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課堂觀察”國外研究初探

2015-05-20 16:26胡興根
物理教學探討 2015年3期
關鍵詞:課堂研究教育評價課堂觀察

胡興根

摘 要:通過對國外把觀察作為一種研究方法運用到教育研究領域經歷的大致階段回顧,總結了2001~2014年來國外課堂觀察的發(fā)展,指出國外課堂觀察研究中的一些特點:探討課堂觀察的價值意義和介紹有關課堂觀察方法;把課堂觀察作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方法; 把課堂觀察作為教育評價的一種方法; 把課堂觀察作為課堂研究的一種方法。進而反思其在實踐應用、方法選擇和觀察結果的處理這個幾方面的可借鑒之處及其在學科角度相關研究的不足。

關鍵詞:課堂觀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育評價;課堂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5)3-0064-4

關于“觀察”,《辭海》中對其的解釋有四種,其中第二種為:有計劃、有目的地用感官來考察事物或現(xiàn)象的方法,是對某個對象、某種現(xiàn)象或事物有計劃的知覺過程,常與積極的思維相結合。有效的觀察需要有明確而具體的觀察目的,以及關于所觀察對象的一定預備知識,對客觀事物的分析和綜合能力,記錄和整理材料的具體方法等。觀察和實驗是科學歸納的必要條件。觀察在科學研究中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近代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曾指出:所有的社會研究始于觀察且止于觀察,“無論從什么地方開始對任何一個社會機構之研究,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便是細致與長期的個體觀察……通過這種觀察,研究者能獲得很多材料,并以此來清晰自己的觀點和思想……”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是教與學行為發(fā)生的主要場所,蘊含著十分豐富且有價值的教育研究要素。因此,通過對課堂進行系統(tǒng)的、有選擇性的、情境性的觀察,可以收集到關于真實課堂的第一手資料,為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教育研究、決策和評價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它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日常聽評課不同,由明確觀察目的、選擇觀察對象、確定觀察行為、記錄觀察情況、處理觀察數(shù)據(jù)、呈現(xiàn)觀察結果等一系列不同階段的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與課后會議。課堂觀察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也是一種專業(yè)的聽、評課。

1 國外課堂觀察發(fā)展歷史

觀察法作為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首先是在自然科學中的實驗、行為主義心理學中的實驗以及社會學和人類學等學科領域中獲得應用,后來又受到西方科學主義思潮的影響,才慢慢的被研究者引入到教育研究領域中來的。1950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貝爾斯(R.F.Bales)基于對教育過程是師生主體間的自由交往過程的認識,開發(fā)了針對社會小組活動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論,將參與者的行為分為四大范圍,進一步對這四大范圍細分,開發(fā)了關于人際互動的12類行為編碼,并以此為研究框架,進行了課堂中小組討論的人際互動研究,由此開創(chuàng)了系統(tǒng)的量化課堂觀察研究。20世紀60年代,美國課堂研究專家弗蘭德斯(N.A.Flanders)認為:語言是課堂中主要的教學行為,占全部教學行為的80%左右。因此,評價一節(jié)課堂最好的辦法就是對課堂中師生的語言行為進行互動分析。基于這一認識,他提出并不斷修訂了用于記錄和分析課堂中師生語言互動的“互動分析系統(tǒng)”(FIAC)。該系統(tǒng)包括三大部分:描述課堂互動行為的編碼系統(tǒng)、關于觀察和記錄編碼的規(guī)定標準和用于顯示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的遷移矩陣。他將課堂中師生的語言分為10類,用編碼系統(tǒng)對師生的語言進行記錄,通過遷移矩陣對數(shù)據(jù)結構進行分析,從而改進課堂教學。另外,還有高爾頓等人提出的觀察項目清單,此清單分為“對教師的觀察清單”和“對學生的觀察清單”。這一時期的課堂觀察主要采用量化工具(如:觀察表、編碼量表和項目清單)記錄所觀察到的行為和事件,所得結果注重量化、系統(tǒng)化和工具化。到了20世紀70年代,以“田野工作”為方法論的人種志等其他質性研究方法進入課堂觀察研究中,觀察者盡量對觀察對象作多方面的記錄,以期對課堂中的主要行為和事件達到客觀、全面且真實的記錄與描述。這些年來,課堂觀察研究者們傾向于定性與定量研究方法的結合,通過運用錄音、錄像設備、量表、筆記等對課堂中的主要行為和事件進行記錄和描述,以期達到對課堂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使課堂觀察更加的科學。

