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散文大家歸有光的作品歷來為人所稱道,其中以其抒情散文為尤甚。其抒情散文文字簡明,語言樸素,但細讀之下可發(fā)覺其感染力十足,尤善于利用動人的細節(jié)描寫渲染烘托深遠的意境,在無窮的余味中深刻地體現(xiàn)出作家深沉真摯的情感,以極淡之筆寫出極深之情。
【關鍵詞】歸有光;抒情散文;樸素;細節(jié)
抒情散文,即以表達主觀情感為最終目標指向的散文類型。在歸有光的散文中,抒情散文達65篇。筆者認為,歸有光抒情散文具有風韻幽淡、意旨遙深的風格特色,且主要體現(xiàn)在其樸素自然的語言特色、余味無窮的文章意境與真實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上。
一、筆簡言潔,語言樸素
歸有光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追求語言簡凈、樸實自然之美,他反對明代中期王世貞及后七子的文學復古活動,“今世尚以琢句為工,自謂欲追秦、漢,然不過剽齊、梁之余,而海內宗之,翕然成風,可為悼嘆耳。”認為其模仿、剽竊齊梁文學追求文字華美、重在斟酌字句的風氣甚為不妥。相對地,歸有光推崇太史公文從字順、明白曉暢的史記筆法,“太史公質而不俚,人亦易曉?!闭J為文章語言應以平易近人但不落于俚俗為上。而歸有光也將這一文學主張付諸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實踐之中。在其抒情散文中,處處可見語言文字的樸素之美。
不論是對山川園林房屋的環(huán)境描寫,還是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記敘,亦或是對親人逝去、往日不復,而自己仕途屢遭坎坷的感慨與悲痛的情感抒發(fā),讀來都淺易近人,明白曉暢。如《項脊軒志》中對項脊軒環(huán)境的刻畫描寫:
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一個幽靜美麗的書齋形象而具體地展露在讀者面前:書齋內窗明幾凈,書籍整整齊齊地擺滿書架,寧靜而美好;書齋外的廊庭中蘭花、桂花、修竹齊美,幽靜清新,小鳥啄食,月明光照,在風的輕拂之下,桂影斑駁于墻,清靜而潛藏著無限的生命力。以詩入文,以文入詩,文字簡潔如詩,又明白如話,而表達的效果明白而形象。
又如《世美堂后記》中對賢良體貼的原配妻子的人物刻畫:
吾妻終亦不以有無告,但督僮奴墾荒菜,歲苦旱,而獨收。每稻熟,先以為吾父母酒醴,乃敢嘗酒。獲二麥,以為舅姑羞醬,乃烹飪、祭祀、賓客、婚姻、贈遺無所失,姊妹之無依者悉來歸,四方學者館餼莫不得所。有遘憫不自得者,終默默未嘗有所言也。
以白描的手法直言鋪事,無一字晦澀,簡單省潔的120個字就記錄了關于妻子的五件事:勤勞地帶領家中仆奴開墾、種植田地,歲旱之年依舊豐收;孝順公婆;友愛兄弟姐妹;照顧旁人;自己一力承受不順之苦。讀來文字平易,而一個體貼丈夫、勤勞賢淑、關愛他人、耐勞吃苦的賢妻形象躍然紙上。
在其抒情散文中,多用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如《女二二壙志》:“予自乙未以來,多在外,吾生女既不知,而死又不及見,可哀也已!”直接抒發(fā)對愛女夭逝的悲痛與對其愧疚之情;《杏花書屋記》中以“方春時,杏花燦發(fā),恍如公昔年夢中矣,而回思洞庭木葉、芳洲杜若之間,可謂覺之所見者妄而夢之所為者實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直接抒發(fā)對物在人亡的感慨與對玉巖公的追思、懷念。
二、意旨遙深,余味無窮
王錫爵曾在《明太仆叢歸有光墓志銘》贊歸有光文道:“所謂抒寫懷抱之文,溫潤典麗,如清廟之瑟,一唱三嘆,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側之思,溢于語言之外”。認為歸文于無意處渲染悲歡哀樂,言語之外有深意,文盡而意無窮。其抒情散文多以人逝而物在的情節(jié)構思渲染綿綿無盡的哀思,借以環(huán)境的描寫擴展文章的意境,文章意味悠長,給讀者留下無盡的遐思。
如《女如蘭壙志》中,“須浦先塋之北,累累者,故諸蕩家也??卜椒庥行峦琳?,吾女如蘭也?!遍_篇即以環(huán)境描寫刻畫那遠離祖墓的累累的墳塋中一座小小的新墳,借以渲染早夭的愛女如蘭所處的環(huán)境之蒼涼凄清,郊野的無盡也意味著悲痛與哀思的綿延無盡,言外之意無限延伸,給人以無窮的悲愴之味;在《張自新傳》中,歸有光以“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風雨之夜,江濤有聲,震動數(shù)里。野老相語,以為自新不亡云?!弊鳛槿氖帐Z,以風雨夜色、隆隆江濤之聲渲染悲愴蒼涼的意境,博學多才但抱負難以實現(xiàn)的張自新遠逝,風云波濤亦為之動容。這樣的收尾既豐富了人物形象,又留以讀者無盡的想象的空間,同時也大大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又如在《思子亭記》中以“山花尚開,兒已辭家”來渲染對早夭的愛子的哀思之深,山間之花還在盛開,可是我的孩兒卻不在了。言辭哀切,意旨遙深,留下無窮的哀思;《項脊軒志》中“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用妻子生前親手種植、如今繁茂如蓋的枇杷樹來對比烘托妻子的離世,渲染凄清孤苦的意境,從而展現(xiàn)無盡的愁懷;又如《畏壘亭記》中的“余妻治田四十畝,值歲大旱,用牛挽車,晝夜灌水,頗以得谷。釀酒數(shù)石,寒風慘栗,木葉黃落,呼兒酌酒,登亭而嘯,忻忻然”一句,本來妻子所種之田在歲旱之年仍可有所收獲是好事,但歸有光卻在飲酒慶樂的同時感受到身邊荒涼蕭瑟的景象:寒風蕭瑟,葉黃而落。在此對比烘托中,文章的意境得以拓寬,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綿延無所盡,仿佛是在空蕩的山谷中不斷回環(huán)飄蕩。
