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煒華
當今人們所面臨的是一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準確而迅速的接受大量信息,經過辨析、判斷,并及時作出反饋,應該成為每一個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益的提高便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了。同時也是對我們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給予更嚴峻的考驗。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是閱讀者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所以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掌握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指導,注意閱讀的目的性和恰當的閱讀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達到教師想要的預期效果。
語文教學在學生的各個學習階段都是重點。漢字是我們的母語,因此語文教學也就成了我國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都被定位為“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的學科。而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閱讀教學,更是成了難中之難。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之中,結合新一輪課程改革,總結出以下幾點教學心得:
一、 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博采眾長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是老師拿著課本,指定某篇文章,就讓學生們反復“研讀”,就連試卷中的文章,也大多來自這些篇目筆者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正確的,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是一個“中介”,只是教材編輯者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選取的一些典型范例,是供教學的具體實施者即教師進行知識教學與能力訓練、情感道德熏陶的載體。對于學生的閱讀教育,我們不能加以局限,閱讀應該要博采眾長,只有讀得多了,眼睛才能看得遠,思緒才能飄得遠,思考文章才能透徹。
二、語文教師要會為自己減負,以引導為主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新課程標準》把語文課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作為語文教學重頭戲的閱讀,也就成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們就往往采取了高壓政策,每天必須讀多少,都要給規(guī)定個量,希望通過這樣的教育,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就必須精心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之作品,激起學生心靈共鳴,精心設計教法,通過教師的引導把學生帶進作品所營造的意境,挖掘作品在選材、構思、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點,讓每一堂課都力求上成精品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自主體驗、自主提高等等,這是每個教師首先應該做而且是必須做到的。
三、處理好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與合作的關系
《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沒有自主合作探究活動成了評價一堂好課的重要標準。于是出現了在閱讀課上學生完全可以自主解決的問題卻要組織“小組合作”,學生對文本還沒有解讀透徹就組織學生探究的現象。這樣的課堂看似氣氛熱鬧活躍,其實不過是一場毫無意義的“走秀”,至于在合作學習中由于分工不明確等原因造成了學生間有的“一路高歌到天亮”和有的“默默無聞到永遠”的差異就更不用說了。每堂課都按照這樣的模式來架構,這是根本沒有必要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是有效的教學行為。能“自主”解決的問題就無需“合作”,對文章沒有深刻的感悟就沒有必要“探究”。學生不能自主解決的問題才有必要組織合作學習。
四、全面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
廣泛涉獵,博聞強記,才能積累深厚的語文功底,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高不是我們教師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就能提高的。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外,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形成足夠的語文積累,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明確適當的教學目標,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法,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喜歡語文課,進而喜歡上語文;還要引導學生遠離流行文學、庸俗文學,親近并接觸高雅文學,在閱讀中受到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熏陶。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qū)姚店中學7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