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小學生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研究概述*

2015-03-28 01:56:26陳傳鋒潘麗琴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12期
關鍵詞:社會性愛國主義課外

陳傳鋒,萬 霞,潘麗琴

(1.湖州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浙江 湖州313000;2.湖州市第四中學,浙江 湖州313000)

一、中小學生社會性學習活動發(fā)展的背景

早在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fā)布的《關于整頓和改進小學教育的指示》明確規(guī)定:在每個學期中,學生參加校內(nèi)外社團時間每周不得少于1小時。但后來由于“大躍進”、“文革”的沖擊,使得學校的正常教學無法進行下去,各類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增加,但卻都是一些單純的體力勞動,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1978年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學校教學逐漸恢復正常,但學生的課外社會性學習卻被忽視,出現(xiàn)了單純追求升學率的現(xiàn)象。

20世紀90年代后,中小學生的課外社會性學習受到重視,國家教委多次下發(fā)文件作出規(guī)定,比如《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規(guī)定小學全年集體教育活動時間為2 周,初中全年社會活動和機動時間為3 周等。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diào)了中小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性,《意見》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品德課、勞動課要有公益勞動、遠足鍛煉以及參加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內(nèi)容。

進入21世紀,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對中小學生的課外社會性學習更加重視。2001年頒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要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00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指出:“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途徑。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出發(fā),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生產(chǎn)勞動和實踐教育,使其接觸自然、了解社會,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建立青少年參與社區(qū)服務和社區(qū)建設的制度。中小學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培養(yǎng)動手能力,社會各方面要為學校開展生產(chǎn)勞動、科技活動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同時要加強學生校外勞動和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011年教育部發(fā)布了《教育部關于聯(lián)合相關部委利用社會資源開展中小學社會實踐的通知》,明確提出了要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并要建立中小學社會實踐機制,積極開發(fā)社會實踐資源,開展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隨著黨和政府對中小學生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的日益重視,不僅大大推動了中小學生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的開展,也有力促進了中小學生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的研究進程。因此,下文將扼要回顧我國中小學生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的基本狀況,以引發(fā)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對中小學生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的思考和引導。

二、中小學生參與社會性學習活動的狀況

中小學生的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多種多樣,主要有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社區(qū)服務活動、公益性活動、志愿者活動、社會調(diào)查活動等。學生通過策劃、組織和參與各類社會性活動,興趣可得到滿足,個性可得到張揚,才華可得到展示,因而可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瞿莉珠(1988)認為,社會實踐活動不但可促進課堂教學的深化,鞏固和加強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可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取得突出的德育效益[1]。例如,社會實踐活動把愛國主義教育具體化、形象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可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再如,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社會服務性勞動,能夠引導學生明確勞動的意義,激發(fā)他們尊重普通勞動者的感情,增強勞動觀點。

(一)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在社會性學習活動中,尤以愛國主義教育為多。江澤民同志多次講話,一再強調(diào)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并指出:“為了把我們的事業(yè)推向前進,必須在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國家教育委員會曾頒發(fā)了《中小學加強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及國情教育的總體綱要》,推動了愛國主義教育逐步深入、落到實處。唐增波(1994)認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必須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必須引起教師、少先隊的高度重視,并根據(jù)新時期的新特點,采取多種形式,對少年兒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2]。郭從庶(1995)還特別指出了愛國主義教育對小學生品德培養(yǎng)的重要性,他認為,愛國主義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基礎工程”,是鑄造青少年靈魂的“希望工程”,應當成為中小學校德育的主旋律[3]。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指導中小學生看愛國主義優(yōu)秀影片;舉辦課外藝術教育活動,將愛國主義文化滲透其中,借此來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鼓勵學生讀愛國主義教育書籍;帶領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委(1996)在總結了如何向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后指出,加強中小學生社會活動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藝術教育中挖掘愛國主義教育因素;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活動;重視愛國主義教育的制度建設、基地建設、教材建設、隊伍建設,使教育規(guī)范化、經(jīng)?;⒅贫然?]。羅斌(2009)認為,在學校教育教學的課余時間里,應該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教師帶領學生一同觀看一些優(yōu)秀影視作品,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又可以使學生和作品人物產(chǎn)生共鳴,受到愛國主義熏陶[5]。劉會源(1994)認為,運用國產(chǎn)優(yōu)秀影片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經(jīng)常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小學教師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有組織地指導小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優(yōu)秀影片[6]。朱軍(2003)則重視運用音樂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認為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在音樂美的過程中陶冶學生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7]。此外,結合校會、班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廣播、宣傳櫥窗、黑板報、各種電視媒體、信息網(wǎng)絡等,介紹祖國的光輝歷史和改革開放以來偉大的建設成就,以及中華民族對人類世界的巨大貢獻等,可激發(fā)小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社會實踐活動

