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內容摘要:刑事辯護的價值在于均衡控辯雙方的力量,從而查明案件,避免刑事錯案。死刑案件的復雜性、重大性和死刑的不可撤銷性,使得刑事辯護在死刑案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死刑錯案是發(fā)現(xiàn)目前死刑案件中刑事辯護所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對完善死刑案件刑事辯護制度也有重要價值。死刑案件辯護制度的改進方向應由“有辯護”轉向“有效辯護”,而這需要通過設立死刑案件刑辯律師專門管理制度和特殊參與機制來予以實現(xiàn)。
關鍵詞:刑事辯護;死刑案件;死刑錯案;缺位;完善
一、刑事辯護與死刑案件
(一)刑事辯護的價值
辯護制度起源于古羅馬,近現(xiàn)代的辯護制度是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在辯護制度產生伊始,辯護人僅僅充當?shù)氖欠缸锵右扇恕⒈桓嫒说摹按匀恕苯巧?,這和刑事訴訟制度的發(fā)展歷程是一致的。在彈劾制訴訟模式下,司法機關奉行“不告不理”的訴訟原則并以居中裁判人的身份進行案件審理,控辯雙方都是平等的訴訟主體,辯護人以其專業(yè)的法律知識參與到訴訟中來,并不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進入到封建社會之后,糾問制訴訟模式取代了彈劾制訴訟模式,國家承擔起了發(fā)現(xiàn)并懲罰犯罪的職能,被告人一方完全處于被追訴的地位,控辯雙方力量上的懸殊差異使得辯護制度徒具其表,刑訊逼供等大行其道,被告人權利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護。轉入對抗制訴訟模式后,辯方的地位與力量大大強化,以與控方機關進行抗衡,藉此,辯護人獲得了獨立的訴訟地位,角色定位上也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代言人”轉化為“權利保護者”。
從辯護制度的發(fā)展演變來看,刑事辯護制度是法律專門設計出來監(jiān)督、制衡乃至對抗公權力的角色,其訴訟價值在于均衡控辯雙方的力量,從而保證案件得以查明,切實維護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正如查士丁尼在《法學總論》中所說的:正義是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的這種堅定而恒久的愿望。辯護制度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實現(xiàn)正義——使無罪的人免受牢獄之災,讓犯罪的人受到公正的處罰。從刑事辯護的責任角度來看,刑事辯護人的責任在于根據(jù)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所以,刑事辯護制度的設計應當是控辯審三方對等的,尤其是控辯雙方力量必須是均衡的,以使審判能夠做到“兼聽則明”,既聽取控方的有罪指控,又能聽取辯方的無罪、罪輕辯護,從而查明案件真相,避免刑事錯案的出現(xiàn)。
(二)死刑案件中的刑事辯護
雖然當今國際社會對于一國是否應該廢除死刑還存在爭議,但對于保留死刑的國家應當遵循正當且嚴格的程序適用死刑卻已達成了明確共識。1984年5月25日聯(lián)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批準的《關于保護死刑犯權利的保障措施》第5條就明確規(guī)定:“只有在經過法律程序提供確保審判公正的各種可能的保障,至少相當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所載的各項措施,包括任何被懷疑或被控告犯了可判死刑罪的人有權在訴訟過程的每一階段取得適當法律協(xié)助后,才可根據(jù)主管法庭的終審執(zhí)行死刑 ?!笨梢?,訴訟程序在死刑控制上具有積極的作用。
死刑案件屬于刑事案件的一種,因此和其他刑事案件同樣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下文簡稱《刑事訴訟法》)中有關辯護的相關規(guī)定。而鑒于死刑案件影響重大、案情復雜以及死刑的不可撤銷性,死刑案件的辯護可謂意義重大,故其辯護制度亦應有自己的特點。《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guī)定對死刑案件的辯護做出了特別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是刑事辯護中的指定辯護,主要是考慮到被追訴人困于經濟等方面的原因而無法全面、有效辯護,出于查明案件真相,維護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的目的而設置的一種辯護方式。但是目前我國刑法中涉及死刑的罪名有55項之多,并且其中很多都是常見高發(fā)型犯罪,如故意殺人罪、搶劫罪、毒品犯罪。死刑案件在刑事案件中的比重也是相當高的。如此多的死刑案件,而在刑事訴訟法中僅有一條單薄的指定辯護條款,這顯然不能滿足死刑案件高質量辯護的需求,并且在司法實踐中,死刑案件的辯護質量也并不是很高。死刑案件的辯護除了一般刑事案件辯護所存在的問題之外還面臨著其他的一些問題。
