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航
摘要:嚴復是中國近代邏輯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中國近代邏輯史上譯介西方邏輯學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為引進和普及西方邏輯學做出大量具體而微的工作。本文試圖從文化交融的角度出發(fā),以嚴譯著作典籍為依據,探討嚴復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文化障礙,實現中國傳統思維方法與西方邏輯方法的融合,并對后世邏輯思維產生深遠影響的。
關鍵詞:嚴復;邏輯思想; 文化交融 ;思維方法
邏輯是文化發(fā)展中深層次的內容,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思維習慣,影響著文化內容中所包含著的各個門類的發(fā)展。嚴復的邏輯思維方法是中國傳統邏輯學的一部分,它具有著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其邏輯的意義只有放在產生它的文化背景中去探尋才能得出真諦。
一、中西文化的宏觀比較與結合
嚴復在進行哲學、政治、經濟、教育、邏輯學等領域的比較與結合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提及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的理論問題。這些理論問題不僅突出地表現了嚴復對待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的立場和態(tài)度,也表現了嚴復在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問題上的杰出智慧。因此,在個別地討論嚴復中西交融的邏輯思想之前,有必要對嚴復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的理論思想進行一次整體闡釋和梳理。
中西文化的比較該如何具體進行?中西文化的結合又該采取什么樣的具體方式?這些都是擺在嚴復面前的緊要課題。嚴復認為,具體進行文化的比較與結合,應本著原本精神,他說:“吾聞學術之事,必求之初地而后得其真,自奮耳目心思之力,以得之于兩間之見象者也?!盵1](P.1027)只有對比較結合對象的真切把握,才談得上是有價值的比較研究和有價值的文化結合。宏觀的比較結合是一種對不同文化系統進行全方位、總體性的比較與結合,其基本前提是對作為比較結合對象的文化有概括性的把握和認識,其操作手段以綜合歸納為基本特征。學貫中西的嚴復很擅長此項方法,比如宏觀的比較,中西在政治、人才教育、軍民關系、風俗地理等方面長短優(yōu)劣便十分明顯的擺在眼前,如何吸收、結合也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又如嚴復說:“夫西洋之于學,自明以前,與中土也相埒耳。至于晚近,言學則先物理而后文詞,重達用而薄藻飾。且其教子弟也,尤使自竭其耳目,自致其心思,貴自得而賤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仡欀袊稳??夫以朱子即物窮理釋格物致知是也;至以讀書窮理,風斯在下矣?!盵1](P.73)如此宏觀的比較,則又讓我們知曉歷史上中西學術的基本狀況:中西學術在明代以前大體上是同步且性質相同的,只是到了明朝以后,中國學術才落后于西方,從而為學習、吸納西方學術思想和精神提供了明確方向。可見,嚴復所認為應用宏觀比較分析的方法,對于把握文化結合內容、精神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如果說嚴復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那么不僅要歸功于他中西兼?zhèn)涞膶W識,更要歸功于他卓爾超群的世界性眼光。
二、嚴復對中西文化交融的解析
洋務運動期間提倡的“中體西用”論,即以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為體,西方科學技術為用,對推進中西文化交流,特別是對近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能動作用。這時,嚴復以他的遠見卓識發(fā)表了頗具影響力的《與<外交報>主人書》一文,這篇長論集中表述了嚴復對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這一重大課題的睿見。嚴復首先對海禁即開以來的學習西方文化的模式進行了概括,他認為中國開設學堂雖然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仍未脫離中體西用的窠臼。然后,嚴復對這樣的現象分別進行了分析。關于“中體西用”論,嚴復說:“體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故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并立,合之則兩亡。”[1](P.557)學習西方文化必須破除“中體西用”論的樊籬,應以全方位的姿態(tài)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價值的因素為我所用。嚴復不僅提出了全方位吸收西方文化的口號,也對文化結構進行了相當水平的分析。他認為,我們全方位地學習西方文化,不應該是盡去中國固有文化,即吸收西方文化與保留優(yōu)秀傳統文化不應是對立的;全方位吸收西方文化也不是全部照抄、照搬,而是要有批判鑒別地加以吸收。正是基于這種對中西文化的全面考察了解,嚴復提出了凡事如果都照抄、照搬西方則弊大于利的警告??梢姡瑖缽退鲝垺绑w用不二”的文化交融模式的核心內容是:全方位、多角度相結合,立足中國實際,擇其善者而用。嚴復對不同系統和同一系統的不同文化結構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劃分,否定了“中體西用”的文化交融模式,為近代以來中西文化的會通開辟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三、中西思維方法的微觀比較
