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顯娣(貴州省盤縣響水中學)
?
探析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的整合
★敖顯娣
(貴州省盤縣響水中學)
【摘要】“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教育部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化學課堂教學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自覺地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的整合。本文就如何做好信息技術與化學的整合進行了簡單的探索。
【關鍵詞】初中化學;探究實踐;整合;改進
從廣義的課程整合的理論上說,就是指從課程教學的所有過程進行合理的考量和操作,從課程設置到制定教學的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評價教學方式和內容,都需要用整體的辯證觀點來研究教學中的各種關聯(lián)因素。
而狹義的課程整合與廣義的理論相比更加具體,用課程綜合的觀點來考量課程間的聯(lián)系,即各個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不變,但是各個相關的課程在課程目標、教學過程、內容和學習手段上進行交融,也就是互相補足自身的缺點。這樣的教學方式不突出,而是潛移默化的對各課程進行聯(lián)系補充,真正做到了自然而然的“課程整合”。
課堂教學在朝著多方面發(fā)展,以往在化學教學中,動手操作實驗在教學中有巨大的影響力,但在擁有信息技術后,對化學課程進行輔助教學,既可以完善其中的不足之處,也可以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一)突出化學的思維特點
化學具有邏輯的嚴密性、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論,并大量使用形式化、符號化的語言。學習化學、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思維活動的過程。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領悟成為化學教學的特殊要求。因此,整合必須與化學的學科特點相結合。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教學的運用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去選擇、運用不同的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上的優(yōu)勢,不能把化學搞成電腦多媒體功能的成果展覽。在每個學期初,我們以備課組為單位召開研討會,把一個學期的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篩選,確定哪些教學單元或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電化教學、哪些內容適合開展“化學實驗”,把概念教學情景化、教學內容問題化、教學過程探究化,然后具體分工,誰負責哪部分內容,組織教學資源(上網(wǎng)查找、自制課件等),哪些工作可以交給學生去完成等。教學時,老師把各自組織的課件或教學資源存放到校園網(wǎng)上供全體化學老師參考、使用。整合中,我們關心的不是信息技術,而是課程本身。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解決物質結構教學的難點
在進行《金屬與酸反應》的教學時,教師無法將反應后的氫氣上升收集起來展示給學生看,所以導致呈現(xiàn)內容抽象難懂,學生對這方面的無法理解透徹,甚至理解錯誤造成知識偏差,如果利用多媒體軟件模擬出這兩樣化學物質,如鎂和稀鹽酸之間的化學反應,分析其反應過程,就能令學生能清晰明了的理解掌握該課程的內容。在多媒體的二維、三維動畫圖像中可以展示出鎂和稀鹽酸在反應過程中是如何置換成氯化鎂和氫氣的,使學生在計算機技術創(chuàng)造的動畫中更直觀明了的觀察,掌握知識重點。
(三)利用計算機模擬實驗改進實驗教學
在化學的實驗教學中,存在有許多問題,常常限制著化學學科的實驗操作,從而達不到更好的教學。例如,藥品過貴、裝置復雜、無法有效控制有毒氣體的排放等。而英語計算機模擬實驗教學則不會出現(xiàn)以上的問題,既能夠達到教學目標又能夠讓學生重復觀看,更好的掌握知識。
1.制備反應的實驗在操作中較為困難,由于現(xiàn)象不夠明顯,在實際的實驗操作中并不能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所以教師們可以根據(jù)課本內的教學要求設計出規(guī)范的實驗裝置過程,對在教學中易出現(xiàn)錯誤的內容重點進行解釋, 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演練時,也可以通過學生們的及時反饋加以完善。例如,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一課中,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過程并不復雜,但是,書本上靜態(tài)的圖片遠不能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反應原理,利用計算機技術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動態(tài)圖演示其變化過程。計算機軟件的運用作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實驗間的中轉軸,令教學效果最大化,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加深印象。
2.對于那些與物質性質有關的實驗教學,可以利用計算機搜索擴大材料范圍,幫助教師更有效率的進行教學。如,在《金屬和非金屬的性質》的教學中,單用課本內的實驗做例子探究其反應現(xiàn)象的話,沒有與其他實驗進行對比,學生就無法對所學知識做到印象深刻。如果在教學前就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方案,將多種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現(xiàn)象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就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四)利用網(wǎng)絡資源豐富課堂教學
傳統(tǒng)教學的通病就是信息量少,獲取信息的渠道過于單一,教師通過書本內容進行教學,與計算機設計出的課件進行比較,高下立見。在過去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能想到的教學方法就是畫表格、掛圖舉例、模型分析等,對教學方式再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也擺脫不了教學效率不高的局面,但在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后,由于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對多媒體教學的新鮮感,使學生學習熱情大大增加。例如,在教授《氧氣的性質》這一課時,教師制作出一個豐富有趣的PPT 課件,內容豐富、樣式新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氧氣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通過課件展示,并且附上幾張氧氣在世界上有什么作用、影響的圖片或小段的視頻,在教授學生化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意識到愛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化學學科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大多是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所需要的裝置多、需求量大、過程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引發(fā)了化學學科在教學方面的一系列變革,為了能夠生動直觀的展示化學實驗中的變化原理,二者間的融合更有效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僅將現(xiàn)代技術應用到教學中,更將現(xiàn)代理念帶入到教學中去,向教育現(xiàn)代化又邁近了一步。
參考文獻:
[1]劉娜,何鵬飛,王楠,李奇.關于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J].才智.2013(04)
[2]張宗平.淺談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的整合[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0(14)
[3]虞振歡.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應用之審視[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