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
摘 要:閱讀在英語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閱讀教學效果不佳。詞塊是近年來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而逐漸引起研究者關注的一種語言結構,使用時直接提取,無需根據(jù)語法規(guī)則生成和分析。本文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詞塊教學對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詞塊;閱讀能力;英語教學
一、研究背景
閱讀在英語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多年來,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方面做了許多探索與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不可否認,閱讀教學中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教學模式單一、詞匯教學效果差等。本文旨在通過在閱讀教學中采用詞塊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作實證性研究,為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改善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提供參考與借鑒。
二、本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近年來,詞塊研究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通過大量數(shù)據(jù)調查,語言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人們自然話語中的90%都是由那些固定、半固定的語塊結構來實現(xiàn)的(楊玉晨,1999),這些結構具有詞匯與句法的雙重特征,使用時直接提取,無需根據(jù)語法規(guī)則生成和分析,本文稱這些語塊為詞塊(lexical chunks)。記憶高頻率出現(xiàn)的詞塊,能夠減輕認知負擔,壓縮處理時間,為語言處理過程提供捷徑(常晨光,2004)。
詞匯不是單詞的簡單累加,因為構成語言的是語法化的詞匯(grammaticalized lexis),而不是詞匯化的語法(lexicalized grammar)(Lewis,1993)。Lewis從詞匯內部的語義聯(lián)系和句法功能把詞塊分為四類:1)單詞和聚合詞(poly-word),如:as a result。2)高頻搭配(high frequency collocations),如:commit suicide。3)慣用句型(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如:If I were you,Id—.4)句子框架和引語(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如: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Nattinger & DeCarrico(1992)按詞塊在語篇中的語用功能將詞塊分成三類:1)社會互動類(social interactions),包括會話結構和功能,例如打招呼:Excuse me;征求意見:Would you mind等。2)必備話題類(necessary topics),表明日常會話所必要的話題,也是學習者常被問及的話題,例如自我介紹:My name is— I am from—等。3)語篇裝置(discourse devices),這類詞塊把意義與語篇的結構連接起來,例如邏輯連接詞as a result;評論:in my opinion;關聯(lián)詞:not only—but also—等。
三、實驗設計和過程
(一)實驗對象
實驗對象來自職業(yè)高中高三兩個班的學生共120名,其中男生43名,女生77名。兩個班隨機定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均由筆者任教。實驗組采用詞塊教學法,控制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法,實驗期限為一個學期。
(二)實驗工具
本實驗使用兩套測試(用于前測和后測),一套問卷調查(用于實驗前)和一套詞塊教案(由筆者基于高考閱讀大綱編制)。前測和后測使用廣東省“3+X”考試英語試題(2003、2004),題目為五篇閱讀理解,每題后帶ABCD四選項的問題,共20道題,計60分。為確保測試成績的信度效度,試卷密封后改分,通過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SPSS17.0分析統(tǒng)計成績。
(三)實驗過程
本實驗以詞塊教學法為主線,第一階段主要是識別、操練、積累、使用和鞏固詞塊,培養(yǎng)學生的詞塊意識,使學生掌握和運用詞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每一個新的詞,應該是學習與其搭配的詞匯,而不是孤立地學習某一個詞(陳偉平,2008)。以一節(jié)課為例,說明第一階段的授課模式。
新課前進行復習,以小試卷的形式進行,內容是上節(jié)課出現(xiàn)的詞塊和練習。第二步學習聚合詞塊,如above all,in all,now and then,by accident,for example等。然后做填詞練習,如:1.There are 45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in all.2.Sorry,I have taken your umbrella by accident.3.He receives her e-mails now and then.They have kept in touch all the time.第三步學習短語架構詞塊,如:either or,too to,from on,by等等,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變動空格內容,如by car / ship/ plane/ bike/ subway等。然后完成相應練習,如1.They go to the park every other week.(每隔一周) 2.Tom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太小不能上學) 。第三步學習句型,如:the +比較級,the +比較級,表示“越——越——”。第四步課堂鞏固練習。(略)
第二階段是運用詞塊分析篇章結構,操練鞏固詞塊。采用語篇整合的訓練方式,學生既可以練習詞塊的運用,又可以通過詞塊了解英語語篇的特點,避免用詞不當或搭配不當?shù)腻e誤,提高語篇理解、生成的感性認識。例如閱讀課文時,學生找出課文中提示文章結構的詞塊,如表示并列有:both—and,as well as;表示抱怨和回應有:I am sorry to say—;詢問作者的態(tài)度: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attitude?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等等。以篇章中的一段為例:Now and again I have had bad dreams,but I have not had enough of them to make me lose my delight in dreams.To begin with,I like the idea of dreaming,of going to bed and lying still,and then,surprisingly enough,finding myself in another kind of existence.讓學生找出詞塊,并有意識地進行分類,比如to begin with表示topic maker,關于topic maker的還可以補充:now I would like to give you—,lets begin with—等等。
四、實驗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調查結果
實驗前針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態(tài)度、閱讀障礙等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比較重視英語閱讀,普遍認為在閱讀中最難的是詞匯,有過半學生會猜測生詞的意思,認為擴大詞匯量可提高閱讀水平。但是只有小部分人會找出習慣用語、固定搭配和句型,這一點極大限制了閱讀速度,以至于拿不到高分。因此,找到一種既能幫助記憶詞匯,又能提高學生閱讀速度的方法,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二)實驗組與控制組閱讀成績(前測)對比分析
表1 實驗組*控制組前測成績描述性統(tǒng)計
表3顯示,兩個班高分數(shù)段都是4人,中層段實驗組為26人,控制組為30人,而低分段實驗組為31人,控制組為25人。兩個班前測的閱讀成績高分人數(shù)較少,中層分數(shù)與低分人數(shù)較多,成績呈正偏態(tài)分布,因為實驗研究對象來自職業(yè)中學,英語基礎較為薄弱,而正偏態(tài)分布的成績結果正是反映了這一教學現(xiàn)狀。
(三)實驗組與控制組閱讀成績(后測)對比分析
表4 實驗組*控制組后測成績描述性統(tǒng)計
表6顯示,兩個班高分數(shù)段的人數(shù)實驗組是13,控制組是7,中層分數(shù)實驗組為34,控制組為29,低分段實驗組為14,控制組為23。實驗組低分段人數(shù)由原來31人減少到14人,中間分數(shù)段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60.7%,成績呈正態(tài)分布。而控制組雖然分數(shù)段人數(shù)沒有明顯的變化,但前后測均值顯示,整體水平仍是有提高的。
五、結果和討論
在教學中通過記憶、積累和使用詞塊,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功感以及詞塊教學能較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詞塊教學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或加強學習者策略培訓,培養(yǎng)猜測和記憶能力,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M].Hove: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2]Nattinger J.R & DeCarrico.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常晨光.公式性語言的功能[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
[4]陳偉平.增強學生詞塊意識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J].外語界,2008(3).
[5]劉潤清,韓寶成.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6]楊玉晨.英語詞匯的“板塊”性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1999(3).
責任編輯 賴俊辰