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梅
摘 要: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因材施教。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 激發(fā)興趣 教學方式
數(shù)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小,抽象的東西不容易接受,學起來就會覺得枯燥乏味。在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通過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根據(jù)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多種感官并用,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學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時,就利用了擺小棒的方法。教師出示算式36-8后進行提問:被減數(shù)的個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我們該怎么辦呢?下面我們就用小棒擺一擺,學生紛紛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棒邊擺邊討論。這時,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擺小棒的方法,然后得出結論:6減8不夠減,我們可以先打開一捆小棒和原來的6根合并在一起是16根,再從16根里面減去8根還剩8根,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還剩28根。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減8等于2,再用26加2得28,最后寫出結果。剛才我們用兩種方法計算了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在以后的計算中,你們覺得怎樣簡便就可以怎樣算?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不但便于理解所學知識,而且使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二、通過分析觀察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低年級數(shù)學中,運用實物直接觀察能較好地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耐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理解所學知識。例如,教學比高矮時,我把兩位同學叫到教室前面比高矮,同時提出要求,要看清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剛說完,同學們紛紛說,小紅高,小麗矮。于是,我走到小紅身邊,這時又問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老師高,小紅矮。我趁機進行啟發(fā),剛才你們說小紅高,現(xiàn)在又說小紅矮,小紅到底是高還是矮?說到這里,我和這兩位同學按高矮順序站好,讓同學們重新排列,通過觀察比較,怎樣說才最準確?趁機引導他們注意觀察的順序。最后,同學們都認識到,應該說清楚是誰和誰比。通過觀察分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揭示出比高矮應注意的問題。
三、利用插圖激發(fā)學習興趣
豐富多彩的圖畫是小學生熟知而喜愛的,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敏感,根據(jù)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常利用插圖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在教學11—20各數(shù)的認識時,首先出示一幅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的生活情境圖,在這幅圖中,1個教師帶著9名學生過馬路,馬路上還有一些騎自行車的人及一些樹。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上都有什么?它們的數(shù)量各是什么?你們能試著數(shù)一數(shù)嗎?使學生在已學過10以內數(shù)的基礎上數(shù)出圖中人物和物體的數(shù)量,然后教師提出問題:你每天出門是不是要過馬路?在這幅圖中你還能想到什么呢?啟發(fā)學生說出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并注意安全。
四、利用實物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學中要充分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例如,教平均分的時候,我從實物入手,首先拿出6個梨,3個盤子,提問:怎樣分這些梨才能使每個盤子分的梨同樣多呢?學生欲欲躍試,都爭著舉手回答。我讓一名學生到前面演示:先把每盤放一個梨,然后再放一個,這樣,每盤里面放2個梨,正好將6個梨分完。因勢利導,我立即提問:6個梨是怎樣分放在3個盤子里的?學生看著分完的結果,都爭先恐后地回答:6個梨2個2個地放在了3個盤子里正好放完,同學們的積極性都很高。這時,我立即出示了課題——平均分。這樣,學生建立起了平均分的概念,通過直觀操作,反復練習,很快理解了除法的含義。
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講一些有趣的故事片斷,使學生在聚精會神聽故事的同時,進入新課情境。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和算法,而忽視與具體情境的結合,這樣會使計算變得枯燥乏味,為了使計算教學更生動,在教學20以內退位減法的例題時,我充分運用教材中提供的教學資源,將它們編成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計算。這樣做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又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以此為基礎展開思考,學會計算方法。學生在充分發(fā)揮潛能的情況下學會新知識,不僅記憶牢固,而且運用起來也很自如。
在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利用插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輕松地學到知識,強化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