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和情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從當前中職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入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究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路徑。
【關鍵詞】閱讀教學;解讀范式;提問藝術;探究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依托職中語文教學大綱,筆者在創(chuàng)新課堂閱讀教學方面做了諸多嘗試。下面是根據(jù)自己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對開展有效課堂閱讀教學的想法作一番梳理,權作拋磚。
一、摒棄千篇一律,尋找恰當?shù)奈谋窘庾x范式
文本的解讀范式是指在解讀作品時可以作為解讀典范的基本方式。我國語文教學領域對文本解讀主要有“作者中心說”“背景中心說”“文本中心說”“讀者中心說”“編者中心說”“對話中心說”六種。[1]對于教材中的特定文本,選擇恰當?shù)慕庾x范式能讓學生真切地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的原始沖動,能夠在廣闊的視野中培養(yǎng)學生求真意識和辯證思維。
現(xiàn)階段對于閱讀教學我們又何嘗不是停留在對靜態(tài)閱讀文章的分析層面上呢。千篇一律地著眼于文本的內容分析、關系分析、結構分析、寫作特點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內容要點、中心思想和作者觀點的歸納等等。初看上去,這種傳統(tǒng)教學方式好像從易到難、逐步深入、由點到面,很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細究起來,這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忽略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思維的獨立性,破壞了文本的整體美。所以對文本的解讀找準切入點是關鍵,好的突破口可以更好地拉近學生同文本的距離,可以給學生理解文本提供更為新穎的視角,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摒棄一講到底,關注閱讀教學的提問藝術
一直以來,很多的閱讀教學課都是任課老師“一言堂”“滿堂灌”,教師講的是如癡如醉,學生聽得是昏昏欲睡;教師講的累,學生聽得煩,向課堂要效率更是無從談起。良好的閱讀應該是以文本為媒介引發(fā)師生思維的碰撞,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融合。提問則是實現(xiàn)這一過程的有效方式。提問不僅是一種技巧,也是一門藝術。有效性的課堂提問對閱讀教學來說至關重要。
有效提問是遵循語文學科特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抓住課堂不同時段、巧妙進行提綱挈領性設疑的一種閱讀手段。?[2]提問不僅要有明確的指向性,還要在問題設置上遵循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由淺入深,化繁為簡,化虛為實,由表及里,重啟發(fā)性、整體性、思維訓練性。此外,閱讀教學還要創(chuàng)新課堂提問方式,由傳統(tǒng)單一的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向學生自我設問、師生互問、學生間互問等形式轉變。只有把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出來,才能使語文課“活”起來,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破除依賴性的思維定式,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fā)表不同意見,然后主動去解決問題。
三、摒棄教參專制,倡導合理豐富的文本聯(lián)想
閱讀教學應該是開放性的、拓展性的、思維碰撞的教學。然而現(xiàn)階段的閱讀教學很多地方應該認真反思。教學遠離學生閱讀實際,注重模式化內容,教師太注重教參上的文本解讀,教師公布參考書上的答案就是標準答案,教師給學生的就是教參上的閱讀定論以及諸如“對比烘托”“卒章顯志”“欲揚先抑”“承上啟下”之類的寫作技巧的術語,教師對文本解讀就是對教參的復述,毫無新意。教參專制的后果就是讓學生變成人云亦云的“復讀機”,變成刻板規(guī)范的“打印機”,變成毫無主見的“傳聲筒”。
教參專制的結果就是課堂專制。對素質教育來說,課堂專制就是教育的退步。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去填補文本空間,去創(chuàng)造性解讀意義空間。閱讀教學中的想象力也是構成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智力,它對于形象而深入的理解文章內容,對于情感的激發(fā)乃至意識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3]只有張開想象的翅膀,文本解讀才能五彩繽紛;只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才能使閱讀文本豐腴厚實;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潛能,鍛煉學生思維,才能體現(xiàn)閱讀教學的精神。
四、摒棄被動閱讀,突出有效的自主探究閱讀
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依然存在嚴重的“重教輕學”現(xiàn)象,過于強調教師的中心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課堂閱讀就是機械式被動閱讀,它讓學生忽略了對文本情感美的體驗和思想的收獲;它讓學生把文章解剖的支離破碎,用斷章取義去代替文本內涵。筆者認為語文課堂應該突出有效性的自主探究閱讀。
自主探究閱讀是開展閱讀教學的一把“鑰匙”,一劑“良藥”。在課堂上,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布置學生課前預習閱讀文本,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多種方式加強師生交流對話是開展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是開展自主探究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4]沒有課前的反復閱讀和課后的拓展閱讀,是不可能深層理解文章,是不可能達到更高層次的審美投入、情感共鳴的。課堂的師生交流對話除了是借助詩文佳句、音樂圖畫、故事幽默,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欲望外,還要尊重并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獨特見解。
中職課堂的閱讀教學不是“一言堂”,不是“滿堂灌”,也不是“課堂自由主義”。任何忽視教師主導地位,過分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閱讀教學課堂都是不健康的課堂;任何忽視教師引導、啟迪作用,夸大學生絕對“自由”的課堂 也都是畸形的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打出的“組合拳 ”,不能厚此薄彼。教師對課堂統(tǒng)籌的合理,學生思維、審美、個性得到拓展、提高、張揚,教師和學生配合的恰當,那閱讀教學在課堂上就能有效實施。只有把主動地“教”轉換為學生自主的探究,把被動的“讀”轉換為學生主動地去體驗,把固定的“思維”轉換為學生豐富多彩的聯(lián)想,才能極大地鍛煉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李俊.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范式的評價與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0(9).
[2]陳群.語文課堂的隱形翅膀——有效性提問[J].文
史,2012(6).
[3]徐建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初論[J].語文教學通訊(教育論
壇),1996(10).
[4]陳國游.中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的探索研究[J].劍南文學 (下),2011(2).
(編輯:陳 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