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
【摘要】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重要過渡階段,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本文從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入手,說明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進一步探討如何積極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進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高效性。
【關鍵詞】德育教育;高效性;心理健康教育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寫道: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由此可見,人才的基本標準是德才兼?zhèn)?,德排在首位,但是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家庭、學校幾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輕德育以至于無數人感慨當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甚至是不堪重任的一代。作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當前德育教育的不足和缺失,從培養(yǎng)才德全盡入手,認真切實地做好德育教育的工作。
一、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據人們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采取各種的方法與措施,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來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其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最容易出現品德不良行為,打架、斗毆等意外傷亡率也最高,由此可見,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一)、社會呼喚心理健康教育
社會風氣是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一,對學生的成長以及人格力量的形成,都產生了很大影響。當前,“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抬頭間接地影響了青少年,抽煙、喝酒、賭博、打架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頭疼腦熱”之一。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為中學德育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因此,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為社會生活正風正氣是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焦點。
(二)、家庭期盼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社會的組織細胞,學生是否形成一個的健康人格從很大程度取決于家庭,可以說,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閩侯六中地處農村,初中的學生主要來自上街鎮(zhèn)以及部分農民工子女,大多數來自農村家庭 ,父母以務農和打工為主,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家長從未接觸過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根本察覺不出子女身上出現的心理問題;有的家長不理解心理問題,面對子女的心理健康障礙態(tài)度粗暴或束手無策。這樣的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中最為缺失和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長期下去,勢必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乃至社會主義合格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引導全社會重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助力是當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積極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閩侯六中地處大學城,具有良好的教育資源優(yōu)勢,學校與福建醫(yī)科大學結成合作學校,每年9月開始,福建醫(yī)科大學心理專業(yè)的學生來閩侯六中進行為期半年左右的實習,心理專業(yè)團隊的加入,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大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一)、設置心理健康課程
學校以高一學生為試點,由福建醫(yī)科大學人文學院心理系教師林麗華博士為顧問,學校負責德育工作的領導和老師共同參與了編輯出版了一本《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之高中版。教材以培養(yǎng)成功的人格為目標,從學生特點出發(fā),力求貼近學生生活,體現了時代精神。
1、生動有趣的校本教材
教材分別從高中心理特點、適應高中生活、高中生人際交往、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我的情緒我做主、學習心理和青春期性心理共七章進行了闡述,教材少了許多說教性的文字,以漫畫、調查問卷和團體訓練等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留有思考、抉擇、體驗的空間,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2、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和心理問題現狀,心理健康的課堂以靈活多樣的面貌新鮮出爐,每周一節(ji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受到學生的歡迎。心理健康的課堂設計了游戲、講故事、角色扮演、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試、主題班會等環(huán)節(jié),以活動的方式展開。
(二)、開展心理咨詢活動
心理咨詢的發(fā)展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它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通過語言文字等交流媒介,找出引起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問題的癥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是一個對心理方面出現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人提供心理援助的良性互動的過程。
1、溫馨舒適的咨詢教室
為了充分發(fā)揮大學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同時也讓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礙,應該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調適或需要尋求心理輔導老師幫助的學生有個“溫馨的家”,根據心理專業(yè)實習團隊的建議,學校專門撥出資金,建設一個溫馨舒適的咨詢教室。
2、專業(yè)有效的心理疏導
每天的午休時間和下午第四節(jié),是心理專業(yè)的實習團隊免費義務咨詢的時間,輕松愉快的溝通交流,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使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或者挫折而產生心理困擾的學生“心鎖”慢慢打開,不少學生恢復了心理平衡、提高了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增進了身心健康,從原先的不愿意到樂意參與,無疑說明心理咨詢活動受到了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
(三)、開設心理健康講座
1、調整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
當前,許多教師抱怨自己是“拿著賣白菜的工資,操著賣白粉的心”,面臨著事業(yè)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中國新聞網2005年5月20日報道,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調查了北京100所城鄉(xiāng)中小學的2000多名教師,結果顯示51.23%的中小學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屬于“輕度心理障礙”, 2.49%的老師屬于“心理疾病”,焦慮、睡眠障礙成為突出問題。為此,學校邀請林麗華博士為教師做了關于“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心理健康講座。在講座中,她分析了教師產生職業(yè)倦怠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使教師重新找回職業(yè)幸福感的對策。
2、指導家長的教育方式
為了讓家長更加了解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理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并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使孩子從小接受的正確的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為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校還邀請林麗華博士為家長做“讓你的孩子健康成長”的心理健康講座。在講座中,指出了挫折教育、賞識教育、溝通交流、平等尊重、言傳身教等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1]邵建華.淺析社會教育對中學生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2.35
[2]丁秀梅.關注教師生命自覺 消除教師職業(yè)倦怠[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