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全
摘 要:復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活動,是知識的再學習,是對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再加工,是通過尋找知識的橫向、縱向聯(lián)系,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形成知識板塊,從而使凌亂的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 通過這一過程,可以把支離破碎、雜亂無章的知識變得少而精,完成知識由厚到薄的轉(zhuǎn)化.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復習課與新授課一樣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查漏補缺,系統(tǒng)掌握,全面提高;通過復習課的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提高學生對整體知識的認識水平,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guān)鍵詞:復習課;合作交流;集體智慧;展示分享;探究創(chuàng)新
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常把復習課分為四類:經(jīng)常性復習、章節(jié)性復習、階段性復習和高考總復習. 筆者根據(jù)自己剛剛上過的一堂《向量》的章節(jié)復習研究課,談談對章節(jié)性復習課的設計、探索和實踐.
■設計意圖及流程
現(xiàn)實中的高中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給予復習課以必要的重視,上復習課無非就是“三部曲”:羅列基礎(chǔ)知識,講解“典型”例題,布置課后作業(yè). 這樣的復習課學生沒有完全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而且教學往往陷入到拼時間、低效率競爭的怪圈之中,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而且收效欠佳. 這樣僅僅以獲取知識、技能、技巧為目的的復習課教學,摧殘和扼殺了學生的天性和創(chuàng)造力,不能培養(yǎng)出時代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不符合當今教育的要求.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為了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 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動手實踐、歸納整理、合作交流、自我展示、分享成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 基于此,筆者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流程.
1. 課前準備作業(yè)
①每位學生獨立梳理本章知識;
②找出平時學習的疑難點;
③收集平時學習中的典型題目;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收集、歸納、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查漏補缺的意識.
2.?搖小組討論
①前一天晚自習,將本班學生分成8個學習小組,每組推選出一名小組長,小組內(nèi)同學們相互交流、討論,分享各自的歸納小結(jié). 在教師的指導下優(yōu)化總結(jié),形成集體成果.
②學生將自己的疑難問題相互商討,若仍不能解決,在課堂提出,與教師一道研討.
③教師整理出學生提出的典型題目,并篩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題目放在第二天課堂上研究.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3.?搖課堂設計
①教師在深入研究小組集體總結(jié)成果的基礎(chǔ)上,由小組長推選出一名學生來詳盡講解本章基礎(chǔ)知識.
②每小組提出本章學習中的疑難點,與教師和同學在課堂一起解答.
③學生講解典型題目,教師參與并歸納提升.
設計意圖:讓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并體驗分享、探究的快樂.
■課堂實踐
(一)學生甲積極主動展示總結(jié)成果,并詳細解讀如下:
1.?搖向量的概念:向量、零向量、單位向量、共線向量、相等向量.
2.?搖向量的表達方式:
(1)有向線段:■,a;
(2)坐標表示:a=(x,y) .
3.?搖兩個定理:
(1)共線向量定理:
若a≠0,那么b∥a?圳b=λa(λ存在且唯一);
若a=(x1,y1),b=(x2,y2),b∥a?圳x1y2-x2y1=0.
(2)平行向量的基本定理:
已知e1,e2,是一組不共線的向量,那么對于平面內(nèi)任何一個向量a,有且僅有一對實數(shù)λ1,λ2,使得a=λ1e1+λ2e2.
4.?搖兩種運算:
(1)線性運算(加法、減法、數(shù)乘)
①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平行四邊形法則及注意點.
②減法的三角形法則.
③運算律:a+b=b+a(交換律);(a+b)+c=a+(b+c)(結(jié)合律);λ(μa)=μ(λa)=(λμ)a(結(jié)合律);λ(a+b)=λa+λb(分配律);(λ+μ)a=λa+μa(分配律).
(2)?搖數(shù)量積的運算
a·b=abcosθ,其中bcosθ叫做b在a方向上的投影.
設a=(x1,y1),b=(x2,y2),那么a·b=x1x2+y1y2,
cosθ=■=■,
a=■=■,a,b≠0,那么a⊥b?圳a·b=0?圳x1x2+y1y2=0.
5.?搖兩種應用
(1)物理上的應用;
(2)幾何上的應用.
教師點評:該同學講解得很精彩,他帶領(lǐng)同學們對基本定理、公式、法則一起朗讀,并指出了注意之處(在預設之外). 這說明給學生一粒種子,他會還給你一片森林. 相信我們的學生吧,他們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 我們根據(jù)該同學的總結(jié),一起來提煉本章的知識結(jié)構(gòu)及內(nèi)在聯(lián)系(如下圖1所示). 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將書本由厚讀薄.
教師:通過本章知識學習,還有哪些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呢?
學生:困惑……個別學生回答“數(shù)形結(jié)合”.
教師:還有嗎?
學生:困惑……
教師:線性運算及數(shù)量積運算的運算律我們是怎么得來的?
學生:哦,類比實數(shù)運算得來的.
教師:非常好,說明需要類比推理.那么數(shù)形結(jié)合又在哪些地方體現(xiàn)呢?
學生:向量的坐標表示及運算.
教師:數(shù)形結(jié)合及類比的思想,貫穿數(shù)學學習的始終.
