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河華
摘要:莊子說“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意思是要我們尋本究源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盲目地行事。正如在安全教育中,我們應該找到事故發(fā)生的最本質(zhì)原因,而不是浮光掠影或者在發(fā)生事故后相互推諉。
關鍵詞:安全教育;思考;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7-0127
很久以前的莊子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大意是說一個人很怕自己的影子,也怕他踩下的腳印。因此,他奔跑起來,以期擺脫影子和腳跡對他的困擾。殊不知他這樣做是很愚蠢的,跑得越快,影子越急促,踩出的腳印也就越多。
故事里的人很愚蠢,也許有人會說:我不是那樣的人。是的,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這樣的蠢人,蠢人都寫進了書里。可是書里的蠢人也不是憑空捏造的,他們是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的。比如上面所說的那個蠢人,他思想很僵化,很固執(zhí),不知道停下來,停下來,他的困擾就沒有了。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不知道停下來的人。他們很勇敢,一往直前,堅持到底。這點精神用在對信仰的堅持上,是英雄,倘若用在實際工作中,則會釀成巨錯。不變通,一味地按指示辦,一味地走老路,抱著舊藥罐子,來醫(yī)治層出不窮的病,是不可取的,甚至會醫(yī)掉性命。
罪人不一定要押上審判臺才可以得到解脫,罪人并不是丟掉自己的烏紗帽就可以平衡自已的良心。悲劇的發(fā)生,給他人的幸福畫上了終止符,這比自己的烏紗帽還要重許多倍。當前安全事故頻仍,一場大火就可以燒掉上百條人命,作為頂著烏紗帽的一方官員,難道不應該在事故發(fā)生前就被問責嗎?難道到事故發(fā)生后,脫下烏紗帽,就算扯平了嗎?
因果相襲,世上沒有偶然而起的事故,事故都是在發(fā)生前就種下了禍根的。這禍根是什么呢?說到底還是我們對安全工作管理不到位,一直把它當作一個任務,甚至是當作一個推脫責任的形而上的工作,走走過場,留點痕跡,等事故發(fā)生后,拿出這些形而上的東西,大言不慚地說:“我們一直重視安全工作,我們一直在進行安全管理?!比绱俗鳛椋跄苷嬲龊冒踩ぷ髂??憑著一紙空文怎能杜絕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呢?
以前有兩個放羊的人,他們不專心放羊,一個在讀書,另外一個他去賭場賭博。最后羊丟了,兩個人就互相推諉。賭博的固然有錯,但看書的就沒有錯嗎?在丟羊這一點上,他的錯和賭博的那個人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qū)別,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看好羊,都是玩忽職守。我們不能憑著他是在看書,就可以減輕對他的問責。
安全工作可以從這個故事的啟示里去考量。
假如我們的問責制度可以做一些改變,不一味地去追究形式上的東西,那么,我們的安全管理水平肯定會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把安全管理真正變成事務管理、職務責任,那樣才會真正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一紙空文解決不了安全隱患,更不能杜絕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只能讓管理者在安全事故發(fā)生后,逃脫一點責任。
那么,怎樣才可以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呢?
莊子說“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意思是要我們尋本究源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盲目地行事。通過奔跑是停止不了影子、消滅不了足跡的。假設安全管理就是那個困擾著管理者的影子,單靠奔跑去擺脫它,是萬萬行不通的。跑得更快,它跟得越緊。究其本源,管理者只有停下來,靜下心來,去思考一下,我們所做的是不是真的能防止安全事故的發(fā)生。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一所學校,為了防止寄宿生晚上外出,學校筑起高高的圍墻,安裝堅固的鐵門,把學生鎖起來。學生外出問題是解決了,可是,另一種隱患卻加深了。諸如火災、地震等突發(fā)性事件一旦發(fā)生,誰來打開那把緊緊鎖著的“鐵將軍”?誰有時間搶在時間之前打開那求生的通道?若真的有了這種情況,我們不能用我們所開的會議、所作的教育去償還那些鮮活生命的失去。這樣的問題在安全管理過程中比比皆是??砂踩耐话l(fā)性就在于我們對它的無法預測性上面,要真是知道要出什么樣的事故,領導總會布置好的。領導所布置的安全管理任務也全然不是以后要發(fā)生的事情,只是根據(jù)以往所發(fā)生的事情來制定條例,或者是將別的地方所發(fā)生的事情遷移到這個地區(qū)來。有時出現(xiàn)了驢唇不對馬嘴的情況,讓當?shù)毓芾碚咛湫苑恰S械胶@镉斡灸缢氖录?,然后全國各地都成了海里游泳的重災區(qū),要防患于未然。殊不知,這樣的事情,風馬牛不相及,有些地方連海都沒有,怎么會有在海里游泳溺水的事故呢?相反,他們有更危險的沙漠,有更讓人糾結(jié)的高山陡坡。安全管理者,不能用頭痛醫(yī)頭的方法去對待安全方面的教育。一定要結(jié)合自身的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部門的安全管理條例,否則,一切工作就成了形式,就成了逃避責任問責的道具。
“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決非坊間所理解的“無為”思想。道家學問的“無為”其實也不是真正的“無為”。它強調(diào)的是一種自然的智慧,只有參透了自然的智慧,才可以做到萬無一失,才可以真正把握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在安全管理中,我們要有這樣的智慧,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曲意理解?!盁o為無所不為”絕非莊子在幾千年前所鼓吹的大話,在今天的實際工作中,我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從事實出發(fā),去參悟他的這句話。“無為”是為了“無所不為”,“無所不為”就是說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好,包括莊子時代并不強調(diào)的“安全管理”,但那個時代人們都稟承自然,知其安,知其不安,所以不必為安全管理而憂心忡忡。但自然的智慧決定了所有的智慧,所以道家強調(diào)的順其自然,絕非放任自流,而是強調(diào)了所有治國者必須有具備一種無所不為的智慧,有了這種智慧,才能處變不驚,才能將各種危害降到最低。今天的領導者,制定方略時,往往不是根據(jù)“本心”,而且用一種“圍追堵截”的方法,用一種深怕“出事”的心態(tài),妄想用千篇一律的法則去統(tǒng)籌規(guī)劃安全管理工作。下屬也完全按照千篇一律的方式去管理實際工作??墒牵澜缟夏挠小胺胖暮6詼省钡臏蕜t呢?就是上帝所指,也往往會出現(xiàn)指鹿為馬的笑話。
所以,筆者認為世間要務,皆非按人所指就能做好的。真正的管理者絕非就是按部就班就能做好的,要想真正做好,必須要求每一個層面的管理者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自己的實際工作出發(fā)、責任到位,說到底就是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究已不足,創(chuàng)造性地去實踐自己的管理模式。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避免不應該發(fā)生的事故、才能真正打造平安社會。說得直白點,就是要做到莊子所說的“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無為無所不為”,懂得自然智慧才是第一等的智慧,才能真正做好我們的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