傳授經(jīng)驗與方法,對小組活動停滯或偏離教學目標的小組,應(yīng)及時提醒與溝通,督促小組按目標抓緊實施,并協(xié)助組長處理好組內(nèi)人際關(guān)系。

2.3.4 第4階段(第14~18周):群體學習為主階段 計劃:第4階段為群體學習為主的階段,營造良好的群體活動氛圍,增加各群體間的表演、比賽和交流,輪流對各群體活動進行指導和監(jiān)察,注意與各小組長及時溝通。

行動與觀察:本階段結(jié)束后,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教學中以小組活動為主,充分發(fā)揮群體間互幫互學的作用,全面提高小組成員的技術(shù)水平。

對整個行動研究過程的反思:面對實施過程中隨時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教師應(yīng)該與學生及時溝通,具有耐心與恒心,共同面對并解決,通過在行動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提出新一輪“小群體”教學行動研究解決問題的措施與建議。

3 行動研究的效果檢驗與分析

3.1 小群體教學模式對學生健美操學習成績的影響 學生健美操課程學習成績包括體育理論、綜合評定、健美操動作技能專項分數(shù)和體育總分。體育理論考試由學生自主上體育學院網(wǎng)站點擊完成;綜合評定成績是以學生的考勤情況和學習態(tài)度進行評定;健美操動作技能專項成績是采用雙盲法進行技術(shù)評分,通過3個評委對學生完成《大眾健美操鍛煉標準》四級(第三套)全套動作進行打分,求平均值作為最后得分;身體素質(zhì)(仰臥起坐、立定跳遠、800 m)成績是以《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大學生評分標準進行測量。體育總分100分,其中,體育理論20分、綜合評定10分、身體素質(zhì)30分和健美操專項分40分。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學習成績比較結(jié)果見表1。

表1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比較

表1顯示,實驗班的學生體育理論成績、健美操專項成績與體育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班,且存在顯著差異,專項成績的差距最為明顯。其原因從學生課后感想中獲知,實驗班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在小群體活動中能夠得到同學的幫助與鼓勵,使之進步較快?;A(chǔ)較好的學生在指導同學過程中加深對健美操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從而獲得更多提高。群體內(nèi)部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群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結(jié)合增強了學生責任感、緊迫感,學習主動性明顯提高。而對照班學生獨自學習,缺少同學之間的溝通,難以改善原已存在學生之間的差距,影響班級整體成績。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是機械地模仿教師動作,較少融入對運動技能的理解,難以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造成學習效果上與實驗班的差異。

3.2 小群體教學模式對大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 為調(diào)查健美操課的教學效果,自編《健美操教學情況調(diào)查表》,共有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教學方式和學習興趣4個維度,共14個題項。該問卷經(jīng)12位專家檢驗,認為問卷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效度。采用重測信度檢驗,在第1次測試2周后,再次發(fā)放問卷60人,2次問卷的所有相關(guān)系數(shù)r =0.888, P<0.01。有關(guān)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見表2。

表2 休息時間繼續(xù)練習和困難條件下堅持學習的意愿調(diào)查的差異比較

表2顯示,學生在“上課過程中老師讓休息時,你還是樂意自己繼續(xù)練習動作的意愿” 題項上,實驗班學生的前測與后測結(jié)果存在顯著差異( P =0.017<0.05),說明實驗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期結(jié)束后有明顯增強,對照班則沒有顯著差異。在“你在困難的條件下堅持健美操學習的意愿”題項上,學生的前測與后測結(jié)果存在顯著差異( P=0.030<0.05),說明實驗班學生在學期結(jié)束后堅持體育鍛煉的意愿有所增強,對照班則沒有顯著提高。

3.3 學生對小群體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 通過《健美操教學情況調(diào)查表》中的問題“你上健美操課時喜歡以下哪種教學方式”(分別有“由教師講解示范”、“以教師講解示范為主,輔以學生活動”、“教師講解示范與學生活動各一半”、“以學生活動為主,輔以教師講解示范”等4個選項)和問題“你認為目前的教學方式適合高校的體育教學”(共有非常適合、比較適合、一般、不太適合和非常不適合5個選項)來分析學生對小群體教學模式的評價(表3、表4)。

表3 喜歡以下哪種教學方式調(diào)查的差異比較

表4 在你認為目前的教學方式適合高校的體育教學調(diào)查的差異比較

表3、表4顯示,實驗班的學生普遍歡迎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小群體教學模式,認為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力與創(chuàng)造力,體會到健美操樂趣,可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小群體教學模式強調(diào)教師對學生、小組成員之間的積極反饋,對進步較快的學生,教師和學生及時給予肯定,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4 小群體教學模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表5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在SCL-90量表上前后測差值比較 (n=150)

表5顯示,實驗班學生在SCL-90各因子前后測差值均為負數(shù),說明心理癥狀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減輕。其中在總均分、抑郁和敵對因子中,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前后測差值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強迫和人際關(guān)系因子存在邊緣性顯著差異。表明小群體教學模式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有助于改善學生的抑郁和敵對情緒。這或許是因為在小群體教學模式下,學生經(jīng)常需要和教師、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同學之間需要相互的鼓勵與肯定,溝通與交流能夠有效地緩解抑郁、苦悶、煩躁等心理癥狀。

4 運用小群體教學模式的教學優(yōu)化策略

4.1 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小群體的活動時間應(yīng)隨著課程的展開而逐漸增加,由最初的十幾分鐘到占課時的二分之一課時的一半,再到最后占據(jù)教學時間的大部分時間。教學目標設(shè)置上,由最初的單一任務(wù)合作到多重任務(wù)組合合作。教師在開始之初,利用2~3個課時,傳授學生社會交往技能與知識、專業(yè)課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如此,教師和學生在努力適應(yīng)小群體教學的過程中也不斷加深了對彼此的理解,增強了合作動機,最終使小群體教學模式成為教師熟稔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習慣的學習方式。

