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詠芳
課外閱讀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應該加強方法的指導,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走進自然法
學生總是對貼近自己生活的事物感興趣。教師抓住這一特征,讓他們通過閱讀感受自然的奇妙,能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有一篇課文叫《花鐘》。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先帶學生去感受牽?;?、薔薇花、夜來香的美,讓他們探究花為什么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同時要求他們思考:你還知道哪些花開放的時間?為什么會在這個時間開?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他們有的閱讀了《十萬個為什么》,有的閱讀了《科學發(fā)現(xiàn)》,還有的閱讀了《走進自然》。最可貴的是,一段時間后,有學生對我說:“老師,通過讀《昆蟲記》,我知道了所認識的昆蟲哪些是害蟲,哪些是益蟲,以后我再也不傷害益蟲了?!边€有學生對我說:“老師,我知道我家板栗樹為什么長蟲、蠶寶寶什么時候上山了?!睂W生能有這樣的理解、能知道這些知識,完全得益于廣泛的課外閱讀。
二、課堂延伸法
有限的語文課堂,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如果把課堂閱讀比作小鳥,那么由課堂延伸出去的課外閱讀就是翅膀。沒有翅膀,小鳥就不能在天空飛翔。
教學中,我總是根據(jù)課文的不同文體特征,推薦學生閱讀類似的課外書籍。如,學習了《丑小鴨》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產(chǎn)生對童話的興趣,我推薦學生閱讀了《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學習了《爬山虎的腳》后,為了讓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我推薦他們閱讀了《人與自然》;學習了《嫦娥奔月》后,我讓學生搜集并閱讀了《開天辟地》《女蝸補天》等神話故事。
又比如,學習了《老人與?!泛?,我指導學生去圖書室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寫一篇科學小論文。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也豐富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經(jīng)典誦讀法
誦讀經(jīng)典是積淀文化底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誦讀經(jīng)典的最大障礙是缺乏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眾多經(jīng)典作品中選擇了《三字經(jīng)》《古今賢文》《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大學》《論語》六本書中的部分章節(jié),并附錄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0首,以及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文如《師說》《陋室銘》等,編輯成冊,作為校本教材供一至六年級學生誦讀。
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各班利用每天早上的“經(jīng)典十分鐘”誦讀時間開展朗誦比賽,通過頌經(jīng)典、唱經(jīng)典、評選經(jīng)典小能手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經(jīng)典的熱情。經(jīng)過一學期的試驗,學生都能完成規(guī)定的誦讀內(nèi)容,很多學生在平時的交談及作文中還能正確地引用經(jīng)典名句,語文素養(yǎng)明顯提高。
課外閱讀不是“副業(yè)”,它與課內(nèi)閱讀同樣重要,甚至于更重要。教師引導學生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能為他們提供強大的動力,從而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