文化的差異性導致思維方式的差異,邏輯思維方法是哲學方法論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傳統的思維方法中邏輯方法的劃分、比例,邏輯基礎方法及邏輯方法學科——邏輯學的理論建設,與西方比較存在明顯的不足。嚴復認為近代西方富強的基礎是科學的思維方法,所謂“富強之基,本諸格致。不本格致,將無往而不荒墟,所謂蒸砂千載,成飯無期者矣?!盵1](P.11)可見,建設富強中國的基礎,必須借鑒和引用西方的邏輯思維方法,使之與中國傳統的思維方法相結合,從而內化為中國特色的邏輯思維方法。
嚴復認為,名理之學,古代中國雖然沒有像亞里士多德那樣創(chuàng)造出的完整的邏輯學體系,但仍有相關的明辨學內容。在這樣的思想前提下,嚴復接著列舉了中西思維方法上的相同點,例如認為《易》、《春秋》中“本隱之顯”與演繹,“推顯至隱”與歸納都具有相通性,嚴復說:“及觀西人名學,則其格物致知之事,有內籀術焉,有外籀術焉。內籀云者,察其內而不知其全者,執(zhí)其微以會其通者;外籀云者,據公理以斷眾事者也,設定數以進未然者也。乃推卷曰:有是哉,是固吾《易》、《春秋》之學也,遷所謂本隱之顯者,外籀也;所謂推顯至隱者,內籀也,其言若詔之矣。”[2](P.6)又如認為道家哲學中的“曲則全”,朱熹所謂的“大處不行終由小處不理”等觀念與西方邏輯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嚴復說:“曲,一部分也;舉,一部分,則全體見焉。故《中庸》曰,其次致曲。天下惟知曲為全者,乃可以得。故西人重分析之學,朱晦庵亦言大處不行,終由小處不理也?!盵1](P.917)嚴復的上述一系列比較說明,古代中國卻有它的邏輯思維方法,但顯得粗糙和零散,以至到了近代,中國都沒有形成完整的邏輯學體系。
嚴復以西方邏輯學的發(fā)展為基點,進一步分析了中國邏輯學不發(fā)達的原因。首先,嚴復認為中國古代沒有建立自己的邏輯學體系的基本原因在于中國的明辨學是建立在臆造上的。嚴復說:“西方之所以翔實,天函日啟,民智淪開,而一切皆歸于有用者,正為此耳。舊學之所以無補者,其外籀非不為也,第其本者,大抵心成之說,持之似有故,言之似成理,媛姝者以古訓而嚴之,初何嘗去取公例而一考其所推者之誠妄乎?此學之所以多誣,而國計民生之所以病者。無他,其例之抵于臆造,而非實測之會通故也?!盵1](P.993)中國古代也有邏輯方法,特別是演繹法,但由于這種演繹法的基礎不是事實,而是臆造的觀念,因而容易走向玄談,變成空洞的學問,對國計民生自然毫無補益。嚴復抓住了中國名理之學的主要局限,從而為中國古代邏輯學基礎的近代轉化展示了方向。其次,以“古”為明辨的最終根據,是中國邏輯學未能形成科學體系的又一個主要原因。嚴復說:“宋儒朱子,以讀書窮理解格物致知。察其語意于內外籀原未偏廢。蓋讀書是多聞,多聞者,多得古人所流傳公例也。窮理是求新知,新知必即物求之。故補傳云:在即物以窮其理,至于豁然貫通,既貫通,自然新知以出,新例以立。且所以新例,間有與古代所已立者齟齬不合,假吾所立,反復研正,果得物理之真,則舊例不能因古遂可專制。”[3](P.64)也就是說,讀書本不是壞事,但如果唯書是從,甚至是在新知識與古訓發(fā)生沖突時,遷就古訓,這顯然也不利于邏輯學的發(fā)展。通過這一比較,嚴復貫徹了進化論的思想,主張邏輯學的發(fā)展必須面向新知,而不是相反。嚴復認為,中國邏輯學不能健康發(fā)展的原因還在于中國不注重歸納與演繹的平衡發(fā)展,歸納幾無發(fā)展,至于枯竭;演繹過于昌盛,逐漸演變?yōu)樾?。嚴復說:“中國由來論辯常法,每欲求申一說,必先引用古書,詩云子曰,而后當前之事體語言,與之??彪x合,而此事體語言之是非遂定,此術西名為Deductive,而吾譯作外籀。蓋籀之為言繹,從公例而得所決,由原得委,若之向外,散及萬事者然,故曰外籀……欲其無差,必精外籀之術,庶不至所行者是,而所斷者非也。然而外籀術重矣,而內籀之術乃更重。內籀西名Inductive。其所以稱此者,因將散見之實,統為一例,如以壺吸氣,引之向里者然,惟能此術,而后新理日出,而人倫乃有進步之朝;吾國向來為學,偏于外籀,而內籀能事極微?!盵3](P.64)由此可見,對于中國傳統邏輯學輕歸納重演繹的失誤,嚴復的分析可謂是一針見血。
中國古代邏輯學近代轉化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重視而且吸取歸納法,歸納是演繹的基礎,沒有歸納的演繹,是空洞且沒有科學價值的演繹。嚴復通過此類比較,從邏輯發(fā)展的前途上指出了中國邏輯學提高與發(fā)展的重要任務。思維方法的比較與結合,嚴復是在積極肯定中國古代存有名理學前提下進行的,這種溝通本身就具有啟發(fā)性,如“曲則全”與分析之學,但在嚴密的、規(guī)范的、體系的西方邏輯學面前,中國傳統邏輯學就似乎顯得有些相形見絀,嚴復著重指出了中國邏輯學基礎立于臆造,邏輯學立論過于從古以及重演繹輕歸納等不利于邏輯學發(fā)展的因素。所以,嚴復立足于西方邏輯學和中國傳統邏輯學的會通和融合是有重要意義的,它對于改變中國傳統邏輯學發(fā)展方向,重建科學的、體系的邏輯學產生了良好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栻.嚴復集[M].中華書局,1986.
[2](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自序[M].華夏出版社,2002.
[3](英)耶芳斯著,嚴復譯.名學淺說[M]. 商務印書館,1981.
[責任編輯: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