反思:通過上述四個漸次上升的步驟,即學生獨立自主整理、小組內(nèi)合作交流、課堂展示和教師歸納提升,我們的學生對整章知識的認識由雜亂到清晰,將書本由厚讀薄,從而達到了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的目的;另外,在整個過程當中使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的是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增強了合作交流的意識,學會了借鑒他人的智慧,分享共同的成果. 這樣就可以改善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將個體勞動整合為集體智慧,進而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下:
①學生乙:當a與b不共線時,若λa=μb?圳λ=μ=0. 為什么?
學生解答:λa與a共線,μb與b共線,但a與b不共線,要使λa=μb,只有λa與μb同時為0,即λ=μ=0.
教師解答:假設λ與μ不同時為0,那么,不妨假設μ≠0,則b=■a,所以b∥a,這與已知相矛盾. 所以假設不成立,故λ=μ=0.
教師點評:說明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正面去理解,也可以用反證法來加以證明.
②學生丙:a,b,c≠0,a·b=b·c,能否推導出a=c?
學生1解答:不能像實數(shù)一樣約去b,沒有解釋原因.
學生2解答:因為a·b-b·c=0,?搖b·(a-c)=0,所以b⊥(a-c)或a-c=0.
教師補充解答:a·b=abcosθ1,
b·c=bccosθ2,
a·b=b·c,
所以acosθ1=ccosθ2,
所以a與c在b方向上的投影相等,a與c并不一定相等.
教師總結(jié):由此說明,向量運算是由實數(shù)運算類比而來的,與向量運算的結(jié)合律一樣,類比推理得出的結(jié)論并不一定成立.
③學生?。簽槭裁聪蛄繘]有除法?
教師:你為什么想到這個問題呢?
學生丁:實數(shù)都有除法,可教材中的向量沒有除法.
學生3:向量有方向,方向不能相除,所以向量沒有除法.
學生4:由b=λa(a≠0)為什么不可以定義λ=■呢?
教師:首先,對于b=λa(a≠0)的問題,教材是這樣定義的:
當λ>0時,則λ=■;
當λ<0時,則λ=-■;
當λ=0時,則b=0.
其次,對于你所說的:向量為何沒有定義除法,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從數(shù)學推理的確定性和函數(shù)確定性兩方面著手查閱資料,我們可以課下一起探討.
……
反思:學生通過類比推理提出來這樣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課前教師沒有預設,課堂上也沒有給學生以正面解答,給學有余力的學生留下了探究的空間.
(三)能力訓練
根據(jù)各小組選出的典型題目,教師仔細研究了一下,有代表性的一個題目如下,讓我們來一起分享它的解答.
題目: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2,點P為對角線AC上一點,則(■+■)·(■+■)的最大值為多少?
學生甲:(學生踴躍回答)以AB所在的直線為x軸,以AD所在的直線為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 設P(x,x),則向量■,■,■,■ 的坐標均能表示出來. 所以(■+■)·(■+■)=4(x-x2).
教師:你怎么想到用坐標法?
學生丁:因為向量有兩種表現(xiàn)方式,而此題題設為正方形,自然想到了用坐標法.
教師:非常好.
學生戊:(■+■)·(■+■)
=(■+■)·(■-■+■-■)
=(■+■)(■+■-2■)
=(■+■)·(■-2■)
=■·■-2■2+■·■-2■·■(■,■與■垂直)
=■·■-2■2.
設■=x,
原式=4x-4x2=-4x-■2+1≤1.
教師:你怎么想到此方法的?
學生戊:我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都可以化為■,■,■;■+■=■;而■,■與■垂直,此式可以化簡.
教師:非常好. 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隨后,又有兩位同學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都非常精彩,但思路、方法與學生戊類似,只是在技巧上有差異,在這里不逐一介紹了.
教師:同學們,剛才四位同學與大家一起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們有什么體會?
學生5:向量有兩種表現(xiàn)方式,因此,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研究與向量有關(guān)的問題.
教師:這些同學的講解很精彩,希望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掌聲).
反思:講解環(huán)節(jié)學生非常踴躍,但有的學生在講解過程中只注重“這個題怎么做”,而未能講出“為什么這樣做”,即忽視了解題思路和方法. 教師在聆聽學生講解的基礎(chǔ)上,要適時地給予點評和補充,并提煉、歸納出解決向量問題的基本方法:向量法和坐標法.
■總結(jié)
最初學生的自主歸納是獨立完成的;然后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其中,大家彼此分享,相互交流、學習,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小結(jié),上升到小組同學們的集體智慧;最后,學生上臺講解,自我展示. 在整個復習階段,教師都重在搭建平臺,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復習,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合作交流的意識得到增強,綜合素質(zhì)得到全面提高. 這種由學生主動整理獲得的知識,激發(fā)了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形成積極探索的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于該課開放程度較高,對教師也是一個考驗和促進.
不足之處:少部分學生整理知識水平有待提升,交流協(xié)作不夠積極主動,學生在解決分析題目時語速過快,少部分學生沒有完全融入其中. 分享型復習的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與完善.
通過本堂復習課的實踐,筆者感觸頗多:本堂課學生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我們的學生潛力無限、創(chuàng)造力無限. 筆者深深地感到,原有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潛力與創(chuàng)造力,以傳授知識及技能的教學方式確實需要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