從國外課堂觀察研究的發(fā)展歷史可知,國外課堂觀察“沿著科學化的軌道,從單一走向多樣,從定性到定量,再到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成為研究者和教師有意識并且經常使用的重要研究方法?!?/p>

2 國外課堂觀察研究特點

2.1 文獻獲取

本文以EBSCO host、JSTOR、PQDT(國外博、碩士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和Springer link四個外文數(shù)據(jù)庫為搜索平臺,以“classroom observation”為主題詞進行檢索,檢索文獻的發(fā)表時間范圍限定為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27日,檢索時間為2014年10月27日。在檢索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以“classroom observation”作為主題詞檢索會出現(xiàn)一些與本研究目的不太符的文獻,因此加上了一些限定條件,如:在一級學科中選擇教育與語言學科,語言選項中選擇英語等。若同一個文獻在不同數(shù)據(jù)庫出現(xiàn)多次,或者有文獻與課堂觀察無太大關聯(lián),則剔除這些文獻,再加上一些二次文獻作為本文的研究文獻,進行內容分析,總結其值得借鑒和不足之處。

2.2 發(fā)展特點

通過對以“課堂觀察”作為主題詞搜索的文獻查閱發(fā)現(xiàn),國外學者關于課堂觀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探討課堂觀察的價值意義和介紹有關課堂觀察方法。在查閱的文獻中,發(fā)現(xiàn)有許多是給讀者介紹課堂觀察方法的相關價值、意義,有效課堂觀察法應具有些什么特點以及一些適用于不同情境的課堂觀察方法。如:德比等 (Debby et al.,2010) 指出很多關于地理和其他學科的教育研究都是采用一些事后的方法(post-hoc methods)。比如:采用調查或訪談的方法去調查高等學校學生的經驗(通常是基于學生自己的行為自我報告)。然而,對于學生的觀察是一種可以更加直接獲得學生行為信息的方式,而且在很多情況下,研究者或者學生自己采用視頻、音頻或者寫日記的方式收集觀察數(shù)據(j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經驗。他們概述了一些基本的觀察方法,分析了觀察法取得結果數(shù)據(jù)的優(yōu)勢和劣勢,并且列舉了一些實際使用這些方法的相關研究。最后提出:觀察方法應該更加廣泛的用于教育研究中。阿爾弗雷德 (Alfred,2012)指出許多政策制定者和學校領導者很多時候都是依靠一些關于教學效果的間接指標(如:教師親身體驗,學生成績等)來制定相關教育政策或評估教學效果。而課堂觀察是一個可以更直接、有效測量教學效果的方式,他提出了一個OLE課堂觀察法,這是一個關于學習環(huán)境的觀察法,可以對數(shù)學教學課堂進行及時觀察,具有十分高的分數(shù)結果和評分者信度,并且其還提供了一些在使用這種觀察法時可以提高結構效度的建議。卡羅爾(Carol,2013)在對COT(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 Tool) 和CSS(Classroom Strategies Scale-Observer Form)這兩個課堂觀察系統(tǒng)進行評論后得出,有效的課堂觀察系統(tǒng)應該注意到以下幾點:第一,要設計一個能夠準確預測學生學習結果的觀察系統(tǒng)是具有挑戰(zhàn)的;第二,能夠抓住課堂學習環(huán)境復雜性和動態(tài)性的觀察工具更有可能迎接這一挑戰(zhàn);第三,當觀察系統(tǒng)是專為某個具體目的而設計且用于該目的時最為有效;第四,技術可以為課堂觀察提供幫助;第五,課堂觀察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會受到政策因素的影響。

第二種,把課堂觀察作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方法。使用課堂觀察作為新任教師培訓的一種方法,通過觀察自己或他人的教學,不斷改進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逐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此外,在職教師之間(合作共同體方式)也會使用課堂觀察糾正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對他人提出不同意見,促進教師團體的共同進步與發(fā)展。如:詹妮弗(Jennifer,2012)在其博士論文《Learning from One's Own Teaching :New Teachers Analyzing Their Practice Through Video Recorded Classroom Observation Cycles in An E-mentoring Program》中提出一種讓新教師與一些有經驗的指導者一起參與周期性錄像課堂觀察,它可以讓新教師在這些有經驗的指導者的指導下,通過對自己課堂錄像的觀察,對其進行批判性評估,提出一些關于教學策略不一樣的看法,從而幫助新任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參加周期性課堂觀察后,這些新任教師的教學實踐得到了改善,并且表示很樂意在這種低風險的環(huán)境下獲得關于自己教學的反饋和建議。最后提出:課堂觀察能夠使教師每一天都從自己的教學中得到一些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反饋。

