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賓
(南通第一中學,江蘇 南通 226001)
實施新課程以來,精彩課堂的提法頻頻出現,在“中國知網”搜索到的文章就有千篇之多,但大多只是“冠名”而已,對于精彩課堂的內涵、研究價值、實施策略以及評價體系等問題,幾乎沒有涉及。這一方面說明精彩課堂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闡釋,而要對其進行全面界定是比較困難的。另一方面也說明精彩課堂是一種目標指向,是課堂教學所追尋的一種高境界狀態(tài)。
《現代漢語詞典》對“精彩”二字的解釋為優(yōu)美、出色、絕妙,常用來指表演、言論、文章等有獨到之處、不同凡響。相應地,精彩課堂指的是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師生感受到教學的精致美妙、富足幸福,是弘揚教學特色、關注師生生命成長的課堂,是超越一般、充滿智慧、令人叫好甚至禁不住拍案叫絕的課堂。顯然,追求精彩就是追求教學的高品位,追求真善美的和諧統(tǒng)一。其基本內涵可以從科學、藝術、人文和技術四個維度加以闡釋。
精彩課堂要求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下,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圍繞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科學合理地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體現學科知識的科學性和教學組織的科學性,體現以學為主、以學定教的新課程理念,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精彩課堂的創(chuàng)意在教師,成就在學生。它不求形式上的花哨和表面的熱鬧,而是追求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究,也就是將精彩的落點定在學生的學,積極主動地學、生動活潑地學、富有成效地學。課堂上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項活動都凝聚著教師的智慧,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出色表現和收獲,成就了課堂教學的精彩。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學的真諦就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彩課堂講究知識的呈現方式,藝術地展現化學學科知識的獨特魅力,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欲望,讓有趣和有價值的學習活動充盈于課堂的時間和空間之內??梢哉f,藝術性是精彩課堂的重要元素,缺乏藝術性就缺乏精彩感,精彩課堂就無從談起。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的手段和方法更加靈活多樣,為精彩課堂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電子白板、PPT、教學視頻、WiFi、Pad和電子書包的使用,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雖然它們代替不了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但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卻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信息傳輸更加便捷、學習效率更加提高。盡管傳統(tǒng)課堂也有精彩呈現,但畢竟缺乏現代氣息,數字化教學是時代的要求,是精彩課堂建設的技術支撐。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是教學的出發(fā)點,教學必須符合受教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睂W生的認知起點和認知能力是有差異的,為此,精彩課堂的目標設定具有層次感和階梯性,每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既有“規(guī)定動作”,也有“自選動作”,“規(guī)定動作”強調“實”,是學習的基本要求,是學習內容的底線,也是發(fā)展的最低目標;“自選動作”突出“活”,強調個性自由,注重自我發(fā)展。實活并濟,演繹精彩。這其實也是中國古代“和而不同”“因材施教”思想在精彩課堂中的體現。同時,精彩課堂又強調預設與生成的協(xié)調。因為無論教師預設得多么充分,也難以預料課堂教學中的“節(jié)外生枝”,變動不居的課堂充滿了不確定性,教師只有慧眼識珠,敏銳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點,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才能讓“優(yōu)秀者更優(yōu)秀,平常者不平?!?,才能演繹出不曾預約的別樣精彩。
精彩課堂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教學功底和教學風格,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智慧。雖然“課堂精彩”不等于“精彩課堂”,但是沒有課堂的精彩也就難以演繹出精彩的課堂,它們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精彩課堂正是由無數個課堂的精彩片段組成,它們正如夜晚的天空,群星璀璨,使夜空無比美好。
整體優(yōu)化既是精彩課堂的實施策略,也是精彩課堂建設的基本要求。必須凸顯三個關鍵詞:精準、靈動、優(yōu)質。
所謂精準,是指課程標準把得準——認真解讀課程標準相關的教學要求,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選得準——精心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問題、精心編制例題和習題。生情學情摸得準——根據學生的認知,面向大多數學生,合理確定教學的起點。教學目標定得準——根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制定出具體、適切的學生課堂發(fā)展目標。教學方法用得準——注重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相匹配,站在學習者角度設計學生的課堂活動,講練結合,收放有度。學生力所能及的,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的,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的,教師為之。教學評價抓得準——依據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教學評價,體現教、學、評的一致性,防止教的不考,考的沒教,使教學與評價相脫離,評價落空。精準體現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就是要目標精細、導入精妙、展開精當、訓練精致、點撥精巧、小結精要等。當然,還要求教師的語言精練、板書精美等等。
