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亮
摘 要: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要實現(xiàn)這個目的,審美教育是契機,因而語文教學就是給學生滲透美和表現(xiàn)美的一個審美過程。
關鍵詞:思想教育;審美教育;目的;契機
一、把教材中的美滲透學生的心靈
教材包羅萬象、山川景物、社會制度、人情世故應有盡有。所選作品,文質兼美,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因而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1.教材中體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
朱自清的《春》給我們畫了一幅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仲春景色。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怪不得人們都熱愛春天,是因為春色太美了。春天的自然景物美,像春天一樣的新生活更美。
2.教材展示了社會生活之美
人類社會經歷了幾千年,人民群眾為推動社會發(fā)展、人類進步,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無論是神話傳說中的“女媧補天”“愚公移山”,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梁生寶買稻種”,無不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3.教材中塑造了優(yōu)美的人物形象
教材中的作品里所塑造的模范人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學語文教材中無論是詩歌戲劇,還是散文小說,大多是歌頌英雄人物的優(yōu)美篇章。作品中的人物大公無私、舍己為公的精神時時感染著學生。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英勇對敵的無名英雄,火中救小孩的馬玉祥。
4.教材中體現(xiàn)了人性美、人情美的主題
生活在大千世界里,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是做人的起碼常識,在今天社會主義這個大家庭里,自私狹小的人逐步少了,而助人為樂的人逐漸多了。教材中有許多這樣的人物典型,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人性美與人情美。
5.教材蘊含著美的語言
語文教材中有著優(yōu)美的語言,像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短短的幾句話把洞庭湖的宏偉景象描繪得生動形象。
二、啟迪學生把內在的美表現(xiàn)出來
1.在寫作教學中啟迪學生把內在的美表現(xiàn)出來
學生閱讀了大量文章后,對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形象已經能夠辨別、鑒賞,再加上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有了褒貶情感。因此,在寫作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把現(xiàn)實反映出來。
2.在具體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實現(xiàn)他們美好的誓言
學生把潛在的美說出來,寫出來,做得到,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把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來真正完成語言教學中思想教育這個任務。學生有了美的欲望,教師就給他們創(chuàng)設能夠施展他們“美”的環(huán)境。使學生們能夠長期參與,從而實現(xiàn)他們美好的誓言。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江源鎮(zhèn)學校)
?誗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