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侗族大歌傳承評估體系建設研究

2015-05-22 10:02:04陸勇昌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集刊 2015年0期
關鍵詞:歌師大歌侗族

陸勇昌

(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貴州貴陽 550002)

侗族大歌傳承評估體系建設研究

陸勇昌①

(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貴州貴陽 550002)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存續(xù)傳承狀況的量化評估,是非遺保護工作的一項新命題,本文以侗族大歌為基礎研究案例,通過制定侗族大歌傳承人生存狀況和項目傳承狀況的量化評估標準,用定性定量相對客觀的科學分析方法,建立侗族大歌傳承人的傳承評價體系,并通過這個評價體系來分析和判斷項目的傳承安全評估等級,最終衡定項目的保護傳承狀況。也期待以此方法來評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tǒng)音樂乃至門類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實現(xiàn)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分級有效保護。

侗族大歌 評估 體系

隨著我國第一、二、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和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公布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頒布和各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的相繼施行,加之與我國國情相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的建立健全①指的是當前我國正在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保護、搶救性保護、文化生態(tài)區(qū)保護、生產性保護。,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近觀五年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實踐過程,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的界定、內容涵蓋、本質特征以及項目的層級申報和保護方法、手段和措施來看,理論或實踐的探索大多沿用了保護物質文化遺產(文物保護)的方式方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tài)性”這一極其重要的人文特征關注仍十分不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載體和傳承者即傳承人的認識仍存在偏見,甚至或多或少地存在對項目經費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對項目的管理程度的現(xiàn)象。同時,對于傳承人的傳承狀況、傳承人的生存環(huán)境和生存空間,對于項目的存續(xù)傳承狀況的量化評估體系更是鮮有涉及,為此,本文以侗族大歌為基礎研究案例,通過制定侗族大歌傳承人生存狀況和項目傳承狀況的量化評估標準,用定性定量相對客觀的科學分析方法,建立侗族大歌傳承人的傳承評價體系,并通過這個評價體系來分析和判斷項目的傳承安全評估等級,最終衡定項目的保護傳承狀況。也期待以此方法來評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tǒng)音樂乃至門類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實現(xiàn)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分級有效保護。

一、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估體系的目的和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點和內涵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其一,與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相比,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注重以人為載體知識技能的傳承。它存在于人們的口頭傳說和表述中,存在于不同的藝術表演中,存在于各種民俗、節(jié)慶、禮儀中,存在于傳統(tǒng)工藝技能操作實踐中。其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說、表述、表演者和傳統(tǒng)工藝技能的操作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tài)”文化創(chuàng)造的主體,處于“活態(tài)”文化的核心地位。其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植根于民間文化土壤的“活態(tài)”文化,是發(fā)展著的傳統(tǒng)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能脫離傳承主體而獨立存在,它的延續(xù)與發(fā)展永遠處在“活態(tài)”傳承與“活態(tài)”保護之中。從中可以看到,承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技巧或知識的優(yōu)秀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延續(xù)的決定性因素。他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掌握并承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和精湛技藝,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的寶庫,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的代表性人物。

非物質文化遺產比物質文化遺產更具有脆弱性、瀕危性,具體表現(xiàn)在其作為傳承載體的傳承人和后繼者的弱勢性上:一是傳承人普遍年紀偏大,且部分傳承人生活艱難,生活在中西部地區(qū)鄉(xiāng)村的民間技藝者,表現(xiàn)更為突出;二是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模式自身存在的概不外傳以及傳男不傳女因素,制約了其發(fā)揚光大;三是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和人們現(xiàn)代審美情趣的改變,對傳統(tǒng)文化藝術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四是傳承人自身缺乏市場策劃、包裝、運作等商業(yè)手段,不能有效借助現(xiàn)代科技對傳統(tǒng)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創(chuàng)新,不能有效利用現(xiàn)代知識產權制度保護自己的創(chuàng)新成果,致使非物質文化表現(xiàn)手段落后等。從當前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的理論和實踐來看,用一個定性定量相對客觀的分析方法來評價單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瀕危和傳承狀況,以標準化數(shù)字值的方式來科學規(guī)范、評估、監(jiān)測傳承人的文化傳承和安全狀態(tài),確定傳承人安全等級,衡量傳承人技藝傳承績效,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生存狀況評估體系,從而有計劃地對該項目及傳承人進行資助、培訓和引導,變經驗性的傳統(tǒng)性保護為科學化保護,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jù),為動態(tài)管理傳承人提供了可能和新的傳承保護模式。

