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亞麗
摘 要:文言文在高中語文中占據很大篇幅,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因為它距離我們時間久遠,與現代漢語有一定的區(qū)別,學生就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了抵觸甚至厭倦情緒,而朗讀無疑是消除這一情緒的好方法,它讓學生親近文言文,主動學習文言文,在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朗讀這一方法將有助于我們的教學。
關鍵詞:朗讀;文言文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066-01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雖然距離我們久遠,但是無論時間如何流逝都不能帶走它內在的魅力和韻味。它是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體現,也是中國文化傳承語文的載體,但是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低效無效或負效的問題,因而消除文言文尷尬的境地迫在眉睫。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安排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言文,教師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教授,但是學生依舊懼之拒之。因而在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結合平時的教學,我認為可以借助朗讀進行文言文教學。
一、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識文斷句的能力,初步感知文意
糾正字音、學習讀句,是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雖然現在拿到的文言文已經不需要斷句,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只是依賴而不去思考為何如此斷句。在《狼》中,就有這么一句“其一犬坐于前”,在朗讀的時候,有的同學讀作“其一犬/坐于前”,而有的同學這樣讀“其一/犬坐于前”,不難看出,第二種讀法是正確的,因為這句的主語是其中的一只狼,而不是狗。
因而在朗讀尤其是初讀文章時,除了掃除語言文字方面的障礙外,還可以理解文中具體句子和整篇文章,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在教學文言文時很多老師先讓學生朗讀,淺顯的文言文讀一遍便可以把握文意大概,這樣的做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朗讀中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設學習的語境
康德說:“想象力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認識功能”。語文學科有廣闊的想象拓展空間,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這一特點,積極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文言文也是一種語言,是語言,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在語境中學習。身臨其境就像身邊有一位如影隨形的伙伴,我們可以放下包袱,擺脫難堪,無拘無束;我們亦可以自由發(fā)揮,這樣的狀態(tài)又怎么會學習效率不高呢?
《口技》是一篇表現力極強的文章,相信熟悉它的人一定會佩服口技者的高超技藝。但是我們的驚嘆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要讓學生品出其中的美妙所在。在教學時我采用學生個別讀和集體讀的方式,讓學生朗讀時借助想象,創(chuàng)設語境,還原現場。剛開始時只有個別同學臉上有表情,此時我讓他們自己進行交流,然后在重新自讀,漸漸地在許多同學的表情中我看到了驚訝、感嘆和微笑,此刻相信他們的腦海中已浮現出口技表演者的現場。
古代文化瑰寶之一《孔雀東南飛》的人物形象鮮明,自讀一遍后就能疏通文意,之后安排學生進行分角色讀,這樣課堂成了文言文的天地,在這個狹小的空間里卻出現了古代的情景。感悟能力強的同學在朗讀中讀出了焦仲卿的懦弱與堅守,讀出了焦母和劉兄的蠻橫與強勢,讀出了劉蘭芝的忠貞與反抗。因為學生對朗讀的重視,各個形象把握準確,而這些都是讀的功勞。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比傳統(tǒng)的講授法效率高許多。
三、在朗讀中提升語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王尚文先生說:“語文教材不是儲藏知識點、訓練點的寶庫,不是學生思考和語文訓練的范本,不是例子,而是培養(yǎng)語感,開發(fā)心智的引擎,是為了學生不停地進入生活,不停地變成一個人鋪設的言語之路。它應當以優(yōu)秀的言語作品吸引他們、點燃他們,成為真正的人、優(yōu)秀的人?!痹谄綍r我們看到有一些同學在朗讀文言文時會搖頭晃腦,加之各種手勢,似乎不太雅觀,但是不難發(fā)現他們的動作是隨著朗讀內容的節(jié)奏而變化的,聽他們的朗讀是那樣的抑揚頓挫。可見同學們已經注意到了文言文的節(jié)奏。文言文的語言本身就富有節(jié)奏感,韻律感較強,朗讀時揣摩語氣的輕重、緩急、強弱,就能品出語言之美,逐漸培養(yǎng)出語感,在語言的熏陶中提升語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四、在朗讀中感悟情感,陶冶情操
朗讀的過程中通過對文字的感知,進一步領會字里行間的意蘊。 指導學生感悟作者情感,進而解讀文本?!蛾惽楸怼肥恰靶ⅰ钡牡浞?,前人評論這篇文章說:“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 ……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祖母的殷殷深情,這樣富有情感的文言文,是朗讀的最佳選擇。在上課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先自讀,讀完之后相互交流感受,把自己感觸深的句子在班級里泛讀。而后進行小組朗讀,四人合作讀出情感;在一遍遍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眼前似乎出現了那個至情至孝的作者,他筆下的字字句句均是深情的流露。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受,在讀中體悟,在朗讀中悲傷著作者的悲傷,快樂著作者的快樂。這樣的情感交流不是通過字詞的拆分講解獲得的,而是朗讀讓學生得以感受作者的拳拳祖孫情,進一步認識到孝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在這樣的語言氛圍中,學生感受著古代文化中的精髓,潛移默化中情操得以陶冶。
五、在朗讀中積淀知識,提高表達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大工具,它們相互依存,共同成就語文的工具性能。有一位中學語文教壇新秀在介紹自己作文教學經驗時,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以朗讀為突破口,提高一些學生的寫作水平?!彼淖龇ň褪峭ㄟ^強化朗讀訓練來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結果表明,經過一個學期的強化訓練,6位學生的寫作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見朗讀的神力了。朗讀最直接的收益就是積累寫作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好的素材來支撐,要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無異于緣木求魚,不太現實。同時,通過朗讀學生也熟悉了文章的語言表達習慣和寫作技巧,熟能生巧,慢慢地學生會把所積累的素材與寫作技巧和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這樣就達到了以讀促寫的效果。
朗讀最學習文言文的入門之徑,是學好文言文的重要法寶。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對課文反復朗讀,才能消除陌生感和隔膜,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文言文的學習中,在學習中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王尚文:《語文教育學導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 王尚文:《語感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