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玫
摘 要 結合民辦本科院校目前的實際情況,需要一套完整的班級學生干部管理結構體系支撐班級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筆者從分析學生特點、學生干部建設存在問題,進而提出班級學生干部的組織框架、職務分析以及班級學生干部的考核方式,分析與闡述了民辦本科院校班級干部管理的相關經(jīng)驗和方法。
關鍵詞 民辦本科院校 班級學生干部 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85
On Private Undergraduate Institute Student Cadres' Team Construction
——Take Sany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N Mei
(Sanya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Abstract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the need to carry out a complete set of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student leaders support the work of the clas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ere are student leaders building, then proposed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class student leaders, job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class student leaders, analysis and describes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and methods of the class cadre manage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Key words private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student cadres; team construction
學生干部是黨團組織和班級工作的重要力量,更是學生有效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保證。而班級學生干部建設直接關系著每個同學的成長與發(fā)展,在班級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民辦本科院校的學生是一個相對較為特殊的學生群體,這給班級管理和學生干部建設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
1 民辦本科院校的主要特點
民辦高校,指的是企業(yè)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jīng)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其辦學層次分??坪捅究啤C褶k本科院校也就是俗稱的三本,學生相對于其他本科院校學生而言,入學成績稍差,而學費普遍較高,一般都在一萬元人民幣以上。民辦本科院校的學生既有當代大學生的共性,又有其比較鮮明的個性。
(1)民辦本科院校由于辦學的特殊性,行政班級規(guī)模較為龐大。尤其是管理類、財經(jīng)類、文史類、社科類等人文類專業(yè)。
(2)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家庭條件好,干部子女、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者子女、有一定經(jīng)濟實力的個體戶子女占較大的比例,城鎮(zhèn)生源及獨生子女比例較高。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和自私心理。
(3)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學生個性突出,自制力相對較差,容易放松對自己的約束。學生在艱苦樸素、抗挫折能力方面相對較弱,生活自理能力不強。
(4)學生文化基礎總體偏差,個體差異較大,但也不乏基礎好、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他們對學校教學條件、教學水平、生活設施和各項服務的要求和期望較高。
(5)思想活躍、興趣廣泛,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和管理能力較強。他們參與意識強烈表現(xiàn)出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對學生社團、第二課堂、學生干部競選報名異?;钴S,但往往只滿足于個性發(fā)展的需要,缺少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①
(6)三亞學院2005年建校,自2012年已躋身中國一流民辦大學排行榜之列,連續(xù)三年排名逐年上升。在《2015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中,三亞學院被評為五星級中國一流民辦大學,在中國綜合類民辦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作為瓊南地區(qū)第一所民辦本科院校,學生來自全國出西藏和臺灣外32個省、市、自治區(qū),學生個性突出,明顯帶有各地方的特點。學校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也面臨教學質量提升的重任。
基于以上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特點,要達到學校和輔導老師的良好愿望與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相一致,必須建設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高水平,能夠堅決貫徹學校和輔導員的管理理念,認真執(zhí)行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民辦院校班級學生干部隊伍。
