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漢諺語是英中兩國人民各自在長期的生活生產(chǎn)中總結出來的,彰顯民族智慧的簡潔、凝練的句子。通過對兩者進行語言學上的對比,了解其異同,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漢諺語。
【關鍵詞】英漢諺語語音句法修辭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27-02 1.英漢對諺語(proverbs)的定義
諺語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現(xiàn)象,通常以口語的形式在民間使用,它多為風格通俗、結構凝練、語言生動的短句或韻語。
《韋氏大詞典》認為 “諺語是一種通用的語言,是一種生活經(jīng)驗智慧的累積”。《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認為“諺語是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語言學家符淮清認為諺語是“多年流傳,包含有某種深刻的社會經(jīng)驗、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簡練形象的語句”。
2.英漢諺語語言學特征對比
2.1語音對比
從語音形式上看,英語諺語講究押韻,既可以押頭韻,也可以是同一元音的重復出現(xiàn),還可以押尾韻。頭韻(Alliteration)是英語中特有的語音修辭格,指一組詞,一句話或一行詩中重復出現(xiàn)開頭音相同的單詞,通常為詞首輔音的重復。英語諺語中大量使用了頭韻,用以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感。如:
頭韻:Forgive and forget.(既往不咎。)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時不我待。)
元音韻:No pains, no gains. (不勞無獲。)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見,心不煩。)
尾韻: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 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 (健康勝過財富。)
漢語諺語講究節(jié)奏,其節(jié)奏大致和詩句的節(jié)奏相似,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如: 入鄉(xiāng)隨俗;日久見人心;一山不容二虎;兔子不吃窩邊草。
漢諺也講究韻律,一般在句尾押韻。如: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好鼓一打就響,好燈一撥就亮。
這些諺語讀起來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體現(xiàn)了英漢諺語音節(jié)之間的交錯,語音高低變化之美。
2.2句法結構對比
英漢諺語在句子結構上比較隨意,可長可短,既有獨立的單句,也有對偶句和復合句;形式上多用對偶或排比;內(nèi)容上相互映襯,前后呼應。
單 句: 英諺: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良藥苦口。)
A little fire burns up a great deal of corn.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漢諺:清官難斷家務事。
真金不怕火燒。
對偶句:英諺: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Knowledge makes humble, ignorance makes proud.
(博學使人謙遜,無知使人驕傲。)
漢諺: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復句:英諺: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for one who sets his mind to it.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A liar is not believed when he tells the truth.
(說謊者即使講真話也沒人相信。)
漢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理。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縱觀英漢諺語的句式,英語諺語多以單句形式出現(xiàn),而漢語諺語則多以對偶句出現(xiàn)。
2.3修辭手法對比
英漢諺語中廣泛運用比喻、擬人、對偶、夸張、借代等各種修辭手法,因此形象生動,表現(xiàn)力強。下面將這幾種修辭手法進行對比。
2.3.1 擬人(Personification):英漢諺語擬人手法完全相同,即賦予物以人的言語情感、行為動作等屬性。如:
英諺:Money talks. (有錢能使鬼推磨。)
Bad news has wings.(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漢諺: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有雨山戴帽,無雨山?jīng)]腰。
諺語中無生命的money和news、水缸和山被人格化了,會說能跑,穿裙帶帽,產(chǎn)生了生動有趣的具體形象。
2.3.2夸張(Hyperbole):英漢諺語的夸張完全相同,都是為了表達深刻的感受,抒發(fā)強烈的感情,通過故意夸大事實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英諺:A cat has nine lives. (貓有九條命。)
The eye is bigger than the belly. (眼大肚子小。)
漢諺:人心齊,泰山移。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2.3.3對照(Antithesis):英諺的對照和漢諺的對偶基本相似,即把意義相反或相對的句子或詞組排在一起進行對比,以突出其差異。如:
英諺: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en. (雄辯是銀,沉默是金。)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漢諺:內(nèi)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2.3.4比喻
英諺中比喻主要有明喻、暗喻(隱喻)、借喻、提喻。漢諺中包括明喻、暗喻、借喻。
2.3.4.1明喻(Simile):把甲事物直接比作乙事物,以便使事物的形象更加生動。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xiàn)在句中,在形式上相對應。英諺明喻的比喻詞有“l(fā)ike , as(…as), as if , seem”等。漢諺明喻的比喻詞是“好像、像、好比、如、猶如、似、仿佛”等。如:
英諺:Books, like friends, should be few and well chosen.
(書籍如朋友,應該少而精。)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漢諺: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2.3.4.2暗喻、隱喻(Metaphor):把本體直接說成喻體。英諺中的比喻詞為be動詞, 漢諺中的比喻詞有“是,成了,變成,成為”。
英諺: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經(jīng)驗為智慧之母。) A good book is a good friend. (好書如摯友。)
漢諺:人是鐵,飯是鋼。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尺度。
2.3.4.3 借喻(Metonymy):不直接說出事物的本來名稱,而換用另一個與之有密切關聯(lián)的事物名稱或另一個說法來代替它。兩個事物之間存在著某種現(xiàn)實關系。
英諺: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近墨者黑。)
wolf指an evil person 壞人
No cross, no crown. (不經(jīng)歷磨難,就沒有成功。)
cross十字架,代表苦難;crown王冠,代表權力。
漢諺: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砍了前人樹,砸了后人鍋。
2.3.4.4 提喻(Synecdoche):多用于部分代替全部,偶用于全體代替部分。提喻中兩事物體現(xiàn)于同一體中,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提喻在英語中屬于比喻,卻相當于漢語中的借代。
英諺: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眾人拾柴火焰高。)
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表示人體部位的單詞hands,heads都被用來代替people,用部分來代替全部。
漢諺: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
鍛煉勝吃靈芝草,經(jīng)常鍛煉身體好。
黑發(fā)代青少年時代,白發(fā)代老年時代;靈芝草代全部藥物。
2.3.5反復(Repetition):有意地讓同一詞語或句子相繼或相隔地再出現(xiàn)。它能強調(diào)事物的意義,表達深刻的思想,抒發(fā)強烈的情感,加強語言的旋律美和節(jié)奏感。英諺反復主要有句首重復、句尾重復和首尾重復。漢諺有連續(xù)反復和間隔重復。如:
英諺:句首重復:First come, first served. (先到先得。)
Easy come, easy go. (來的容易去得快。)
句尾重復:Grasp all, lose all. (貪多必失。)
A snow year, a rich year. (瑞雪兆豐年。)
首尾重復: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辦。)
Blood will have blood. (血債血償。)
漢諺:連續(xù)反復:運動運動,百病難碰。
日日走能行千里,時時學能破萬卷。
間隔反復:明天再明天,永遠難實現(xiàn)。
有雞也天亮,無雞也天亮。
英漢諺語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處,但由于兩種語言本身存在著差異,英漢諺語必然會體現(xiàn)各自的語言特征。通過對英漢諺語的語言學對比分析和研究,人們能正確把握這兩種諺語所反映的語言特征,進一步了解兩種諺語在語音、句法特征及語法修辭格上的異同,才能更好地理解并運用英漢諺語。
參考文獻:
[1]符淮清. 現(xiàn)代漢語詞匯[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王勤.諺語歇后語概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3]許余龍.對比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4]閆文培.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西文化及語言對比[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5]尹懋謙,何詠軍.英漢修辭格比較[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2.
[6]莊和誠.英語習語探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伍曉明(1975- ),女,湘西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中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漢對比與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