第三種,把課堂觀察作為教育評價的一種方法。學校管理者通過課堂觀察獲得關于教師實際教學水平、效果的信息,從而公正、客觀地評價教師。教師通過課堂觀察,獲得關于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一些其他方式收集不到的信息(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態(tài)度、學習狀態(tài)、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情緒狀態(tài)和課堂紀律等),從而對學生做出準確、客觀且全面的評價。如:克雷格和格雷戈里(Craig & Gregory,2012)通過從一個大學的商務和經濟學院中選擇兩組樣本作為研究對象,選擇教師對其同伴教師的課堂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教師教學課堂觀察的結果與學生學習結果評估呈顯著正相關,為課堂觀察作為評估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手段提供了有效支持。

第四種,把課堂觀察作為課堂研究的一種方法。這種類型大多是將課堂觀察作為一種研究課堂的方法,探討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與教育成效之間的關系,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行為與學習結果之間的關系,學生行為的改變與習慣的建立,學生學習過程中某一或某些方面的行為或教師教學過程中某一或某些特定方面(如:提問或表揚)與教學效果之間關系,學習氛圍、課堂管理等與教學效果間的關系,某一特定的學習理論或技術在課堂中使用的實際效果等。如:塔爾博特(Talbot) 以三名觀察者使用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課堂觀察工具對美國144個有各種教育技術項目參與的課堂(教師角色,學生群體,學生學習活動,使用技術的時間,技術使用的類型, 學生參與和技術應用的需要)進行觀察,經過兩年時間對課堂觀察的相關關系分析后探明了技術的使用和不同課堂特點(包括教師角色和教學策略)之間的關系??_爾等人(Carol et al.,2014)采用課堂觀察法對27個3年級班級的315名目標學生進行觀察,研究學生個體花在讀寫課程上的時間(微觀層面)和課堂學習環(huán)境的整體質量(宏觀層面)對學生讀寫課程上的理解能力和詞匯的獲得產生的影響。

3 對課堂觀察國外研究的反思

通過對國外課堂觀察研究文獻的查閱可以發(fā)現(xiàn),從理論層面的探討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作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方法,課堂觀察為教育評價提供了有效、全面、客觀的信息。作為課堂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課堂觀察在國外教育研究中早已得到普遍應用。其在以下幾方面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 注重實踐運用。國外關于課堂觀察的研究并非僅僅停留在對其價值、作用、意義的探討,而是應用到實際課堂中去:對相關觀察者的培訓,課堂觀察樣本的選擇、觀察點的選擇、觀察工具、觀察數(shù)據(jù)結果的分析等進行詳細說明。通過課堂觀察的實際應用,探討有關觀察工具、方式或量表的應用范圍,分析結果的信度、效度,最終達到課堂觀察方法、技術的改進或是改進課堂教學。以應用為目的的研究較多,而非僅僅是紙上談兵而已。雖然近些年我國也有研究者發(fā)起了一些關于課堂觀察的實踐研究,如:浙江余杭高級中學在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教授團隊的帶領下,在校內開展了課堂觀察活動,開發(fā)了國內第一個聽、評課框架——《浙江余杭高級中學課堂觀察框架》,并先后進行了多次修改、完善。此外,江蘇省吳江市的一些中小學、寧夏銀川一中和北京海淀區(qū)中關村中學也進行了一系列課堂觀察的探索。但總體上來說,目前我國關于課堂觀察的研究很多僅僅是停留在對其理論層面的探討,鮮見有使用具體觀察方法和技術改進課堂教學和促進課堂觀察研究發(fā)展的實例。

(二) 注重多種研究方法并用。國外課堂觀察研究并非只是作為一種單獨的方法去記錄課堂中發(fā)生的事件,常與關于研究對象的訪談法、問卷調查等方法聯(lián)合使用,注重使用多種方法從多方面收集關于研究問題的信息,從整體上把握課堂,還原課堂的完整性,進而提出教學改進的建議。課堂是一個十分特殊、復雜的場景,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課堂中的事件也不可能按照主次關系依次進行,而是同時發(fā)生。面對這么復雜、多變的一個場景,任何課堂觀察方法都不能窮盡課堂中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再者,課堂觀察研究方法也有其自身不足,定量的課堂觀察法由于其觀察工具的限制,主要運用時間抽樣或事件行為抽樣,將課堂進行分割;而定性觀察受觀察者自身的專業(yè)素質、理論水平等諸多關于觀察者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也難以全面、客觀地反映課堂中所發(fā)生的全部與研究問題有關的真實樣貌。而且并非影響教師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成績的所有因素都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在課堂內找到答案。因此,有時僅僅通過課堂觀察得來的定量數(shù)據(jù)和定性描述并不能得出嚴謹、正確和客觀的結論,與其他方法相結合才可以克服現(xiàn)有課堂觀察研究方法中的不足。

