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志強
摘 要:初中化學課堂上讓學生主動發(fā)言、提問、“投石問路”是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因為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良好,所以教師更應該在化學課堂上引導、培養(yǎng)和鼓勵學生發(fā)言。如此才能讓學生真的敢于“投石問路”,樂于主動探索。
關鍵詞:初三化學;課堂教學;課堂提問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課堂發(fā)言和課堂提問的機會極少,所以教師要重視人才培養(yǎng),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投石問路”。首先教師要從教學方式、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等多個方面為學生鋪路,然后引導學生養(yǎng)成在課堂上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才能使學生真正成才。
一、理清化學脈絡,教學生明白如何投石問路
讓學生在化學課堂上“投石問路”就是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學生沒有扎實的化學基礎知識,是無法發(fā)現問題的,就算能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也大多與化學教學內容無關,如此反而會影響課堂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由此可見,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投石問路”的第一步必須是為學生培養(yǎng)扎實的化學基礎。其實初中階段的化學課程本身就比較基礎,現在是為學生建立化學理論知識框架和系統脈絡的關鍵時期。學生在這一學習階段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多看書思考問題,多找規(guī)律練習做題,多理解內容探索疑難,多累積知識豐富見識。如在學習“制取氧氣”一課時,需要學生真正掌握前兩課時中有關空氣和氧氣的內容,他們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只有當學生已經知道氧氣是空氣中的一部分時,才能真正理解氧氣由哪些化學元素組成的問題。就像有基礎的人提問時一般會問“哪些實驗可以制取氧氣”,而毫無基礎的人則會問“什么是氧氣”。
二、幽默教學,讓學生不害怕提問
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不僅能給教學雙方都帶來良好的心情,還能讓學生更加愉悅自然地接受老師傳授的化學知識。將幽默藝術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有助于建立在課堂之上的和諧關系。其實在幽默藝術的潤滑效果下,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會得到良好的調節(jié),學生也能經常受到課堂氣氛的感染。隨著學生對教師信任程度的提升,學生更容易在課堂上敞開心扉,放心大膽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意見。
如在學習《水的組成》這一課時,可以先通過講述“普通而神秘的水”的幽默故事:“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物質,英國科學家卡文迪什通過水的電解實驗發(fā)現,水并不是一種單質,而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衔锏淖畲筇卣骶褪撬慕M成比例是恒定的,這就是著名的定組成定律。”這樣以故事和傳說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水的存在,勢必引發(fā)學生對水這一物質的好奇,進而產生有關水的聯想。這時,學生便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問出“生活中所有的水都是有氫和氧這兩種元素組成的嗎?水的電解實驗是如何做的?”這類推動課堂教學進程的問題。
三、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
新課改后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觀念發(fā)生改變,學生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不僅所有教學工作都圍繞學生展開,在課堂中的地位也發(fā)生了轉變。只是新課改理念現在也正處于改革推廣的過程中,教學實踐中真正敢于在課堂上“投石問路”的學生并不多。這一問題的出現也說明了我們不僅要幫學生提升“投石問路”的實力,還要主動出擊引導學生發(fā)言,逐步將“課堂發(fā)言”這種少數現象轉變成普遍現象。教師可在化學課堂上“拋磚引玉”的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自主提問。通常情況下,化學教師“拋磚引玉”的最佳方式就是設計引導性問題,由這些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學生引入思考環(huán)境之中,進而在合適的時機下做出“投石問路”的行為。例如在教授《質量守恒定律》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在課前設置好問題,課堂授課時便以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先讓學生分別寫出木炭、硫磺、白磷在氧氣中燃燒的符號或文字表達式,然后讓學生在教師的詢問之下主動思考反應的質量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變化。
四、合理評價,培養(yǎng)學生課堂發(fā)言的信心
化學課堂上學生不敢“投石問路”發(fā)表個人意見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一種原因便是缺乏信心。學生缺乏信心的表現可有很多種,包括對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沒有信心、對自己和老師缺乏信心、對學生課堂發(fā)言的教學方式缺乏信心等。總之,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必須給學生建立信心。
以學習《燃燒和熱量》一課為例,教師在化學課堂上給學生培養(yǎng)和建立信心的方式也有很多種。首先,讓學生掌握燃料和熱量的基礎知識,這樣學生對課程內容做到了“胸有成竹”,自然會對正確回答問題產生信心。其次,當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意見以后,教師要對學生的這種態(tài)度予以支持,維護學生的積極性。第三,可以通過先起來發(fā)表意見的同學帶動其他同學來發(fā)言。
此外,教師對學生的課堂發(fā)言給予及時、客觀的評價還能促進學生課堂發(fā)言能力的提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會對化學問題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知,以后提出來的問題也更有深度。
五、培養(yǎng)習慣,讓學生習慣在課堂上發(fā)言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若想讓學生課堂提問成為常態(tài),就需要先給學生培養(yǎng)出課堂上正確發(fā)言的習慣。從習慣培養(yǎng)原理中可知:一個長期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21天左右,而好的習慣更需要長期堅持。教師應連續(xù)在化學課堂上刻意引導學生發(fā)言,讓學生在逐漸習慣老師教學、授課方式的同時,也習慣在課堂上發(fā)言,習慣于在課堂上“投石問路”。這種習慣的培養(yǎng)和持續(xù)維護也是一種符合新課改要求的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形式。以《酸和堿》這一課的教學安排為例,教師可先從教授生活中常見的《酸和堿》這一課時開始便刻意引發(fā)學生對酸、堿性物體的好奇心,用有趣的事物引發(fā)學生問問題的興趣。學生會隨之問出諸如“用指示劑測試酸堿性時會有什么反應表現?”“酸和堿發(fā)生反應時有什么表現?”等問題。問題提出后請學生在課堂上回答,讓學生習慣于回答老師的提問,并跟著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解答問題。
總之,重視人才培養(yǎng),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投石問路”既是一種心理上的成長也是一種知識技巧方面的增長,而這樣的成長是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實現的。
參考文獻:
[1]李靜.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上敢于發(fā)言的習慣[J].教育教學論壇,
2013(27).
[2]洪星范.課堂上聽不到的化學傳奇[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廣東省東莞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