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荔園小學 姜婷婷
教室會話不同于普通會話:一是教師通過發(fā)起會話和控制話輪來影響學生在教室會話中的參與;二是教師在這個會話過程中有自己的教學目標;三是教師事先已經知道會話內容并引導整個會話的方向。
從語言學的角度而言,教室會話是由一串零散的語言單位組成。我們能把一個教室會話分成若干個小的言語單位,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的問題、學生的回答、教師的反饋是否是合理的。
最典型的教室對話結構就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反饋,這類結構常被稱之為IRF結構。這種典型的結構會經常發(fā)生變化,根據(jù)教師的策略和學生自我修復能力的不同,這種結構可能反復多次。
對教師反饋語的研究源自于“交流假說”,提出了反饋語是必要的,并且某種程度上對二語習得很有幫助。Gass 和Mackey認為這一假說是輸入假說和輸出假說的結合。語言學習者在消化輸入和產生輸出中學習語言,這一過程里,來自于交流中的反饋語,是語言學習的主要推動力。
在此文中,反饋語定義為一方對另一方的表現(xiàn)和理解做出的反饋。老師或父母可以提供糾正性的信息,同伴可以提供策略選擇,書籍可以提供補充信息,家長可以提供鼓勵,語言學習者可以通過這些反饋來評估自己的行為。所以反饋語是表現(xiàn)的產物。
反饋語可以依據(jù)不同的標準分成不同的類別,第一種是積極和消極反饋語。
積極反饋語聽者同意說話者的內容并協(xié)助其完成,而消極反饋語則是指聽話者不同意說話者所說并改變話輪。
第二種就是話語和非話語反饋語。話語反饋包括單個單詞表揚,指導性反饋,小組反饋和批判性反饋,而非話語則包括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和手勢。大多數(shù)場合中,話語反饋比非話語反饋的影響更大。真實的情境中,非言語反饋能非常形象生動地表達情感。
第三種,依據(jù)不同的重心,Hattie和Timperley將反饋語分成了四個層次:反饋語可以關于任務本身正確與否;反饋語可以關注學習過程;反饋語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自我修正本身;反饋語可以關注學習者本身,這種反饋一般和任務的關系不大。
反饋語究竟有多有效?前人的研究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
關于反饋語影響力最系統(tǒng)的研究來自于Kluger和DeNiSi,他們認為當反饋語提供改正信息并改正原有方向時更有效。反饋語的影響力也受目標和任務難度的影響。當目標明確,任務難度較低時,反饋語最有效。對任務的表揚是效率最低的,因為他和學習過程的聯(lián)系非常小。此處可得,消極性反饋比積極性反饋更有效。
然而這只是一個非常概括的結論,積極和消極反饋的有效性還因為不同的學生群體和反饋層次而不同。進一步而言,De Luque和Sommer發(fā)現(xiàn)來自于集體主義文化背景的學生更喜歡間接和含蓄的反饋,喜歡小組的反饋而非個人的。而個人主義文化背景的學生更喜歡直接、有個人針對性的反饋。
另外,許多反饋語的描述性研究里,反饋語的有效性通過理解力來評估,理解力是指學習者對反饋語的即時反應。但這種測試方式備受爭議,因為這里指的是一種即時反應。學習者是否真的掌握了這個知識點并運用到新的情境中仍是未知。
總體而言,有效的反饋語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學習者將要達到什么程度,學習者如何能達到,接下來如何做。
依據(jù)倆人的系統(tǒng),可以把整個教室對話分成許多小的話語,依據(jù)功能不同,這些小的話語可以分成很多種,比如開始語、檢查、指引性、提示、線索等。
總體而言,這些反饋語有倆大類:一種是負責連接話語轉化,一種是負責話語的主要內容。這里主要看第二種,包括了開始語、省略、重復、評價、接受、評估、總結、提示、和改正。
提示是指發(fā)話者提供聽話者反饋,提示他有錯誤,但并沒有提供正確的形式。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習者能達到自我修復,這種提示是顯性的。
修正是指任何幫助說話者修正語言的行為。不同于提示,修正是直接提供正確形式,并且是隱性的。
對象中的學生和老師來自于二年級的同一班級。研究對象需滿足以下條件。
一是母語必須是中文,第二語言是英語。
二是參加者的英語水平在整個年級處于中等。
三是參加者沒有聽力,視覺和言語障礙。四是參加者事先不知道此次研究。五是參加者年紀約14~18歲,男女比例平衡。
六是老師實現(xiàn)不知道我的研究重心,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
這篇研究主要采用了定性研究,所有的數(shù)據(jù)采集于自然的真實環(huán)境,沒有控制小組和實驗小組。
第一,中大附中二年級某班英語課堂的會話特點是在整個教室會話中,老師和學生的會話數(shù)量基本相等。但是這一比重在不同主題的課堂教學中略微不同。單個的IRF結構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而倆個IRF結構是使用的最頻繁的,也就是教師會給出倆個以上的反饋語讓學生做出進一步的回答。
第二,不同的反饋語有著不同的意義。
研究的結果為師生會話分析提供了豐富的語料。從錄音來看,IRF是整個會話體系中最基本的結構。有一種情況是教師經常面對許多學生提出同一個問題,然后最后簡單總結。這一發(fā)問經常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大部分是對的,少部分錯誤的需要進一步修正。
這次研究由于未設置控制和實驗小組,所以很難界定哪一種反饋語更有效。但我們能通過此次研究知道當前中國中學生英語課堂中反饋語的使用現(xiàn)狀。另一個缺陷就是數(shù)據(jù)采集范圍只是在一個班,缺乏廣泛性。
對未來此主題的研究有以下建議。
第一,通過測驗來比較不同反饋語的有效性。
第二,通過特定的主題任務來看語言習得中的區(qū)別。
第三,擬定實驗和控制小組來測試接受反饋語和未接受反饋語的區(qū)別。
第四,采集更大,更廣泛的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