錯誤是最好的試金石,也是發(fā)現(xiàn)問題最直接的方式。死刑錯案中刑事辯護所凸顯的問題恰恰能夠折射出了死刑案件中刑事辯護制度的不足。所以要想發(fā)現(xiàn)并解決死刑案件辯護制度所存在的問題,就有必要研究死刑錯案中刑事辯護所存在的問題。
二、從死刑錯案透析死刑案件中刑事辯護所存在的問題
(一)死刑錯案及產生原因
所謂死刑錯案是指那些經過二審或者再審程序,已經被依法確認為錯誤裁判的死刑案件,不包括那些尚在上訴和已進入審判監(jiān)督程序而未作出生效判決的死刑案件。死刑案件“人命關天”,一旦出現(xiàn)錯案,其惡劣影響比普通刑事案件嚴重百倍,對司法公信力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并且由于死刑的不可撤銷性,一旦執(zhí)行死刑即使后來認定為錯案也已于事無補。這類錯案典型地反映出刑事司法過程存在的嚴重缺陷,并嚴重地制約了刑事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
造成死刑錯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筆者將其總結為四個層面。(1)觀念層面:一是重實體輕程序的觀念長期存在。辦案人員往往片面追求實體正義而忽視程序正義,在辦案過程中多有違反程序的地方,侵犯被追訴人權益的情況時有存在。這實際上與訴訟目的的定位模糊有很大干系。長期以來,我們認為訴訟在于查明真相,追求客觀真實,但實際上訴訟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更內含有價值意義,應當以“善”的方式來定紛止爭而非以“惡”的方式來發(fā)現(xiàn)真相。二是有罪推定和疑罪從有觀念大有市場。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但是在辦案中有些人員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被追訴人,認為他們就是有罪,在證據(jù)的收集上也只注重有罪證據(jù)而忽視無罪、罪輕證據(jù)。對于存在疑問的案件,達不到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充分就定案,這是違背“疑罪從無”原則的。可以說這兩種錯誤的辦案觀念在很大程度上鑄成了死刑錯案。(2)立法層面:一是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沒有得到確立。在《刑事訴訟法》修訂之前,對于非法證據(jù)主要依照《關于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標準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和《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予以審查。非法證據(jù)被稱為“毒樹之果”,其與證據(jù)品格是相悖的,因此許多國家都在刑事訴訟中確立了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以避免對程序正義的破壞。在大多死刑錯案中都存在非法證據(jù),而這些非法證據(jù)正是造成死刑錯案的重要原因。二是辯護制度立法規(guī)定不完善。完善的辯護制度能夠使控辯雙方力量均衡,避免法官“偏聽則暗”,同時維護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而《刑事訴訟法》修改之前,辯護人只有在審查起訴階段才能真正介入到案件中來,在偵查階段辯護是缺失的,這就為非法證據(jù)的產生提供了條件。此外還存在“會見難、閱卷難”等問題。新刑訴法將辯護人辯護時間提前至了犯罪嫌疑人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還要求偵查機關必須告知其辯護權利。這在很大程度上鏟除了非法證據(jù)產生的土壤,“會見難、閱卷難”等問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正如前文所述死刑案件的特殊性要求其在辯護制度上要更加完善,而我國刑事訴訟法只有指定辯護是針對死刑案件的,并無法突出死刑案件辯護的重要性。