(三) 注重對結果進行心理學特性探討。國外相關課堂觀察研究注重對所得的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心理學特性(信度、效度等特性)的探討,采用概化理論對觀察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誤差分析,克隆巴赫(cronbach)α系數(shù)法計算數(shù)據(jù)結果的信度,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法計算觀察者之間觀察結果的信度等,這使得結論更加具備說服力,其科學的探究過程、嚴謹?shù)难芯繎B(tài)度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當然,國外課堂觀察研究也并非盡善盡美。國外課堂觀察研究目前側重于各個學科都通用的研究視角,如:課堂上師生互動與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教師提問的數(shù)量、類型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某種新工具、教育理論在課堂中的使用等,缺少從學科角度觀察研究各個學科的課堂。像由美國洛杉磯課堂研究實驗室和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xié)會主辦的TIMSS和由墨爾本大學David Clarke教授發(fā)起的LPS兩大國際課堂教學錄像研究也僅限于對數(shù)學課堂的研究。課堂觀察研究方法及其先進技術應該按照各個學科的特性普及至各個學科,而針對某個學科進行課堂觀察,其觀察點的設置、觀察方法的選擇等也應該要凸顯該學科所特有的性質。如: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課程,實驗既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梢栽O計一些關于學生物理科學實驗能力評價的課堂觀察量表,觀察的指標可分為:實驗程序知識、設計實驗能力、實驗動作技能、觀察記錄能力、分析結果能力、實驗室學習行為等幾個重要指標。若對這幾個指標進行進一步分解,可形成具體的物理實驗課堂觀察點,據(jù)此設計觀察表(課堂觀察是否有效,觀察結果能否對教師作出專業(yè)化的評價關鍵在于觀察表的設計是否有效),進行觀察。但像這樣具體針對物理等科學課程的各種不同實驗教學以及其他相關課程特性的課堂觀察實例研究還非常少。

參考文獻:

[1]辭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763.

[2]陳波等.社會科學方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164.

[3]陳瑤.課堂觀察方法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

[4]崔允漷.課堂觀察20問答[J].當代教育科學,2007,(24):6.

[5]楊玉東.“課堂觀察”的回顧、反思與建構[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18.

[6]Debby R.E. C, Alison S & Peter A. C.(2010). Using observational methods to research the student experience [J].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34(3):463.

[7]Alfred V. (2012). Assessing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observatio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OLE)[J].Psychology Journal,9(1):35.

[8]Carol.M.C.(2013). Commentary on two classroom observation systems: moving toward a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effective teaching [J].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28(4):342.

[9]Jennifer A.C.(2012).Learning from one's own teaching: new teachers analyzing their practice through video recorded classroom observation cycles in an e-mentoring program [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ontana State ,Bozeman ,Montana.

[10]Talbot B.(2012). Guidance for technology decisions from classroom Observation [J].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44(3):205.

[11]Carol M.C., Mercedes S, Stephanie L. Day, Sarah G, Sarah W. I, Leigh M & Frederick J. M. (2014). Capturing the Complexity: Content ,type ,and amount of instruction and quality of the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synergistically predict third graders' vocabular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utcom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06(3):762.

[12]李長吉,余芳艷.課堂觀察研究:進展與趨勢[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6):88.

[13]黃光揚.教育測量與評價(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4]劉桂榮.從教學目標的設定談有效的課堂觀察[J].物理教學探討,2010,(7):8.

(欄目編輯 鄧 磊)

猜你喜歡
課堂研究教育評價課堂觀察
高職教學“課堂觀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數(shù)學“課堂觀察”教學有效性初探
基于教學任務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研究
關于小學學困生課堂參與的研究
關注“人的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觀下學校教育的召喚
基于幼兒成長的有效教育評價研究
教師提問有效性的課堂觀察探析
初探教育評價的改革
中學教育管理中的聽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