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抗與服從——從姚乃強《紅字》譯本看海絲特性格及成因*
顏雪潔
(安徽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安徽蕪湖241000)
摘要:在清教殖民統(tǒng)治的社會大背景下,海絲特雖具有一定程度的反抗,但又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和犧牲,海絲特的反抗具有不徹底性。這種不徹底的反抗有很深的社會原因,并且受到作者本人的情感經(jīng)歷的影響。
關(guān)鍵詞:海絲特;反抗與服從;不徹底性
霍桑是美國19世紀(jì)影響最大的浪漫主義小說家。他的小說有著極其深厚的社會、哲學(xué)以及宗教背景,即使在當(dāng)今時代也值得我們研究?!都t字》是霍桑的代表作,該作品以17世紀(jì)北美清教殖民統(tǒng)治下的新英格蘭為背景,講述了發(fā)生在北美殖民時期的戀愛悲劇。故事的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嫁給了一個年老的學(xué)者羅格·奇靈渥斯,當(dāng)丈夫不在身邊時與年青的牧師有染,被指控犯有通奸罪名,從而被迫在胸前戴著一個大大的紅色字母“A”作為自己罪孽的永久標(biāo)志。然而,雖然被逼問,她卻不肯泄露出她的情人的一點信息。此時,海絲特失蹤已久的丈夫卻來到波士頓悄悄住下,化名羅杰·奇靈渥斯。他懷疑牧師丁斯梅爾和海絲特有染,并通過丁斯梅爾胸口的一個印記證實了這一點。丁斯梅爾一直遭受著心理上的煎熬,而奇靈渥斯則最終在復(fù)仇的情緒中死去。7年過去了,海絲特靠做針線活維持著生活,她的女兒也長成了一個任性頑皮的孩子。在故事的結(jié)尾,海絲特獨自歸來,胸口仍然戴著那個紅字。在她死后,人們把她和丁斯梅爾葬在了一起。
關(guān)于這本名著,中國讀者可以找到好幾種譯本,各譯本有一定的差異。本文以姚乃強譯本為例對海絲特·白蘭的性格進行分析,認為在當(dāng)時清教殖民統(tǒng)治的社會大背景下,海絲特雖具有一定程度的反抗,但這種反抗在某種程度上又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和犧牲。總的來說,海絲特的反抗具有不徹底性,這種不徹底性既有很深的社會原因,也受到作者本人的情感遭遇以及心路歷程的影響。
通讀全文,不難發(fā)現(xiàn),主人公海絲特反抗與服從相雜的性格在文中有三個非常具體的表現(xiàn)。一是海絲特接受當(dāng)街受罰,但寧可自己受辱,也要保護愛人。海絲特雖做出與清教教義相違背的行為,即與丁梅斯代爾牧師生有一女,但有著貴婦風(fēng)范的她受到教義的影響,也認為自己有罪,還勇于公開自己的罪行,她接受了被當(dāng)街受罰,連同三個月大的嬰兒一起遭受眾人的譴責(zé)。這是海絲特妥協(xié)和不徹底的一面。海絲特本人不是清教徒,但由于當(dāng)時的清教勢力強大,任何所謂不檢點的行為都注定要受到清教徒的譴責(zé)甚至迫害,清教思想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一言一行,這是海絲特反抗不徹底性的社會根源。但是與此同時,盡管肉體和精神同時遭受著極大的侮辱,她卻一直默默地承受著,默默地愛著丁梅斯代爾牧師,既使在絞刑架上,在眾多牧師以及看眾的逼迫和慫恿下,海絲特依然保持緘口不言,態(tài)度堅決,寧愿自己承受著殘酷無情的折磨,也不愿意透露自己心愛人的名字。這無疑是一種形式的反抗,體現(xiàn)著海絲特對當(dāng)時的清教思想不完全認同的反抗精神。例如譯文第三章相認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可以很好體現(xiàn)出海絲特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人,寧死不屈的堅決態(tài)度。
“……說出那個人的名字吧!說了出來,加上你本人又悔改了,就可以幫你把胸前的那個紅字取下來。”
“我不說!”海絲特·白蘭回答道,眼睛沒有看威爾遜先生,而是直望著那青年牧師深邃而憂郁的眼睛?!斑@紅字烙得太深了,你無法把它取下來,但愿我能忍受住我自己的痛苦,也能忍受住他的痛苦!”
“說吧,女人啊!”從刑臺旁的人群里傳來一個冷酷嚴厲的聲音?!罢f吧,讓你的孩子有個父親!”