靈動是指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敢于借鑒和創(chuàng)新,以開放的心態(tài)設計出靈活、動態(tài)、板塊式的彈性“學”案,而不是周密細致、一成不變的線性“教”案。對于問題的解決多設計幾種可能,加強教師的啟發(fā)引導,關注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既心中有“案”又不拘泥于“案”,在圍繞教學目標精心預設的基礎上,依循學生的認知曲線、思維張弛以及情感波瀾,以靈動的教育機智和開放的教學生態(tài),隨時調整教學進程和教學方法,讓課堂教學充盈人文韻味。
優(yōu)質是指教學目標達成度高,即課堂教學質量高,教學效益好。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堂學習之后,其學習效果和行為表現能夠達到預設的三維目標要求,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激發(fā),并盡可能多地獲得全面、自由與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能夠滿足家長的愿望和社會的需求。
亮點就是精彩點,是教學的特色與魅力所在,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智慧。亮點之處就是最引人深思或最吸引學生的目光之處,學生聚精會神,全身心沉浸在學習之中。這樣的課堂是學生主體參與的課堂,是師生生命成長的課堂,也是引人入勝成就精彩的課堂。
例如,教學“氮的氧化物”一節(jié)內容時,可以利用網絡和實驗來創(chuàng)設3個亮點。
亮點1:網絡學習閃電概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或學生用Pad)以“閃電”為關鍵詞進行百度搜索,就會出現大量的閃電概述、產生原因、發(fā)生頻率以及伴隨的化學反應等內容,精美的閃電圖片讓雷雨交加的情景再現在學生腦海里,學生在閱讀相關文字時,還驚奇地發(fā)現“雷雨發(fā)莊稼”。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樣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方便快捷,現場感強,體現了“從生活走進化學”的新課程理念。
亮點2:“模擬空氣中的閃電”視頻
閃電稍縱即逝,伴隨的化學反應更是難以觀察。為了增強N2與O2在放電條件下反應的直觀性,我們嘗試演示實驗,但耗時太長,而改用播放“模擬空氣中的閃電”實驗視頻,這樣反而更便捷、直觀和高效,也體現了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亮點3:氮氧化物的轉化系列實驗
用圓底燒瓶和塑料瓶組裝成類似噴泉實驗的裝置,只需將其中的滴管改為配有乳膠管的短導管即可。將一束銅絲置于圓底燒瓶內,塑料瓶(配單孔塞和長導管)內裝滿水,夾住乳膠管。
①制取NO2用針筒從短導管內注入一定量的濃硝酸,即可觀察到銅與濃硝酸劇烈反應,生成紅棕色的NO2氣體。
②NO2轉化為NO 用針筒從短導管內吸出燒瓶中的溶液,夾住乳膠管。打開長導管的止水夾,輕輕擠壓塑料瓶,待水進入圓底燒瓶后立即松開,形成美麗的噴泉。
③NO氧化為NO2將瓶內溶液放出,將長導管的乳膠管夾住,從短導管內注入一定量的O2,瓶內氣體立即變?yōu)榧t棕色。
三個實驗用同一套裝置進行,實驗的連續(xù)性強,密封性好,現象明顯,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拓展,進行氮氧化物與堿反應的演示實驗。實驗設計巧妙,其中還可穿插少量的學生分組實驗,教學效果顯著,令人難忘。
細節(jié)即細小的環(huán)節(jié)和情節(jié),教學細節(jié)是構成教學行為的最小單位,是教學行為的具體分解?!疤┥讲痪芗毴?,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奔毠?jié)雖小,卻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細節(jié)顯示差異,細節(jié)彰顯品味,細節(jié)決定成敗。關注細節(jié),才能提升教學的智慧;關注細節(jié),才能預約與演繹課堂中的那份精彩。
例如,教學“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時,問一問“為什么說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分子中的氫原子還能減少嗎?”“甲烷為什么是正四面體結構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結構?”又如,學習鐵與氯氣反應的性質時,讓學生比一比“鐵與鹽酸反應生成什么物質?”再比如,書寫乙酸的結構簡式時,讓學生辨一辨“乙酸的結構簡式可以寫成CH3-CO-OH嗎?”還有,在分析了化學反應與能量的關系圖后,讓學生想一想“需要加熱的反應都是吸熱反應嗎?”等等,這些問題雖小,卻很容易滑過,在教學中只需教師適時提醒或強調一下,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避免了學習中的“夾生飯”現象或錯誤的發(fā)生。
也許,細節(jié)無需做大,但細節(jié)必須做細做實。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陽的光輝,欣賞細節(jié),雕琢細節(jié),就能使課堂魅力無窮。
學習總離不開考試,考試是目前無法替代的一種重要的學習評價方式。精彩課堂不是花架子,沒有必要也無法回避考試問題,但可以通過精準、靈動和優(yōu)質的教學,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教得愉快、學得扎實、考得滿意的目的。舉一反三是精彩課堂的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
舉一反三,是儒家的教學思想之一,是指從一事類推而知其他事,由某事物而推知同類的其他事物。舉一反三,在心理學上稱為遷移,指遇到問題時善于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去探求未知的領域,以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舉一反三中的“一”與“三”必須存在必然的內在聯(lián)系,“一”應該是“三”的典型,“三”必須是“一”的泛化,因而“一”的典型性和“三”的全息性必須存在著天然的適應性。否則,舉“一”不可能反“三”。其次,“舉”的方法和過程必須是科學的。我們不但要研究“舉”所反映的“一”是否符合其內部特點,還要研究向學生“舉一”時是否切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能力;同樣“反”的過程和方法也應該注意這兩方面的問題,與“舉”相對應?!芭e”的本質是科學地解讀“一”,“反”的本質是靈活地悟到“一”并聯(lián)系到“三”。精彩課堂要求的“精準”,某種程度上就是關注“舉”的典型性、適切性,“靈動”就是關注“反”的發(fā)散性和遷移性。化學教學中,舉一反三的例子可以有很多,這里不再舉例。
精彩是相對的,也是無限追求的。沒有穿越時間和空間的永恒的精彩,精彩課堂建設永遠在路上,離我們很近,又離我們很遠。只有把精彩裝在心中,在課堂教學中堅持讓精彩繼續(xù),精彩課堂就會漸行漸近。正如泰戈爾詩云:不是錘子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得鵝卵石日臻完美。
[1]朱水萍.“舉一反三”教學要義的當代意蘊[J].教育探索,2012(1).
[2]徐賓.化學教學:從預設走向生成[J].福建教育,2006(12).
[3]靳玉樂、朱文輝.生成性教學:從方法的惑到方法論的澄清[J].教育科學,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