在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中,社會實踐活動非常重要。許維友(2012)認為,中小學生課外社會實踐活動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體現(xiàn),是新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8]。劉晶晶(2005)具體論述了小學生社會性學習和道德素質(zhì)培養(yǎng)之間的具體聯(lián)系,她認為,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感,磨煉堅強的道德意志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9]。郁其福(2006)則著重強調(diào)了社會實踐基地的重要性,認為通過社會實踐基地的活動,可以讓學生體驗知識,體驗社會,體驗生活,進一步發(fā)揮其主體地位,增強其自主能力[10]。例如,在“農(nóng)家樂”開展活動,可以讓廣大小學生呼吸自然的新鮮空氣,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和成長經(jīng)歷;又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自立和動手能力、團結協(xié)作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另據(jù)何長青(2009)介紹,江都市2002年投入300 多萬元建立的中小學生校外實踐活動基地,融學工、學農(nóng)、軍訓、法制和國防教育于一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外活動課程體系,全市1-9年級學生每年輪流到基地接受為期一個星期以上的教育,在6年多時間里共接納了10 萬多名中小學學生,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11]。

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想、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安排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針對學生勞動觀點差的實際,學??山M織學生參觀建筑工地,慰問建筑工人,引導他們認識勞動的偉大,教育他們熱愛普通勞動者。龔振(2014)在對社會性實踐基地做了進一步研究后認為,農(nóng)村基地要努力構建符合素質(zhì)教育理念和學生發(fā)展需求、充滿活力、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12]。比如:湖南株洲炎陵縣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將悠久的古典文化、鮮活的紅色文化、俊秀的綠色文化、樸實的農(nóng)耕文化整合在一起,開發(fā)了22類特色課程模塊。

關于中小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武漢市教育局明確要求,各學校要落實每年小學生不少于7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時間。梁建華(2013)認為,每周應有半天或兩周應有1天,教師要帶領小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13]。何長青(2009)則認為,所有中小學必須按國家有關要求開設勞動(技術)課和社會實踐活動課,小學勞動課安排每周不少于2節(jié)課(活動課),小學高年級學生每年參加社會實踐不少于1周[11]。為了發(fā)揮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要確保社會實踐,落到實處;開展課外實踐,要讓學生學會做事,培養(yǎng)能力;要大力發(fā)揮學校和家庭的作用,讓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14]。

(三)志愿者活動

隨著社會的持續(xù)進步,志愿者活動也在蓬勃發(fā)展。通過積極進行志愿服務精神教育、組織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能夠使學生從小培養(yǎng)志愿服務的意識,獲得志愿服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深入推進實踐育人機制建設[15]。通過多層次的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堅持自愿、無償、利他的原則,有利于宣傳志愿服務理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推動者。吳鏑(2011)在研究中小學生博物館小志愿者活動后指出,博物館開展小志愿者活動,不僅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和提升自我的平臺,而且推動了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16]。由于我國博物館志愿者活動開展的歷史不長,大多數(shù)博物館志愿者活動還處于空白狀態(tài)或還處在初級發(fā)展時期,因而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例如,有些博物館志愿者活動的運行機制不夠健全,一般是由教育人員兼職管理。田雪芳(2008)則專門探討了紅領巾志愿者活動,即小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志愿貢獻自己的時間去承擔責任,主動擔當起學校的值日工作,并在工作中為隊員服務;學校則在各項活動中大力提倡、普及和滲透“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17]。

(四)社區(qū)服務與公益性活動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發(fā)展公益慈善事業(yè),青少年是社區(qū)服務和發(fā)展公益事業(yè)的重要力量,但是,在中小學生的社會性學習活動中,社區(qū)服務和公益性活動很少。張琳(2014)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走向社區(qū)服務、走向獨立探究等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如綜合實踐活動課形同虛設,或者被學科化;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等[18]。陳傳鋒等(2014)在全國范圍內(nèi)通過抽樣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中小學生的課外公益活動和社區(qū)服務活動被嚴重冷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良好品德(如社會責任感)與價值觀的形成[19]。