“我決不說!”海絲特臉色變得慘白,她是在回答那個她十分熟悉的聲音?!拔业暮⒆討?yīng)該尋找一個天國里的父親;她永遠不會知道人世間的父親!”(《紅字》第58-59頁)
關(guān)于領(lǐng)導(dǎo)力,是一個持續(xù)了多年熱度的論題,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一切組織和個人的興衰都源自領(lǐng)導(dǎo)力,而領(lǐng)導(dǎo)力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它是一種可以學(xué)習(xí)掌握,并能逐步提升的思維模式,一旦了解其中的秘訣,任何人就能很快擁有領(lǐng)導(dǎo)力。
此外,她把胸前的“A”字繡上奇巧的花邊,也足以表明她的反抗,她并沒有真正的屈服。本代表通奸(Adultery)的“A”字,最后卻變成了能干(Able)和天使(Angel)的含義。
二是海絲特雖仍然愛慕著牧師,但卻沒能及時告知牧師關(guān)于丈夫的陰謀。海絲特的丈夫回來后,雖然海絲特仍愛慕著牧師丁梅斯代爾,可是卻沒能做出最大努力勸丈夫放棄報復(fù)丁梅斯代爾的陰謀,也沒能在第一時間告知牧師關(guān)于自己丈夫的事情,以及丈夫?qū)⒁獙δ翈熯M行的報復(fù),直到過了很久。
她又遲疑了一下,但還是狠下了心,把話說了出來?!澳阋苍缇陀辛四菢右粋€敵人,你還和他同住在一所房子里呢!”
牧師猛地站了起來,喘著粗氣,抓住自己的心,仿佛要把它從胸口拽出來,撕裂它。
“哈!你說什么!”他叫道,“一個敵人,而且跟我住在一起!你是什么意思?”
海絲特·白蘭此時才充分意識到這個不幸的人所受的傷害有多深,她對此是負有責(zé)任的,她不應(yīng)該允許那個懷有惡意之外別無其他目的的人擺布他這么多年,其實一刻也不應(yīng)該允許的。(《紅字》第173 頁)
這里可以說體現(xiàn)出了海絲特軟弱、服從的一面。因為海絲特知道,即使她盡力去勸服丈夫,結(jié)果也只能徒勞無果,因為丈夫深受清教教義毒害,思想不會轉(zhuǎn)變。此外,即使她早早告知牧師丈夫的陰謀,牧師也不見得就聽從海絲特的建議或要求,因為牧師自己也深受清教教義毒害,精神上正遭受著巨大折磨。然而,她后來卻告知牧師讓其帶著珠兒遠走高飛。
……
他重復(fù)著那一句話。
“獨自一人,海絲特!”
“不會叫你獨自一人去的!”她深沉地低聲回答道。
這樣,一切都講明白了。(《紅字》第178-179 頁)
這實際上是對當(dāng)時被清教徒思想深深影響的丈夫的有力反抗,這是海絲特反抗性的很好表現(xiàn)。她不希望自己愛的人和孩子受到任何傷害。
三是海絲特默默忍受眾人多年的鄙夷,但始終愛著珠兒及堅持公益。對于清教徒們給予海絲特的懲罰,以及眾人多年的鄙夷的眼光,海絲特選擇了默默忍受。這又是她對清教思想妥協(xié)讓步的表現(xiàn)。因為她深知反抗的結(jié)果可能是比這更糟糕的結(jié)局。然而與此同時,海絲特卻默默地奉獻著自己對于女兒珠兒的母愛以及服務(wù)于社會公益,這無疑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反抗,以及對自己與牧師丁梅斯代爾的愛的有力堅持。
她把珠兒打扮得飄逸艷麗。他們很難猜想到這個光彩照人的精靈竟然出自哪個灰暗的母體;也不會猜想到,為孩子設(shè)計服裝表現(xiàn)出如此奇妙、如此精美想象力的人,與為自己縫制簡樸的、具有明顯特色長袍——這任務(wù)或許比設(shè)計孩子的服裝更困難——的人竟然是同一個人。(《紅字》第206頁)
霍桑在《紅字》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海絲特反抗與妥協(xié)摻半的性格是和作者霍桑本人的情感遭遇以及心路歷程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霍桑本人生于19世紀(jì)初的美國新英格蘭州的一個沒落貴族世家。祖輩中曾有過參與1692年加爾文教為清除異端這一宗教案的法官,霍桑父親在霍桑4歲時死于疾病,霍桑跟隨母親在外公家度過童年,深受外公家當(dāng)?shù)氐臐饬易诮虤夥找约案髯诮膛蓜e之間的爭斗的影響,在這種影響下,霍桑養(yǎng)成了孤高自許,遠離塵囂并且顧慮多疑的性格。這種性格一方面對社會的種種陰暗面持接受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卻又試圖逃脫,想沖破社會種種陰暗面對其造成的束縛和阻礙。這對海絲特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著直接影響,表現(xiàn)在海絲特身上就是反抗與服從兼具。海絲特在與牧師產(chǎn)生愛情之后,始終不敢公之于眾,并把自己與牧師的愛情自始至終守口如瓶,然而暗地里卻非常執(zhí)著地愛著牧師,這種性格與霍桑的性格具有高度相似性?;羯K枷胄愿竦膹?fù)雜性決定了他在塑造作品人物時注重發(fā)覺人物的內(nèi)心善惡,對人性中善與惡、愛與恨、犯罪與救贖的真誠探索,以及對人類道德倫理的心理擅變歷程的真實描繪。