而且,雖然辯護律師的介入提前至了偵查階段,但是在這一階段辯護律師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辯護人”,僅能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變更強制措施的幫助,而對案件的了解也只是表面上的,只有到了移送審查階段才能進行證據(jù)的核實,非法證據(jù)仍有存在的時空與土壤。此外,死刑案件在訴訟程序上也較一般刑事案件復雜,除了一審和二審程序外還要進行死刑復核,而從目前刑訴法的規(guī)定來看,死刑復核階段辯護權是空缺的,被追訴人的訴訟權利沒有得到充分實現(xiàn)。(3)司法層面:一是證據(jù)審查適用上不遵循證據(jù)的“兩個基本”要求。迷信“口供是證據(jù)之王”,將案件的破獲押在被追訴人的供述上,不注重對其他證據(jù)的收集,導致了非法證據(jù)橫生。雖然《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證人作證義務,但是實踐中證人出庭作證的比例仍然非常小,證人證言得不到有效質證。在許多死刑案件中,尤其是故意殺人死刑案件中連最基本的尸源都無法查明,就對案件進行審理。正如《洗冤集錄》的“卷首語”所說的,“獄情之失,多起于發(fā)端之差,定驗之誤。” 在沒有排除證據(jù)矛盾和其他可能性的情況下,錯案的產生自然是無法避免的了。二是被追訴人辯護權虛化,辯護權未能充分行使。雖然刑事訴訟法對被追訴人的辯護權做出了許多規(guī)定,但是在實踐中很多辯護權都沒有得到落實,無法實現(xiàn)和控方的有效對抗。(4)其他原因,如上級機關和輿論壓力等導致司法機關不能獨立辦案,辦案人員能力不高等。
(二)死刑錯案中刑事辯護的缺位
在總結分析死刑錯案產生的原因之后,有必要特別反思刑事辯護為什么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作用。因為畢竟刑事辯護的設置目的就是為了查明案件真相,保護被追訴人合法權益的,而錯案的出現(xiàn)恰恰表明刑事辯護的目的并沒有得到實現(xiàn)。
1.5例典型故意殺人罪死刑錯案中關于刑事辯護的基本情況一覽表
之所以選取故意殺人罪死刑錯案作為研究樣本,是因為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的比率相比其他案件更高,也是死刑錯案的重災區(qū),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可以更好地折射出死刑案件中刑事辯護所存在的問題。
2.死刑錯案反映出的刑事辯護問題
(1)司法機關對被追訴人的辯護權利告知不到位
2006年北京市京鼎律師事務所曾對8例刑訊逼供案件進行了實證調查,其中所選取的杜培武案、佘祥林案和李久明案和本案的樣本有重合之處。據(jù)調查這3例案件中,除了杜培武主動提出過委托律師外,其他當事人都未被告知此項權利。但就是在杜培武案中,其主動申請也遭到了專案組蠻橫的拒絕 。從現(xiàn)有的滕興善案資料來看,其辯護律師滕野系由滕興善的妻子委托,并未反映出偵查機關是否告知其辯護權利,并且當時所適用的1979年《刑事訴訟法》也并沒有規(guī)定偵查機關有告知辯護權的義務。而趙作海案則適用1996年《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即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正是缺少偵查階段辯護權的告知,導致趙作海在偵查階段遭受了刑訊逼供,做出了9次有罪供述,釀成了最后的錯案。可見,司法機關應盡到對被追訴人辯護權的告知義務,尤其對于死刑案件而言,必須給予被追訴人全面的辯護權利,從而保證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證。
(2)委托辯護是主要的辯護方式,指定辯護未能起到應有作用
從上表可以發(fā)現(xiàn),除了趙作海案是指定辯護外,其他都是委托辯護且都是委托的律師,沒有一例是自行辯護。死刑案件的重大性和死刑的不可逆轉性,以及被告人的孤立、弱勢地位和法律知識儲備、訴訟手段的嚴重不足問題,決定了他們獲得具有豐富法律知識、嫻熟辯護技巧的律師的幫助和保護是必需的。并且,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辯護律師相比于其他辯護人有更多的辯護權利,如辯護律師在看守所羈押階段便可持相關手續(xù)文件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其他辯護人須至起訴、審判階段且獲得法檢機關許可方可享有會見權。