4.2 堅持反思-改進原則

1)改進評價方式,采用多元化評價方法,將個體評價與群體評價、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相結(jié)合起來;

2)合理確定小組規(guī)模,確保群體運作效率和小群體學習模式的有效發(fā)揮。以健美操公共普修課為例,結(jié)合項目特點和教學實際,小群體規(guī)模以6~8人為宜,并進行組內(nèi)合理分工;

3)加強小組長的組織、協(xié)調(diào)和溝通能力培養(yǎng)。小組長應(yīng)由小組成員民主推選,并承擔組織小組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和聯(lián)系的職責。

4.3 堅持教師指導和調(diào)控原則 堅持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雙主體地位。既要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又要發(fā)揮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教師應(yīng)做好觀察、監(jiān)督工作,輪流在各小組間進行指導、交流,不能放任學生完全自主學習。要啟發(fā)學生開放思維,對所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多視角、多層次的反思與改進,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為新一輪小群體教學行動研究做好準備。

5 結(jié) 論

1)在小群體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應(yīng)遵循循序漸進原則,要加強教師的指導與調(diào)控,并根據(jù)情境變化不斷進行反思與改進。

2)小群體教學模式較為復雜,較難把握好,對教學軟硬條件有特殊的要求,對教師和學生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實施初期,師生普遍感到有畏難情緒。

3)學生能較好地掌握并運用小群體教學策略,且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樹立主體學習意識等方面,小群體教學模式具有顯著效果。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毛振明.體育教學模式論[J].體育科學,1998(6):5-8.

[3] 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 [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178-179.

[4] 楊楠.體育教學模式與主體教學淺論[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2000(5):1-9

[5] 李云.李云關(guān)于高校體育課采用“小群體考核等分制”設(shè)想[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5):79-81

[6] Kember D.&Kelly M.Using Action Research to Improve Teaching[M].Hong Kong: Hong Kong Polytechnic,1992.

[7] Marzano R.J.,Pickering D.J.Pollock J E.Classroom Instruction That Works:Research-Based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Student Achievement[M].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1.

[8] 邵偉德.體育教學模式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55-108.

[9] 張力為.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45-268.

[10] 黃漢升.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7-209.

[11] 蔡春霞,李洋,邵偉德.在健美操教學中運用小群體教學模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教學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9):1259-1261.

[12] 王華倬.淺析當前我國體育教學實踐中的幾種體育教學模式[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2):18-21.

[13] 李鋼,季慶憲.高校公體課籃球教學小群體學習的實驗[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16(1):38-40.

[14] 賈燕.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小集體教學法的幾點探討[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s1):182-183.

[15] 李榮,胡德堂.“小群體教學”在普通高校公共籃球課中試驗研究 [J].巢湖學院學報,2006,l8(6):128-130.

[16] 胡娜.“小群體學習法”在高校排球?qū)P拚n中的運用[J]. 體育函授通訊, 2002(6):48-49.

[17] 王占龍,高東坡. 對“小群體”與“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整合的必要性分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6,20(2):75-79.

[18] 倪兵.關(guān)于構(gòu)建小群體學習法的體育課程結(jié)構(gòu)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2002,16(4):30-31.

[19] 胡建華,邵偉德.當代體育教學模式的發(fā)展趨勢[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2(12):72-73.

[20] 教育部關(guān)于印發(fā)〈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 www.edu.cn/20021227/3074984.shtml,2015-11-01.

[21] 中央關(guān)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的意見[EB/OL]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5/24/content_6148322. htm,2015-11-01.

Exploration of Small-group Teaching Model Optimization Strategy—Based on Action Research on University Public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NG Feng-yu1, ZHANG Kai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Fujian China;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 action research on small-group teaching model in General Aerobics Course in universities. During a period of 18 weeks of small-group teaching, researchers continuously reflected on and tri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practice, tried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rategy, and tested the teaching effects with the objective and quantitative indexes. The action research has 4 stages. Each stage follows the step of implementation, summ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so as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re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mall group tea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use of small group teaching in the aerobics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ubject consciousness in learning; 2)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mall group teaching model, to better play a positive role of small group teaching model, principle of graduality should be stick to, 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cooperative and social skills and teachers' role of guidance, and phenomenon such as students "false cooperation" "hitchhike" should be avoided.

small group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optimization strategy; aerobics course

G807.02

A

1004-7662(2015 )11-0038-06

2014-11-01

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FJJKCG13-160);華僑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通信作者:張凱。

翁鳳瑜,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

猜你喜歡
實驗班群體教學模式
基于語料庫的詞塊教學對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山西農(nóng)大鄉(xiāng)村振興“雙創(chuàng)”實驗班開班
哪些群體容易“返貧”——受災戶、遇困戶、邊緣戶
關(guān)愛地球,學生成主流群體
認清虧欠問題——對參與近期香港暴亂的青年群體之我見
高校大類招生模式按實驗班/基地班招生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yīng)用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治多县| 大安市| 中山市| 东丰县| 巢湖市| 通许县| 天长市| 大新县| 永清县| 高安市| 彝良县| 德兴市| 格尔木市| 内丘县| 资溪县| 安宁市| 陇南市| 和田县| 彰化市| 车险| 仲巴县| 江达县| 聂拉木县| 江川县| 陆丰市| 盐城市| 兰坪| 香格里拉县| 治多县| 资兴市| 襄汾县| 红安县| 二连浩特市| 嘉善县| 惠来县| 玛纳斯县| 平顺县| 中阳县| 朝阳市| 和龙市| 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