二、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評估體系的基本框架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人)評估體系建立的基本思路:以某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作為設計案例,以該項目的傳承人的生存狀況和傳承狀況為主要調查內容,用定性定量相對客觀的科學分析方法,建立該項目傳承人傳承的評價體系,并通過這個評價體系來分析和判斷項目的傳承安全評估等級,最終衡定項目的傳承狀況,制定出相應的保護和傳承措施。

評估體系傳承人基本信息:(1)傳承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家庭地址、聯(lián)系電話、受教育程度、民間技能、師承人、傳承人、學藝時間、籍貫等;(2)傳承人經濟狀況:主要經濟收入(以當?shù)厝司晔杖霝閰⒄眨?、主要經濟支出、日常經濟支出、居住狀況、是否獨立生活(或跟誰生活)、子女生活狀況(年收入)、居住地距縣(市)公里數(shù)、居住地距鄉(xiāng)鎮(zhèn)公里數(shù)、家中大件物品及數(shù)量(電視、音響設備、冰柜、車輛等);(3)文化消費狀況:近三年來所購書情況、所居住村寨的主要文化活動、主要娛樂方式、家中現(xiàn)有的娛樂工具、近三年來生活水平情況(提高/維持/下降)、近三年來文化水平情況(提高/維持/下降);(4)傳承活動經費及受資助狀況:近三年來是否受過資助(元)、是否需要資助、需要資助理由;(5)本村寨本項目傳承狀況:村寨人口數(shù)、主體民族、姓氏情況、主要經濟成分、技藝人數(shù)(年齡段分10—16歲、16—28歲、28—45歲、45—60歲、60—90歲);(6)傳承譜系:代數(shù)傳承人、傳承劇目(代表作)、技藝流布、時間信息;(7)傳承人綜合信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急盼狀況(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最為擔憂的是什么,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最為期盼的是什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最想表達的話是什么),傳承人藝術風格,傳承人對外學習交流及獲獎情況等。

工作步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生存狀況和傳承狀況進行試點田野調查(選取調查項目、制定田野調查方案、明確分工、印制調查表);制定(草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狀況評估體系標準;組織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對這一體系進行論證并修訂;按修訂后文本再次進行試點田野調查;召開專家、傳承人、課題參與者進行工作小結并再次修訂完善評估體系,使評估體系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嚴格按照評估體系對某地區(qū)某類某項國家級、省級和部分縣級傳承人生存狀況進行調查(獲取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評估,最終形成調研報告。

三、侗族大歌評估體系建立方法與評估分析

侗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燦爛輝煌的以侗族大歌為代表的侗族文化。侗族大歌是多聲部、無伴奏的侗族民間合唱形式,又叫“嘎老”或“嘎瑪”或多聲歌,據(jù)考證,最早見于宋代文獻記載,已經流傳了上千年。傳承方式主要是“歌師”教歌、歌班學歌兩種形式,演唱組織主要有女聲合唱隊、男聲合唱隊、男女聲合唱隊三種形式,并形成了全民族唱歌的文化環(huán)境。2009年9月,貴州侗族大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侗族大歌的成功申遺,對侗族大歌的保護傳承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以侗族大歌傳承人為基本依托,用科學的評估方式對其傳承狀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建立侗族大歌傳承評估體系,對以新的視角探索侗族大歌的保護與傳承機制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一)侗族大歌歌師調查方法與步驟