(五)其它活動

在社會性學習活動中,還包括參觀歷史博物館、社會調(diào)查等活動,但是中小學生參與這些活動更少。華東師大教科院綜合實驗組(1988)曾組織小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調(diào)查,他們認為,通過社會調(diào)查,可以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從而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感情,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并且有助于各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各種能力的全面鍛煉[20]。

三、中小學生參與社會性學習活動的主要問題與引導對策

(一)中小學生參與社會性活動的主要問題

1.活動類型不均衡

對有關中小學生參與社會性活動的文獻資料進行計量分析后發(fā)現(xiàn),中小學生參與的社會性學習活動以愛國主義教育居多,研究文獻有91篇;社會實踐文獻居第二位,有64篇;再次是志愿者活動、社區(qū)服務和公益性活動文獻,有15篇;其他活動類型的研究文獻很少。綜觀這些文獻發(fā)現(xiàn),中小學生參與社會性學習活動種類不均衡,差距很大。

2.活動時間無保障

隨著現(xiàn)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教育的愈加重視,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在日漸加重,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參與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的時間急劇減少,影響了課外社會性學習的正常發(fā)展。王偉杰等(2012)發(fā)現(xiàn),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常常會因為學業(yè)等問題被擱置,導致參與社會性學習活動的時間很少[21]。例如,很多中小學生由于假期輔導班過多,以致沒有時間完成社會性學習活動,從中反映出社會實踐要為學業(yè)讓步的現(xiàn)狀,這是當今社會普遍重分數(shù)輕實踐的結果。另一方面,梁建華(2013)認為,家長對學生社會性學習起著決定性作用[13]。不少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存在誤會,以為社會實踐是“不務正業(yè)”、影響學生考試分數(shù),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學生課外社會性學習的時間,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活動開展形式化

由于各種原因,中小學生參與社會性學習逐漸變得“有形無實”,僅僅只是為了形式而形式,根本不注重學生實質(zhì)性的發(fā)展和提升。例如,大多數(shù)學校給學生安排了暑期社會實踐,但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只是敷衍了事,“敲個公章”就當完成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使得學生的課外社會性活動名存實亡,僅僅只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胡虹麗(2004)對愛國主義教育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后指出,愛國主義教育方法形式化、教條化,忽視中小學生的年齡特征[22]。在人的不同年齡階段,個體的認知和思維的發(fā)展水平是不同的,個體所具有的知識、智力、體力和情趣等就會各不相同。但教師對此往往重視不夠,在對學生進行愛主義教育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年齡特征,采取單調(diào)封閉的、講授灌輸?shù)慕逃侄?,很難使學生對祖國的歷史產(chǎn)生親近感,對民族英雄愛國志士的崇高形象和光輝事跡產(chǎn)生愛戴和仰慕之情。

4.活動形式陳舊僵化

雖然有些學校比較看重學生的課外社會性學習,但是活動的形式陳舊、僵硬,活動方式形式化、教條化,大大降低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小學生社會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孟憲峰(2012)認為,現(xiàn)今中小學生課外社會性學習視野狹窄,創(chuàng)新步伐太慢,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由于教師自身知識有限,加上缺乏與時俱進的觀念,導致學生實踐范圍僅限于“家務、勞動”等一些瑣事,缺少真正的社會服務或社會實踐[23]。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我國現(xiàn)行的中小學德育大綱中對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和要求均有明確表述,但長期以來學校的德育內(nèi)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倒掛”、“脫節(jié)”、“簡單重復”,脫離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知識水平的實際,脫離社會生活實際的現(xiàn)象。有學生反映:“老師講的都正確、很崇高、很偉大,但在實際生活中用不上。”由于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容陳舊、僵化,不適應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需要。

5.活動組織障礙多

雖然教育部門對學生的課外社會性活動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但是,由于組織學生參加課外社會性活動發(fā)生過一些安全事件,使得學校對于中小學生的課外社會性活動非常謹慎。為了避免安全事故,有的學校甚至放棄組織學生參加課外社會性活動。這是當前中小學生開展課外社會性活動次數(shù)迅速減少的重要原因,嚴重阻礙了學生參加課外社會性活動的愿望。孟憲鋒(2012)認為,當今很多教師深感責任大,心理負擔過重,使得他們不敢組織學生活動[23]。此外,經(jīng)費也是限制學校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F(xiàn)今,100元的經(jīng)費已無法滿足學生實際課外活動的支出。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每學年一次的春游、秋游、觀看演出等活動經(jīng)費累計已超出100元。學校每學期都要支付超出的部分,加大了學校的經(jīng)濟壓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場所,例如科技館、影劇院等,其開放時間和門票收費為學校開展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加了阻礙。

