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耀
初中教學的“三維教學目標”,指情感與態(tài)度是學習的根本,過程與方法是學習的枝干,知識與技能是學習的花果,錯誤與失敗是學習的綠葉,它們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其最終目標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質的合格公民。那么,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數(shù)學課程中達成呢?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里的“合作者”就是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因此,在學生尊重教師勞動成果的基礎上,教師也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成果。對學生的答案切忌全盤否定,正確的地方應給予充分肯定、表揚,不當之處提出中肯的建議,盡最大可能找準“亮點”給予鼓勵,營造一種平等、互幫互助、教學相長的學習氛圍,讓課堂成為師生學習交流的平臺。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用自己優(yōu)良的品格、淵博的學識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其次,要熱愛學生,從思想、學習、生活上真誠地關心每一位學生,經(jīng)常與學生交流談心,了解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難;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感到教師就是自己的朋友,是自己可以信賴的人、喜愛的人。對于后進生,尤其要予以更多的關愛,幫助他們消除思想上的障礙,耐心細致地輔導他們的學習,讓他們感受到師愛的溫暖,樹立起生活和學習的信心。第三,教師要堅持在課堂教學中用良好的情緒感染學生,調動教師自己積極的情感因素來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教師在課堂上面帶微笑、心情喜悅地進行教學,學生會倍感親切,快樂之情油然而生。快樂的情緒會使學生心扉敞開,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作為一名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走進教室之前要將生活中的一切不愉快和與教學無關的事拋到九霄云外。要以飽滿的教學激情和愉悅的心情貫穿整個課堂,要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去關注每一位學生,去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答疑、解惑,共同品味學習的成功和挫折。教師只有對學生有真誠的情感投入,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會把這種對教師產(chǎn)生的良好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
2.對于相對枯燥的數(shù)學定理、公式及概念,教師課前要充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當?shù)亟虒W資源水平加以開發(fā)應用。把無形的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如教學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可先帶學生看推拉柵門,講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可拼剪四邊形的面積等。有些概念和公式也可編成口訣,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之感到可以學以致用。
3.在數(shù)學問題的實際應用中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師要將學生身邊看得到、聽說過的現(xiàn)實問題有機地與所學知識結合起來。如,本地有一條公路通過鐵路下面一個由圓弧形和矩形組成的橋洞,讓學生實際測量一下可以通過多高和多寬的貨車。這與數(shù)學弓形等知識結合運用解決實際問題,也可進一步思考輪船從橋下通過,隨著水位變化什么時候不會撞橋墩,讓學生親身體驗,有所感悟,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的能力。
4.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這是主動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可分組合作、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師需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與交流當中,對自主學習所帶來的成果進行討論,從批判與贊美雙方面入手,提出各種觀點與思路,通過該模式可以將小組自身的智慧延伸至班級大集體的智慧,并且為所有班集體中的個體共享。教師必須要給予學生預留出一部分可以自己發(fā)揮想象,發(fā)揮自己能力的空間,讓學生在差異性環(huán)境下不斷體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給每名學生以充足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培養(yǎng)合作意識、培養(yǎng)自我學習能力,同時,注重小組骨干的引領帶頭作用。
5.要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教學過程中需要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且一視同仁,尊重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差異性。教師不應機械教條地照書去教學,對學有余力并對數(shù)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應提供足夠的學習材料,指導他們閱讀和練習,發(fā)展他們的數(shù)學才能。另外,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還應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及時地關照與幫助,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