制訂《侗族大歌歌師信息調查表》,主要內容包含:基本信息;傳承譜系;傳承人學歌情況;村寨(社區(qū))情況;家庭及村寨(社區(qū))經濟情況;文化消費情況;家族及家庭學歌情況;傳承人及家庭的第二語言的情況;個人、家庭、村寨(社區(qū))的打工情況;本村寨(社區(qū))歌師之間的關系;歌師活動情況(歌師、歌隊的活動范圍及群眾的認可度);歌師對現(xiàn)階段國家非遺政策的了解情況;歌師對侗族大歌的傳承建議;歌師近五年來受資助的情況;歌師的搬遷情況(含嫁娶情況)等。

(二)侗族大歌歌師現(xiàn)狀

本文所指的侗族大歌歌師是指熟練掌握侗族大歌的表現(xiàn)形態(tài)、演唱形式、演唱技藝的,具有豐富的侗族大歌演唱經驗且長期是侗族大歌歌隊成員或掌握豐富的侗族大歌樂曲和歌詞內容,又具有即興創(chuàng)作歌詞和應對歌詞能力,在一定區(qū)域內被公認為具有較大影響的侗族大歌歌手。

(三)侗族大歌傳承評估體系指標

以侗族大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生存狀況和傳承狀況為基本框架,用定性定量相對客觀的科學分析方法,建立侗族大歌傳承評價體系。本體系評分標準為百分制:60分以下為瀕危傳承,60—80分為社會認可良好傳承,80分以上為優(yōu)秀傳承。具體量化定性細則見表1:

表1 侗族大歌傳承人(項目)評估體系指標評分細則

續(xù) 表

續(xù) 表

(四)當前侗族大歌的傳承情況分析及結論

本文對侗族大歌評估體系的分析局限于侗族大歌的主要流布地即黎平縣、從江縣、榕江縣三縣地域而言。

1.傳承人(歌隊)數(shù)量(滿分10分)

三縣侗族大歌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4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7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202人;歌隊數(shù)102支。評分10分。

2.傳承方式(滿分10分)

經走訪傳承人和村寨,現(xiàn)侗族大歌流傳地的傳承方式有:家庭(族)傳承和群體傳承(主要是學校教育傳承)兩種形式,個別村寨保留有師徒傳承和自然傳承的方式??紤]到家庭傳承的數(shù)量和群體傳承的功利性和效果,本項評分為8分。

3.文化生態(tài)空間(滿分20分)

侗族大歌流行于貴州省的黎平縣、從江縣、榕江縣以及周邊的溶江河一帶和毗連的部分村寨。主要流傳地的侗族人口約60萬人,約占流傳地總人口的58%。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是貴州重要的林木保護和生產基地。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較20世紀90年代前有較大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侗語的使用,現(xiàn)雖仍然較為普及,但年輕一輩(30歲以下)在日常用語中出現(xiàn)了漢語與侗語交叉使用的現(xiàn)狀。侗族節(jié)日習俗人數(shù)、規(guī)模及功能意義已發(fā)生很大變化,不再以娛神和戀愛婚姻為主,而是更多以娛人、舞臺表演和吸引外來游客為主。侗族服飾穿戴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漢裝的穿戴已占日常生產生活的主要部分,侗族服裝的穿著大多僅為節(jié)日或表演時的需要。村寨建筑保存現(xiàn)況較好,特別是近年來政府對民族村寨、花橋和鼓樓的重建或修復,至今大多數(shù)侗族村寨的建筑保存相對較為完整。侗族大歌與侗戲是一對孿生姊妹,侗戲流傳地自然也是侗族大歌的分布區(qū),許多傳承人是集歌師與戲師于一身,如侗戲始祖吳文彩既是戲師又是歌師,現(xiàn)今侗族大歌的國家級傳承人吳仁和也是一位遠近聞名的侗戲師,但政府和社會對侗戲和侗歌的認知和重視不同,加之侗歌的適應社會的變化效應,至今侗戲的流布地已呈下降趨勢。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在侗族地區(qū)的85%以上的中青年(40歲以下)已外出打工,而這一部分人為侗族大歌的主要傳承者,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打工經濟已成為制約侗族大歌傳承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侗族的婚姻狀況同樣會成為侗族文化不斷傳承發(fā)展的紐帶,至今,大多數(shù)的村寨,侗族人同侗族人通婚,仍然是主流,但也出現(xiàn)了外出打工者或在外讀書后的學生與外族通婚的現(xiàn)象?,F(xiàn)代教育也是侗族大歌改變傳承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傳統(tǒng)的家族傳歌、歌師教歌、歌隊學歌的局面現(xiàn)已基本不存在,反之,以校園教歌的學歌模式正逐漸成為主流,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三縣能夠正常開展侗族大歌進校園活動并做得比較好的學校有黎平四小、巖洞中學、小黃小學、高增小學、龍圖中學、往洞中學、車民小學、車江中學、載麻中學等30余所中小學。綜上所述,這一部分屬于侗族大歌保護傳承發(fā)展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侗族大歌自然和文化生存的主要土壤,影響甚至維系著侗族大歌的生態(tài)平衡。本項綜合評分為12分。

