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朝文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課堂學習、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某一研究專題,并能主動地獲得知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它的目標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探究性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地理學科的相關原理和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注重聯系實際,讓科學知識真正融入心里,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一、創(chuàng)設科學的探究情境,打造廣闊的探究空間
創(chuàng)設科學、生動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建開放、互動的地理課堂,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設科學的課堂情境,讓學生在地理活動中感受、體驗地理,獲得成功,形成良好的地理品質。那么,如何在課堂導入中創(chuàng)設科學、生動的教學情境?第一,緊扣教學目標設計科學的、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問題。如學習“河流湖泊”時,可以設問:你的家鄉(xiāng)附近有河流、湖泊或池塘嗎?如果有,自你記事以來,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你是否滿意這種變化?這種設疑,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第二,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地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科功能決定了使用現代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有良好的效果。例如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視頻情境能將地震、火山噴發(fā)及日月食等比較抽象且不能用實物展示的地理現象展示出來。
二、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充分利用學生的第二課堂時間,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小組合作探究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重要過程,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散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第一,選擇課題。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課題的選擇可以由教師和學生商定,但是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課題要新穎,可利用地理圖片、影視資料、奇特現象、身邊的地理現象、地理時事、古詩詞、歷史故事等創(chuàng)設地理問題情境,設計的地理問題最好能具有挑戰(zhàn)性。第二,設計探究方案。探究方案作為指導探究學習的指南,是決定學習成敗的關鍵。探究方案應包括:探究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地理問題情境、猜想或假設、探究方法、探究步驟、預設與生成、資料來源、學習小組建立、人員分工等內容。利用多種形式如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查閱文獻資料、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等設計探究方案。第三,組織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首先要制定活動紀律要求。只有良好的紀律才能使得探究活動正常運行和保證探究活動的效率。其次是宏觀調控好活動開展的進程。教師要關注各小組的探究活動,善于發(fā)現各小組出現的問題,及時做出正確的引導。
三、融入生活,巧用試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融入生活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學以致用。地理這門學科與生活緊密相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在教學中,聯系當地的實際地理情況,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當地農作物的種類、生長特點等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原因,提高地理學習興趣,繼而形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歷年各省份的高考題是基于眾多專家深思熟慮而形成的,視角獨特,題型新穎。對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明晰學生的探究思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分析高考題,在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和解題能力時,拓展學生的探究思路,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品質。例如2010年高考地理卷中的一題:從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云南省的主要氣候特征。對于這題,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獲取題目信息。其次是構建答題思路,從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和海拔地形這三個方向展開思考。最后是誘發(fā)聯想思維,挖掘地形特點、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整個的解題過程便是學生探究能力提升的過程。
四、珍視成果展示,呵護學生的探究熱情
學生探究學習的成果,一方面是對課題研究的總結,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到快樂。展示學生探究學習的成果,特別是使用多樣化的展示形式,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品質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筆者在教學活動中, 采用了撰寫論文、調查報告、主題班會,制作手抄報、多媒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而評價是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恰當適宜的評價,能點出學生的不足,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愛,因而分外珍惜并樂于糾正自己的錯誤。例如,對于學生思維探討中出現的諸如讀圖習慣、思維過程、參與程度等方面情況,要及時、恰當地予以指引、評價;對于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創(chuàng)意觀點,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肯定;對于學生的錯誤,教師要善于引導,敏銳地找出學生犯錯的根源,切忌挖苦諷刺,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要確保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因此,教師要全程關注學生開展探究學習的過程,對于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疑惑,要及時發(fā)現和妥善解決,這樣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學生能力。
(責任編輯 龐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