三、情感真摯,細節(jié)動人
歸有光的抒情散文擅長與捕捉生活細節(jié)、日常小事,刻畫細致,描繪生動,由此體現(xiàn)、表露出的家人之誼、友人之情由為真實動人,感人至深。近代文學家林紓就在評價其《項脊軒志》時曾云:“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無關緊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項脊軒志》中看似老婦人般無關緊要的瑣屑之語,如對母親叩門親問女兒溫飽與否的生活細節(jié)、祖母將祖父的玉笏傳給歸有光時的懇切盼望都無不讓人傷心落淚。推及歸有光的其他抒情散文,也是具有如此于細節(jié)處生發(fā)真摯情感的風格特色。
其回憶記錄亡母的文章《先妣事略》中,多處運用細節(jié)描寫,以刻畫慈愛寬厚、勤勞簡樸的母親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亡母深切的愛意與懷念。如:
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綿,入城則緝纑,燈火熒熒,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間遺,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冬月爐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累累暴階下。室靡棄物,家無閑人。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灑然。
以生活細節(jié)如母親回到娘家依舊紡棉紗,在婆家就搓麻線,每每勞作至三更半夜,縱使孩子們、個個纏著她,她抱著孩子縫縫補補,一刻也沒有停歇。這一看似瑣屑的生活小事的描寫,強有力地透露出歸有光對勤勞的母親濃厚的敬愛與懷念之情。
又如對母親逝后、年幼的兒女懵懂不能解,以為母親只是睡著了的細節(jié)描寫,“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也,傷哉!”看似不帶情感抒發(fā),但卻蘊含著失去亡母的強烈的悲痛之情。情感蘊藉但又深沉強烈。
此外,《寒花葬志》中對亡妻隨嫁婢女寒花生前生活細事的回憶,表達對寒花早逝的不舍與哀痛。“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詳細刻畫對初見寒花時,寒花的發(fā)式衣著,一個可愛天真的小女孩形象如現(xiàn)眼前,作者對她的喜愛之情也生動可感;而“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卑酌枭町?,細膩動人,對寒花剝食荸薺而不讓“我”吃的生活事件所進行的細致詳盡的刻畫,將寒花的天真爛漫的形象特點更為典型形象地表露出來,與其后寒花早逝的哀傷悲痛形成強烈反差,突出伊人逝去,空留回憶的悲哀傷痛;又如《祭外姑文》:“十月庚子,將絕之夕,問侍者曰:‘二鼓矣?聞戶外風淅淅,曰:‘天寒,風且作,吾母其不能來乎?吾其不能待乎?”以妻子臨逝前對能夠見到自己母親的渴望之深極寫母慈女孝、母女之間深厚的感情。
四、結語
歸有光的抒情散文確是具有極大的研究、欣賞的文學價值。歸有光以生活細節(jié)、日常瑣事入文,語言樸素省潔,但頗有蘊藉。其所選取日常之事多是從細微之處可觀人物之真性情,而筆墨之淡處卻恰好道出了情感之真摯,文章多借用景物描寫、烘托對比等手法渲染深遠悠長的意境,從而留下無窮的余味。
【參考文獻】
[1] 歸有光. 震川先生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2] 王運熙, 顧易生, 主編.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五·明代卷[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2.
[3] [明]歸有光, 著. 葉祖興, 英 ?子, 選注. 歸有光抒情散文[M]. 作家出版社, 1998,11.
[4] 袁行霈, 主編. 中國文學史第四卷[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5] 張愛波. 論歸有光的抒情散文[M]. 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01.
[6] [明]歸有光, 著. 王云五, 主編. 震川先生別集(卷七)[M]. 與沈敬甫: 133.
【作者簡介】
孫佩婷(1993—),女,廣東汕尾人,華南師范大學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