這也是此五例死刑案件委托律師進行辯護的比例如此之高的原因所在。但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律師行業(yè)多是私人性質的,根據(jù)財富資源的分配規(guī)則,就會出現(xiàn)富人聘請高水平律師,窮人只能聘請低水平律師的現(xiàn)象。我們看到本文選取的這五起死刑錯案,有三人的職業(yè)是農民,可以說他們在經濟上并無力支持辯護費用。佘祥林的一審辯護律師何大林曾說佘祥林的家人當時只交了180元辯護費。而趙作海則因為無法承擔辯護費用,只能由法院進行指定辯護。而那些無力聘請律師的死刑案件的被告人更難享受律師的有效辯護服務。一方面,指定辯護只存在審判階段,而“承擔指定辯護的律師在審判階段才介入訴訟,大大限制了律師辯護功能的發(fā)揮,不足以切實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和貫徹設立律師辯護制度的宗旨”。 另一方面,法律援助近乎無報酬勞動,死刑案件辯護的風險又大,部分指定辯護人存在走過場的現(xiàn)象 ,起不到應有的辯護作用。此外,指定辯護律師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專門的法律援助機構,二是私人律師事務所。專門法律援助機構的專門人員是按照事業(yè)編制拿固定的工資,案件辦好辦壞不影響收入,自然有些律師在辯護上會有所松懈、縮水。而私人律師事務所中選派的律師,因為辦案補貼少,“大牌”、“資深”律師較少出庭進行法律援助,多是由剛入門的年輕律師承擔這一責任。而年輕律師剛剛從事律師職業(yè),同老律師相比存在專業(yè)技能不熟練、辯護經驗有限等問題,這顯然與死刑案件的重要性不相配,嚴重影響了死刑案件的辯護質量。趙作海一案的指定辯護律師胡泓強就是剛剛進入律所的實習律師,由于其之前并沒有代理過案件,再加上沒有獲得律師執(zhí)業(yè)證書,無權在開庭前到看守所會見趙作海,只能復印案卷,自己在家閱讀整理??梢姡付ㄞq護并未起到其應有之義,被告人的辯護權未能得到落實,也就為后來的錯案發(fā)生埋下了禍根。
(3)辯護律師的辦案態(tài)度影響案件的進展
從這五例死刑錯案來看,大都存在更換辯護律師的情形,只有杜培武一案三次審理都
是同一辯護律師。在滕興善案中,由于案件時間跨度極大,一審的辯護律師滕野在案件提起再審時已有73歲。因此,再審的委托辯護律師是湖南省懷化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周開松律師,而沒有沿用當年清楚案件詳情的滕野律師。在佘祥林案中,其一審辯護律師何大林由于對一審判決不滿而退出了該案,而趙作海案和李久明案也都存在更換辯護律師的情形。雖然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被告人可以拒絕與變更辯護,但是這是在被告人認為辯護人的辯護對自己不利或者違背自己的意愿的情況下才出現(xiàn)變更辯護的情形。這四起更換辯護律師的案件都未反映出被告人主動想更換律師的意愿,而是辯護律師自己主動退出了案件。這對案件的進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杜培武案中劉胡樂和楊松律師則在案件查明中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可以說本案由死刑立即執(zhí)行改為死緩,又由死緩改為無罪,二位律師的優(yōu)秀辯護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被追訴人和辯護律師之間所形成的高度信賴的關系,也有利于辯護的深入進行,如杜培武就曾說只有他自己和劉胡樂律師相信他沒有殺人。在某種程度上,死刑案件的辯護律師的確是被追訴人唯一的“救命稻草”,辯護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其生死。
(4)辯護律師介入時間太晚,在偵查階段無法發(fā)揮自身作用
從這五起案件的辯護律師介入時間來看,都是在移送審查起訴之后,在偵查階段辯護是缺失的。其中滕興善案和佘祥林案都是適用1979年《刑事訴訟法》,而依照當時的規(guī)定,在起訴書送達被告人時才得以委托辯護律師,佘祥林的一審辯護律師何大林就曾指出自己是在開庭的前一晚才拿到案卷,如此倉促的時間顯然無法保障辯護的質量。1996年《刑事訴訟法》則將辯護人的介入時間提前到了移送審查起訴之日,這一時間上的前移為律師辯護提供了充分的準備時間,有利于律師收集證據(jù)和查明案件。而對于指定辯護,由于刑訴法規(guī)定只有審判階段才可進行指定辯護,因此對于指定辯護的死刑案件辯護律師介入的時間更為靠后。“北京市律師所接受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中,43.9%的律師是開庭10天前才接到指定辯護通知,29.4%的律師在開庭前5—9天才接到指定通知,還有10.3%的律師在開庭前2—4天才接到通知?!?