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琴
摘 要:“啞巴英語”的原因,是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沒有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在英語文化環(huán)境里交際。英語教師要利用英語文化給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提高學生正確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西方文化背景;真實語境
在中國,英語教學一直聚焦了社會的眼球。社會上出現(xiàn)了各式各樣的英語輔導機構,各種各樣的英語聯(lián)盟、英語社團和夏令營。但結果表明,我們花了十幾年時間學習的英語,卻是我們所說的“啞巴英語”。更糟糕的是,對于英語,我們只會考試,不會交際。筆者認為,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狀的原因,是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沒有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在英語文化環(huán)境里交際。所以,學生不會通過“英語思維”使用英語。如何利用英語文化給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提高學生正確運用英語的能力,是英語老師要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重視西方文化背景的滲入
西方文化背景滲入的關鍵,是了解中西方詞匯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的差異,用“英式思維”思考問題。假設你在年終會上中了頭獎,你很開心,但你的一個朋友跟你說:“you are a lucky (幸運的)dog(狗)。”你也許會很生氣,因為從字面意思看,他所表達的是“你是一條幸運的狗?!逼鋵嵅蝗?,在西方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中,狗被視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是人們的寵物。所以,關于狗的很多諺語都是褒義的。這句話,實際上是說“你是一個幸運兒”,而且經(jīng)常用于對別人表示祝賀。所以,我們學習英語一定要明確英語國家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價值觀念等跟我們有很大的不同。在我們使用英語時,要考慮到是否與西方人的思維習慣一致。像這種文化習俗的差異,需要學生們有所了解和掌握。這對于我們閱讀英語書籍會有很好的幫助,不能陷入“雖然發(fā)音,卻不會說話(說話不得體)”的尷尬場面。
我們教學詞匯,不能只是教學它的表面意義,而應該讓學生學會從文化的角度來掌握它的深層含義。比如“l(fā)ucky dog”表示幸運的人,不能翻譯詞語表面的意思。See lye認為:“如果一個學生沒有意識到一個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他就不能算是理解了這個詞?!北热鏰t sixes and sevens,很多同學會翻譯成“在六七點”,而其實表達的是“亂七八糟”的意思。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讓學生背一些特定的習語、俚語、慣用語等。詞匯是學習語言的基礎,所以,我們應該花一定的功夫去擴展詞匯的文化含義。
二、在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西方文化背景的滲入
語言是用來交際的。在教學語言時,一定要注意讓學生們在“交際”中學會運用語言。我們不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去西方國家體驗式學習,但是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來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一定要注重其“真實性”,也就是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一定符合西方人的習慣,也就是要滲入西方文化背景,符合西方文化背景的特點。要用“英語思維”組織和協(xié)調(diào)所有的活動過程,而不是用中文的語境簡單地操練幾個句型。如果創(chuàng)設的語境是西方人完全不會使用的,那么你的教學就變得一文不值。如何創(chuàng)設滲入了西方文化背景的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叭蝿招驼Z言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都是給學生設立一定的情境,學生通過完成所規(guī)定的任務來達到教學的目的。我們常常通過采取小組活動、競賽活動、角色扮演、舞臺劇等形式開展。比如,教學“It is a nice day, isnt it”這一話題時,首先應該跟學生介紹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在西方國家,這一個話題是非常實用的,通常作為跟別人搭訕、聊天、詢問等的開場白。同時,可以擴展中西方文化背景在這一方面的差異比較。在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后,接下來可以模擬一個場景。比如設定學生在公交站等車,而你等得太無聊,你想跟旁邊的一個陌生人談話的場景,或者是在電影院、咖啡館、校門口等一些學生們熟悉而感興趣的場所??梢耘渖蠈W生們感興趣的一些話題,比如當你遇到你喜歡的女生或男生,你想搭訕;你想認識一個新朋友、想借東西、想邀請別人……可以讓學生在這些不同的場景中運用這一語言結構。但要注意的是,在學生的對話中,不僅要注意表達是否準確,也要注意表達是否符合語境,是否使用“英式思維”。
(2)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英語社團,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英語課堂畢竟是有限的。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和運用英語,那么英語社團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英語角、英語話劇團、英語小品團、英語歌愛好聯(lián)盟、英語夏令營等,一系列充滿濃厚英語氛圍的組織和團體,既能訓練學生的英語能力,又能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開展以西方節(jié)日文化為主題的交際活動,讓學生體會西方文化背景。組織學生過隆重的圣誕節(jié)、有趣的萬圣節(jié)、獨特的感恩節(jié),也是讓學生體驗西方文化背景的一個非常好的窗口。還可以利用發(fā)達的網(wǎng)絡,讓學生享受原版英文歌和英文電影的魅力。讓你的學生愛上英文歌和英文電影,英語成為他們娛樂活動的一部分,那么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也要跟著學生一起成長,經(jīng)常閱讀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了解西方國家所流行的音樂、電影、書籍、潮流等。這樣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會讓學習英語變得時尚和有趣,間接達到教學目的。
結論:綜上所述,英語教學中的西方文化背景的滲入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是可操作的。離開了西方文化背景,我們所學的英語就變成了“中式英語”,我們所做的教學就變成了“教條主義”。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不應該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詞匯語法句型上,而應該想方設法融入西方文化背景,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和“怎么做”,培養(yǎng)學生的“英式思維”而不是“應試思維”。讓學生在英語文化的語言環(huán)境中,真正會運用英語。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zhì),是我們英語老師不懈的追求。
參考文獻:
[1]王倩.初中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3(4).
[2]張艷霞.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影響[J].考試周刊,
2012(69).
[3]賈春梅.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西方文化[J].現(xiàn)代教育科
學,2012(11).
(廣東省東莞市東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