4.傳承人經濟及文化消費(滿分10分)

侗族大歌2005年12月第一次進入貴州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果說,按照2012年貴州農民人均收入4800元的標準來衡量貴州省的侗族大歌的代表性傳承人的經濟收入狀況,則可以看出,無論是國家級的傳承人,還是縣級傳承人,他們的年人均收入基本上剛達到甚至低于4800元的收入水平。從走訪的多位傳承人可以看出,打工收入(大部分傳承人都會以到酒店、景區(qū)或參加藝術文化演出團唱侗族大歌為外出打工收入方式)和家庭種養(yǎng)殖是他們收入的主要構成。在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吳品仙、吳仁和、吳官美、潘潘薩銀花都因年齡等原因(最大86歲,最小58歲),經濟收入是每年國家補助的1萬元傳承經費和在家的種養(yǎng)殖經濟,相對于整個村寨來說,他們的經濟狀況確實有了很大的改變;而眾多的縣級傳承人則只能靠外出打工和家中種養(yǎng)殖經濟了。就文化消費而言,他們的文化支出,主要是用于購買年歷這樣的家庭用書,或者說就文化消費而言并沒有真正地從這樣的消費中提高和擴大他們對侗族大歌的傳承水準和速度。本項評分7分。

5.項目資源開發(fā)度(滿分10分)

侗族大歌是侗族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的民間合唱形式,包括聲音歌、柔聲歌、倫理歌、敘事歌等?!氨姷酮毟摺笔瞧鋫鹘y(tǒng)的聲部組合原則,優(yōu)美和諧是其鮮明的藝術品格。其“如清泉般閃亮的聲音”現(xiàn)日益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同時,作為一種與市場相容性較高的民族藝術,在市場開拓上也正取得一定的成績。如黎平縣“黔·蟬之歌”藝術團,黎平縣巖洞吳金燕組織的“侗族大歌隊”等,他們正將侗族大歌藝術試水商演,進入市場。此外,就市場開發(fā)的角度,現(xiàn)在的從江小黃村的侗族大歌隊、黎平巖洞的侗族大歌隊等私立藝術團體現(xiàn)正逐漸為外地的景區(qū)或藝術團甚至政府間的文化合作交流活動所認識和接受,這些侗族大歌藝術團常常被作為指名的藝術嘉賓出場演出。當然,說到演出的經濟收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無論是完全市場行為的商演還是政府或企業(yè)給予一定補助形式的商演,其收入狀況還不能與其藝術水準相匹配。本項目評分為4分。

6.社會認可度(滿分10分)

在侗鄉(xiāng),最受人尊重的是歌師、戲師,有這樣一句侗語格言——“歌師千人敬”,可見侗歌師在侗族人心中的地位。從調查走訪中了解,一方面,現(xiàn)在的侗歌師大多仍是寨中的寨老,因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并且近年來隨著各種文化交流活動的增多,他們外出參加演出的機會早已不局限于本村本寨,所見到的事或物也相應地增多,獲得的外界信息也成了他們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們所獲得的獎項或物資也成了他們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代表,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政府和社會給予認可的結果。本項8分。