要指出的是,不論1979年《刑事訴訟法》還是1996年《刑事訴訟法》都沒有對偵查階段辯護權的性質作出規(guī)定。雖然1996年《刑事訴訟法》第96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受委托的律師有權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關案件情況。但是,顯然在偵查階段律師并不是以辯護人身份出現(xiàn)的,僅是起法律援助的作用。只有到了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辯護律師才能全面接觸到案件犯罪事實和證據(jù)材料,而死刑案件遠比其他案件要復雜,證據(jù)也非常龐雜,這樣的規(guī)定顯然限制了辯護權的充分、有效實現(xiàn)。
(5)對于辯護律師的無罪辯護意見,法院基本上都未予采納
這五例死刑錯案中,所有辯護律師都提出了證據(jù)非法、不足的無罪辯護意見,但是法院基本上都未采納,只有杜培武案中辯護律師所提出的辯護意見被部分采納。 而正是這些部分采納的辯護意見使得杜培武由死刑立即執(zhí)行改為了死緩。在我國死刑審判實踐中,很難見到律師或是被告自己能夠通過法庭辯護改變法官原有“有罪先見”,法庭辯護因而也就流于形式。判決書則對被告人的辯護詞或辯護律師的辯護意見 “高度概括”,平均文字量為2-4行。還有的判決書對于經過庭審質證的有疑點的證據(jù)干脆避而不談。 可以說,在我國刑事辯護中與“會見難”、“閱卷難”、“調查取證難”等參與程序難相比,辯護意見采納難是更為核心的風險。因為即使解決了參與程序難,賦予了辯護律師更大的辯護權利,如果其所提出的辯護意見不能被聽取和采納的話,之前所做的努力就全部付之東流了。對于死刑案件,如果無罪辯護意見被采納那就意味著被追訴人將被無罪釋放,而如果沒有被采納那就要面臨死刑或者徒刑。可見,辯護意見是否被采納對于死刑案件是極其重要的。此外,辯護意見不予采納不僅消減了律師從事刑事辯護的決心和信心,還會極大影響被追訴人對于辯護律師信賴感和配合度。這顯然不利于死刑錯案的發(fā)現(xiàn)與預防。
三、完善死刑案件的刑事辯護制度,有效避免死刑錯案
要想避免死刑錯案乃至刑事錯案,保證死刑案件的質量,必須在刑事辯護制度上下功夫。而我們所要努力的方向,不僅是死刑案件在形式上“有辯護”,更要讓死刑案件在實質上有“有效的辯護”。
(一)建立死刑案件辯護律師的專門管理制度
1.明確死刑案件必須由律師進行辯護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三種辯護方式:自行辯護、委托辯護和指定辯護。其中委托辯護人的范圍包括律師,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jiān)護人、親友。指定辯護人則來源于法律援助機構和私人律所的律師。死刑案件由于性質嚴重,社會影響力大,所以對其辯護質量要求更高。而如果采取自行辯護的話,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和不利條件,被告人希望通過一己之力改變有罪指控是難上加難,因此在死刑案件中不應當采取自行辯護的辯護形式。當然,這并不是剝奪限制被告人的辯護權利,相反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死刑案件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并且在實踐中采取自行辯護的幾乎沒有。在委托辯護中,由于《刑事訴訟法》對律師之外的辯護人的權利限定了諸多條件,如必須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同意方可行使會見權和閱卷權。種種限制將會極大地影響死刑案件辯護質量。并且,在偵查階段只允許委托律師做辯護人。所以,應當在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死刑案件必須由律師進行辯護,即委托律師辯護和指定律師辯護。這樣能夠強化辯護在死刑案件中的特殊地位,并且能夠極大地提高死刑案件的辯護質量和判決質量。
2.確立死刑案件辯護律師準入資格認證制
