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華
摘 要:導學案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它完全改變了以往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對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導學案的情況淺談一下。
關鍵詞:導學案 地理教學
一 、引言
長期以來,中學地理一直被稱為“副科”,歷來不受重視,在學校,占用、少安排、隨意取消常有發(fā)生,再加上部分非地理專業(yè)教師上地理課仍是“灌輸式”式教學,使許多學生對學習地理毫無興趣!更談不上積極主動地學習地理。如何改變當前中學地理教學中這種狀況呢?我校于2013年3月實行了“15321”教學模式,進行了以“導”促“學”的教學實踐,以“導”促“學”就是“先學后教,講練結合”, 其有效途徑就是實施導學案教學,在這一年多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真正能讓一堂地理課上得輕松、愉快、活潑,學生為主體踴躍參與的課,莫過于導學案在中學地理課堂中的應用。導學案的實施,使得一向由傳統(tǒng)課堂上的“灌輸式”學習改變?yōu)椤爸鲃邮健睂W習。那么,導學案在地理教學中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二 、預習中的導學——“自主學習”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這一版塊主要是學生預習教材,嘗試著完成一些比較基礎的題目,并記錄所發(fā)現(xiàn)的疑難問題。從而讓學生了解下一堂課的學習究竟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部分題目不能太難,否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體會不到成功的愉悅,久而久之會對預習失去興趣。這和以前的預習有所不同,沒有導學案之前,其實老師也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可據(jù)對學生抽樣調(diào)查,所謂預習只是把書本從頭到尾看一遍,然后就不了了之了。然而用導學案的“自主學習”時,學生必須認認真真的去做,對有疑問的地方應在導學案上做一些記錄,同時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個別詢問,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這為“后教”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三 、課堂中的導學—— “合作探究”讓學習變得卓有成效
“合作探究” 這一版塊運用啟發(fā)式引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圍繞學案中設計的思考活動題展開討論。這是一節(jié)課的關鍵,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高潮。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學案中設計的思考題進行思考并展開討論和發(fā)揮想象。這個時候正是最多學生想偷懶的時候,這時老師該怎么做呢?這就要發(fā)揮老師的機智了: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或學案中提出的思考題采取相應的新穎的手段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刺激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始終保持積極主動的思索狀態(tài)。例如:我在講授《西雙版納》一課時,先是根據(jù)課本中提供的活動內(nèi)容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西雙版納近年來旅游業(yè)下滑的原因,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這樣一來,就有不少學生感到疲憊和困惑。這時我就給他們播放與活動材料相關的視頻,讓他們看到真實的情境,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思考欲望,再順順追擊,利用反問、對比和設問等各種形式結合視頻所揭示的社會現(xiàn)象,設疑引導,將趣味性和現(xiàn)實性融于一體,啟發(fā)學生思考,然后派出幾個組的代表發(fā)表各自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及時給予中肯的表揚和鼓勵。接著繼續(xù)播放不同行業(yè)人士給西雙版納旅游局獻策的視頻,讓學生借鑒,啟迪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想象力,最后,要求學生以“假如我是西雙版納景洪市的市長”為題擬寫一篇經(jīng)濟建設的簡略方案。這樣的精心設計和合理安排既符合學生的思維活動順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創(chuàng)新能力;又可避免教師過多單調(diào)講述,還能推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地理思維能力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1]
四、課后導學——“課堂檢測”能自覺地引導學生揚長避短
“課堂檢測” 這一版塊主要就是引導學生歸納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脈絡,抓住主線,幫助學生加深印象,鞏固所學的知識。具體就是要求學生將學案中的知識體系補充完整并完成練習題;練習題分兩部分。一是指“鞏固練習”,它是給同學們對當天所學內(nèi)容的一個鞏固,同時也給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提供查漏糾錯的平臺,當然這部分練習還是以基礎為主。對同學完成的鞏固練習,我會要求他們進行分組自我校對,自我檢查,組內(nèi)同學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對于大部分同學都認為有困難的典型題目,教師可以在課后作集中輔導。在這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兵”教“兵”的作用。優(yōu)秀學生要想幫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學習上也有了緊迫感,還把自己理解的知識清晰地表述出來,這本身就是另一種提高?!敖虒W”相長,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二是指“課后深化”,是在整節(jié)課結束后,留給同學們思考的題目,比鞏固練習更深一層,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去思考,以便于培養(yǎng)“學優(yōu)生”,同時通過做這些題目也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導學案的科學性減輕了學生負擔,以前我們的學生至少需要為每門課準備兩個本子:一個是課堂筆記本,學生要把老師講的東西記下來,以備復習考試用;另一個是課后作業(yè)本。作業(yè)本往往不止一個,而除了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外,還要買各種復習資料,而這些復習資料往往很難做到精選題目和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說的學生負擔過重,實際上主要是指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和家庭作業(yè)。“以導促學”的“導學案”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有了導學案之后,學生課前預習、上課都用這一張導學稿,聽課時需要記錄的東西就在“導學案”的空白處補記。課后學生復習的還是這張紙,沒有其它作業(yè)本或資料。過一段時間,學生把“導學稿”裝訂起來,就是精選的復習資料,考前也不再專門出備考題。在課堂上掌握好的學生課后不需要做作業(yè),學生有更多的課余時間發(fā)展自己的愛好特長,個性得到張揚,素質(zhì)教育落到了實處。 [2]
導學案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它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陳舊模式,是完全建立起以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為主的新模式,確實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位置,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是“先學后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它需要教師的引導,需要學生的自主,更需要師生的互動。
參考文獻
[1].吳永軍.關于“導學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年20期.
[2].黃莉敏.新課程背景下地理學案設計探析[J].廣西教育,2010年06期.endprint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