7.政府重視程度(滿分10分)

侗族大歌從2005年12月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到2009年9月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國家重視侗族大歌這一人類珍貴文化遺產的重要體現(xiàn)。就具體的工作而言,2011年,貴州省制定了《貴州侗族大歌2011年—2015年保護規(guī)劃》;黎平縣2011年制定了《侗族大歌保護辦法》;從江縣制定了《從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管理辦法》;榕江縣制定了《榕江縣侗族大歌五年保護工作規(guī)劃》。就經費保障而言,三縣的侗族大歌保護經費從2009年到2012年共投入400余萬元。就組織保障機制而言,黎平、從江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榕江縣也在文化館內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對包括侗族大歌在內的縣域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的保護。從政府的層面,三縣每一年或兩年也都會舉辦以侗族大歌為主題的民俗節(jié)活動,如黎平縣的“侗族鼓樓文化藝術節(jié)”,從江縣的“侗族大歌節(jié)”。這些民俗活動的舉辦,為侗族大歌的民俗土壤恢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項評分為7分。

8.培訓學習獲獎情況(滿分10分)

侗族大歌作為民間復調式音樂,早在20世紀50年代便引起了國內音樂界的關注,之后到2009年9月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珍視。以下為20世紀50年代至今侗族大歌傳承人或侗族大歌隊參加的重要比賽或活動及所獲得的榮譽。

1953年3月,黎平巖洞女歌手吳培信、吳山花、吳惜花、吳秀美四位姑娘參加全國首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第一次登上中南海懷仁堂演唱侗族大歌《嘎亮雷》(蟬之歌),受到觀看演出的中央領導和首都觀眾的熱烈贊賞和歡迎,中國音協(xié)的專家給予了“幕落音猶在,回味有余音”的高度贊譽。

1955年,又是巖洞的姑娘吳全妹等組成的黎平民間合唱團在北京演唱侗族大歌并第一次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制成唱片,發(fā)行全國。

1986年9月,來自貴州黎平的侗族姑娘吳玉蓮、吳水英、吳培三、吳培妮、吳培煥、陸俊蓮、陸德英、楊水仙、石明仙9人組成貴州省黔東南侗族女聲合唱團,應法國巴黎秋季藝術節(jié)的邀請赴法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藝術節(jié)執(zhí)行主席馬格爾維特說:“在東方一個僅百余萬人的少數(shù)民族,能夠創(chuàng)造和流傳這樣古老、純正、閃光的聲樂藝術,在世界上實為少見。它不僅受到法國觀眾的喜愛,就是全世界人民也都會喜愛的。”

2000年11月,黎平侗族大歌隊應邀參加中國第五屆合唱節(jié)。同年,貴州電視臺到黎平拍攝《侗族大歌——人與山水的和聲》,該片獲第十五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專題類節(jié)目一等獎。

2001年,黎平縣侗族大歌藝術團獲得“非常可樂杯”我最喜愛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節(jié)目評選“民族對歌”特別獎。

2002年10月3日,第二屆黎平·中國侗族鼓樓文化藝術節(jié)開幕式展演了《大歌之都頌》,2000多人共唱侗族大歌。節(jié)日期間在黎平召開“侗族大歌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是迄今為止召開的關于侗族大歌的最高級別的學術會議。

2002年10月18日,黎平侗族大歌藝術團6名侗族姑娘,應邀參加在臺北舉辦的“國際民間合唱學術研討會”。

2004年2月,貴州省黎平縣巖洞中學侗族大歌隊15人代表貴州省中小學生赴北京參加全國第一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奪得聲樂類二等獎。

2004年8月,第三屆中國“博藝杯”童聲合唱節(jié)在云南昆明舉行,貴州省黎平縣巖洞中學和口江中學聯(lián)合組成的侗族大歌合唱隊一舉奪得6項金獎。2005年在中央電視臺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中獲得原生態(tài)組銀獎。