在明確了死刑案件的辯護必須由律師承擔后,還要對辯護律師的準入資格進行認證。由于死刑案件的重大性,所以對死刑辯護律師的法律知識和辯護經驗要求更高,并非只要是律師就能勝任死刑案件的辯護,因此從事死刑辯護的律師必須滿足更高的資格認證要求。如為了加強對死刑辯護的指導,美國律師協(xié)會于2003年2月10日通過了修訂的《死刑案件辯護律師的指派與職責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中明確規(guī)定“為死刑被告辯護的律師應該顯示出為死刑案件提供熱情的辯護以及高質量法律代理的理念,滿足死刑案件被告辯護所必須接受的培訓要求”,并由專門機構對死刑辯護律師進行資格認定。在英國,只有大律師才能出席刑事法庭履行辯護職責。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發(fā)的《關于充分保障律師依法履行辯護職責 確保死刑案件辦理質量的若干規(guī)定》(下文簡稱《規(guī)定》)雖然對死刑案件中律師依法履行辯護職責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但是律師的準入資格方面還是空白。因此,我們應當確立死刑案件辯護律師的準入資格認證制??稍谌珖y(tǒng)一司法考試之外,對于死刑案件辯護律師設置專門的業(yè)務能力考試,通過這一考試方可獲得刑訴辯護律師資格,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期,方可載入死刑案件辯護律師名冊進行執(zhí)業(yè)(只有登記在冊的律師才能擔任死刑案件辯護人)。這樣嚴格的準入制度可以大大改變死刑辯護律師良莠不齊的狀況,從而有效提高死刑辯護質量。當然,執(zhí)業(yè)門檻提高的同時,刑辯律師的待遇和地位也應當獲得相應的改善和提高。加之,刑辯律師尤其是死刑案件的辯護律師其執(zhí)業(yè)本身具有極高的風險,在保障其各方面權利上也要進一步加強,使得死刑辯護律師成為一個具有高度社會地位的群體。唯有此,才能讓更多的律師愿意加入到刑辯律師的大軍之中。這一問題將在下文中再加以論述。
3.完善死刑案件辯護律師的監(jiān)管機制
在嚴格死刑案件辯護律師準入資格的同時,還要完善相應的監(jiān)管機制,只有這樣才能讓辯護制度落到實處。監(jiān)管機制應當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業(yè)務培訓方面,二是監(jiān)督獎懲方面。在這點上我們可以借鑒《綱要》的經驗?!毒V要》中列舉了試圖獲得接受委派取得為死刑案件被告辯護資格律師的詳盡的培訓計劃,還由專門機構對辯護情況進行監(jiān)督,對于不負責任的律師則將其從花名冊中注銷?!兑?guī)定》中也曾指出,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xié)會應當加強對律師的業(yè)務指導和培訓,以及職業(yè)道德和執(zhí)業(yè)紀律教育,不斷提高律師辦理死刑案件的質量,并建立對律師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考核機制。建議由各地司法局會同律師協(xié)會負責對死刑辯護律師定期進行死刑業(yè)務培訓,并為其提供更多地學習機會,如邀請知名律師、法學家進行講座,出國交流等,使律師能夠更好地勝任死刑案件辯護人角色。在監(jiān)督方面,可由律師協(xié)會對律師的辯護質量進行監(jiān)督,對不認真履行辯護職責的律師給予警告;對于有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律師,處以一段時間內不得從事死刑案件辯護的處罰;對于嚴重不負責任和有犯罪行為的應從死刑辯護律師名冊中注銷,終身不得再從事案件的代理辯護業(yè)務。此外,還要建立獎勵機制。對那些認真履行辯護職責的辯護律師予以精神上或者物質上的獎勵,同時可以建立優(yōu)秀死刑辯護律師公務任職制度。實際上國外也不乏這樣的做法,如美國很多大法官就有律師經歷,這可以極大提高死刑辯護律師的社會地位,從而充分調動其辯護積極性。
4.為死刑案件的辯護律師提供必要的費用和支持
刑事辯護需要律師自行調查取證、復印資料,有的還需要專門機關進行司法鑒定和評估,而這些涉及死刑案件的證據(jù)、資料的獲取相較于一般的刑事案件難,數(shù)量也十分大,要想保證刑事辯護的質量自然離不開經費上的支持。我國擔任死刑案件的辯護律師一是來源于法律援助機構,二是私人律所。在我國進行援助的律師屬于行政工作人員,工資待遇較為固定,這就導致律師缺乏辯護的費用保障和利益驅動。并且法律援助機構的律師多是通過指定辯護方式參與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自主選擇性不強,有的甚至排斥辯護律師,嚴重影響了案件的辯護質量?;谀壳爸付ㄞq護辯護質量不高和死刑案件的特殊性,被追訴人多采取委托辯護的方式,即從私人律所聘請辯護律師,這也就意味著被追訴人要想聘請好的律師就要承擔一定的訴訟費用,而很多死刑案件的被追訴人的經濟情況并不樂觀。因此,要想提高死刑案件的辯護質量,應給予為死刑案件辯護提供充實的經費保障。首先,對于指定辯護的律師必須給予一定的補償。而之所以要給予補償,有人指出“這是國家為防止濫殺、錯殺應付出的代價”。 在我國,可以由法律援助機構支取法律援助基金中的款項對辯護律師進行適當費用貼補(至少補償進行辯護所需的基本費用)。其次,對于某些委托辯護的律師給予一定的補償。這部分補償主要是針對那些經濟情況并不好而又采取委托辯護的被追訴人,實際上這種委托辯護類似于指定辯護,只是辯護律師是由被追訴人自己選擇的,而指定辯護是由法律援助機構選定的。給予這部分委托辯護律師一定的貼補,一方面可以減輕被追訴人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還可以調動律師的辯護積極性,提高案件的辯護質量。對于該部分經費的來源建議由財政部門進行撥款,交由當?shù)芈蓭焻f(xié)會進行管理,司法局監(jiān)督款項去向,以保證死刑案件刑辯律師有充足的經費保障。
