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西鋒
摘 要:本文在論述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滲透的可行性的基礎上,著重論述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民俗文化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民俗文化;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322-01
現(xiàn)代著名學者錢穆曾說:“風俗為文化奠深基,茍非能形成為風俗,則文化理想僅如空中樓閣,終將煙消云散?!泵袼孜幕逃俏幕逃囊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一個民族的民眾文化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的滲透,可以讓學生了解、吸納我們民族文化中的精華,成為一代有文化有素養(yǎng)之人,成為一代心存文化之“根”的人。
一、中學語文教學中民俗文化滲透的可行性
1、中學生的特點為民族文化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可行性
首先,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年少之時,他們的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都未真正定型,他們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都很強。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內(nèi)容都或多或少的包含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有許多展現(xiàn)中華民族傳統(tǒng)精神品質的優(yōu)秀篇章,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能夠有所側重的加以點撥,在啟發(fā)學生去思考感悟人的內(nèi)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等方面,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中學生在學習掌握新知識的時侯,他們的求知欲、好奇心、新鮮感都很強,他們往往更喜歡學習趣味性的知識,更喜歡多姿多彩的課堂,對教師的照本宣科地講解和枯燥無味的知識傳授不感興趣。而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和民俗文化知識就能夠豐富課堂教學,這些知識在課文教學中往往能滿足學生的更多需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能用一些有趣的諺語或一些古老的民間傳說故事作為新課的導入,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中學語文課程特點有利于民俗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頒布,對教材的編寫提出了新的建議,提到教材編寫“應體現(xiàn)時代特點和現(xiàn)代意識”“理解和尊重多元(樣)文化”“開闊學生視野”。中學語文教材的這些特點也具體體現(xiàn)在它所包含的民俗文化方面。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民俗文化的課文有魯迅的《社戲》、《故鄉(xiāng)》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綱》,孫犁的《蘆花蕩》及朱自清的《背影》等。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涉及民俗文化的課文有《茶館》《荷花淀》《胡同文化》《我與地壇》等,中學生在學習這些課文的時候,既提高了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又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熏陶。
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民俗文化的途徑和方法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滲透雖然有其可行性,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滲透并不屬于常規(guī)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民俗文化的講解和滲透時需要結合具體的授課內(nèi)容,尋找有效途徑和具體方法進行分析、滲透。
1、通過突破中學語文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進行民俗文化的滲透
中學語文教材有相當一部分涉及民俗文化的篇目,它也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如果在講授過程中不能進行正確的解讀,那么,學生在對課文的理解就會不完整、不深入,這就需要教師對這些民俗文化進行正確的分析,詳細地講解。
2、通過發(fā)現(xiàn)、領悟中學語文課本中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內(nèi)涵來進行民俗文化滲透
在中學語文課本中,許多經(jīng)典古詩詞的豐富內(nèi)涵往往是通過具有民俗風情的事物來表達的,例如“月”“柳”“菊”“茱萸”“龍舟”等。在講授這些經(jīng)典詩歌時,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其中蘊含的民俗文化素材,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內(nèi)涵的理解。
3、通過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寫作訓練來進行民俗文化滲透
民俗經(jīng)過歷史的積淀,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如祭祖掃墓的清明節(jié)、包粽子祭屈原的端午節(jié)等,都表達出美好的民族情感。在教學期間,教師如果能夠緊扣不同的時令節(jié)日,對中學生進行相關的作文訓練,可以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
通過這些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給學生提供一條走進民俗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的途徑,使學生在產(chǎn)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對民俗文化進行有選擇地吸收。
4、通過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外實踐活動來進行民俗文化的滲透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在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學??梢赃m當安排一些有關民俗內(nèi)容的課外活動。例如,有條件的學??梢匝埫袼讓<一蛘哂嘘P老師給學生舉行民俗講座。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當?shù)赜忻袼滋厣墓?jié)日慶典、植樹活動、登高賞菊、龍舟競賽等活動,從而使學生親身感受民俗風情,受到積極的熏陶和感染。學生還可以開展有關民俗風情的研究性學習。參加有關民俗風情活動后,寫出有關感受,寫出調(diào)查報告。也可以結合鄉(xiāng)土教材實地考察,開展有益的民俗活動,舉行民俗知識大賽等。這樣在課堂學習外,以多彩的生活激活學生的民俗知識興趣,以健康樸素的民俗文化強化學生的知識人格,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課外實踐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文化素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滲透應當把握的原則
由于民俗文化自身精華與糟泊共存的特點及在中學語文課程中的非主流存在特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滲透教育應掌握適當?shù)脑瓌t。
中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到的民俗內(nèi)容很多,但并非課文中只要牽涉到民俗內(nèi)容或民俗描寫就去講解,在講解時也不可牽強附會或喧賓奪主地去無限制地挖掘教材,而是應該根據(jù)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在把握全局的基礎上,進行恰到好處地滲透。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民俗教育可以更好地進行母語教育。從另一方面來看,豐富多彩的民俗內(nèi)容及生動多樣的民俗教育形式,可以在改善中學知識結構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更大程度地滿足中學生的心理追求和文化追求,有利于中華民俗文化的傳播,從而為中學語文教學開辟出新的教學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