2006年7月,在第十二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由黎平侗族姑娘吳宇珍、楊麗等參加的侗族大歌蟬之歌組合,榮獲大賽原生態(tài)唱法個人單項決賽銀獎和“觀眾最喜愛歌手”獎,取得貴州省代表隊參加青歌賽的最好成績。

2006年7月,在廈門舉行的世界合唱節(jié)上,由60位黎平縣侗族少年演唱的侗族大歌《布谷催春·蟬之歌》獲得金獎。2007年在中央電視臺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中獲合唱銅獎。

2007年10月,黎平縣侗族大歌合唱團參加“全國首屆社會主義新農村合唱大會”比賽,奪得一等獎。

2008年3月,在第十三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由黔東南苗、侗歌手組成的侗族大歌代表隊以演唱無伴奏、無指揮、無定調的天籟之聲榮獲合唱比賽銅獎。

2008年7月,貴州黎平侗族大歌合唱團在奧地利舉行的第五屆世界合唱比賽中獲合唱類金獎。

2008年10月,在第二屆“多彩貴州”歌唱大賽上,貴州從江小黃男生侗族大歌隊斬獲原生態(tài)唱法“金黔獎”。

此外,2012年6月侗族大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品仙獲“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薪傳獎”。

本項評分為9分。

9.進校園情況(滿分10分)

侗族大歌進校園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榕江縣,現(xi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三縣能夠正常開展侗族大歌進校園活動并做得比較好的學校有黎平四小、巖洞中學等30余所中小學校。在這些學校中都已配備了相應的師資力量。但我們應清醒地看到,在現(xiàn)行教育體制和教學目標下,學校的民間文化(包括侗族大歌)進課堂大多屬于任務型階段,學生的侗族大歌教育仍屬于啟蒙教育。本項評分為6分。

四、結 論

綜上所評,侗族大歌項目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狀況為71分,屬良性傳承狀況項目。藏歌于民,傳歌于世,侗族大歌的傳承發(fā)展有著良好的發(fā)展基礎,盡管侗族大歌生存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們欣喜地看到,侗族大歌的傳承方式和途徑也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并逐漸地適應了這個時代的發(fā)展,侗族大歌的傳承發(fā)展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

我國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多元要素,同時構成了絢麗多姿的生活色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好方式就是傳承。“活態(tài)”性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征,傳承人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的關鍵因素。因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歸根到底是對傳承土壤、傳承環(huán)境和傳承人的保護。在這里提出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生存狀況評估體系的目的,就是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動態(tài)評估傳承人,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做出社會公允的評判。

① 陸勇昌(1974- ),男,布依族,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館員。

猜你喜歡
歌師大歌侗族
唱支侗族大歌獻給黨
心聲歌刊(2022年1期)2022-06-06 10:30:44
侗族大歌傳承的結構
——基于從江縣侗族大歌傳承實踐的分析
東安鳳凰歌
西江月(2019年2期)2019-11-20 09:54:56
快樂童年——榕江侗族兒童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民間音樂類】 侗族大歌
心聲歌刊(2017年4期)2017-09-20 11:43:54
侗族建筑博物館——大利村
電影《我們的嗓嘎》中的侗族歌師精神
侗族養(yǎng)生防病抗衰老經驗薈萃
一個歌師的真實生活
廣西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劇照
藝術評論(2014年5期)2014-07-23 07:51:36
青田县| 铅山县| 南江县| 陆良县| 甘孜县| 汪清县| 昔阳县| 广东省| 崇文区| 德兴市| 阿勒泰市| 大渡口区| 三原县| 白水县| 德钦县| 金山区| 南康市| 齐河县| 临泉县| 涟水县| 新沂市| 奉化市| 方山县| 环江| 旬邑县| 广宁县| 岳西县| 松桃| 咸丰县| 平阳县| 安康市| 福清市| 桃园县| 宜春市| 蓬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桓仁| 福清市| 临清市| 铁岭市| 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