此外,當(dāng)時的社會和時代背景對海絲特的性格也有著根源性的影響。霍桑之所以以“通奸”為背景展開故事塑造人物,是有社會根源的。19世紀(jì)的美國曾進行過一系列對國家身份、價值和命運的探索?!都t字》發(fā)表于1850年,美國維多利亞時期中葉,信心和焦慮的特殊組合似乎已成為美國維多利亞時代的鮮明特色。一方面美國人始終相信自己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但另一方面,社會的劇變,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加劇,領(lǐng)土和人口的膨脹,殘酷的奴隸制度以及嚴重的宗教矛盾不可避免地激發(fā)了這個新興國家人民的不安與焦慮?;羯S赂业卣境鰜斫衣肚褰痰赖陆y(tǒng)治下人性中所暴露出的丑陋、罪惡的陰暗面,表達他對進行社會改革和民族道德觀重塑的愿望?;羯:芮宄?,當(dāng)時的美國在尋求宗教自由和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必然要經(jīng)歷黑暗的一程,他希望通過為“罪行”正名,來打破封建清教統(tǒng)治對人們造成的社會壓迫和思想鉗制。他指出,一個社會不管它在發(fā)展之初擁有怎樣良好的意愿,如果不尊重人類的感情,如激情、愛情、悲傷,或忽視一切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如個性、自由、隱私等,那么這個社會將注定充滿著壓迫與禁錮。在宗教氣氛濃重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霍桑,深受基督教思想的影響,有著不可避免的基督情結(jié)。對清教的認同與懷疑,使其作品獲得了一種厚重的道德力量。在《紅字》中,霍桑一方面肯定清教信條,他認為上帝是博愛的,人人都有被救贖的可能,但另一方面也抨擊了清教的殘酷的條例和律令。霍桑這種既肯定又批判的思想表現(xiàn)在海絲特身上就是海絲特半反抗半服從的性格。
參考文獻
[1][美國]納撒尼爾·霍桑.紅字[M].姚乃強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6.
[2]甘文平.驚奇的回歸──《紅字》中的海斯特·白蘭形象解讀[J].外國文學(xué)研究,2003(3) :64-68.
[3]崔麗,王瑋.重讀《紅字》[J].山東文學(xué),2007(6) : 88-89.
[4]程杰,劉世生.《紅字》中雙重否定的文體功能探討——試析霍桑矛盾心理與雙重否定語言表述之間的聯(lián)系[J].清華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4(S1) :51-54.
[5]付少華.善與惡的選擇——宗教對海斯特·白蘭與潘金蓮的人生結(jié)局的影響[J].福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3(3) :82-86.
(責(zé)任編輯:譚淑娟)
Resistance versus Obedience——An Interpretation of Hester’s Character based on Yao Naiqiang’s Translation of The Scarlet Letter
YAN Xue-Jie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China)
Abstract:Even though Hester had a certain resistance,she had to compromise and sacrifice under the Puritan colonial social background.Therefore,in general,Hester was not thoroughly resistive,which had deep social causes,and was influenced by Hawthorne’s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Key words:Hester; resistance versus obedience; lack of thoroughness
作者簡介:顏雪潔(1988-),女,安徽師范大學(xué)英語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xué)。
*收稿日期:2014-11-10
文章編號:1673-2103(2015) 01-0031-03
中圖分類號:I712.065
文獻標(biāo)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