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偉中
【摘 要】“教”和“學”是有先后順序的,“先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后教”又是學生學好知識的保障。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圍繞以下幾點闡述:一、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轉變。二、學生的學習觀念要轉變。三、學生的學習觀念要轉變。四、不能陷入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忽視學生掌握知識的誤區(qū)。
【關鍵詞】先學后教;主動性;探索;學習主人
“教學”一詞由來已久,顧名思義,“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意思。從詞的結構來看,“教學”一詞并非并列式,“教”和“學”是有先后順序的,即先有“教”后有“學”,從傳統(tǒng)的觀念看,當然先是教師在課堂上教知識,然后學生學知識,這也是我們長期以來固有的觀念。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吹來,眾多陳舊的教育觀念得到改變,這種“先教后學”的觀念也將得到打破。
以前我們認為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傳授知識,教會學生做人。其實這種看法是非常片面的,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各種技能,總的來說,就是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我們要真正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我有以下幾點淺顯的看法: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轉變
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下,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都是先講授新知,然后學生學,接著學生練習鞏固,從而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然而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能對某些知識點掌握的比較牢固,但更多的是學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完全抹殺了學生的思維開放性、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對新知識采取自主學習,探索發(fā)現(xiàn),然后教師加以點撥、引導,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最終完成學習。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以往的教學都是教師讓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然后根據(jù)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多數(shù)教師總是引導學生將平行四邊形沿著一條高(從一個頂點作出的高)剪開,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直角梯形,然后將直角三角形平移到另一端,與直角梯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這個過程看上去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發(fā)現(xiàn)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其實這完全是在教師的控制之中,整個過程是教師把握著方向,是教師讓學生按上述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這種轉化是教師的需要,而非學生內在的需要。在學生學習一個新的圖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把新知與舊知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產生一種將新的圖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的需要,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探究活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我們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學生不僅可以探究出上述的轉化方法,也完全可以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成為2個直角梯形,再拼成長方形。這樣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就不會束縛學生的思想,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
二、學生的學習觀念要轉變
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還不足以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相比較之下,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也必不可少。在以往長期“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數(shù)學生已習慣于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習新知時,學生往往不善于思考,總等著教師的講解,教師安排什么就做什么,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習也沒有興趣。
去年我接手了六年級一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由于前任教師是一位老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不夠,總是以“先教后學”的模式進行教學,學生遇到問題就坐等教師講解,不去積極思考。我在教學中想激發(fā)學生自主地探究學習,收效甚微。例如我在教學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時,我先是幫助學生回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大多數(shù)學生都記不起來,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這給我的新課教學帶來了很大麻煩,我用了較多的時間復習了舊知。接著我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是否可以將圓柱轉化成學過的立體圖形。在學生討論時,我巡視了一圈,同樣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自己的見解,也不知道該朝那個方向思考,只想著老師肯定會講解的。一節(jié)課下來,連教學任務都沒能完成。
那么要想學生遇到問題能夠積極的思考,并主動地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去發(fā)現(xiàn)新知,這就要求教師從低年級開始訓練。讓學生在上每節(jié)新授課時,都養(yǎng)成遇到問題先主動地試著去思考,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去尋找答案。長此以往,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還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引導者”
“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那么教師的作用是不是降低了呢?顯然不是。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未成年的小學生,他們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還是有限的。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引導好學生的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活動。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收放自如并不容易。
我曾經聽過一節(jié)國標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課。教師先出示了例1:
“王大叔想用18根1米長的籬笆圍成一個長方形的羊圈,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
接著教師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本想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活動找到答案。但是此時教師并沒有沒有提出比較明確的要求,也沒有過多地關注學生的活動。學生用了很多的時間來自主探究,到后來教學任務都沒有完成。這節(jié)課中教師雖然注意到了要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沒有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做好“組織者”、“引導者”,應有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
四、不能陷入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忽視學生掌握知識的誤區(qū)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并不是就可以忽視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的只讓學生對新知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而對學生探究的結果不去關注,那么這種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學生在探究新知后,所得到的結論并不十分完善,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加以總結、概括。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以完善。知識的掌握和探究知識的過程同樣重要。所以“先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后教”又是學生學好知識的保障。
總之,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教育改革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忠心地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南京市棲霞區(qū)八卦洲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