除了經濟上的支持,全社會還需營造良好的刑事辯護氛圍。對于司法機關而言,應當積極配合辯護律師進行調查取證、查閱資料和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阻礙或者變相阻礙辯護律師行使其合法的辯護權利;在拒絕配合的情況下應當認真說明原因(盡量出具書面答復);對于辯護律師的違法行為應當及時糾正。尤其注意刑法第306條“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jù)、偽造證據(jù)、妨害作證罪”的適用問題,不能讓該罪名成為妨礙辯護律師進行充分辯護的“絆腳石”,對于正當?shù)臅?、調查取證應當全力配合與支持。對于死刑案件尤甚。因為死刑案件的證據(jù)獲取較為困難,有些關鍵證據(jù)必須借助公權力機關才能獲得,如果不能取得司法機關的幫助,那么辯護將無法有效進行下去,出現(xiàn)死刑錯案的可能性也會大大提高。對于社會公眾而言,死刑案件的社會影響巨大,一直是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而辯護律師處于如此熾熱的“聚光燈”下,其所承受的壓力是相當大的,而且,判處死刑的案件往往是“罪大惡極”的案件,所激起的民憤也是極大的,律師多會被冠以“為壞人說話”的帽子,而不被人們所理解。從本文所列舉的五例案件中就有辯護律師因為壓力過大而退出訴訟的情形,而辯護律師的缺席對于死刑錯案的出現(xiàn)無疑具有一定關聯(lián)。因此,我們要改變對辯護律師的片面認識,尊重刑事辯護價值,尤其是輿論媒體應當正確引導民眾,避免給予辯護律師過多的壓力或者負面影響,在報道案件時應避免一些帶有偏見和感情色彩的話語,做到客觀、公正的報道,不干擾案件的正常審判。同時,還要注意保護辯護律師和被追訴人的隱私,不影響其個人和家庭成員的學習、工作與生活。
(二)建立死刑案件律師辯護的特別參與機制
1.司法機關必須承擔起告知辯護權和指定辯護的義務
關于司法機關的辯護權告知義務,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一修訂將司法機關告知辯護權的時間提前到了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極大地保護了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利,同時也能減少刑訊逼供案件的數(shù)量。此外,此次修訂還將指定辯護的時間由審判階段提前到了偵查階段,這就要求偵查機關不僅要盡到告知義務,而且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還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但是要注意的是,刑事訴訟法只是規(guī)定了司法機關有告知辯護權和指定辯護的義務,而對未盡到上述義務的權利救濟程序沒有做出相應規(guī)定,也就使得這一規(guī)定實現(xiàn)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無救濟則無權利。陳光中教授就曾指出:“犯罪嫌疑人被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偵查機關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請律師幫助,沒有履行告知義務的,審訊的證據(jù)材料和詢問筆錄無效。” 因此,應當通過司法解釋的形式對未予告知辯護權利的救濟路徑予以明確。如果司法機關未盡到告知義務的,允許犯罪嫌疑人或者其辯護律師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或者控告,并且如果在死刑案件的任何一階段 欠缺了辯護律師的參與都不得直接作出死刑判決。這和國際慣例及對死刑案件的程序要求也是一致的。
2.在死刑案件偵查階段賦予辯護律師完整的辯護權利,強化偵查階段辯護權