2 民辦本科院校班級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進入大學后,班委會對上直接接受輔導員的領導,對下管理著班內的絕大部分事務,成為事實上的管理者。三亞學院本著“學生走進校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走向社會”的育人理念,積極倡導“愉快學習,自主成長”的培養(yǎng)模式。隨著學生各方面知識和能力的成熟,班級自治已有可能,為校園文化和民主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班委會在引領班級學生自治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班委會的發(fā)展有著自己的屬性特點,即管理性、服務性和自治性等。但由于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特殊性的特點,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
(1)班級學生干部的“錯位”和“缺位”。一個班級不管有多少人,班團干部崗位一般不會有太多變化,通常都設有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文體委員等。但在實際管理中經(jīng)常會看到“錯位”、“缺位”等現(xiàn)象存在,班上事務大多都是由個別班委完成,形成“一肩獨扛”,其他崗位的成員雖占其位卻不履其責,造成“隱型缺位”。另外就是多頭管理,職權交錯,不該管的事情卻總要橫插一手,出現(xiàn)問題時卻又無人負責,權責混亂。
(2)班級學生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持久性。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的班干部在擔任了一年之后積極性就降低了。筆者從與班干部談心中了解到,班干部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會得罪同學;另外除了一些同學擔任班干部是為了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外, 其他班干部可能目的在于獎學金加分、入黨等,所以一旦“好處”到手之后就會松懈缺乏積極性,特別到了大三大四這個問題尤為突出。
(3)班級學生干部工作的執(zhí)行力。對學生干部執(zhí)行力的理解,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以最高標準達到最優(yōu)效果。譬如發(fā)布一則活動通知,不是簡單宣讀活動流程,而是需要事先認真學習通知內容,自己消化理解后再動員一批適合的同學參加。三亞學院積極努力構建陽光文化,倡導并培育大學生執(zhí)行能力。但在實際管理中發(fā)現(xiàn),很多信息傳達不到位,造成同學和輔導員、學校之間的溝通不順暢。
3 民辦本科院校班級學生干部建設
(1)班級學生干部隊伍的組織框架。一個組織所需的強大的執(zhí)行力,需要完善的組織框架作為鋪墊。組織結構界定了對工作任務進行正式分解、組合和協(xié)調的方式。一個合理的組織結構需要協(xié)調工作專門化、部門化、命令鏈、控制跨度、集權與分權和規(guī)劃化六大特點。②筆者設計的大學班級組織框架示意圖以班長、團支書以及兩位副班長為核心,核心人物負責相關的具體工作,并凝聚相關班委。同時,為進一步發(fā)揮所有班委在班級事務中的作用,實行小組化管理。
圖1 班級學生干部組織框架示意圖及工作內容分析
小組化管理即班委以性別、學習能力、紀律性、人際關系等為條件,將全班同學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由班委擔任組長并選擇一位成績較好的同學作為副組長,充分調動同學積極性配合協(xié)調班委工作。結合三亞學院“五種素養(yǎng)”的人才定位,在小組運行過程中積極將學生培養(yǎng)成有工具、有專業(yè)、有人文、有人格、有行動力的應用型和實用型人才。其核心內容就是根據(jù)群體差異的方式將班級細分,并以這種細分為基礎形成不同的管理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各個小組成員有共同的志趣與愛好,從而有利于彼此共同發(fā)展、進步。
筆者在所帶5個班里選擇其中一個班中率先試行小組化管理模式。兩年內這個試點班級在每年各種評優(yōu)中榮獲“優(yōu)秀團支部”、“明星班級”、“英語之星集體獎”等榮譽,計算機、四級過級率在全校班級均名列前茅,班級團結融洽,學習氛圍濃厚,有凝聚力,有上進心。而后將其余所帶班級實行了小組化管理后,整體風貌較之前有很大改善,學生積極上進,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較為增強。
(2)班級學生干部的具體工作內容及職位分析。筆者借鑒組織管理理論從協(xié)調統(tǒng)籌工作、常規(guī)工作、活動策劃、思想及學風引導四個部分進行分析大學班級事務。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協(xié)調統(tǒng)籌工作由班長負責,其主要工作內容有:將從輔導員、團委學生會等通知在第一時間傳達給所有同學;能夠了解并把握同學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好同學過好大學生活;根據(jù)工作輪流的原則,安排分配班委履行具體事務。
其次,常規(guī)工作由常規(guī)副班長領導紀律委員、學習委員、心理委員、生勞委員進行操作。主要工作內容有:負責班級考勤、學習、財務、衛(wèi)生、成長記錄等各項常規(guī)工作。紀律委員在考勤方面配合好輔導員、學院學生會做好考勤工作,并做好記錄為評獎評優(yōu)提供依據(jù);學習委員配合好任課教師的工作,同時領導好各學習小組長;生勞委員負責班費各項開支記錄以及活動后勤服務工作;心理委員通過與同學經(jīng)常溝通,做好各類考證考級、處分、家庭情況、任職情況等記錄工作,為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打下基礎。
再者,活動策劃組工作由副班長、文藝委員和體育委員負責。其主要工作內容有:每個月進行團日活動,并配合好團委學生會做好關于文體和宣傳方面工作;同時,活動策劃小組要針對每個活動要拿出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
最后,思想及學風引導由團支書、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負責。其主要工作內容有:了解和掌握同學思想最新的動態(tài),并根據(jù)相應的情況組織相應的團日活動。組織委員整理和完善班級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以及團員的基本信息和資料。宣傳委員配合活動策劃組整理和完善班級活動的各項資料以及各項各級活動參賽人員以及個人、集體榮譽的記錄工作。
結合紀律委員的考勤結果、學習委員的作業(yè)上交情況、副班長的活動參與情況、以及生勞委員的勞動參與情況,班級形成了以考勤考核、作業(yè)上交考核、活動參與度考核、生勞考核四位一體的量化考核方式,從而促進了班級學生干部管理的制度化、具體化,提高班級學生干部主動參與管理班級、參與活動、學習專業(yè)知識的積極性,也為評獎評優(yōu)等工作提供了依據(jù)。
注釋
① 周育山.獨立學院班級和諧管理模式探析.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1).
② StephenP Robbins著.組織行為學(第10版).孫健敏,李源,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