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雄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教學工作者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樹立新課程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閱讀熱情,遵循學習規(guī)律,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鞏固閱讀效果,立足文本,鼓勵學生與教材平等“對話”,最終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閱讀教學
新課程淡化片面追求結果,強調學習的過程性,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重中之重。閱讀教學是一種特殊的閱讀活動,它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是在教師啟發(fā)引導下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再創(chuàng)造的心理過程。教學大綱也要求教師要不斷端正教學思想,正確處理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關系,傳授知識和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等。要讓學生們能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并被深深地吸引住,閱讀是關鍵。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問題,也是一項需要努力探索的重要課題。如何在新課標的形勢下,提高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就目前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如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樹立新課程教學理念
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是教學相長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在分享彼此之間的思維、知識和經驗,交流彼此之問的情感、體驗和感悟,從而實現共同發(fā)展的目標。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質是教師將語言文化的獨特魅力借助某種有效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的一個過程,而這一過程中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們能夠自主的感受、欣賞以至熱愛上語言文化的魅力。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學習的引路者。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尋求一種既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就成為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討的一個話題。課程標準對閱讀的理解是:“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睆膬烧叩谋容^中不難看出,新語文課程標準閱讀目標的新理念突出表現在“對話”上。“對話”這一理念,是以交流為基礎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質上就是在學生、教師、文章之間的交流。
二、遵循學習規(guī)律,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閱讀熱情
活用現有教材。教材的許多篇目跟不上的步伐,迫切需要進行取舍。對于教材的課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學,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作品應該刪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閱讀,哪些作品應該重點研讀,由學生拿出意見,最后老師與學生共同商定。對于宜重點研讀的課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參或別人對作品的定論,而應以學生為主,啟發(fā)學生反復閱讀,自主感受。如講《林黛玉進賈府》時,小說在刻畫賈寶玉這一人物時,用了兩首詞,怎樣理解這兩首《西江月》?
(1)詞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思想性格: 生活“潦倒不通世務”,卻鐘情于女孩子,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行為偏僻”,常?!坝刑鞜o日”地批駁不合理的現象,諷刺那些熱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流”,反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嘲笑道學所鼓吹的“文死諫,武死戰(zhàn)”的所謂“大丈夫名節(jié)”是“胡鬧”,是“沽名釣譽”,“怕讀”被封建統(tǒng)治者奉為經典的、具有莫大權威的《四書》之類的“文章”,卻對《西廂記》《牡丹亭》之類理學先生所最反對的書視如珍寶,這些都與傳統(tǒng)道德背道而馳??梢姟邦B劣”“乖張”──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寶玉形象:他“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不是封建時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國于家無望”的逆子貳臣。
作者對寶玉的態(tài)度似貶實褒,寓褒于貶,正文反作,贊頌寶玉。
(2)該詞作用。其一,作者假托封建衛(wèi)道者的口吻,對寶玉的似嘲實贊,巧妙地歌頌了寶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說為寶玉安排的悲劇結局。
其二,作者用“說反話”的手法,贊賞寶玉對封建主義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歌頌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擺脫“世務”“文章”而不可得的苦悶心情的表現;他的“傻”“狂”,是專制壓迫和禁錮的結果,是他在痛苦中尋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這些問題一定會引起同學們的濃厚興趣。這樣一改傳統(tǒng)的教法,對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大有裨益,不但讓學生理解了文章本身,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品評文學作品的能力。
2.尋找課外的閱讀材料,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閱讀材料內容上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不一定要求學生一上圖書館就得啃大部頭,剛開始閱讀時可以選擇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讀者》等雜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感悟能力時,又向他們推薦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說、散文等作為閱讀材料;最后再向他們推薦大部頭的,或一些語言比較含蓄、意境比較深遠的名家作品,如魯迅小說,中外名著等。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消除了學生對名著的恐懼,并且整個過程由老師啟發(fā),學生對書籍懷有一種好奇,從生理與心理都比較適應。閱讀方法以討論為主,自主思考。學生對所讀的書籍應當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某本書,或某類書的研討會,研討會的主角是學生自己,讓學生把在讀書中所得到的感悟發(fā)表出來。
3.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鞏固閱讀效果
課堂上,激勵學生突破教參,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為了訓練學生自主的欣賞能力與鑒別能力,教師教學時首先要有意識地避開各種教參的現在結論,而突出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體會,自主討論。如在學《出師表》一課時,教參認為諸葛亮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對劉禪一片忠心,可彰日月。可有許多同學認為,諸葛亮的忠就是愚忠,認為諸葛亮大可取而代之,那樣倒是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并由此談及了歷史上的許多人物,如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等,觀點可能偏頗,但思維活躍,表明學生已在自主思索了,較之低層的被動接受,這自然是上了一個臺階。課堂外,鼓勵學生感悟作品,形成獨特意見。方法有多種,其中討論法對學生具有特別的作用,因為辯可使思維明晰,可以綜合人人的不同意見,從而更容易看見新的思想火花。比如,學生關于莫泊桑的小說《項鏈》的主人公瑪蒂爾德,一貫的翕紹說這是一個愛虛榮的人所得的教訓,是個人的悲劇??蓞s有學生認為,丟項鏈事件使瑪蒂爾德得到了勤勞、務實、守信等美德,不應該為她難過,而應該為她高興。這是一種很獨特的思維方式,撥開沙石,頓見珠璣,透過現象,發(fā)掘本質。這種思維方式,已是一種高層次的閱讀領悟能力了。
4.轉變教法,立足文本,鼓勵學生與教材平等“對話”
語文課是要讀書的。學好語文的關鍵就是要善讀書。語文課要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讓學生在文字釀造的美好中真正學“語文”。語文閱讀教到今天,老師們也很迷茫,語文課到底教什么,怎樣教?我覺得,在語文閱讀課中,應注意以下對話:與文本對話:如“文章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語言含義深刻?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的處理,直接關乎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與文本對話,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捷徑。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新課程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閱讀熱情,遵循學習規(guī)律,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鞏固閱讀效果,立足文本,鼓勵學生與教材平等“對話”,最終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