(二)引導中小學生課外社會性活動的對策

1.建立健全課外社會性活動機制

為了保障中小學生志愿者活動的開展,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該建立健全中小學生課外社會性學習的各項機制,設立志愿者服務部,制定志愿者服務隊章程等。例如,海淀區(qū)教委(1996)曾經(jīng)在全區(qū)中小學建立了嚴格的升國旗制度,明確要求每校每周一的升旗儀式要莊重、嚴肅,必須確定升旗班,有經(jīng)過訓練的升旗手,校長要作“國旗下講話”,講話要有計劃、有專題、有準備,既要充滿激情,又要聯(lián)系實際,對學生進行生動、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4]??籽┢己鸵久鳎?997)指出,許昌市魏都區(qū)把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學校的工作目標責任制,使全區(qū)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4]。此外,學校要采取必要的獎罰措施,把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情況與中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定的相關內(nèi)容結合起來;同時,可建立班級qq群,開通微博,建立家?;顒悠脚_等形式,加強學校文明建設,形成教育合力[14]。同時,教育行政部門要負責組織實施,教育督導部門要負責各項活動的督導評估。

2.營造良好的課外社會性活動氛圍

以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為例,鄭必榮(2009)認為,應該大力宣傳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班上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環(huán)境,幫助學生讀好書、做好人,增強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25]。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搖籃,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趨向;因而在校園中要積極創(chuàng)設愛國主義思想氛圍:如課間播放愛國主義歌曲,播報國家重大新聞事件;板報要刊登中華五千年文化;墻壁要懸掛張貼偉人語錄、名人名言;每周一例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等,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思想[26]。張茜(2013)同樣指出,可在教室外的走廊墻壁懸掛我國古今科學家、教育家以及偉人的畫像、愛國名言警句;教室內(nèi)黑板上方張貼國旗圖片;校園櫥窗內(nèi)布置一些祖國優(yōu)美自然風光圖片,介紹革命領袖和道德典范的文字等。[27]具有濃厚愛國主義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隱形課堂,能夠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

3.學校、家長相互配合,推動學生課外社會性學習

學校和家長要樹立正確的觀念,相互配合,努力為學生的課外社會性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大力提倡課外社會性學習。首先,家長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和成才觀,認識到參與社會性學習活動的重要性,進而支持學生參與相關社會性學習活動;其次,學校也應安排一定的時間,積極開展各類社會性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拓寬知識面。同時,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大力進行宣傳,為開展中小學生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張瑞臣(2013)[28]認為,可以從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這兩個方面來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公益慈善意識,讓青少年在體驗慈善的溫暖、領悟公益慈善的崇高與溫暖的同時,能夠凈化精神品性,提升道德情操,從而在課外時間積極參與社區(qū)服務和公益性活動。

4.重視學生安全,有效保障課外社會性活動

為了有效保障學生課外社會性活動的順利開展,要高度重視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及場地相關設施的安全性。社會實踐活動由于參與學生眾多,大多需要外出活動,學生的安全問題相對于校內(nèi)而言更加凸顯。因此,建立有效的安全措施及風險防范機制是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安全開展的有力保障[8]。為此,教育行政部門要成立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小組,學校要成立社會實踐工作領導小組;主動與公安、衛(wèi)生等相關部門聯(lián)系,在活動前以書面形式向交警中隊、衛(wèi)生院報告,要求校醫(yī)全程參與活動,一旦發(fā)生意外傷害及時處置。在出發(fā)與返回時,請交警指揮疏導交通,確保有序、安全。實踐證明,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只要組織周密、舉措得當、合理安排,就能夠安全、有序地開展,定然會收獲良好的活動效果。

5.充分挖掘資源,拓展課外社會性活動基地

要有效開發(fā)各種資源,積極開辟、拓展進行課外社會性學習活動的基地。要因地制宜,根據(jù)當?shù)氐奶攸c和地理位置,尋求適合學生開展社會性學習的活動或場所。例如,若周邊有博物館、廠礦、部隊等,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開展相關活動。以南京為例,中小學生的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可依托南京這座六朝古都豐厚的歷史和人文底蘊,融合區(qū)域社會經(jīng)濟建設的偉大成就,分年級構建社會實踐活動體系;包括歷史古跡、人文名勝、風土景觀、建設成就、思想教育、科學教育、軍事體育、游樂中心等豐富的內(nèi)容[8]。王偉杰等(2012)則認為,學??梢詤⒄哲娪柡蛯W農(nóng)來合力安排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根據(jù)不同時段明確要求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21]。

