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內(nèi)容摘要:研究性學習作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構(gòu)成部分,作為一個頗具特色的課程領域,是新時代的產(chǎn)物;作為一種極具探索性與革新性的學習方式,它對于改變傳統(tǒng)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 研究性學習 實施策略
語文教育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中一塊重要的領地本應受到整體教育改革的啟示,而目前最為活躍的“研究性學習”就為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會學生會學語文,學好語文提供了良好契機。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不僅是以獲得大量的知識與技能為目的,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一個“學習化”社會里如何學會學習,如何學會生存,如何以此種方式成為一個真正有學習能力(包括創(chuàng)新能力)又有著科學的思維方法與精神的人。從這一點上來講,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完全有必要和可能。那么如何在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尊重學生,確保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教育領域有一個很知名的“三主論”,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這本是一個很不錯的命題。但在教學中,“學生為主體”卻得不到真正的落實,很多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并沒有真正體會“主導”的實質(zhì)含義,而把“主導”演繹成了潛意識里的“主人”和“領導”。于是就希望學生順從、聽話;于是就有了老師“專場演講式”的“滿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學生正襟危坐的“聆聽”。課堂上積極主動地舉手發(fā)問的學生鳳毛麟角。學生們希望接受訓導,不想自己探究;喜歡聽講,不喜歡思考;愛照著練,不愛用心去創(chuàng)造。而研究性學習的應運而生為 我們醫(yī)治教學上的“滿堂灌”、“一言堂”這一痼疾提供了良藥。狹義的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擇并確定研究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來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本文所談初中語文課堂的研究性學習是從廣義而言的,它的著眼點在于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意識,學會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養(yǎng)成平等態(tài)度,具備獨立精神以及相應的實踐習慣。研究不是追求某種“達成度”,價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種學習方式,是養(yǎng)成觀念,是提高和發(fā)展自己,是為終身學習奠基。教學中要著力組織激勵學生進行討論研究,刺激學生的發(fā)現(xiàn)欲,從而讓他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無論會不會答,都應給予熱情的表揚和鼓勵,表揚他們勤于思考的可貴精神,鼓勵他們敢于在別人未發(fā)現(xiàn)問題的地方大膽質(zhì)疑的勇氣。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quán)利和學習個性,真正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語文教學之所以要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是由中國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決定的。中國語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決定文學作品的豐富性和多義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給讀者多角度的理解。“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币虼?,對一篇文章,就應該允許有各種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許有自己獨特的視角。既然如此,學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師、不同于教參的理解,又為何不可呢?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學會閱讀,而并不是一定要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才能真正讓學生有屬于自己的思維空間,從而使學生在主動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中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提問突破,營造研究性學習的氛圍
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們 在符合他們身心特點和發(fā)展水平的探究活動中,常常興趣盎然,動機強烈,情緒高漲,接受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效率也特別高。而"研究性學習"較之其他語文實踐活動更需要主體發(fā)揮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梢?,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對研究性學習來說具有重要的特殊的價值。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教材的興趣?!敝挥袑W習者對學習內(nèi)容充滿興趣和疑問,其思維才會處于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tài),從而產(chǎn)生研究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去閱讀思考,對課文作出較為深刻甚至是獨到的評判。
如在講授《孔乙己》時,一開始就問學生:“孔乙己姓甚名誰?”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又一下子難以回答的問題,很自然地迫使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興趣盎然地深究其名。在此基礎上,教師順勢利導地讓學生認識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決了本文的教學難點??梢?,激疑激趣的疑問,會誘發(fā)學生研究的欲望,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當然,要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要使課堂始終處在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之中,單靠一兩個提問是不夠的,它需要教師站在高處,從整節(jié)課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tǒng)化提問,這樣的提問才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激發(fā)學生研究的欲望,使課堂在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之中從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乃至創(chuàng)造能力。如在教授《變色龍》一文時,可以采用這種分層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先提出問題:奧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回答出來—“善變”;然后再問: 他“善變”的特征有哪些?這下學生的熱情高漲,紛紛答“變得快”、“反復無?!?、“蠢”、“好笑”等;在此基礎上,老師繼續(xù)問:他雖變來變?nèi)ィ幸稽c是沒變的,那是什么?學生由于有了前面的問題作鋪設,可以不費勁地回答:“看風使舵”。最后,教師就順勢利導,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是什么原因使他一變又變?作者為什么要塑造這個形象? 這樣一組從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設問,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地過程中,學生對本文重點難點的學習很容易地就解決了。
3、討論辯論,促進研究性學習的深入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fā)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苯虒W實踐表明: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研究性學習”向縱深發(fā)展,離不開課堂討論和課堂辯論。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求教師真正作到“精講”,學生已理解的堅決不講,不是教學重點的不講或少講。而應當鼓勵學生認真思考,鼓勵他們質(zhì)疑問難的探索,幫助學生克服思維惰性,幫助學生擺脫盡信書,盡信教師的思維桎枯。引導學生不僅從常規(guī)常式上去生疑,也從特殊變式上去生疑,教會學生思。并通過與人交流激活思維,解開思維的“死結(jié)”迸發(fā)創(chuàng)造的火花,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要改變備課、授課的方式,把“教學目的”改成“學習目的”,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詳盡寫出每課所需達到的知識、能力、情感、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目標。從授課上,應留給學生教學活動的空間、時間。如果可能的話,每篇課文都要提供給學生討論的話題,讓學生思考和探索,拓寬他們的思路,進行多角度的思維。話題可以是學生質(zhì)疑提出的問題,可以是課文中有爭議的問題,也可以是對課文的評述性問題等。這時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的討論、辯論獲得預期的效果提供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把“研究性學習”引向深入。
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愚公移山還是搬家好”的辯論賽,同學們就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有的學生認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開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飯發(fā)展經(jīng)濟;甚至有學生認為愚公“投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壞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等等。最后老師在肯定同學們的意見的同時結(jié)合文章的寫作目的,引導學生形成共識:愚公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不必過多強調(diào)愚公的做法,對于愚公的具體做法還需要放回到先秦時代去考慮。但在當今的經(jīng)濟社會,還需要開動腦筋,運用智慧,不光“肯干”,還要“巧干”。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目的的要求,也避免了學生無的放失討論問題,從而鍛煉、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準確性。
4、心得體會,形成研究性學習的成果
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重在過程,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水平的提高。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種見解,一種認識,甚至可以是一種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這一學習過程不在于學生觀點是否新穎,見解是否獨特,而在于研究性學習過程所體驗到的學習樂趣,在于對課文深入理解領會后的傾吐表達,而這也正是大綱所要求的。因此,在進行完課堂討論或課堂辯論后,我往往要求學生把他們討論、辯論的結(jié)果、心得寫成小論文或讀后感,或就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寫作特點的某一點寫出自己的認識。有時還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改寫、縮寫、擴寫等等,以練為主,成文即可,不作過高要求,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的研究意識和寫作能力。
教育家贊可夫說:“學生積極的情感、歡快的情緒,能使他們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聯(lián)系。而消極的情緒則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苯陙淼慕虒W實踐證明,把研究性學習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學習方式引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語文研究性學習這種不僅以獲取知識為目的,而且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是有極大興趣的,在活動中同學們煥發(fā)了極大的學習熱情,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挖掘教材質(zhì)疑解疑,嘗到了語文學習的快樂,主體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溧陽南渡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