我國新《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可以說這一規(guī)定解決了1996年《刑事訴訟法》中偵查階段辯護律師的地位問題,明確其辯護人身份,而不再是法律幫助者。但是,新刑事訴訟法又同時規(guī)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僅可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對案件事實和證據(jù)而言,這一規(guī)定讓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的身份又變得極為尷尬,一方面被稱為“辯護人”,一方面又限定了其辯護權利,可謂“戴著鐐銬跳舞”。在偵查階段,辯護律師還是無法接觸到案件證據(jù)和實質性的內容,仍是以“辯護人”之名行“法律幫助者”之事。
一些國際性文件提出了關于律師在偵查階段參加訴訟的要求。如1990年第8屆聯(lián)合國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會通過的《關于律師作用的基本原則》第1條明確規(guī)定:“一切人都有權請求由其選擇的一名律師協(xié)助保護和確立其權利并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為其辯護”,第5條則進一步規(guī)定:“各國政府應確保主管當局告知遭到拘捕和拘留,或者被控為有刑事罪的一切人,他有權得到自行選定的一名律師提供幫助?!笔澜缧谭▍f(xié)會第15屆代表大會1994年9月10日通過的《關于刑事訴訟法中的人權問題的決議》第18條也規(guī)定:“國家必須從刑事訴訟程序一開始,便保證刑事被告人聘請律師權利……?!笔澜缧淌略V訟制度的發(fā)展,其中重要表現(xiàn)就是律師對偵查程序的介入。死刑案件不同于其他刑事案件,它關涉到人的生死,而偵查階段的偵查、取證對死刑案件之后的審理和結果具有重要意義,這就使得這一階段律師的辯護尤其重要。因此,我們應當在死刑案件的偵查階段給予辯護律師以完整的辯護權利,而不僅僅是提供法律幫助,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就可以獲取到相關的案件證據(jù)材料,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刑訊逼供的發(fā)生,同時利于辯護律師做無罪、罪輕的辯護,降低死刑錯案的數(shù)量。上述的五例死刑案件之所以成為錯案,很大原因就是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沒有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以致釀成錯案,直至被害人出現(xiàn)或者真兇落網案件才得以水落石出。
3.判決書中要記載辯護意見,同時要對“不予采納”辯護意見加以說明
通過上文的分析,對于律師所提出的無罪、罪輕辯護意見法院往往未予采納,極大影響了辯護質量,而這些辯護意見對于防止錯案發(fā)生多具有關鍵作用。我國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jù)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而法院對辯護意見不予采納正是對辯護人責任的否定。而之所以會出現(xiàn)辯護意見不予采納的問題,一方面在于許多人甚至司法工作人員在觀念上對辯護律師存在誤解,辯護律師是為壞人辯護,律師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訟棍”,是為虎作倀的罪犯幫兇,這種認知在中國社會有相當?shù)钠毡樾浴A硪环矫鎰t是因為判決書中缺少辯護意見的記錄和對“不予采納”辯護意見的說明。辯方的辯護意見(有些辯護意見直接指出了案件的證據(jù)不完整,適用法律不正確)并沒有出現(xiàn)在判決書中,而對于控方的意見則有大段的文字陳述,這恰恰是從另一個側面映射出了控辯雙方力量不均衡。因此,首先要從觀念上糾正對辯護律師的錯誤認識,司法機關必須樹立起“未經法院宣判,不得宣告任何人有罪”的觀念,強化辯護制度在死刑案件中的重要性。其次,在判決書中要記載辯護意見以及不采納辯護意見的說明,這樣才能充分展示出控辯雙方的對抗。因為只有將辯方的意見寫入到了判決書中,法院所作出的判決才是兼顧了控辯雙方的意見,這樣的判決才可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得出的是有罪判決那么就意味著辯護意見未能說服指控意見,如果得出的是無罪、罪輕判決那么就意味著辯護意見說服了指控意見,而將控辯雙方的意見都記錄在判決書中,就能很明顯的得出判決結果,這樣的判決才能具有說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