此外,亦可寓社會性學習于課堂教學之中,將社會性學習和教材有機結合起來,以加強學生的社會性學習。吳翠軍和張志謙(2005)[29]認為,應該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之中。

[1]翟莉珠.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J].天津教育,1988(Z1).

[2]唐增波.談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J].山東教育科研,1994(2).

[3]郭從庶.弘揚愛國主義加強中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思考[J].哈爾濱師專學報,1995(4).

[4]海淀區(qū)教委.我們是如何向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J].北京教育,1996(9).

[5]羅斌,楊慶.由公雞到母雞的思考——淺談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J].新課程(教研版),2009(11).

[6]劉會源.指導小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優(yōu)秀影片[J].小學教學研究,1994(8).

[7]朱軍.用音樂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J].美與時代,2003(6).

[8]許維友.鑄就安全堤壩保障活動開展-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校長,2012(1).

[9]劉晶晶.社會實踐活動與小學生道德素質(zhì)培養(yǎng)[J].學習月刊,2009(08).

[10]郁其福.發(fā)揮實踐基地的教育作用提高中小學生社會實踐能力[J].思想理論教育,2006(12).

[11]何長青.加強勞動和社會實踐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素質(zhì)[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09(6).

[12]龔振.以特色課程盤活農(nóng)村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J].中小學管理,2014(2).

[13]梁建華.小學生大課堂——社會實踐模式的探索[J].廣西教育,2013(29).

[14]高義.加強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思考[J].寧夏教育,2012(9).

[15]賈美華.做良好社會道德的傳播者、實踐者、推動者——北京市形成中小學生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J].北京教育(普教),2012(02).

[16]吳鏑.淺談我國博物館小志愿者[J].中國校外教育,2011(6).

[17]田雪芳.紅領巾志愿者[J].新少年,2008(5).

[18]張琳.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現(xiàn)狀與原因分析及對策探究[J],2014(76).

[19]陳傳鋒,王玲鳳,陳漢英,等.當前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問題分析[J].教育研究,2014(6).

[20]華東師大教科院綜合實驗組.組織小學生開展社會調(diào)查嘗試[J].教育研究與實驗,1988(3).

[21]王偉杰,陸雯,王宇.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管理體制及機制省略調(diào)查分析——基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的調(diào)查[J].思想理論教育,2012(04).

[22]胡虹麗.南昌市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J].江西教育科研,2004(11).

[23]孟憲峰.開展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J].才智,2012(33).

[24]孔雪萍,尹志明.許昌市魏都區(qū)對中小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J].河南教育,1997(04).

[25]鄭必榮.我談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J].生活教育,2009(3)

[26]馮志達.如何加強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J].新課程,2013(11).

[27]張茜.試論小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J].學園,2013(16).

[28]張瑞臣.農(nóng)村中小學生公益慈善意識的培育[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3(1).

[29]吳翠軍,張志謙.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加強中小學生黨史教育[J].黨史博采,2005(4).

猜你喜歡
社會性愛國主義課外
以戶外混齡活動促進社會性發(fā)展
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 22:21:35
小滿課外班
我的“課外老師”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創(chuàng)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從社會性弱勢群體自身心理角度談接受科技知識
社會性交互及其在三維虛擬學習環(huán)境中的實現(xiàn)
社會性軟件在網(wǎng)上交互教學中的應用與分析
轉動小腦瓜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課外實踐豐富多彩
中國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
汝州市| 洪江市| 崇信县| 财经| 越西县| 大丰市| 德令哈市| 比如县| 大埔县| 德钦县| 阿拉善盟| 田东县| 永胜县| 清苑县| 仙游县| 嵊州市| 渝北区| 淳化县| 纳雍县| 临夏县| 佛坪县| 涟源市| 固镇县| 新河县| 岑巩县| 西峡县| 五常市| 霸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满洲里市| 阿尔山市| 龙州县| 马公市| 云阳县| 山西省| 福泉市| 勐海县| 阜康市| 北川| 临汾市|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