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躍躍
【摘要】 數學例題是說明數學概念、數學命題及應用時用來做例子的問題. 而對例題恰當有效地處理是上好一堂數學課的關鍵. 此過程中教會學生遷移地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教學中怎樣教會學生學習?我以為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充分發(fā)揮例題的功能,才能很好地教會學生學習. 對“上好一節(jié)數學課”將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 初中數學;例題教學;教學策略
一、淡化形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
自新課標頒布以來,課堂教學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現了走過場的現象. 教師們對一節(jié)好課有這樣的誤解: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學生討論、合作學習、多媒體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們在設計教學時片面地追求合作學習形式,只要有問題,不論難易,是否有價值,都在小組內討論一番;討論的時間無保證,往往學生還沒進入討論狀態(tài)就在教師的要求下草草結束,熱鬧的討論后,學生能理解明白嗎?清楚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嗎?這種合作學習有形式而無實質. 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設計合適的課堂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問題情境進行教學. 比如初中數學中許多知識內容有很好的實際生活背景,像“負數、數軸、絕對值、方程應用”等,可以通過適當的生活情境引入、探索交流,但也有很多知識內容,如“代數式、運算法則、公式、定理”等可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完全沒有必要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這樣可以使教學活動不用過久地在外圍游弋,直達問題的核心,節(jié)約時間資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平等對話——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課堂教學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問題,而如何建構師生之間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育人環(huán)境,營造師生教學“溫馨共同體”是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建構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師生平等對話、相互尊重的課堂情景,就會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就絕不會輕易棒殺與自己教學思路不一致的笨拙的“異想天開”.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內角和這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從多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fā)連對角線,把n邊形分成n - 2個三角形求出n邊形內角之和為(n - 2)·180°,然而卻有一名學生突發(fā)奇想,他不從頂點出發(fā),而是從任意邊上任意一點出發(fā)連接其他頂點,分成多個三角形,教師與他熱情對話,鼓勵學生說理,這樣作出n - 1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后n邊形的內角和多了180度,應去除多余的180度,結果還是(n - 2)·180度,教師的教學行為不僅使這名學生受到了鼓舞,也激發(fā)了其他同學的探究熱情.
三、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新課程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xù)發(fā)展. 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學生參與探究的時空,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動手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能讓學生推導的結論要讓學生自己去推導. 教師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fā)現、探索知識的奧秘,使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
比如在進行“概率的意義”教學時,教師提出問題:隨機拋擲一枚硬幣,盡管事先不能確定“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這兩個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各占一半. 那么,大家的這種直覺是否正確呢?然后,教師布置試驗任務,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在各組測得的數據后,填寫教材上的表格,教師將各組數據記錄在黑板上,全班學生對數據進行統計,全班進行總結交流.
由于試驗次數較少,有可能獲得“正面朝上”的頻率與猜想有出入,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每次隨機試驗的頻率具有不確定性,同時發(fā)現隨機事件發(fā)生的頻率也具有規(guī)律性.
像這種改變“在聽中學”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做中學”“嘗試中學”“體驗中學”的機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培養(yǎng)能力的主陣地,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四、適度評價——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催化劑
新課標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 評價具有激勵性,有助于學生欣賞自己的成功,發(fā)展積極進取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動機并形成成就感,是實現有效學習的催化劑.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 “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聽起來似乎有點絕對,但也不無道理. 要真正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功能,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善于發(fā)現和及時作出評價. 同時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也要防止評價的極端傾向. 數學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不管是對的或錯的、全面的或片面的,教師都發(fā)出表揚命令:掌聲鼓勵. 一節(jié)課上,表揚的掌聲不斷,我們應反思一下:無度的表揚激勵有價值和意義嗎?筆者認為,評價應該是在客觀公正的原則上以鼓勵為主. 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能濫用表揚評價,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對那些有錯誤但蘊涵創(chuàng)新思維的想法,在給予鼓勵的同時,再指出不足,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進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火花. 總之,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以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教師要為此搭建平臺,做好鋪墊,課堂教學中要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通過讓學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說和做,使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那么我們的學生將學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數學習題是每個數學老師都要用到的,是數學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 那么每個數學習題都不可小視,合理安排數學習題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作為一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老師來說這是一個挑戰(zhàn),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我會加強對數學習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